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四大基本技术包括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日常生活中会遭遇各类突发情况,尤其是面对各种意外伤害应尽快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而应对意外伤害有四项必备救护技术,包括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这四项救护技术均为院前临时急救措施,并根据情况进行其他紧急处理,对症处理后应将伤员尽快安全送往医院进行后续救治。
一、止血

血液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成人全身总血量约占自身体重的8%。当出血量达到全身总血量的20%时,则可发生休克;当出血量达到全身总血量的40%时,则可迅速危及生命。出血的危险程度不仅与破损血管的口径有关,也与出血的速度成正比。如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股动脉,以及颈静脉、股静脉等大血管破裂出血,患者常来不及被送往医院,可于数分钟内危及生命;中等口径的血管破裂出血,也可迅速导致休克而危及生命。由此可见,急性大出血是人体受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现场采取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是挽救生命的首要环节。
(一)出血的类别

1.按损伤的血管分类

(1)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液从近端伤口呈搏动性喷射而出,动脉出血速度最快、危险最大。出血速度与动脉口径粗细、破口大小及血压高低有关,以颈动脉和股动脉出血为例,失血800ml一般不会超过30s,对于体重为50kg的人来说,大动脉出血30s即有可能引起失血性休克。
(2)静脉出血:颜色暗红,血液从远端伤口持续涌出,相对动脉出血危险性小。但大静脉断裂,如颈静脉断裂同样可以迅速危及生命。
(3)毛细血管出血:颜色鲜红,血液从创面呈点状或片状渗出,一般无危险性。
2.按出血的部位分类

(1)外出血:受伤后,血液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流至体外,可从体表见到流出的血液,极易识别。
(2)内出血:深部组织、器官损伤,血液从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器官的间隙及体腔内,或经气道、消化道、尿道排出,而未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流出,体表未见流出的血液。如颅内血肿、肝脾破裂等。
(3)皮下出血:外界暴力作用于身体,使血液从破损的血管内渗出到血管外,皮肤、黏膜并未破损,身体表面见不到血液。如果皮下出血伴有皮肤显著隆起时,称为“血肿”,也可因各种疾病引起,如过敏性紫癜、白血病等。
(二)常用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
抢救者用手指将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血管按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方法是用于动脉破裂出血的临时止血措施,虽可立竿见影,但不宜持久采用,随即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选用其他更有效的止血方法,如加压包扎止血法、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

枕动脉指压止血法

2.直接压迫伤口止血法

出血部位覆盖敷料、手帕等,并以手指或手掌直接用力压迫,一般压迫约5~10min,出血往往可以停止,再选用加压包扎止血法等进一步止血。

直接压迫伤口止血法

3.加压包扎止血法

伤口覆盖较厚敷料后,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适当增加压力包扎。
4.填塞止血法

适用于腹股沟、腋窝、鼻腔、宫腔出血以及盲管伤、组织缺损等。用无菌或洁净的布类填塞伤口,填满后再选用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
5.止血带止血法

此法适用于四肢大动脉破裂大出血。如果使用不当,也可造成远端肢体缺血坏死、神经损伤、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二、包扎

受伤部位经有效止血后,需应用绷带、三角巾或衣服等替代品进行包扎。
(一)包扎的目的

1.包扎时施加压力,可起到止血作用。
2.保护伤口,避免再损伤与再污染。
3.固定敷料与夹板。
4.扶托伤肢,减轻痛苦,并有心理安慰作用。
(二)包扎的要求

1.轻、准、快、牢、美,避免碰触伤口,以免加重损伤、出血、污染与痛苦。
2.迅速充分暴露伤口,以便准确判断伤情。
3.受伤部位禁止用水冲洗,不要涂以任何药物。
4.尽可能先用无菌敷料或洁净的手帕、毛巾等覆盖伤口,再行包扎。
5.避免在受伤部位或坐卧时受压的部位打结。
6.包扎松紧适度,以免滑脱或压迫局部,从而造成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的损伤。四肢损伤应尽量暴露末端,以便随时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三)常用的包扎材料

常用的包扎材料为绷带、三角巾或就便取材,而四头带与多头带在实际救护工作中已不使用。

环形包扎法

三、骨折固定

(一)骨折的分类

骨折的分类方法很多,对于急救而言,以下分类最有意义:
1.闭合性骨折:指骨折处无皮肤、黏膜破损,骨的断端未与外界相通。
2.开放性骨折:指骨折处有皮肤、黏膜、肌肉等软组织的破损,甚至骨的断端已与外界相通。
(二)骨折固定的目的

凡发生骨折或疑似骨折的伤员,均必须立即在现场采取骨折临时固定措施。
1.限制肢体活动,从而避免加重骨折的断端对血管、神经、肌肉及皮肤等组织的损伤。
2.减轻痛苦,防止休克。
3.便于搬运。
(三)骨折固定常用的材料

材料繁多,如充气夹板、真空夹板、SAM夹板(铝芯塑形夹板)、躯干夹板、颈托、头部固定器等;如现场无专业使用的夹板,则应就便取材,如木板、木棍、竹片、竹竿、雨伞、手杖、硬纸板、报纸、杂志等均可利用。

铝芯塑形固定法

四、搬运

各种急性危重伤病员经现场的止血、包扎、固定等抢救后,还须安全、迅速送往医院进行后续救治。如果搬运方法不当,将有可能前功尽弃,造成伤员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掌握正确的搬运技术也是抢救伤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伤出血是我们最常遇到的意外伤害,不论是刀割碰伤,还是车祸碰撞,都需要尽快处理。然而,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却未被大多数人熟知。本版邀请急救专家温新华介绍最基本的急救技术,一旦遭遇意外,在急救人员到来前,你能为自己、为他人,科学施救;在急救人员到来后,你能协助他们搭建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 止血 出血部位要抬高
“外伤出血”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外伤,小到割伤、划伤,大到创伤后的大面积出血。一般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当失血超过血量的15%时,血压降低,会出现口渴、冒冷汗等症状;当超过40%时,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出现意识不清、休克等症状。因此,在创伤急救中,快速止血最为重要。
止血前应先识别出血的类型。动脉出血时,出血速度很快,呈喷射状,并且颜色鲜红;静脉出血时,出血速度较慢,呈暗红色;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慢慢渗出,呈鲜红色。针对创伤后外出血,常用止血方法是加压包扎法和指压动脉法。此外,创伤后还存在“内出血”的情况,皮肤完整而血管破裂或内脏出血。如怀疑内出血,应减少患者活动,尽快送医院诊治。
加压包扎法是外伤出血时最先考虑的方法,方法简单易行,身体各处伤口均可使用。操作方法分为三步:1.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2.用消毒纱布或干净透气、无黏性、吸水性好的临时敷料覆盖伤口,急救者用手直接在纱布上施压5—10分钟;3.止住血后,用绷带卷、三角巾或布条、手帕等紧紧缠绕、包扎伤口。
有条件的话,覆盖伤口前应用洁净的水清洁污染的伤口,出血速度快时,就应先止血;如果血液浸湿覆盖伤口的纱布,最好不要取掉,应往上再加敷料,然后用绷带包扎。紧急情况下,可直接用手按压住伤口止血。
指压动脉法就是用手指压住伤口近心端的动脉血管,使血管被压在骨头上,从而阻断血流。指压动脉法适用于手部、足部等四肢组织,但此法影响组织的血液供应,所以只能短时间使用,不宜超过10分钟。常用方法包括:上肢出血时,一手握住伤者前臂抬高,另一手放在上臂中部,用力按压肌肉块下缘,感觉到血管跳动后,拇指和四指捏紧;手指出血时,让伤者将手高举过胸,捏紧手指根部两侧;下肢出血时,立即给伤者脱去或剪开裤子,屈起伤者大腿使肌肉放松,在大腿根部中点稍下方找到血管搏动处,用力下压。此外,足部出血可按压足背动脉,小腿出血可按压膝盖后方血管搏动处。
包扎 关节处缠人字形

包扎的主要目的在于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常用材料是绷带和三角巾,在紧急情况下,可用布块或衣物代替。无论使用什么材料进行包扎,必须注意松紧度。受伤肢体会不断肿胀,因此,每隔10分钟就应检查循环情况。血液循环不好时,局部皮肤会发白或发紫,并伴有局部刺痛或麻痹。
自制绷带时可将布料撕成长条,包扎上肢时,绷带宽度以5厘米为宜,包扎下肢最好为7.5厘米。包扎伤口的常用方法是螺旋形包扎法和人字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最为简单,加压止血后,从放置敷料下方,自下而上、由内向外缠绕,每一圈应遮盖前一圈2/3,直至敷料被完全遮盖。此法适用于前臂、上臂、小腿等地方的伤口止血包扎。
人字形包扎法(见图一)更适用于肘部、膝部、足跟部等关节处伤口的止血包扎。加压止血后,将肘部、膝关节做90度弯曲,绷带放在肘部、膝关节中央,先绕一圈固定敷料,再由内向外做人字形缠绕,每一圈遮盖前一圈的2/3,缠完3个“人”字后,最后缠绕一圈做固定。
三角巾的主要功能是固定止血包扎的物品,固定骨折、抬高伤肢。自制三角巾时可将一块边长为1米左右的正方形纯棉布料对角剪开,成为两块三角巾。紧急情况下,可用围巾、皮带等长条状物品临时替代。
三角巾的常用方法是“大手挂”(见图二),步骤如下:1.支起受伤前臂,手及手腕高于肘部,成80度角;2.将三角巾全幅张开置于前臂和胸部之间,带尖伸展至肘部;3.将上面的带尾从未受伤的肩部绕过颈后,将下面的带尾向上覆盖手和前臂,在锁骨上凹处打结。为减少摩擦,最好在打结处垫上软垫、毛巾等。
固定 骨折位置先辨清
骨折是在意外事故中相当常见的外伤,一般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骨折两种。
发生闭合性骨折时,骨折部位外皮完好,受伤部位可能出现大面积淤伤和肿胀;出现皮肤因骨折而破裂、伤口深入骨骼处或骨骼外露时,则是开放性骨折。处理骨折的原则是固定并防止错位。人体不同部位的骨折具有不同体征,辨别体征,确定骨折部位,判断骨折类型后再急救十分重要。
四肢骨折最为常见,处理方法是:用双手稳定及承托受伤部位,限制活动;如上肢受伤,应用绷带把伤肢固定于躯干;下肢受伤,可将伤肢固定于健肢,也可用绷带、夹板包扎固定;包扎后需要立刻检查伤肢末端的感觉、活动能力和血液循环。对于开放性骨折时,尽量别用水冲洗伤口,也不要上药;已裸露在外的骨折断端不要试图复位,应在伤口上覆盖纱布,适度包扎,等急救人员到场后处理。
如果患者受伤后昏迷,应怀疑颅骨骨折,伤者除了伴有呕吐、抽搐外,还可能并发耳鼻处流血或血性液体(脑脊液)。颅骨骨折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头部稳定,可将头部稍微垫高,让伤者安静平躺。如果伤者一侧耳朵有液体流出,应把头侧向那一方,切勿塞住耳孔。
颈椎骨折往往伴有颈椎错位,颈椎骨折者颈部疼痛,头部及四肢不能活动,张口困难。检查时,不可让伤者翻身,不能左右旋转头部,不要扶起伤者饮水或喂食,否则可能压迫脊髓。急救时应用颈托固定颈部,也可就地取材,将衣物等揉成两个团,填塞在伤者头颈两侧,使头颈部不能随便转动。特别注意的是,颈椎骨折处理不慎会有致命危险,如非不得已,千万别搬移伤者,要等医生前来施救。
肋骨骨折可能是单根或多根肋骨骨折。单根骨折时症状较轻,伤者仅感觉胸痛,随呼吸而加重;多根骨折时,呼吸困难,常见反常呼吸,即吸气时胸部反而塌陷。此时,伤者应缓慢、轻轻呼吸,减少呼吸时的胸部运动,以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
搬运 伤重至少两人抬
搬运是创伤急救的最后一个环节,目的在于带伤员脱离危险地带,减少痛苦和二次伤害。特别提醒的是,要根据伤情选择适当的搬运方法和工具,情况不明时,切忌轻举妄动。
搬运伤员有五大注意事项。1.先急救,后搬动;2.尽可能不摇动伤员身体;3.随时观察呼吸、体温、出血、面色变化等情况,注意给患者保暖;4.人员、器材未准备完善时,切忌随意搬动;5.运送伤者最好乘坐救护车,途中必须保持平稳,不能颠簸。
紧急情况下常用徒手搬运法。单人搬运适用于伤势较轻的伤员,背、抱或扶持;双人搬运,一人搬托双下肢,一人搬托腰部;三人搬运适用于疑有肋骨、腰椎骨折的伤者,一人托肩胛,一人托腰和臀,一人托两下肢,三人同时把伤员轻轻抬放到硬板担架上;多人搬运适宜颈椎、脊椎受伤患者,搬运原则是使伤者身体保持一条直线,头颈不能弯曲,伤者如躺在地上,应有专人跪在伤者头前,双手扶住伤者下颌,缓慢直线牵引,保持头颈部处于中立位

~


#须康祁# 一般来说,外伤急救有四项基本技术,其正确的顺序是?
(15795459839): 是第一个……不论什么情况都是先止血最后搬运的

#须康祁# 院前急救的基本技术包括哪些?
(15795459839): 院前急救的基本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人工呼吸术.人工呼吸术是院前急救中重要的基本技术,是对心 脏、呼吸骤停的伤病员必须立即采取的急救措施.此项技术又包括:口对 口呼吸法、仰卧压胸法、俯卧压背法. 心脏按压术.心脏按压术是院前现场急救中与人工呼吸术有着同 样重要性的基本技术,是建立人工血液循环的急救措施. 外出血止血术.该项技术包括:间接指压法、止血带止血法. 包扎术.包扎是外伤急救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具有保护伤口、 压迫止血、固定敷料、药品和骨折位置及减轻疼痛等作用.其中包括:绷带 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

#须康祁# 常用的现场急救技术包括哪些? -
(15795459839): 常用的现场急救技术包括徒手心肺复苏(即CPR,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海姆力克手法(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技术)以及创伤急救技术. 急救一定要遵循下述四个急救步骤:① 调查事故现场.调查时要确保对施救者、伤病员或其他人无任...

#须康祁# 创伤急救四大技术 -
(15795459839): 原则上先抢救,后固定,在搬运,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和污染,需送医院的,应做好保护措施后再送.

#须康祁# 在校期间需要掌握哪些自救或互救技能?
(15795459839): 自救互救常识 施救原则是什么? 答:先救命,后救伤.先做心脏复苏,把人救活,再进行创伤救治. 心脏复苏共分几个步骤? 答:八个步骤.判断意识,呼救,摆成侧卧位,打开气道,检查呼吸,口对口吹气,检查脉搏,心脏按压. 创伤现场...

#须康祁# 青少年急救知识有哪些 -
(15795459839): 最基本的急救知识包括心肺复苏术、气道梗阻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法)、创伤急救四大基本急救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内容.但是对青少年而言,除了这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术外,更重要的可能还是对危险的正确识别、如何避难避险、如何自救、如何正确拨打各类报警电话等等这些内容实际和有意义. 青少年时期是急救普及教育的启蒙时期,但是如果此时连自救也做不好,那么互救也就无从谈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