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两大重要战役,那么它们与本课课题“三国鼎立的形成”有什么联系? 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0
官渡之战直接改变了曹操和袁绍集团的实力对比,使曹操成为北方军事实力最强的军阀,为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奠定基础,为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一些稳定条件,也助长了曹操的骄傲气焰,使其在北方还为完全统一(西凉马超尚在)而且水军实力不济的情况下贸然南下,间接导致了赤壁之战一败涂地。是三足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赤壁之战分析
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会刘表卒,刘琮降操,刘备逃至夏口,并与孙权联手,与曹操战于赤壁,大破之,曹操退还南郡。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对以后三足鼎立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战前·曹操
一代枭雄曹操,从官渡之战中崛起,到成为北方的霸主,历时约八年。建安五年春二月,袁绍攻白马,兵至黎阳,将渡河,于是官渡之战展开。冬十月,曹操大破袁绍。绍及谭弃军逃走。七年夏五月袁绍病死。北方的一大威胁消除,曹操马上挥军南下,八年秋八月即军西平,准备南征刘表――由此可见曹操觊觎荆州之心久矣――但没料到北方袁绍刚死,袁谭和袁尚就开始内讧,争夺冀州袁谭失败,走保平原,并向曹操求援,如此机会,曹操怎会让其溜走,于是引军还邺,曹操的第一次南征刘表宣告结束。十二年,北征三郡乌丸,并于八月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而后辽东太守公孙康斩袁尚,袁熙,于是河北袁氏故地尽为曹操所得。十三年春正月,曹操还邺,作玄武池训练水师,秋七月,南征表,八月表卒,表子琮举众以降,于是赤壁之战展开。
综上所述,曹操在于官渡击败袁绍到南征刘表这八年间,主要精力放在收复袁氏故地上,事实上,官渡袁绍虽败,势力尚在,但不幸袁绍而后早死,二子纷争,曹操再收渔翁之利,虽袁尚逃至乌丸,仍无可挽回。期间征刘备所在的下邳,刘备不敌,南投刘表,为日后赤壁之战埋下伏笔;期间企图南征刘表,但可能曹操也感到后方不稳,是时袁氏二子相争,于是曹操引军还邺,待到击破乌丸,北方平定,于是曹操的大军无所顾虑下,正式南下。
战前·孙权
江东孙权,在曹操与袁绍于官渡激战的那一年,接替死去的兄长孙策,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在孙权掌权到曹操南下的8年间,和曹操一样,孙权也忙着稳定后方。在建安八年,十二年,十三年三次讨伐他的死敌黄祖,并于建安十三年破其城,虏其男女数万口。而在江东刚刚稳固,父兄打下的势力刚刚平定,就传来了曹操南下,以及刘表死去的消息。深知荆州,江东唇齿相依,孙权马上派鲁肃前往荆州,坐观其变。鲁肃未到,而曹操已临其境,刘琮举众以降。这时逃往夏口的刘备与鲁肃相见,并与之联合。在周瑜,鲁肃等的坚持下,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刘备俱进。在曹操大军压境情况下,孙权军终于西进,而赤壁之战,也在此时一触即发。
战前·刘备
汉宗室之后的刘备,在赤壁之战前很是落魄。建安五年,官渡之战即将展开的前夕,曹操东征刘备于下邳,虏其妻子,并禽关羽以归。刘备亡走青州袁绍。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再次征讨刘备,刘备不得已南联刘表,屯于新野。十三年,曹操南下,刘备再次出逃至夏口刘琦处。此时鲁肃已到荆州,与刘备遇于当阳,并与其联合。于是,刘备把他仅有的兵力屯于鄂县之樊口,等待孙权军的到来。
战前形势综述
总的来说,这一战是必然要发生的。曹操平定袁氏故地,基本上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河东地后,必然要向南占据荆州--汉末战乱,人口大量流入荆州,且荆州自古多奇士,土地肥沃,为四战之地,据有江陵,襄阳后,无论进,退都有余。而此时,据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等地的孙权对内完全接管了孙策留下的权力,对外击败了心腹之患黄祖,
势头正盛,此时就算没有曹操南下,孙权也不会放过荆州的――荆州占据长江上游,对他的威胁是在太大了,而且根据周瑜的“天下两分之策”,荆州也是他下一步的目标。
当然,此时,荆州以西,益州的刘璋,汉中的张鲁还未降服;马超,韩遂还在关中,――曹操的后方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稳固――而刘备,当天下大势正日益清晰的时候,他还在颠沛流离,他还在等待。也许,他也没想到,这一战会给他带来怎样的机遇。
战后·曹操
赤壁一战,曹操大败,死者大半。曹操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曹操本为夺取荆州而南下,此刻曹操大军北还,留下的荆州这个香饽饽,于是成为三方争夺的焦点。从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结束,到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陆逊诛杀关羽,在这十一年间,三足鼎立之势终现,赤壁之战的影响,至此才宣告结束。
一年后,建安十四年春三月,曹操军至谯,作轻舟,再治水军。秋七月,军合肥――因此时孙权正围攻合肥,而解了合肥之围后,无力南下的曹操引军北还。
建安十六年春三月,遣锺繇讨关中张鲁;秋七月,曹操亲征关中马超,韩遂等。九月,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韩遂、马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关中平。十月,曹操围安定,杨秋降,而曹操也于随后返回。
一年后,即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再次南征孙权。并于三个月后破孙权江西营,获其都督公孙阳。
另一方面,曹操自前年平定关中后,派夏侯渊屯长安以防马超。而夏侯渊也终于在十九年破马超,韩遂;前者逃往汉中,后者逃往西平。
夏侯渊大破马超的同时,曹操再次南征孙权,并再解合肥之围。
一年后,建安二十年春三月,曹操西征张鲁,秋七月,汉中平。而此时,刘备袭取益州,并抢占巴中,无奈汉中以为曹操所据,无法再次北进。而汉中,也成为日后武侯北伐时的主战场。
二十五年春正月,权击斩羽,传其首。
至此,“天下三分,其二归魏”的形势正式形成。虽然赤壁之战后曹军退出荆州,但应该看到,战死的很大一部分是荆州军,曹操本部军的损失并非太大,这从三年后曹操即开始连续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平定关中,追杀马超,定凉州,屡次击退孙权主力于合肥,平定汉中就可以看出来。而接着曹操取得了关中,凉州,汉中,而此时荆州的关羽已经被陆逊捕杀,失去了荆州的刘备元气大伤,而孙权在合肥被曹操压制的不得北上。时间到了东汉建安二十五年,三方势力有了微妙的平衡,而曹操的生命,也到了尽头。一代枭雄,就此陨命。
大约半年后,魏王曹丕即位,为魏文帝。
战后·孙权
事实上,赤壁之战后孙权一方是最为被动的。孙权清除了来自上游荆州的威胁,却怯于曹操威势,而将荆州借与刘备,同时孙权亲自攻打的合肥却屡攻不下,及到刘备取得益州,才由陆逊击杀关羽夺回荆州。而此时刘备羽翼已丰,孙权再也无法西进。
赤壁之战结束后,孙权兵分两路:一路孙权亲自围攻合肥,一路周瑜与刘备追击曹操至江陵。合肥孙权久攻不下,江陵在周瑜围攻一年后攻破。占据南郡后周瑜本计划继续西进占据益州,可惜未回江陵而病死道中,而孙权在北方曹操的压力下,也无力增兵荆州以西进。孙权方面围攻在建安十三年,十九年率主力进攻合肥不下,期间曹操还在十八年,二十一年进攻孙权所在的濡须。直到建安二十四年,一方面孙权惧怕关羽在荆州势大,一方面孙权在赤壁之战中的果实也消化完毕,于是趁关羽,于禁激战正酣时派吕蒙,陆逊西征关羽。十二月,关羽服诛,而荆州到手。
于是,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十一年,终于夺得了意义非凡的荆州。不久,曹操死去,而曹丕即位。群雄逐鹿的时代结束了,孙权独霸江东,将刘备压制在川中一隅。
战后·刘备
不可否认,刘备是赤壁之战最大的受益者。曹操北还后,刘备趁机抢占了江南四郡,成为荆州牧,此后更与张松里应外合,夺取了刘璋的益州,成为曹,孙外第三股势力。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遥闻曹操将遣锺繇等向汉中讨张鲁,内怀恐惧。在张松建议下请刘备入蜀,而刘备又怎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留关羽,诸葛亮留守荆州后,刘备北到葭萌关,未即讨张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随后曹操攻孙权,孙权呼刘备救援。刘备在行军途中对刘璋反戈一击,猝不及防下,刘璋节节败退,于建安十九年夏于成都出降,于是刘备尽得益州之地。
夺得益州后,刘备马上开始争夺其北面得大患汉中。建安二十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刘备三次进攻汉中,终于在建安二十四年于定军山大破夏侯渊,遂有汉中。不想随后关羽大意失荆州,使得刘备失去了向外扩张得基地,从此蜀汉只能困于成都平原。
于是,在这十一年间,刘备从无立足之地,到成为可以曹操,孙权相抗衡的另一股势力,虽然失去了荆州,但是刘备也应该感叹命运的曲折了,谁能料到,这一战,竟这么深远地影响了今后数十年的天下大势!
战后形势分析
赤壁之战最大的影响,就是造就了刘备。这一战后,一夜间荆州成了一个真空地带。刘备利用这个机会,占据了江南四郡,有了立足之地。而曹操,孙权由于对方的牵制,也乐于培植刘备这个缓冲势力,或者说无力干涉刘备的扩张势力。而刘璋的昏庸,张松,法正的里应外合,又给了刘备第二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占据了益州后,虽然争霸不足,但守成有余。刘备真是一夜之间暴富啊。
曹操引军北还后,致力于北方的平定,同时一方面要压制孙权对合肥的压力,一方面要保持对南郡关羽的压力,也是无法全力南下;而孙权一方面被曹操阻于合肥,另一方面由于刘备的缘故要争取荆州,关羽死后三方处于微妙的平衡中。

官渡之战是曹操占领黄河以北,曹丕称帝的一个重要原因。
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趁机攻取四川,有了立足之地。
因此形成了三国鼎立

三国时有三大战役,除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第三场大战是哪一场?~

三国时期,发生了许多的战争。而震动天下的战役只有两三个,前两个大家都知晓。它们分别是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并且以少胜多的战役,而赤壁之战阻止了曹操南下统一的野心,也奠定了三国的鼎立。但是第三个大家都不太清楚。这个战役叫做夷陵之战。这次战役使蜀国的精锐全无,从此再也不能问鼎中原。由此蜀国开始衰弱,没有能力再统一天下。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背景。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国的战斗力大大提升。蜀国有了巴蜀的后援和孟获的支持。有能力和魏国一战。在这个时候关羽和张飞相继被害,作为他们的大哥刘备为了给他们报仇,发动了夷陵之战。在当时蜀汉的精锐已经有几十万,当时篡位的曹丕都对刘备忌惮三分。所以蜀汉攻取东吴在一定的程度上肯定会成功的。

夷陵之战前夕,诸葛亮和刘备正在商讨怎样北伐恢复汉室?就在此时关羽和张飞相继死去使刘备愤怒。随后诸葛亮劝说刘备不要盲目进攻东吴,并说现在最大的敌人是曹魏。但还是无法撼动刘备攻取东吴为自己兄弟报仇的心。

于是刘备率领70万大军进攻东吴,刘备很轻松的打到建康的边,并且所到之处都视为蜀地。惊慌的东吴命陆逊为都督防卫刘备。在夷陵时,刘备犯了一个兵家大忌。联营70里,在陆逊的一把火后,刘备大败了。

相同之处: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战争都用了火攻,曹操火烧乌巢,周瑜火烧赤壁;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还处于东汉时期,各地军阀混战,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利的斗争。
不同之处:官渡之战的结果是北方统一,赤壁之战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官渡之战曹操胜,赤壁之战曹操败。
官渡之战产生的影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赤壁之战产生的影响:曹操、孙权和齐备三分天下的局面形成。
曹操打败袁绍,是历史的巨轮在滚滚前进,是历史的必然,促进和谐和统一。孙刘打败曹操是因为曹某人进攻孙刘是不义的,是遭到广大人民反对抵制的。

扩展资料: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官渡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壁之战


#庄鸣泄# 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们二者之间有哪些不同?
(19140201627): 第一,对天下战乱的结束来说,前者促进,后者肯定是起反作用的.第二,官渡发生于华北平原,战争是野战为主,赤壁在长江,水上才是作战重心.第三,曹操方的变化,总体实力由劣势变为优势,但也是由胜利方变成失败方.

#庄鸣泄#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分别发生在什么时候? -
(19140201627): 官渡之战: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击败袁绍集团主力的战略决战.赤壁之战: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扫平河北,北征三郡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元...

#庄鸣泄#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战争特点是什么? -
(19140201627): 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战争都用了火攻,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利的斗争

#庄鸣泄#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9140201627): 官渡之战直接导致了袁绍集团的灭完 赤壁之战而直接产生孙氏集团的崛起 这是三国时期两个最重要的过渡期i,也是两大国史上精彩战役

#庄鸣泄#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特点是什?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特点是什么
(19140201627): 管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特点都是:以少胜多.官渡之战: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

#庄鸣泄# 赤壁之战与管官渡之战的相同之处 -
(19140201627): 相同之处1.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战争都用了火攻3.都发生在东汉末年 4.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利的斗争

#庄鸣泄# 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们两者有什么不同
(19140201627): 赤壁之战是水战官渡之战是陆战.官渡之战曹操采纳人言结果胜利.赤壁之战曹操不听人言自以为是结果惨败.

#庄鸣泄# 赤壁之战在什么和什么之间的一场战役? -
(19140201627):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下江南准备统一江南时和孙刘联军打的一场仗.结果曹操兵败,三国局势形成. “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 三国主要战役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官渡之战爆发于建安五年(200年),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而夷陵之战则迟至黄初三年(222年) 其中赤壁之战是孙刘联盟与曹操之间的一次著名战役,不过看起来“魏和吴蜀”更贴切.希望不是误导你

#庄鸣泄#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00年.208年.曹操.孙刘联军.袁绍,并写出这两次战役的结果 - 作业帮
(19140201627):[答案] 官渡之战,是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

#庄鸣泄#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其中发生在后面的一场战役在历史上有何重要影响 - 作业帮
(19140201627):[答案] 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是发生在后面的战役,这场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天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