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高手请进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运动学问题一定要建立好正方向(一般我们经常选向右为正方向,x和v以及加速度a都有方向)

v-t 图像:v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图像在横轴上表示物体向正方向运动,图像在横轴下表示物体向负方向运动,v=0物体静止);v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图像的倾斜方向表达加速度(a)的方向和大小(斜向上a与v同向,斜向下a与v反向,图像越陡a越大)。

x-t 图像:x的正负表示的物体在参考点的正方向还是负方向;x的绝对值表示物体举例参考点的距离;图像的倾斜方向表达速度(v)的大小和方向(斜向上表示物体向正方向运动,斜向下表示物体向负方向运动,图像越陡表示速率越大)

vt是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
xt是位移随时间变化图象
具体的定义搞清楚,什么事都解决了.
区分速度和速率 标量和矢量
具体看你的用功程度了,花时间下去肯定会明白的.

高中物理高手请进~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牛顿第二定律知识以及机械能守恒知识,是一个比较经典的例题,需要好好研究!
解法如下:
当一重球放在弹簧上端静止时,弹簧上端被压缩到b端。说明b点处小球受力平衡
可以把b点看做简谐振动的平衡位置。
当小球从a下落时刚开始弹簧形变量小,重力大于弹力,故小球所受的合力向下,直到运动到b点,这个过程中弹簧的弹力逐渐增大,所以小球从a到b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到b点处加速度为零,此时速度最大。在向下运动弹簧弹力将大于重力,而且弹力逐渐变大,合力向上。所以从b到d的过程中,小球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所以A错,B对)
由于从c到b过程中,弹簧增加了弹性势能,所以C错(由动能定理知,b处具有的动能应该等于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的差值)
同理:D选项也是错误的,因为从a到d过程中动能减小了

这个是个简单题嘛,因为车到顶端自行车克服摩擦力做了3700J,此时位移为100m,所以摩擦力为37J,若人不蹬自行车就等效为,给物体一个初速度,让物体上滑看能走多远的简单问题了,由能的转化关系: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和摩擦力产生的热能 得1/2mv方=1/20mgs+fs (其中s为上滑位移,f为摩擦力,1/20s自然就是上升高度)这样只有s是未知数,便可解得。要学会排除不必要条件


#滕都霍# 高中物理,高手请进一个长1m(即左壁与右壁间的距离为1m),质量
(18824317347): 解:(1) 容易发现,第三次相撞刚结束时箱子的速度也就是第二次相撞时箱子给球的速度,也即第二次相撞刚要发生时箱的速度 摩擦力给的加速度是3m/s^2,第一次相撞后箱的速度是6m/s 问题转化成求初速度为6m/s的物体,以3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当位移为1m时求它的速度 显然Vt=√(2as+V0^2)=√(-2*3*1+6^2)m/s=√30m/s (2) 整个装置停下显然是箱子在滑行中速度减到零 箱子滑行的时间是t箱=V0/a=6/3s=2s 球一共用过6m/s,√30m/s,2√6m/s三种速度来走1m的路程 t总=t箱+t球=2s+(1/6+1/√30+1/2√6)s=(13/6+√30/30+√6/12)s

#滕都霍# 一道高中物理题啊····物理高手请进!
(18824317347): 首先明确,刚性固定是大学内容,楼主可以查阅相关书籍.其次,比如分析A,A处刚性固定,A点受到T1拉力,而若要分析是否受支持力,且支持力方向需要确定,就要确定第三个力的大小方向(间接证明,类似数学上的正难则反),这个理论...

#滕都霍# 高中物理高手请进?如图,小物块从长为L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
(18824317347): 速度变为原来的4/5,那么运行时间也变为原来的4/5, 路程就变为原来的16/25. 这样总路程就是一个等比数列 L+(16/25)L+(16/25)^2*L+(16/25)^3*L+(16/25)^4*L+ +(16/25)^n*L 所以就是总路程=L*[1-(16/25)^n]/(1-16/25)=25L/9

#滕都霍# 物理高手请进,高一物理 -
(18824317347): 解:设B运动了t秒 有 1/2a(t+0.1)^2-1/2at^2=0.2 (1) 1/2at^2-1/2a(t-0.1)^2=0.2 (2) 用(1)除以(2)得 t=0.35s a=5 m/s^2 V0=at=5*0.35=1.75 m/s S=1/2a(t+0.2)^2-1/2a(t+0.1)^2=2.5m 应为B运动了0.35s 所以B上面还有3个球 所以A上面还有2个球

#滕都霍# 高一物理题,物理高手请进
(18824317347): 每碰撞一次所做的竖直上抛运动可分为上升和回落两个阶段,不计空气阻力,这两段所用的时间和行程相等.小球原来距离地面高度为4.9m,用h0表示,下落至地面时的速度v0应为. 下落的时间为:. 演绎法:小球第一次和地面碰撞,那么, ...

#滕都霍# 物理题目,高中,高手请进,分析对错题 -
(18824317347): 不对不发生车祸的条件不是“40秒后汽车速度为零时两车所走的路程相同”而应该是“当两车速度相同时所走路程相同”这是因为汽车做减速运动,当它和自行车速度相同时若没有追上自行车,那么之后汽车速度越来越小,就不能再追上自行车了.解答:V0=10m/sV=14.4/3.6=4m/s汽车由V0减速到V所走距离为(V0^2-V^2)/2a=168m所用时间为(10-4)/0.25=24s自行车走了24*4=96m168-96=72m>60m所以新闻可以是真的

#滕都霍# 高中物理.高手请进.
(18824317347): 显然,相对第X秒.物体做直线运动,所以在每小段路程上速度方向与力的方向在一直线上,加速度方向由力方向定,自然也在一直线上.如果物体始终在一条直线上运动,那么位移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否则不可能

#滕都霍# 高中物理高手请进(请给出详细讲解,还会加分)1.某人拍得一张照片
(18824317347): A.如果β=α,就是线处于竖直.这时小球重力与线拉力都处在竖直方向,没其它方向分量.故小车或作匀速下滑,或静止. 说“小车一定处于静上状态”,错. B.如果β=0,线垂直斜面,小球重力的沿斜面分量等于mgsinα,可见“斜面一定是光滑的 ”. B 正确. C.如果β>α,线处于竖直线的左侧,线的拉力,与小球重力的合力斜向右上,说明加速度沿斜面向上. 故“小车一定是加速向下运动 ”错. D.无论小车做什么运动,悬线都不可能停留图中虚线的右侧 . 当小车加速度大于gsinα,沿斜面向下运动时,悬线停留图中虚线的右侧. 故D错. 选B正确.

#滕都霍# 物理高手请进~一道高中物理题哦~ -
(18824317347): 经2s达到2m/s 说明加速度a为1m/s^2 他所受合力为F=ma=0.5N因为它水平方向只受F力和摩擦力 所以摩擦力=2.5-0.5=2.0N当F撤去之后 物体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 所以加速的为-4m/s^2从2m/s的速度减到0需要0.5s 前一段的位移s=(v^2-0)/2a=2m后一段的位移s=(0-V'^2)/2a'=0.5m所以总位移2.5m

#滕都霍# 高中物理高手情进! -
(18824317347): 1、上滑时根据动能定理-W摩-W重=0-Ek 下滑时W重-W摩=Ek'-0 带入解得Ek'=2mglsinθ-1/2*m*v^2 2、同理下滑时W重-W摩=0-0 上滑时根据动能定理W拉-W摩-W重=0-0 带入解得W拉=2m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