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干戈为玉帛成语故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化干戈为玉帛成语故事_成语“化干戈为玉帛”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这里表示战争。玉帛:瑞玉和束帛。帛是丝织品,古代诸候会盟时的礼物。指变战争为友好相处,化敌为友。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献公把女儿嫁给了秦穆公,史称“秦晋之好”。献公死后诸王子因争王位而内乱,秦穆公帮惠公即位,并帮助晋国度过了灾荒之年。后来秦国发生了灾荒去向晋国求救,晋惠公却拒不援助,并且迟迟不肯送给秦国自己许诺过的城池,秦穆公大怒,起兵伐晋。晋军一触即溃,晋惠公带兵逃到韩地。秦兵追到韩地,结果晋惠公被俘,秦穆公打算把他带到秦国去。

  秦穆公的夫人穆姬听说同父异母的哥哥晋惠公被俘,认为晋惠公忘恩负义,现在又成了俘虏,是她的极大耻辱。于是,她领着几个儿女登上一座高台,台下堆满柴草。然后,她命令人们穿上丧服迎接穆公,并且让他们传话说:“上天降下了灾难使得秦、晋两国国君不得用玉帛相见,而是大动干戈。我坚决不见晋惠公,如果大王把他带进国都,我立刻就自焚而死。”

  秦穆公无奈,只好把晋惠公暂留灵台。并在不久即与晋国重修于好。



~


#浦翔沸# 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用合适成语代替 - 作业帮
(18623339509):[答案] 化干戈为玉帛 玉帛:玉即玉;帛为丝织品.二者皆为进贡之上品,在此引申为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的意思. 干戈就是兵器的意思,借指战争或者争斗.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友好.

#浦翔沸# 一年级人教版语文书中是否有成语故事 - 作业帮
(18623339509):[答案] 小学四年级成语语文书上故事人教滴小学五年级成语语文书上故事人教滴 、三人行必有我师、 化干戈为玉帛 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 千钧一发 刻不容缓

#浦翔沸# 武器 金帛 成语 -
(18623339509): 化干戈为玉帛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解释】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结构】动宾式成语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近义词】转危为安 【例句】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了.(老舍《茶馆》第一幕)

#浦翔沸# 化干戈为玉帛是何意? -
(18623339509):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高的城池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

#浦翔沸# 有一个人把剑放开的成语 -
(18623339509): 化干戈为玉帛 【释义】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用例】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了.(老舍《茶馆》第一幕)

#浦翔沸# 足智多谋的成语故事 -
(18623339509):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

#浦翔沸# 有一个人把剑放开的成语 -
(18623339509): 化干戈为玉帛 【释义】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用例】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了.(老舍《茶馆》第一幕)

#浦翔沸# 请问,“化干戈为玉帛”中“干戈”指()“玉帛”指(),且成语的意思是? - 作业帮
(18623339509):[答案] 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浦翔沸# 请问,“化干戈为玉帛”中“干戈”指()“玉帛”指(),且成语的意思是? - 作业帮
(18623339509):[答案] 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