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阉流刑”是什么刑罚?被判刑着宁愿一死了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阉流刑”是什么刑罚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告诉你。

关于“阉流刑”这个刑罚,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是拆开说就很通俗易懂了。其实所谓阉流刑,就是“阉刑”和“流刑”并行的一种刑罚,下面咱们就好好讲讲这两种刑罚。

阉刑又称宫刑,这项刑罚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此刑分为两种:

一种是仅仅破坏丸子使男性丧失繁衍能力,典型例子就是大太监魏忠贤;另一种就是棍棍和丸子全部切除,自秦汉到明清古代大多数宦官都是一刀全切的。

宫刑发展到清朝以后体系就已经很完善了,清朝流行全阉,多为幼童受刑,这也导致清朝尽管有比较完善的 *** 流程但是死亡率仍然比较高。

而且在清朝接受此刑的人都是要签生死文书的,手术完成后无论受刑者是死是活,执刀人概不负责。清末宦官曾口述过关于这项技术的故事:当时北京城有两个世家专门靠这个营生过日子,一个是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毕家,一个是地安门外方砖胡同的刘家,这两家是朝廷御用的 *** 厂,以六品项戴在当时很有门面,两家的刀工各不相同,不收外徒,全部都是子承父业。

根据有关记载,宫刑最开始的作用是惩罚男女之间不正当的关系,没错这项刑法不但针对男人还针对女性。对女性施行的宫刑又称“幽闭”,在明朝王兆云的《碣石剩谈》中提到了该法的过程:

“用木槌击妇人胸腹,即有一物坠而掩闭其牝户,只能便溺,而人道永废矣。”

至于是用木槌锤击什么器官坠落这就无从查证了,可见中国古代社会的刑罚有多么的反人类多么的残忍。

而流刑则指的是“流放”,此刑能追溯到秦汉时期,主要内容就是将犯人发配到边远地带服劳役。这种惩罚方式或许放在今天各位并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在古代这就相当于判了死刑。先不说因为没有交通工具死在发配路上的犯人,就是能够按期到达地点沉重的劳役也能活活把人累死,当初陈胜吴广就是因为无法按时到达流放地被处以死刑才揭竿起义。

此刑在隋朝被定位五刑之一,形成了笞、杖、徒、流、死的五刑体系,这种体系稳定下来,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而这项刑罚发展到清朝以后分的就更细致了,甚至还有特定的书籍记载,自乾隆八年起,刑部就开始编写《三流道里表》,根据书中描写,流刑按照两千里、两千五百里、三千里分成三等,并明确记录各个省、府的收 *** 况以及里程、地址等。

我们问题中所问的“阉流刑”就是先 *** 再流放的两刑并罚,被处以这种刑罚的人,在统治者眼中那都是十恶不赦之徒。相比斩首这种直截了当的死刑,阉流刑简直就是将人折磨致死,据记载《大清刑律》中提到:

“凡犯谋反、谋大逆者,只要是共谋的,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其父子、祖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以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十六岁以上,不论笃疾废残,皆斩;十五岁以下的男性亲属及所有的女性亲属,给付功臣为家奴,财产入官。即使子孙却不知情,十一岁以上,也要 *** 发往新疆给官为奴。凡犯谋叛者,只要是共谋,不分首从皆斩,妻妾、子女给付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入官。”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谋反者的子孙即使不知情也有被施行“阉流刑”的相关规定,也可以看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对谋反之人的打压多么不遗余力,生怕其子孙后代卷土重来,从根上就给你掐死。

所以我们看清史剧,往往会听到这么一则惩罚:

“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

这项惩罚在皇上看来是网开一面,毕竟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封建王朝,皇上总得宣传自己仁慈:

“不忍刑杀,流之远方。”

但不要简单地理解成,皇上那是开恩,实际上这项惩罚往往就带着阉刑,即使没有被 *** ,发配宁古塔,也是九死一生:

“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人间,至此者九死一生。”

这也是很多人一听说被发配,宁可自杀,也不肯服刑,除了受不了侮辱和承受不了远途之外,还有可能承受不了对身体的侮辱。

一般来说被处以这种刑罚的犯人,干脆直接自杀还能少受点罪,能挺过来的那绝对是命硬的人。不知道各位看到这里对“阉流刑”是不是有了基本的了解,最后再说说我本人对此的评价,那就是幸亏没生在那个恐怖的年代!

当然,这些刑罚也最终走向了末路,到了清朝末年,尤其是19世纪之后,清 *** 也取消了类似于凌迟处死、阉流刑等残忍刑罚。

最后再告诉大家一个史实,捷克斯洛伐克,在1966年到2011年一直执行 *** 刑,作为对极端性变态犯人的惩罚。后来被欧洲议会因违背人道而叫停,想想这项刑罚彻底告别人类仅仅是在8年前是不是有点不寒而栗?



~


#仇幸是# 中国古代的刑法有那些? -
(13352673898): 夏代起确立了墨、劓、剕、宫、大辟.商代刑法严酷.盘庚规定“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 .死刑除去斩刑外,还有醢、脯、焚、剖心、刳、剔等刑杀手段. 西周形成以圜土之制、嘉石之制为名的徒刑、拘...

#仇幸是# 古代死刑的种类有哪些 -
(13352673898): 中国古代十七大酷刑01.剥 皮剥的时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肤分成两半,慢慢用刀分开皮肤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样的撕开来..最难的是胖子,因为皮肤和肌肉之间还有一堆油,不好分开.另外还有一种剥法,不知道可信度多少.方法是把...

#仇幸是# 晚清后宫十大刑法 -
(13352673898): 明清刑罚有新的发展变化,其特点是刑罚更加残酷化,并大量复活了肉刑.明清时的刑罚变化有: 1、死刑.明、清两朝在法律上恢复了枭首示众之刑,并且范围逐步扩大.此外,明清时期的死刑执行方面还有一些更加残酷的方式,如“剥皮实...

#仇幸是# 古代太监的阉割手术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我近日在看电视时发现几乎每部
(13352673898): 在中国,有专门为想当太监者作阉割手术的行家,人称“刀子匠”,刀子匠没有固定... “毕五”和地安门内方砖胡同的“小刀刘”. 这两家的家主都是清朝的七品官,他们...

#仇幸是# 满洲十大酷刑用法 -
(13352673898): 满州10大酷刑:1.剥皮实草 2.五马分屍 3.凌迟处死 4.缢首 5.请君入瓮 6.阉割 7.刖刑 8.插针 9.服毒 10.锯割 11.灌铅 12.梳洗 13.棍刑

#仇幸是# 清朝年间流放到底是一种什么刑罚?而宁古塔又是一种什么地方?于什么时间开始消逝不用?宁古塔都存在中国哪些地方? -
(13352673898): 流放就是充军 宁古塔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流放地.据介绍,宁古塔为蛮夷音,实意不是一个塔,而是一个地方的名称,原址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公元1666年迁到黑龙江省宁安市.明末清初大批受到朝廷刑罚的官员将领被发配到宁古塔,特别是清朝顺治年间至乾隆年间,成千上万的人被流放到东北. 清代八旗驻防之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始设于顺治年间,康熙时定制驻防八旗满洲官兵.额设协领2人,佐领12人,防御12人,骁骑校12人,笔帖式4人,委署什长4人,管仓官1人,仓笔帖式2人,台站笔帖式3人,八旗满洲领催104人,前锋40人,马甲1256人,匠役24人,官屯领催1人,统之以副督统.

#仇幸是# 清朝被判死刑后可以找“宰白鸭”顶包,为何会有这种现象的出现? -
(13352673898): 清朝被判死刑后可以找“宰白鸭”顶包,是因为政治腐败,制度漏洞又多,加上地方乡绅的过度骄纵,地方官员的收受贿赂,利益牵扯集团的官官相护,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清政府这棵大树已经彻底腐烂. 一、何为“宰白鸭' 所谓“宰白鸭”,...

#仇幸是# 满清十大酷刑是什么?
(13352673898): 剥皮,腰斩,车裂,俱五刑,凌迟,缢首,烹煮,宫刑,刖刑,插针

#仇幸是# 刺配是一种什么样的刑法?
(13352673898): 刺配是中国古代刑罚的一种,是指在面部刺刻标记,押送边疆服役或充军,重者终身不释.此制始于五代的后晋,宋、元、明、清仿用,但“刺”与“配”本是两种不同的刑罚. “刺”又称“刺字”,源自商、周时期的五刑之中的“墨刑”.秦汉时又称“黥刑”.《说文》云:“黥,墨刑在面也.”墨黥之刑是对犯罪较轻的人的一种刑罚,其方法是在受刑者的面额上刺字,并染上黑色,以作标记.“配”则从“迁”、“徙边”、“流”演变而来.东汉末年,“徙边” 还成了死刑株连重刑中的一种,如“丈夫处死,妻子徙边”.南北朝时,北魏统治者改“徙边” 为“流刑”,是新五刑(死、流、徙、鞭、杖)之一.到了五代,晋高祖滥用刑罚,将废止了几百年的墨黥之刑又重新搬出来,“刺配”之刑由此产生.

#仇幸是# 古代有哪些刑法 -
(13352673898): 中国古代的刑法 我国古代的法律制度重刑轻民,因此刑法就成为了体系最为完整的部门法.作为刑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刑罚在我国古代更是种类繁多.不过,我国古代的刑罚大致可以归入五大类.隋以前的五刑为:墨刑、劓(yì)刑、刖(y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