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究竟有何深意?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第一句“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这里借用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历经万难,漫漫征途风霜染白了双鬓来铺垫,显示自己因为《神宗实录》一事得罪权贵,被贬四川,用以引出后面旧君驾崩、新君即位之际自己终于遇赦归来的喜悦之情,表现了诗人终于挣脱苦难、九死一生的庆幸。一“死”一“生”,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句“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还未到江南先自一笑,站在岳阳楼上对着君山,说明诗人在被贬六年饱经磨难之后渐近江南之时内心既喜悦又有着淡淡的苦涩与愁绪,站在岳阳楼上望向远处的君山,一时内心五味杂陈。

第三句“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这里“满川风雨”,隐指作者当时在朝堂上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但是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困苦的环境中,诗人依旧登上岳阳楼,凭栏望高山,内心依然向往高山的威仪和自然的美丽,放眼远望,君山众峰的形状好像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让君山顿时灵气逼人。顿时让人心胸开阔,一扫内心的沉郁。

第四句“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这里诗人设想如能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君山,当是非常惬意。“银山堆里看青山”,以简洁的笔墨,写出了极为壮丽景观。诗人虽然忧患余生,却仍然能以如此开阔之胸襟,非常真实地写出了他此时此地特有的庆幸、喜悦和自豪、胜利感,从侧面说明了诗人无比乐观豁达的心境。

全诗多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将诗人从被贬的苦楚到赦免的喜悦描写得淋漓精致,人生虽然多坎坷,但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借用岳阳楼宏伟壮丽的景色表达自己在经历磨难后,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喜悦之情。

讲述自身的一种经历,当你觉得已经攀登上高峰时,其实没有,有可能低落到谷底。

这首诗是作者黄庭坚久贬得赦后有感而发,怀着兴奋与喜悦,洞庭湖的山水在作者眼中也变得意气风发。

这首诗是作者身处于坎坷的政治背景下作出来的诗,虽然政治上不顺利,但是依旧能够见景作诗,这后面无不体现着作者的胸怀之大以及对当时仕途的无奈。

~


#蒙索婷# 黄庭坚的诗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一的第二句生出瞿塘滟澦关什么意思? - 作业帮
(14772223521):[答案] 这句是说不曾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 ③瞿塘:峡名,在四川省奉节县附近.滟滪(音艳预)关:滟滪堆是矗立在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头.附近的水流得非常急,是航行很危险的地带.古代民谣有“滟滪大如襆(音...

#蒙索婷# 学校要出一期经典诗词专刊,现向每一个学生征稿,你准备推荐哪一位诗人的作品,是哪一篇作品?为什么? -
(14772223521):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释义: 涪翁一笑,传颂千年.这一笑虽比不得佳人回眸,却将蕴味赋予文字,在书卷中芬芳四溢,感人至深.(黄庭坚,苏门四学士之一...

#蒙索婷#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的作者是谁?什么代诗人? - 作业帮
(14772223521):[答案]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是北宋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两首七言绝句.第一首诗写诗人遇赦归来的欣悦之情,表达了诗人乐观豪爽之情.第二首诗写诗人凭栏远眺洞庭湖时的感受.

#蒙索婷#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是哪代诗人谁写的? -
(14772223521): 是北宋诗人黄庭坚

#蒙索婷#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一作者是谁 -
(14772223521): 北宋诗人黄庭坚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其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其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蒙索婷# 关于岳阳楼的诗 -
(14772223521): 题岳阳楼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登岳阳楼有怀寄座主相公 曹邺 南登岳阳楼,北眺长安道. 不见升平里,千山...

#蒙索婷# 关于<<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的问题雨中
(14772223521):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①二首 投荒万死鬓毛斑,② 生入瞿塘滟滪关.③ 未到江南先一笑,④ 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⑤ 绾结湘娥十二鬟. ⑥ 可惜不当湖水面...

#蒙索婷#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
(14772223521):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宋.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蒙索婷# 黄庭坚写的诗词 -
(14772223521): 《清明》作者: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平乐·春归何处》作者: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

#蒙索婷# 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分析比较杜甫、黄庭坚、范仲淹的“览物之情”.
(14772223521): 杜甫的诗是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而岁月匆匆的惆怅之情.黄庭坚则是表信了作者对该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范仲淹是表达一种对人民、对百姓的责任,表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