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丽日》 杜甫的《丽春》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2
绝句 杜甫

迟日 江 山 丽,春风 花 草 香。泥融 飞 燕 子,沙暖睡 鸳 鸯。

[注释]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赏析〕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联想春天的美好。后两句则集中笔墨写燕子和鸳鸯。燕子围着暖融融的春泥高低飞翔,衔泥筑巢,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这一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也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河南巩县人。他曾官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唐代伟大诗人。杜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怎么样??还有……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别成都。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经多次修复而成,面积240余亩,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观光胜地之一。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杜甫没有一首诗的题目是叫《丽日》的。

有一首绝句的第一句是“迟日江山丽”,一下是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对它的解释:

绝句二首

【鹤注】当是广德二年成都作。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于,沙暖睡鸳鸯。

(此章言春景可乐。摹写春景,极其工秀,而出语浑成,妙入化工矣。丽字、香字,眼在句底。融字、暖字,眼在句腰。)

杨慎谓绝句者,一句一绝,起于《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是也。今按:此诗一章而四时皆备。又吴筠诗云:“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是一时而四景皆列。杜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四句似之。王半山诗:“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薰,梅残数点雪,麦涨一溪云。”又从此诗脱胎耳。

罗大经《鹤林玉露》云:杜诗“迟日江山丽”四句,或谓此与儿童之属对何异。余曰:不。上二句,见两间无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奠不适情。于此而涵泳之,体认之,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呼。大抵古人好诗,在人如何看,在人把做如何用,如“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又“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等句,只把做景物看亦可,把做道理看,其中亦尽有可玩索处。大抵看诗,要胸次玲珑活络。

此诗皆对语,似律诗中幅,何以见起承转阖?曰:江山丽而花草生香,从气化说向物情,此即一起一承也。下从花草说到飞禽,便是转折处,而鸳燕却与江山相应,此又是收阖法也。范元实《诗眼》曾细辨之。

其二

江碧鸟逾白①,山青花欲燃②。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③。

(次章言春过可忧。【周甸注】江山花鸟,著眼易过,身在他乡,归去无期,所触皆成愁思矣。前首全属咏景,此则对景言情。前是截五律中四,此是截五律下四。)

①谢脁诗“黄鸟度青枝”,不如杜句“江碧鸟逾白”,尤为醒豁。②何逊诗:“天暮远山青。”梁元帝诗:“林间花欲然。”庾信诗:“山花焰欲燃。”③陆机诗:“我行无归年。”五言绝句,始于汉魏乐府,六朝渐繁,而唐人尤盛。大约散起散结者,一气流注,自成首尾,此正法也。若四句皆对,似律诗中联,则不见首尾呼应之妙。必如王勃《赠李十四》诗:“乱竹开三径,飞花满四邻。从来扬子宅,别有尚玄人。”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钱起《江行》诗:“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令狐楚《从军》诗:“胡风千里惊,汉月五更明。纵有还家梦,犹闻出塞声。”已上数诗,皆语对而意流,四句自成起讫,真佳作也。若少陵《武侯庙》诗:“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其气象雄伟,词旨剀切,则又高出诸公矣。莫谓“迟日”一首,但似学堂对句也。至对起散结者,如卢俟《南楼望》诗:“去国三巴远,登楼万里春。伤心江上客,不是故乡人。”李白《独坐敬亭山》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又有散起对结者,如骆宾王《易水送别》诗,“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宋之问《别杜审言》诗:“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孟浩然《宿建德江》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照人。”杜诗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此即双起单结体也。如:“江上亦秋色,火云终不移。巫山犹锦树,南国且黄鹂。”此即单起双结体也,又有四句似对非对,而特见高古者,如裴迪《孟城坳》诗:“结庐古城下,时登古城上。古城非畴昔,今人自来往。”太上隐者《答人》诗:“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则又脱尽蹊径矣。杜诗如,“万国尚戎马,故园今若何。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此散对浑成之作也。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赏析〕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联想春天的美好。后两句则集中笔墨写燕子和鸳鸯。燕子围着暖融融的春泥高低飞翔,衔泥筑巢,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这一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也跃然纸上。

丽人行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沓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灸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绝句 杜甫

迟日 江 山 丽,春风 花 草 香。泥融 飞 燕 子,沙暖睡 鸳 鸯。

谁知道杜甫的《丽日》?~

没有《丽日》,只有《丽人行》和《丽春》:

《丽人行》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沓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灸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丽春》杜甫
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
少须好颜色,多漫枝条剩。
纷纷桃李枝,处处总能移。
如何贵此重,却怕有人知。

杜甫 《丽春》:
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
纷纷桃李枝,处处总能移。如何此贵重?却怕有人知。
译文:
春天花草丰茂,丽春花开得最好。刚开时色彩好,茂盛时很烂漫。
那么多的桃李枝,移到哪里都成活。为什么丽春贵重?说出来怕被人知。
由大文豪杜甫的诗中,可以发现在唐朝时代,虞美人被称为「丽春花」,此时尚未赋予「虞姬」的 形象;到了明、清时代,文人已转称丽春为虞美人由于丽春花花枝柔软,容易随风款摆,轻盈、娇柔的花姿引人怜爱。

扩展资料: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丽春


#龚顾丹# 杜甫写的《春日》表达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
(19636938264): 《春日》是 朱熹的作品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龚顾丹# 杜甫《丽春》“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的解释 -
(19636938264): 我的理解是,如果花朵开的少,(因花朵养分充足,所以)颜色鲜艳,颗颗饱满,而花朵多的话,虽然质量不如花少的鲜艳,但是开遍枝头,一片烂漫. 所以枝头剩并不是留下很多空的枝头,此处剩应该取多的意思.(且容侬,多种竹,剩栽梅.――宋·方岳《最高楼》,此句中便是多的意思) 或者也可理解为,花朵多的话,花期便会很长,枝头总是会有花在开,枝头总是会有余剩的花朵. 才疏学浅,个人见解.

#龚顾丹# 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写作时的背景还要有诗人介绍和此诗的鉴赏 - 作业帮
(19636938264):[答案] 杜甫【绝句二首】之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写于成都草堂,描绘草堂所在浣花溪一带的绚丽春景.反映了当时杜甫的生活比较安定. 【赏析】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

#龚顾丹# 迟日江山丽的“日”是什么意思?
(19636938264): 迟日江山丽的“日”指日光.书注解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白天渐渐长了.和 冬至长,夏至短.的长一样. .全文: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龚顾丹# 杜甫所有绝句以及翻译 -
(19636938264): 绝句(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 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 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迟日:指春天. 泥融:春日来临,冻泥...

#龚顾丹# 绝句(杜甫) 迟日江日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体会,几句就好 . - 作业帮
(19636938264):[答案] 通过美好春光的描绘,反映了饱经丧乱漂泊之苦的诗人在相对安定和平的环境中的喜悦心情.

#龚顾丹#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在绝句中通过什么事物来展现明媚的春光? -
(19636938264):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在绝句中通过燕子飞和鸳鸯睡来展现明媚的春光.泥融而飞燕子,沙暖而睡鸳鸯.燕子飞是动景,鸳鸯睡是静景.作品正是在这种种对立(或变化)中求得统一,将两联四句构成一幅完整的大地回春的美丽画面.

#龚顾丹# 杜甫《绝句的诗意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
(19636938264): 作品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

#龚顾丹# 绝句二首杜甫迟日江山丽 -
(19636938264):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