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岳阳楼记》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18
【 #课件# 导语】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求知欲,然而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下面是 无 整理分享的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岳阳楼记》,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目的:

  一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人、宠辱、(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霪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忧后乐(先天下之忧百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理解句意。

  “得无异乎?”(反问句)

  “吾谁与归?”(变序句)

  “则有……者矣。”(长定语句)

  “其必曰……乎。”(表示揣测语气的陈述句)

  三了解“对偶”的特点及作用。

  四理解本文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作特点。

  五学习我国古代进步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思想。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二倡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指导自读)

  一导入新课。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历代都作为散文名篇收入各种选本,它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使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呢?这是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必须认真思考的。

  关于岳阳楼和作者,请先看本文的题注。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方面也相当有成就。下面是《宋史》里关于范仲淹的简略介绍(节引,字句略有改动),对我们理解《岳阳楼记》的思想内容很有帮助,请同学们先读一读(挂在小黑板):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指定语文学习好的学生读讲。)

  思考:1.范仲淹少年时为什么发愤苦读?2.范仲淹论政事奋不顾身,力主改革,勤政爱民,他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二指导自学。

  1.读懂文句: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见“教学目的”),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2.思考:(1)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2)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3)本文的中心句(文眼)在哪里?

  三课外作业。

  1.把小黑板上关于范仲淹的资料抄在练习本上。

  2.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篇二

  一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根据上一课布置的思考题提问。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在答得完整,目的只在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学。)

  二研习新课。

  教读第1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越明年—课本注解为“到了第二年”(即庆历五年),而据《岳州府志》载《宗谅求记书》,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在庆历六年,所以这句中的“越”还是按它的本来意义作“过”讲为妥,“越明年”就是“过了第二年”,即进入了第三年讲(庆历六年)。

  谪——封建社会官吏的降职或远调,也指把有罪的人遣戍远方,如“发闾左适(同“谪”)戍渔阳九百人”。

  属——同“嘱”,通假字,“属予作文以记之”点明写作本文的缘由。

  2.思考与讨论。

  引导要点:从这个“谪”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人”,作者一开头就点明滕的处境,其实暗暗包含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迁客*人那样为个人的遭遇而悲叹,应该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自勉勉人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岳阳楼记》所以传诵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记事写景之作,百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远的好文章。

  教读第2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

  夫——本文中几个“夫”都念(观夫、若夫、嗟夫)前两个“夫”有指示作用,相当于“那”;“嗟夫”,感叹声,亦作“嗟乎”。

  然则——顺接连词。注意不要跟转折连词“然而”搞混。“然则”在这句中有承上连下的作用:(既然)洞庭湖是这样(气象万千),它北通巫峡,南到潇湘,降职外调的官吏和忧然失志的诗人大多会合在这里,那么他们看到这景色后产生的感情,能不因景色的变化而不同吗?《教学参考书》把这句中的“然则”译为“然而”,不符合上下句间因果相承的关系,值得商榷。

  *人——课本注解: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因此后世也称诗人为*人。但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两者不能对换,如本文“迁客*人”若换成“迁客诗人”就不恰当。因为《离*》的作者屈原是一个遭到贬逐的诗人,所以“*人”比“诗人”有时还多一层“恍然失志”的意思,本文中“*人”与“迁客”相配比较合适。

  得无异乎——“得无”本是一个表示测度的语气副词(如“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但本句中“得”“无”是两个词,相当于现在说的“能不”。以诘问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

  2.思考与讨论。

  (1)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引导要点: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字,义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2)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引导要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线。“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

  教读第3、4段,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重点理解的句子。

  “则有……者矣”是一长定语句。“者”指代“览物之情”。以第3段末句为例,从“去国怀乡”到“感极而悲”都是“者”的定语。第4段末句的结构相同。这两句可分别译为“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忧虑谗言,惧怕讥讽,满眼凄凉,感伤到极点而悲痛的心情了。”“……就会产生一种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誉和屈辱一齐忘记,端着酒杯面对和风,充满了喜悦的心情了。”

  景——形声字,“日”形“京”声。“景”的本是“日光”。

  锦鳞——鳞,指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浮光跃金——这句写月夜有风时湖面上的景色。“浮”和“跃”两个动词分别作名词“光”和“金”的定语,构成两个偏正短语。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造成了一种动态美。

  静影沉璧——这句写月夜无风时湖面上的景色。语法结构、修辞方法跟上句相同,不过它写的是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跟上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把——动词,持,握。“把”作介词是后起的用法(把门关上),或用在比较接近口语的诗词中(欲把西湖比西子)。

  其喜洋洋——洋洋,众多或盛大貌,这里形容喜的样子。朗读时“喜”字后要稍顿一下。这句可译为:那喜悦真是达到了极点。

  2.思考与讨论。

  (1)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是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细读这两段写景的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引导要点: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 色彩。以第3段为例:雨是“霪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 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耀”“潜行”“不行”“倾”“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

  (第4段的特点与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体会。)

  (2)第3、4段除了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重的感情 色彩这个相同点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为情设景,缘景抒情;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引导要点:这两个抒情句是文章思路发展的中心环节:前句迁客*人登楼而悲,后句写迁客*人登楼览物而喜,联系上文看,是为了落实“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联系下文看,是以迁客*人随物而变的心情,衬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出“先忧后乐”一段正论。如果把两个抒情句删去,文章思路中断,也破坏了文章的内在联系。

  三布置作业。

  完成“朗读•背诵”一、二。

  第2课时:(教读第5段,总结)

  一检查作业。

  二研习新课。

  教读第5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先天下……乎”——这是一个略带测度语气的肯定句。

  注意:“其”在这里是代词,不是表示推测的副词。这一句是作者代古仁人回答。“然则何时而乐耶?”用“……乎”这样测度的语气,显得委婉而得体。

  2.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层层启发,设问:

  (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从这里开始看作者是怎样逐步深入地阐发他的思想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提出:迁客*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从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的行为看,确实不是徒托空言。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三朗读全文。

  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领会本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以及具有音乐感的语言特色。

  四总结性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阴风怒号()薄()暮冥冥

  浩浩汤汤()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宠辱偕()忘

  嗟夫()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下面译文中有几处译得不正确,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古仁人)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退处民间又为君主担忧,真是进朝做官也担忧,退处民间也担忧。然而他们什么时候才乐呢?他们必定会说“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吧。

  3.第3段的写景、抒情与第4段的写景、抒情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两段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起了什么作用?

  4.本文有两种对偶句,一种是两句相对,如“北通巫峡”对“南极潇湘”;一种是本句自对,如“迁客”对“*人”。试从文章中各找出几组对偶句来,并说明它们是怎样构成对偶的。

  五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


#宣沾晓# 急求~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的《登岳阳楼》原文 -
(13947572339): 陈与义《登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宣沾晓# 初二语文27课岳阳楼记的一词多义 -
(13947572339): 1)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 2)夫环而攻之 发语词,不译 3)未几,夫鼾声起 丈夫 观: 1)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雄伟景象 极: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尽 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穷尽 3)感极而悲...

#宣沾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
(13947572339): 21课《与朱元思书》 24可《送东阳马生序》 25课里的五首诗词,是必须要背下来的. 26课《小石潭记》 27课《岳阳楼记》 30课诗五首也是必须要背下来的. 其中24课、26课、27课是中考古文阅读的候选课目.一定要熟记!

#宣沾晓# 人教版语文书八下各课文出处 -
(13947572339): 1 藤野先生 选自[朝花夕拾] 2 我的母亲 选自[胡适自传 3 我的第一本书 选自[文化名人亿学生时代 4 列夫·托尔斯泰 选自[三作家 5 再塑生命 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6 雪 选自[野草 7 雷电颂 选自[屈原 8 短文两篇 选自[龙.虎.狗 9 海燕 选自[春天的...

#宣沾晓#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有哪些 -
(13947572339): 你好,26课 《小石潭记》27课《岳阳楼记》28课《醉翁亭记》29课《满井游记》30课《诗五首》:饮酒(其五) 行路难(其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回京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手打不累,望采纳QAQ

#宣沾晓# 语文八年级下册27课岳阳楼记课后题答案 - 作业帮
(13947572339):[答案]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只的是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指的是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

#宣沾晓# 八年级下语文书24课古诗五首 -
(13947572339):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宣沾晓#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 - 作业帮
(13947572339):[答案] 这是人教版八下古文:《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

#宣沾晓# 初二语文 岳阳楼记, 谈谈你的认识 -
(1394757233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享乐之后在享乐,形容关心人民的疾苦,以天下为己任 ,体现了一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而与当今社会,那些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

#宣沾晓# 初二语文27课岳阳楼记的一词多义 - 作业帮
(13947572339):[答案] 1)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 2)夫环而攻之 发语词,不译 3)未几,夫鼾声起 丈夫 观: 1)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雄伟景象 极: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尽 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穷尽 3)感极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