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钗头凤和菩萨蛮理解性默写各3个 求《钗头凤》的原文和译文(苏轼和唐婉的)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1,作者与唐婉往日美好的词句是哪些? 答: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2,使作者与唐婉分离的原因是什么? 答:东风恶,欢情薄。
3,作者对唐婉念念不忘,相思苦痛的词句有哪些? 答: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1,表现出作者对取得抗金胜利信心的词句是?答: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表现出作者伤怀自己南归遭遇的词句是?答: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李白诗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与那句词相似?答: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菩萨蛮的赏析,韦庄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首词是韦庄《菩萨蛮》的五首组词中的第二首,当写于韦庄晚年留居蜀地时期。对这一组词,前人多以为是词人居蜀思唐之作,如张惠言《词选》认为它们“盖留蜀后寄意之作”,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则径直认为所寄之意为“思君”,为“惓惓故国之思”等。然史称王建称帝前会将佐议论,冯涓独献议请以蜀王称制,王建不从,终用韦庄之谋,建蜀国,即帝位(《资治通鉴》卷二六六)。可见,“思唐”之说不足信。从这五首词本身来看,当是韦庄晚年留居蜀地回顾平生、思念故乡之作,均曲折表现了“乡园不可问”( 韦庄《南游富阳江中作》)的焦虑无奈和“流离客思伤”( 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的沉痛忧思。从艺术表现方面来看,尤以此词最有代表性。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明白如话,且短短十四字之中出现三个“人”字,两个“江南”,不忌平直,不避重复,却情感蕴藉,耐人寻味。“人人尽说”,既是指蜀地之人的看法,同时也包含了文人们普遍的认识。中唐文人词中的《忆江南》、《梦江南》等词牌,就是专写江南之美的,其中尤以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最为著名。虽然,韦庄早年曾流落江南各地,对江南之美并不陌生。但这里既称“人人尽说江南好”,则“江南好”三字分明是由他人之口道出,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另外,其中还有劝留之意,说明词人意在回乡,不安于久客江南。因此,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便透露了许多的无奈和凄伤。“游人”与“人人”对举,暗示词人对自我身份的确认——自己于江南而言只是游人罢了。“只合”,意即只该、只得、不得不,与“尽说”对比,设想自己如此,而不得不如此,含无限悲怆凄凉之意。“老”在此既指老于此,又隐含“老死”之意。且与首句“好”字构成对比,落在句末,给人更强烈的心理冲击。可见,词人对“江南”的感受与他人是有很大不同的。白居易词中在刻画了江南之美后,分别用“能不忆江南”、“何日更重游”、“早晚复相逢”,表达了对江南的一往情深。而韦庄与此恰恰相反,虽然他也知道、也承认“江南美”(由后四句可知),却着一“老”字,难以认同“江南好”。 正如以前王粲《登楼赋》所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还乡”这个死结一天解不开,“江南”便不能消去愁苦凄凉之色,而只能是被乡思深深折磨的漂泊游子眼中的“江南”。“老”字逼出那无计消除的乡愁,道尽“虽有乡不得还”(唐圭璋《唐宋词简释》)的辛酸。总之,首二句始终以他人的感受与自己的感受相对照,意谓自己有家不得归,只能漂泊异乡,终老江南。“似直而纡”,字面上平淡静直,实际上却掀起了感情的狂涛, “老”的伤感包围了所有的文字。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四句虽分属两阕,却自成一个意义整体,以写意的笔法,多角度绘出江南水乡之美。春和景明时,澄净温润的春水,简直胜过了长空一碧的天色。“春水碧于天” ,绘染水乡之芊丽,叫人心胸为之一展,其一美也;细雨疏疏时,“画船听雨眠”, 如闲云野鹤般闲适萧散、恬静惬意,点画出栖居江南的醇雅诗意,其二美也;江南多美人,花月一样光彩照人的面庞,加上双腕似雪的冰肌玉肤(《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 编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版 16页“霜”作“双”意佳),其三美也。唐圭璋先生认为这几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人物之美”,甚是。唐先生还认为“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唐圭璋《唐宋词简释》14页),此虽不虚,但窃以为对这几句的理解不应停留于此。因为在这美丽的江南图景背后,我们的确可以触摸到词人的内心世界,察觉到他内心里哀愁的滋长。“春水碧于天”两句固然是写江南美景,但“听雨眠”三字则分明是说词人难以入眠。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思乡之愁太过深重所致。尽管词人极力营造闲静淡远的超逸境界,努力将生命与自然圆融为一体,但那江南细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雨中有雅趣,雨中更有哀愁。而“垆边人似月”两句,暗用了文君当垆,阮籍沉醉的典故以说明当垆女子之美。“垆”, 一作“罏”,又作“炉”,指古代酒店前放酒瓮的土台子。《后汉书•孔融传》注云:“炉,累土为之,以居酒瓮,四边隆起,一边高如锻炉,故名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这里,“垆”字透露出词人饮酒行乐的信息。联系全词来看,词人饮酒又何尝不是因为思乡之苦而借酒消愁。因此,这四句正是“似达而郁”( 陈廷焯),一方面,写了江南景美、人丽,从理智上对首句中人人尽说“江南好”作了具体的说明,似乎要用江南之美来抗拒思乡之愁;另一方面,情感上难以掩饰心底的哀愁,含蓄地表现了词人碧水阳春不足以解其愁、美酒佳人不足以慰其情的沉郁的愁绪。唐皎然《诗式》曰:“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并以“但见性情,不睹文字”为妙境。这四句寓主观于客观、以乐写哀,堪称臻于此境。清况周颐《蕙风词话》评韦庄词 “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对韦庄词之特色是深有体会的。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采用顶真辞格,以承作转,终于道出“还乡”二字。“未老莫还乡”,“莫”并非“不”, 含叮嘱口气,似为他人劝留之语,但又未尝不是自劝之词,恰足以表明他的故乡之思未尝停止过。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叶嘉莹)。“未老”二字,意即今虽暂莫还乡,犹不忘叶落归根。所以“未老莫还乡”辗转道出一片怀乡深情和极端无可奈何之意。“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还乡须断肠”,是“未老莫还乡”之因。还乡本为人生之一大乐事,为何令人“断肠”?且“须断肠”?是因爱恋那“碧于天”的春水、卧船听雨的生活和垆边如月之佳人吗?恐非完全如此。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陆游用“钗头凤”这一调名大约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指自与唐氏仳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一样地倏然而逝,未能共首偕老。因为这首词是咏调名本义的本事词,所以须首先交待一下词中本事。

  一般的说法是:陆游初娶舅父唐闳之女,婚后夫妻相爱,而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自己的侄女,陆游迫于母命不得不与唐氏离异。离异后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在一次春游中陆游与唐氏及其后夫士程邂逅于绍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唐氏得后夫同意,遣人送酒馔致意,陆游感于前事,遂题此词于沈园壁上。以上情节来自宋周密《齐东野语》,查其中却有失实之处。盖唐闳为鸿胪少卿唐翊之子。陆游有舅父六人,但其中并无唐闳(详见拙著《宋词选语义通释》附录二《陆游<钗头凤>词若干问题质疑》所引宋王珪《华阳集》卷三十七《唐质肃公介墓志铭》)。陆游与前妻唐氏自然也不是表兄妹。但据宋代诸家笔记所载,陆游与前妻唐氏在一次春游中于沈园相逢,晤谈之后而作此词这是可以相信的。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是男子口吻,自然是陆游在追叙今昔之异;昔日的欢情,有如强劲的东风把枝头繁花一扫成空。别后数年心境索漠,满怀愁绪未尝稍释,而此恨既已铸成,事实已无可挽回。下阕改拟女子口吻,自然是写唐氏泣诉别后相思之情:眼前风光依稀如旧,而人事已改。为思君消瘦憔悴,终日以泪洗面。任花开花落,已无意兴再临池阁之胜。当年山盟海誓都成空愿,虽欲托书通情,无奈碍于再嫁的处境,也只好犹夷而罢。此词口吻之逼真,情感之挚婉,都不类拟想之作。如果没有生活原型作为依据,只凭虚构是不会写得如此真切感人的。以上谈的是这首词的总体印象,为了印证这一印象,还可以从语言意象入手做进一步的分析。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三句抚今追昔,所表现的情感是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红酥”言其细腻而红润。李清照《玉楼春》(红梅)词:“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看南枝开遍末?”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其中便寓有爱怜之意。词人为什么只写手如红酥?这是因为手最能表现出女性的仪态。如《古诗十九首》“纤纤濯素手”;苏轼《贺新郎》“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都是借手来显现人物的体态与仪表的例子。但在这首词里,词人不仅借对手的描写来衬托唐氏仪容的婉丽,同时联系下句“黄縢酒”来看,正是暗示唐氏捧酒相劝的殷勤之意。这一情境陡地唤起词人无限的感慨与回忆:当年的沈园和禹迹寺,曾是这一对恩爱夫妻携手游赏之地。曾几何时鸳侣分散,爱妻易嫁已属他人。满城春色依旧,而人事全非。“宫墙柳”虽然是写眼前的实景,但同时也暗含着可望而难近这一层意思。“东风恶,欢情薄”是借春风吹落繁花来比喻好景不常,欢情难再。“东风恶”的“恶”字多有人理解为恶毒之恶,这是不对的。由于对“恶”字语义的误解,更将此句加以引伸,认为“东风恶”是陆游影射自己的母亲太狠毒,拆散了儿子的美满姻缘。这更是望文生义的无稽之谈。为了纠正对此句的错误理解,在此不得不稍加辨证。盖宋元时语中的“恶”字本为表示事物程度的中性“甚词”,义同太、甚、极、深,并不含有贬义。如康与之《忆秦娥》词:“春寂寞,长安古道东风恶。”意谓春光已去,而长安古道上的春风还在劲吹。周邦彦《瑞鹤仙》词:“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是说西园落花已经飘零满地,东风又何必刮得如此之甚呢!元胡只从《快活三过朝天子》散曲:“柳丝舞困小蛮腰,显得东风恶”。这是形容春风中杨柳不停地迎风飘舞,显得东风甚猛;如果柳丝是小蛮(白居易有妾名小蛮,善舞)的腰肢,她必定感到十分困倦了。据此可知“东风恶”并非影射陆游的母亲。至于这首词在客观上是否具有反封建的社会意义,这是另一回事,不应和词的本文阐释混为一谈,否则将会曲解作品原意而厚诬古人之嫌了。辨证既明,那么“一怀愁绪”以下三句自然是紧承好景不常,欢情难再这一情感线索而来,是陆游在向前妻唐氏倾诉几年来的愁苦与寂寞。最后结以“错、错、错”三字,却是一字一泪。但此错既已铸成,即便引咎自责也于事无补,只有含恨终身了。

  词转下阕,却另起一意。这里是用代言体直拟唐氏口吻,哭诉别后终日相思的苦情:“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这三句词因为是拟唐氏口吻,所以仍从往日同赏春光写起,而丝毫没有复沓之感,反而令人觉得更加凄楚哀怨,如闻泣声,如见泪眼,人物音容,宛然在目。“春如旧”一句与前阕“满城春色”相对应,既写眼前春色,也是追忆往日的欢情,但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了。“人空瘦”,正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个“空”字,写出了徒唤奈何的相思之情,虽然自知相思无用,消瘦无益,但情之所钟却不能自己。“泪痕红浥鲛绡透”,正是数年来终日以泪洗面的真实写照。“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四句写出了改嫁后的无限幽怨:任它花开花落,园林清幽,但却无心观赏登临。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认为:“‘闲池阁’此指沈园近迹。”虽也可通,但不如解为赵氏园林为更近词之本意。盖从前阕“满城春色”,后阕“春如旧”所写景色来看,都不是暮春气象。因此说“指沈园近迹”就与前文牴牾不通了。另据陈鹄《耆旧读闻》说:赵士程“家有馆园之胜”,可见这两句指唐氏改嫁后不能忘情于前夫,赵家虽有园林池阁,却因抑郁寡欢而从未登临。下转“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用前秦苏蕙织锦回文诗赠其丈夫故事,直将改嫁后终日所思和盘托出,补足上二句之意。结句“莫、莫、莫”三字为一叠句,低徊幽咽,肝肠欲断,这是绝望无奈的叹息,也是劝慰前夫,自怨命薄的最后决别。据说唐氏在沈园与前夫会晤之后,不久便抑郁而死。

  前人评论陆游《钗头凤》词说“无一字不天成”。所谓“天成”是指自然流露毫不矫饰。陆游本人就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正因为词人亲身经历了这千古伤心之事,所以才有这千古绝唱之词。这段辛酸的往事,成为陆游终生的隐痛,直到晚年他还屡次来到沈园泫然凭吊这位人间知已,写下了《沈园》诸诗,因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再引证了。(李汉超)


#连牲鸦# 求中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题 -
(15714491317): 1.《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

#连牲鸦# 求七年级语文理解性默写答案,...
(15714491317): 图未显示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7)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连牲鸦# 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诗歌的理解性默写,一共要30个空!大概出10题,每题3个空,一共就30空, - 作业帮
(15714491317):[答案] 1.钱塘风景优美,柳永在《望海潮》中描写了茂密如云的树木,浪涛汹涌的海潮:“----------,------------,--------------.” 2.在《望海潮》中,山清水秀,繁花茂盛,桂花飘香,荷花满湖:“------------,-------------,--------.” 3.柳永与友人离别,借景抒情“多情自...

#连牲鸦# 语文理解性默写(在线等!!) -
(15714491317):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貌似是这样……第二个一样的问题……

#连牲鸦# 诗五首理解性默写答案. -
(15714491317):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3.(1)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连牲鸦# 求作业答案:理解性默写 1.陆游 -
(15714491317): 1.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2.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3.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4.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5.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莲 花之君子者也 6.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何陋之有

#连牲鸦# 初三语文最注重什麽? -
(15714491317):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积累,语文是个比较文化的东西.如果你是问考试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那我想你应该是学不好语文了.

#连牲鸦# 关于古诗理解性默写的几个问题 -
(15714491317): 1题答案是 曲径通幽处 和 万籁此俱寂 含的成语是 曲径通幽和万籁俱寂2题答案是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连牲鸦# 求20题以上的小学古诗理解性默写的题目
(15714491317): 《小池》中描写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和赏识... 其实古诗的理解性默写练了没什么用的……再说了,其实练中学的也差不多吧?古诗...

#连牲鸦# 送东阳马生序的理解性默写有哪些? -
(15714491317): 序:赠序,一种文体,与“序言”有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宋濂,明代散文家.字景濂,浦江人.《送东阳马生序》名句理解性默写如下: 1. 说明“援疑质理”的求教之艰难,表现出作者求知的渴望与诚心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