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的历史典故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上学的时候,许多人都不知道作文应该怎么写,这个时候,你急需要一些作文素材。你知道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友谊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友谊的历史典故1

  1、杨角哀和左博桃的杨左之交

  “羊左”,是指春秋时期的羊角哀和左伯桃。左伯桃有“治世之才”,可是年近四十,仍然功不成名不就。听说楚王“招贤纳士”,他就冒着风雪严寒奔向楚国,途中求宿于羊角哀,受到羊角哀热情接待。当夜,两人共卧而眠,共谈胸中学问,谈得十分投机。第二天,他们就结为兄弟,并决定结伴一同前往楚国求功名。谁知天不作美,一路上,先是阴雨作难,后风雪又来拦路,他们盘缠用尽,身上衣服单薄,所带干粮又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左伯桃想,如果两个人都去楚国,那就都去不成,一个人单独去,那还有希望。于是,左伯桃就把衣服脱给羊角哀,逼他独自走。羊角哀坚决不肯,也要脱下衣服给左伯桃,让左伯桃独自去楚。两人争执不下,左伯桃以自杀来劝,最后羊角哀怀着无限悲痛,取了衣粮,悲伤哭泣着离去。

  在楚国得官之后,羊角哀立刻回到左伯桃冻死之处,埋葬了左伯桃的尸体。左伯桃的陵墓临近荆轲墓,夜夜受其侵扰。感于左伯桃的势单力孤,想到“脱衣共粮”的真情往事,羊角哀决定自刎而死,葬于左伯桃的墓旁,并帮助他解除了荆轲阴魂的袭扰。后世遂称友谊深厚者为“羊左”、“羊左之交”。

  2、管仲和鲍叔牙的管鲍之交

  “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鲍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钱,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鲍叔牙毫不计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负担大,还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参军作战,临阵却逃跑了,鲍叔牙也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为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当时齐国朝政很乱,王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管仲辅佐在鲁国居住的王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王子小白。不久,齐国发生暴乱,国王被杀死,国家没有了君主。王子纠和小白听到消息,急忙动身往齐国赶,想抢夺王位。两支队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为了让纠当上国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谁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带上的挂钩,没有伤到小白。后来,小白当上了国王,历史上称为“齐桓公”。

  齐桓公一当上国王,就让鲁国把王子纠杀死,把管仲囚禁起来。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丞相,帮助他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丞相的能力。他大力举荐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鲍叔牙说:“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宽厚仁慈,忠实诚信,能制定规范的国家制度,还善于指挥军队。这都是我不具备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只能请管仲当丞相。”齐桓公不同意,他说:“管仲当初射我一箭,差点把我害死,我不杀他就算好了,怎么还能让他当丞相?”鲍叔牙马上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是不记仇的。更何况当时管仲是为王子纠效命。一个人能忠心为主人办事,也一定能忠心地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称霸天下,没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把管仲接回齐国。管仲回到齐国,当了丞相,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

  鲍叔牙死后,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鲍叔牙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叹说:“当初,我辅佐的王子纠失败了,别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却甘愿被囚困,鲍叔牙没有耻笑我没有气节,他知道我是为了图谋大业而不在乎一时之间的名声。生养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友谊的历史典故2

  1、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俞伯牙,这人琴弹得特别好。有一天他在深山老林里弹琴的时候,来了一个打柴人叫钟子期。俞伯牙一弹琴,钟子期就说了:“峨峨兮若泰山。”俞伯牙心里很惊讶,因为他心里正想表现高山呢,就被听出来了。俞伯牙心想:我换一个主题,我表现流水,看你还能不能听出来。谁知,钟子期一听,又说:“洋洋兮若江河。”不管俞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听出音乐表现的内容。于是乎两个人就成了好朋友,成了知音。但是,没多久钟子期去世了,俞伯牙痛失知音,伤心到极点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琴给摔了,发誓永远不再弹琴。这个故事后来就形成了“高山流水”的成语,形成了“知音”这样一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

  2、生死之交的故事

  诗人郑少谷与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谋面,却彼此倾慕,忽悠赠答。郑少谷曾有诗赞王子衡:“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诸生。”意思是:当王子衡讲评诗歌时,就是鲁国孔子的弟子听了,也会如春风。

  后来郑少谷死了,王子衡惊闻噩耗,哀伤至极,他不顾千里奔波,特地赶到福建,为他办理丧事,宽慰亲属。

  3、“元白”情深的故事

  俗话说“文人相轻”,但在唐代文坛上,却有两个文人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他们是白居易和元稹。两人的友谊,是在共患难中建立起来的。

  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与元稹在长安久别重逢,两人经常畅谈达旦,吟诗酬和。但事隔不久,元稹因为直言劝谏,触怒了宦官显贵,在那年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

  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军阀李师道勾结宦官暗杀身亡一案,被权臣嫉恨,宪宗听信谗言,把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休戚相关的命运,把白居易与元稹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一生交谊很深,世人称为“元白”。

  4、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

  “管鲍”指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和他的朋友鲍步牙两个人。管仲年轻时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之后,鲍步牙知道管仲家里十分贫困,总是多分给管仲一些,绝不认为管仲贪心;管仲帮助鲍叔牙做事时,不一定件件做得很好,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愚蠢,而理解那是受客观条件所限;管仲做官,曾三次被逐,鲍叔牙深知并非管仲人品不好,或是干得不出色,而是时机和运气问题……管仲深情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鲍叔牙后来推荐管仲做了齐国之卿,帮助君大力推行改革,使齐国成了春秋的第一霸主。现在,人们常以“管鲍之交”形容友谊笃厚。

  5、范仲淹与王质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颖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过从甚室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在那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的封建社会里,王质能做到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真诚待友,和那些见利忘义之徒相比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


#邬泼奋# 历史上关于友情的成语典故 -
(18794478319):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高山流水,应该算友情的最高境界了.高山流水是两个人友谊的典故.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

#邬泼奋# 历史上名人与朋友的故事 - 作业帮
(18794478319):[答案] 管鲍之交 管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 总之,毛泽东与周恩来二人之间的长期共事与深厚友谊,这实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段非常美妙的佳话,是中国人民革命...

#邬泼奋# 关于友谊的故事 -
(18794478319): 中国历史上关于友谊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伯牙也钟子期的故事:伯牙抚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千古,“知音”一词因此传诵.俞伯牙遇见钟子期:据载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邬泼奋#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关于友谊的典故,你能给大家衣讲吗 -
(18794478319):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邬泼奋# 历史上反映朋友之间的友谊的故事还有哪些? -
(18794478319): 历史上反映朋友之间的友谊的故事有伯牙绝琴、范张鸡黍等.中国是一个艺术大国,曲艺多式多样,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安徽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四川的川剧、西藏的藏戏、河南的豫剧.

#邬泼奋# 关于“友谊”的典故有哪些? -
(18794478319): 关于友谊的典故有很多,首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自1844年在巴黎结 识时起,两个人共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努力奋斗,在斗争中结下真诚而无私的友谊.40年间他们精诚合作...

#邬泼奋# 名人有关友谊的故事,不超过150字,不少于100字.急 - 作业帮
(18794478319):[答案] 高山流水遇知音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在子期坟前摔琴断弦,终身不操.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

#邬泼奋# 历史上有哪些朋友之间的友谊是自然形成的典故?希望是比较有名的故事 - 作业帮
(18794478319):[答案] 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叔齐伯夷饿死首阳山,管鲍之交

#邬泼奋# 历史上名人的友谊故事 200字 - 作业帮
(18794478319):[答案] 最有名的莫过于钟子期、伯牙春秋时,伯牙擅弹古琴,只是恨无知音.有次伯牙乘船外出,时值中秋之夜,偶遇一樵夫钟子期.伯牙每弹一曲,子期都能讲出乐曲的内容和演奏时的感情.两人在船上互诉衷肠,结拜为兄弟.并约定一年以后...

#邬泼奋# 关于友谊的历史故事85字 -
(18794478319):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刘焉出榜招募义兵.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