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兴和比喻以及托物言志的区别 托物起兴和托物言志是哪个不同概念吗!有什么区别~两者怎么区分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3
所谓比兴,原本是《诗经》的两种表现手法,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比即以此物比彼物也。比兴后来成为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一条重要艺术原则,即不仅仅指一般的“寄情于物”、“情景交融”,同时要达到“托物以讽”、“比类切至”的目的。也就是要在物的描写中寄寓现实社会的内容和深厚真挚的情感。

什么是比兴?
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比,是比喻,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说明事理。以现代修辞学来说,比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像、一般、似):小明像一只顽皮猴子。
暗喻(是、变成、成为):小明是一只顽皮猴子
借喻:那只猴子真顽皮!(猴子=小明,而不是真猴子!)

- 兴分起兴和寄托两种:先写一个事物(如写景)用来引起某种思想感情,放在开头,具有发端的作用,就是起兴;用这个事物寄托某种思想感情,便是寄托。兴在表现上比「比」更曲折幽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更为深远,耐人回味。兴和比常常合一,既是兴又是比,「兴中有比」。

2.如何把赋比兴发挥到最好的效果?
- 比/兴: 或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夕阳秋风、云山雾水、香草美人、花鸟树木、淡月疏星等等都是词人感情和心志的寄托,却很少把他们的心灵之窗敞开,让读者直接窥视。这样,表面看来是写风花雪月、闺房儿女,其深层含义就有可能是身世感慨、君臣大义、家国兴废、人格操守,这就形成了词的婉约风格,读词也更有味道

3.有没有好例子?
以《诗经.秦风.蒹葭》为例
- 比兴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兴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叫譬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比喻的形式
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
明喻、隐喻(暗喻) 、借喻
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
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例如:
早梅
年代:【唐】 作者:【齐已】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
注释
【诗文解释】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词语解释】
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
【诗文赏析】
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已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创作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意蕴深刻。
望梅花
年代:【唐】 作者:【和凝】 体裁:【词】
春草全无消息,
腊雪犹馀踪迹。
越岭寒枝香自拆,
冷艳奇芳堪惜。
何事寿阳无处觅,
吹入谁家横笛?
忆梅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五绝】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注释
【注释】: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所谓比兴原本是《诗经》的两种表现手法,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比即以此物比彼物也。比兴后来成为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一条重要艺术原则,即不仅仅指一般的“寄情于物”、“情景交融”,同时要达到“托物以讽”、“比类切至”的目的。也就是要在物的描写中寄寓现实社会的内容和深厚真挚的情感。

什么是比兴?
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比,是比喻,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说明事理。以现代修辞学来说,比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像、一般、似):小明像一只顽皮猴子。
暗喻(是、变成、成为):小明是一只顽皮猴子
借喻:那只猴子真顽皮!(猴子=小明,而不是真猴子!)

- 兴分起兴和寄托两种:先写一个事物(如写景)用来引起某种思想感情,放在开头,具有发端的作用,就是起兴;用这个事物寄托某种思想感情,便是寄托。兴在表现上比「比」更曲折幽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更为深远,耐人回味。兴和比常常合一,既是兴又是比,「兴中有比」。

2.如何把赋比兴发挥到最好的效果?
- 比/兴: 或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夕阳秋风、云山雾水、香草美人、花鸟树木、淡月疏星等等都是词人感情和心志的寄托,却很少把他们的心灵之窗敞开,让读者直接窥视。这样,表面看来是写风花雪月、闺房儿女,其深层含义就有可能是身世感慨、君臣大义、家国兴废、人格操守,这就形成了词的婉约风格,读词也更有味道

3.有没有好例子?
以《诗经.秦风.蒹葭》为例
- 比兴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兴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比兴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吗~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153275.htm
托物言志
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13926.htm

“托物起兴”和“托物言志”都是文学创作中的表现手法,但它们的目标和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托物起兴”是指通过描述其他事物来引出诗歌的主题或情感。这种手法通常以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端,以引发所要表达的内容。比如,王维的《相思》中,首句“红豆生南国”,通过描述红豆的生长地域,引出了后文对于相思情的描绘。
“托物言志”则是通过将情感或思想寄托于某个物体或事物上,以达到表达作者意愿或思想的目的。这种手法将作者的情感或思想与某个物体或事物相联系,通过描述该物体或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意愿或思想。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描述月光,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因此,“托物起兴”着重于以其他事物为引子,引出诗歌的主题或情感;而“托物言志”则着重于将情感或思想寄托于某个物体或事物上,通过该物体或事物的描述来表达作者的意愿或思想。两者在表现方式和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郁底琬# 怎样判断比兴手法,它与比喻有什么区别呢 -
(18920299312): 即“指桑骂槐”

#郁底琬# 比喻,比兴和类比的区别 -
(18920299312): 比喻是把一样东西比作另一样东西.而类比是两种东西有同样的特征才放一起比较的.“比兴”“比兴”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歧义颇多的概念.西汉毛亨所谓“兴”,包括两种情况.一个意义是指“发端”作用.《毛诗训诂传》说“兴,起也.”...

#郁底琬# 《诗经》中兴与比的异同? -
(18920299312): 异:“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比”具有更多的文学因素,是借外物以明人事,具有更多的伦理功能.“兴”具有更多的艺术因素而超越了出伦理的范畴,它直接连接了万物与人类自我,而在自我与自...

#郁底琬# 比和兴的区别是什么? -
(18920299312): 比兴 1.文学创作中的两种手法.比是比喻,兴为寄托.比、兴两法在我国诗歌创作中源远流长,从《诗经》起就已开始运用.儒家诗论把比兴列为风、赋、比、兴、雅、颂“六义”的两种.郑玄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

#郁底琬# 比兴与起兴有何区别 -
(18920299312): 比兴与起兴的区别为:意思不同、侧重点不同、出处不同. 一、意思不同 1、比兴: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2、起兴:修辞格的一种.即用跟甲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 二、侧重点不同 1、比...

#郁底琬# “比”,“兴”分别是什么表现手法 -
(18920299312): 比 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 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希望能帮助到你

#郁底琬# 什么是比兴手法? -
(18920299312):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

#郁底琬# 什么叫比兴手法? -
(18920299312):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

#郁底琬# 什么叫比兴手法 -
(18920299312):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

#郁底琬# 语文里面的 “比” “兴”是什么? -
(18920299312): 比兴 文学创作中的两种手法.比是比喻,兴为寄托.比、兴两法在我国诗歌创作中源远流长,从《诗经》起就已开始运用.儒家诗论把比兴列为风、赋、比、兴、雅、颂“六义”的两种.郑玄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