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文心雕龙》第40章 隐秀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7
  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

  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

  彼波起辞间,是谓之秀。纤手丽音,宛乎逸态,若远山之浮烟霭,娈女之靓容华。然烟霭天成,不劳于妆点;容华格定,无待于裁熔;深浅而各奇,穠纤而俱妙,若挥之则有馀,而揽之则不足矣。

  夫立意之士,务欲造奇,每驰心于玄默之表;工辞之人,必欲臻美,恒匿思于佳丽之乡。呕心吐胆,不足语穷;锻岁炼年,奚能喻苦?故能藏颖词间,昏迷于庸目;露锋文外,惊绝乎妙心。使酝藉者蓄隐而意愉,英锐者抱秀而心悦。譬诸裁云制霞,不让乎天工;斫卉刻葩,有同乎神匠矣。若篇中乏隐,等宿儒之无学,或一叩而语穷,句间鲜秀,如巨室之少珍,若百诘而色沮:斯并不足于才思,而亦有愧于文辞矣。

  将欲征隐,聊可指篇∶古诗之离别,乐府之长城,词怨旨深,而复兼乎比兴。陈思之《黄雀》,公干之《青松》,格刚才劲,而并长于讽谕。叔夜之《赠行》,嗣宗之《咏怀》,境玄思澹,而独得乎优闲。士衡之疏放,彭泽之豪逸,心密语澄,而俱适乎壮采。

  如欲辨秀,亦惟摘句“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意凄而词婉,此匹妇之无聊也;“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志高而言壮,此丈夫之不遂也;“东西安所之,徘徊以旁皇”,心孤而情惧,此闺房之悲极也;“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气寒而事伤,此羁旅之怨曲也。

  凡文集胜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并思合而自逢,非研虑之所课也。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故自然会妙,譬卉木之耀英华;润色取美,譬缯帛之染朱绿。朱绿染缯,深而繁鲜;英华曜树,浅而炜烨。隐篇所以照文苑,秀句所以侈翰林,盖以此也。

赞曰∶

文隐深蔚,馀味曲包。
辞生互体,有似变爻。
言之秀矣,万虑一交。
动心惊耳,逸响笙匏。

~


#呼民宇# 所谓朦胧美怎么解释? -
(19743101763): 朦胧美 gossamer beauty 对象形象模糊,概念不确定,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朦胧含蓄的美.其特征是用某种朦胧模糊而含蓄的形式来表现多义性的内容,使欣赏者在欣赏中通过猜测、想像和意会,才能获得某种审美享受.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已开...

#呼民宇# 论述刘勰的文学思想 -
(19743101763): 刘勰(约465年—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

#呼民宇# 晦塞 怎么读 -
(19743101763): huì sāi ㄏㄨㄟˋ ㄙㄞ 晦塞 【ZDIC.NET 汉 典 网】 晦涩不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 明 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艰诘晦塞以为含蓄,野俚辏积以为典厚,岂惟谬乎诸义,亦并其俊语亮节悉失之矣.” 【ZDIC.NET 汉 典 网】

#呼民宇# 什么是诗家语?(什么是诗家语)
(19743101763): 《沧浪诗话》云:“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语,非关理也.” “诗有别语”,... 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中指出:“隐以复意为工.”把含有另一 层意思视为工巧...

#呼民宇# 简述文学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
(19743101763):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呼民宇#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景 -
(19743101763): 景,偏向自然物,没有人在内;境,人、自然物皆可.情,是人之情;意,是思想,非情也. 情景,是指感情与景观融为一体.意象指思想.因此,一个创作者可以写出人物在垃圾环境中的思想,形成意象.但我们很难说,此情形是情景交融. 通常古典诗歌里的意象是作者在某特定的情景下,所产生的心有灵犀的某种感触,将这种感触融入景中,便成了诗歌中的意象

#呼民宇# 《文心雕龙·物色》 翻译 -
(19743101763): 《物色》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六篇,就自然现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来论述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自然景色对作者的影响作用.刘勰从四时的变化必然影响于万物的一般道理,进而说明物色对人的巨大感召力量;...

#呼民宇# 我们(现代)应该怎样读古诗?古人(古代)是怎样读的? -
(19743101763): 古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精练含蓄,意境深远,音韵优美.诵读可以增长知识,启迪睿智,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那么,我们怎样读古诗呢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诵诗中句 《三国·魏志·王肃传·注》上云...

#呼民宇# 对于一些古诗意境的理解.
(19743101763): 意境论的形成和意境的界说意境论的形成(意境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其源头可上溯至《庄子》;后来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中首先用境的概念评论嵇康和阮籍的诗;盛唐之后,意境论开始全面形成;最终,王国维总其成,他的《人间词话》可以说是我国意境论的集大成.)意境的界说(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呼民宇# 余味的含义? -
(19743101763): 【词目】余味 【读音】yú wèi 【释义】留下的耐人回想不尽的意味.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隐秀》:“深文隐蔚,余味曲包.”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 荆公题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云:'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围,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 晁无咎编《续楚辞》谓此诗具六艺羣书之余味.” 【示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七·拟古》:“'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绰有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