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诗歌的意象?中国诗歌中有哪些意象? 什么是诗歌的意象,中国诗歌中有哪些意象?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诗歌的意象,就是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首先,它跟客观物象构成了一对反义词,也就是说,凡是被诗人所思、所触、所观、所感的才是意象,否则就是客观物象。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类:

1.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

这类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例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 陆游《书愤》)

2.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

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例如: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 李清照《声声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 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夜雨》)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 秦观《踏莎行》)

3.冰雪、松、菊、梅、竹

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例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 张孝祥《念奴娇》)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宋 陈亮《梅花》)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4.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

这类意象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例如: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 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5.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

古代诗人多借这类意象抒发闲情雅致。例如: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 王维《山居秋暝》)



  意象:其实是诗人的一种境界,这就是由景而发或由事而发的一种表现,诗人对事物的理解高度就是从意象中表现出来。譬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的这首诗实际上是说自己对月独酌,而表现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可见诗人在意境中的造诣之深。
  中国古诗歌中常用的意象有五十多种,如: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3.以折柳表惜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唐李白《忆秦娥》)
  4.以“蝉”喻品行高洁。
  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宋姜夔《扬州慢》)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唐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唐刘禹锡《乌衣巷》)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
  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
  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
  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宋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
  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8.松——坚贞高洁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
  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9.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又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相类似还有芭蕉。 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1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
  与深切同情。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
  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李清照词云“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等。
  14、水:因为水的绵软,剪不断的特点与人的惆怅情绪有相似性,诗人往往以水喻愁。
  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

  绵不断的愁思。
  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
  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又因为江水的东流,寄寓时光的流逝,人生的短暂,历史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如,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不复回。
  15、猿啼:常象征悲哀、悲伤的感情。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
  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芦管的作用与此相同,不再列举。
  17、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什么是诗歌的意象,中国诗歌中有哪些意象?~

  意象:其实是诗人的一种境界,这就是由景而发或由事而发的一种表现,诗人对事物的理解高度就是从意象中表现出来。譬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的这首诗实际上是说自己对月独酌,而表现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可见诗人在意境中的造诣之深。
  中国古诗歌中常用的意象有五十多种,如: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3.以折柳表惜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唐李白《忆秦娥》)
  4.以“蝉”喻品行高洁。
  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宋姜夔《扬州慢》)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唐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唐刘禹锡《乌衣巷》)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
  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
  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
  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宋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
  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8.松——坚贞高洁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
  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9.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又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相类似还有芭蕉。 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1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
  与深切同情。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
  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李清照词云“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等。
  14、水:因为水的绵软,剪不断的特点与人的惆怅情绪有相似性,诗人往往以水喻愁。
  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

  绵不断的愁思。
  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
  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又因为江水的东流,寄寓时光的流逝,人生的短暂,历史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如,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不复回。
  15、猿啼:常象征悲哀、悲伤的感情。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
  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芦管的作用与此相同,不再列举。
  17、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关于意象的理解 什么是意象?简单地理解:就是喻意之象,是借用客观物象来寄托主观情思的一种创作手段;这个属于中国诗学和美学的专用名词,两 个字含盖的也是两方面的内容。即“意”与“象”。意,即:立意,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象,即:取象,是作者特意选取的用来“煽情”的“道具”。这些“道具”都是一个一个十分具体的客观形象。 (关于意象一词的文本解释:它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或固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和统一;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借客观物象表现主观情意;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审美创造结晶,及情感意念载体;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诗人的内在情思的统一;是诗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有特殊或深刻意义的形象。) 笼统地说,意象是思想情感与具体物象的完美结合。而“意”处于主导地位,“意”决定了“象”,“象”反映了“意”;意源于内心并借助象为依托来表达。意在象中若隐若现,又仿佛呼之欲出,象却似有心似无意的一勾一画一点一染,却为意而增彩而绽放。所谓“意的暗示,象的契合”就是这个道理。 意象作为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汇与统一,学者们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创作与鉴赏学等的层面,都可以为意象组建成一支繁复庞杂的系统。比如:构成意象的物象、表象、心象、语象等,细述起 来就非常的复杂了。不过在此可以重点说说“物象”这个概念,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和大自然的广泛接触中,最直观最先入为主的就是“物象”,它可以说是组建成作品意象的地基。 我们已经知道:“象”是客观之“象”,即景象、物象、事象。原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象”是具体可感的客观事物。那么”物象”便是”象”的一个重要成份。 物象是客观存在的各种人、物、景的具体形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状态,或各种社会生活的形态。它是作家、艺术家观察的对象,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础。物象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客观的自然存在物象,它是客观的,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比如说杜甫的名诗“春望”写战乱国破时的怆凉场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其中的“花”与“鸟”便是自然景物,花开花落,鸟宿鸟飞都有着它们各自的生长规律和生活习性,本来是不会因人的情绪变化而有何感应变化的;二是“意象”中之物象,是艺术家注目、发现的能够表达“意念”而选择的相应的纯自然事物。是作者在作品里借助语言形式表现的客观物质和人文的类存在物,由具体名物构成。那么同样是以杜甫这句诗为例,由于这“花”与“鸟”都被作者选用入诗,成为了作者为达意而取之象,那么这“花”就不再是原先生长在土壤中的花儿,“鸟”自然也不再是单纯意义中林野之间的鸟儿了,它们被作者赋予了思想和情感,由于具备了“:人性”,即人的心理和情商,所以,花儿会因伤感忧思而泪洒如雨,鸟儿也因离愁别恨而心胆俱裂。其实弦外之音,是作者内心因充满了沉痛忧虑才看花瓣落而潸然泪溅,闻鸟悲啼而心愈惊惧。 物象在意象成分中是意象的物质外壳,是主观内容的载体。它是客观现实的、形象的、鲜明的,将为展开联想和发挥想象创设了巨大的空间。在诗文创作中,离不开模写物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写。“心境万物生”,作者的感情活动不可能抽象地进行,必须“神与物游”,附丽于物。艺术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自然物象进行选择和取舍,找寻思想情感的依附物,从而确立“意象”中之物象。物象的获得,不是凭空虚构的,凭空虚构,是创作不出生动具体的物象的。生活,是获取物象的源泉。 当然,很多作品中,意象并非都是思想情感与具体物象的完美结合。“意”与“象”并非绝对的统一,有时意象重心在“象”,此时意象在文学本文中呈现为物象,特指由具体名显的景物事物构成的纯意象作品,称为”立象尽意”.如:王昌龄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便是一首物象诗,一共杂合了六种景物,即:黄鹂翠柳 白鹭 青天 积雪和泊船,却活泼而生动地把一幅欣喜盎然的早春图勾画在我们面前; 有时意象重心在“意”,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意象在文学本文中呈现为“语象”(表情达意时的点缀式意象作品);我姑且将其称为”点 象尽意”.如:刘禹锡的“秋日”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这首诗从一开篇到末尾,除了第三句用了一个自然物象,即“排云上”的“一鹤”之外,其它三句全是直抒作者情思,看似单一的物象描绘,却更加突显了作者的豪迈洒脱。同样起到了情景交融的目的。 另一种以“意”为重心的情况,在众多的文学鉴赏中被称为“直言其意”或“直抒胸臆 ”其实这种说法是偏颇的,本身就是意象概念的含混。就算作品中没有直接的事景物象的描写或点缀,但就作品此时呈现出来的“事象”而言,(事象即事件,事物,事理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它本就是“象”的一种,怎能就被看作透明的,说是“直言其意”哩?象我们熟知的乐府古诗,几乎都是叙事咏史之作,你能说它们没有意象,直抒胸臆么?例:崔颢的五古“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衡塘,移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这是崔诗中难度较大成就也较高的优秀作品,他借一江舟偶遇的女子之口,大胆而又蕴藉地表达了一种归心似箭又客旅寂寞的心情。语句浅近却又含意深隽,这便是一首典型的“事象”诗,记述的是一件偶遇搭白的事件过程,诗论家王夫之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墨气所射,似表无穷,无一字处皆奇异也。。”,可见“事象”创作的魅力那么这种情况,我们不妨称之为“事象尽意”。 由此总结,喻意之象的本质,就是一切可入作品的事景物象,与作者的主观情意、趣味、感悟相互融合的再创造再表现。意象的运用范围是很广的,诗歌意象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种。 诗歌中常用哪些意象 诗歌中常用的意象通常多是用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中国古诗歌中常用的意象有五十多种,如: 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


#蔺度罚# 何为诗的意象 -
(15333151071): 是人在写作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情绪,往往采用具象,意象塑造的手法.具象就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即诗人当时可以见到或触手可及的物象,最简单的例子,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些都是诗人看到的,看到了月光,看到了寒夜里光洒满地似霜的样子.再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等.意象说白了就是捏造出来的,现实中看不见摸不着但又让你感觉很真实的东西,如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戟,是触手可及的具象,而后两句铜雀锁二乔,东风不给周郎便,这样的画面都是诗人将历史通过字句的重现.

#蔺度罚# 诗中的意象是什么
(15333151071):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蔺度罚# 诗中的意象指什么? -
(15333151071): 指一首诗的内容

#蔺度罚# 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
(15333151071):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蔺度罚#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特征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曾论及“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人当以审美... - 作业帮
(15333151071):[答案] 1、A 2、D 3、C

#蔺度罚#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哪些?分别代表什麽具体意义? -
(15333151071): 1月亮 、2菊花、3梅花、4鸿雁、5长亭、6落花、7流水、8芭蕉

#蔺度罚# 百分 求~~·诗歌意象及其含义 -
(15333151071): 作者: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汪振学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蔺度罚# 古代诗歌意象分析法 -
(15333151071): 一、诗词意象是什么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

#蔺度罚#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 “莲”等,它们在诗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1)从5个意象中选取3个,指出其常见的象征意味.... - 作业帮
(15333151071):[答案] (1)雁 乡思(信使) 柳 别情(送别) 菊 淡泊(清高)(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予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

#蔺度罚# 诗歌中意象的作用 -
(15333151071): 一、意象及其要点 诗歌是什么?古人已经清楚明白地告诉了我们:“诗以言志,歌以咏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思想情怀的.古人崇尚“文贵在曲”,也就是不能在诗歌中很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应该把这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