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度解释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4

1. "度"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度"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一:度dù

1、量长短的标准。也指按一定计量标准划分的单位。

《郑人买履》:“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译文:已经买到鞋子了,才说:“我忘记带鞋码了”

2、限度。

《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译文:生产是有季节的 而使用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很快耗尽。 )

3、制度;法度。

《答司马谏议书》:“谇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译文: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

4、气度;度量。

《荆轲刺秦王》:“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译文: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气度。

5、计划;打算。

《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译文: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

6、渡过;越过。

《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文: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

7、次;回。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二:度duó

1、量(长短)。

《郑人买履》:“自度其足而置其座。”(译文: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2、计算;估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译文:蔺相如估计秦王虽说答应斋戒,但必定会负约不把城池给赵国,就派他的随从换上粗布便服。)

3、砍伐。

《左传·隐公十一年》:“山有木,工则度之。”

译文:山上有木材,工匠就砍伐而制成器具。

2. 度文言文意思是什么

①量长短的标准。也指按一定计量标准划分的单位。《汉书·律历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引:十丈。)《郑人买履》:“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②限度。《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③制度;法度。《答司马谏议书》:“谇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④气度;度量。《荆轲刺秦王》:“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⑤计划;打算。《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⑥渡过;越过。《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

⑦次;回。《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duó

①量(长短)。《齐桓晋文之事》:“度,然后知长短。”《郑人买履》:“鸹自度其足而置其座。”

②计算;估计。《垓下之战》:“项主自度不得脱。”《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③砍伐。《左传·隐公十一年》:“山有木,工则度之。”

3. 文言文有度全文翻译

原文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

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袭涿、方城,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

魏安厘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尽陶、魏之地;加兵于齐,私平陆之都;攻韩拔管,胜于淇下;睢阳之事,荆军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军破;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厘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公,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厘,则燕、魏可以强。

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 *** 务交而不求用于法。

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

忘主外交,以进其与,则其下所以为上者薄也。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

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忠臣之所以危死而不以其罪,则良臣伏矣;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

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庆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

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

然则主有人主之名,而实托于群臣之家也。故臣曰:亡国之廷无人焉。

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

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故主仇法则可也。

贤者之为人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朝廷不敢辞贱,军旅不敢辞难;顺上之为,从主之法,虚心以待令,而无是非也。

故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视,而上尽制之。为人臣者,譬之若手,上以修头,下以修足;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镆铘传体,不敢弗搏戚,无私贤哲之臣,无私 事能之士。

故民不越乡而交,无百里之感。贵贱不相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

今夫轻爵禄,易去亡,以择其主,臣不谓廉。诈说逆法,倍主强谏,臣不谓忠。

行惠施利,收下为名,臣不谓仁。离俗隐居,而以诈非上,臣不谓义。

外使诸候,内耗其国,伺其危险之陂,以恐其主曰;"交非我不亲,怨非我不解"。而主乃信之,以国听之。

卑主之名以显其身,毁国之厚以利其家,臣不谓智。此数物者,险世之说也,而先王之法所简也。

先王之法曰:"臣毋或作威,毋或作利,从王之指;无或作恶,从王之路。"古者世治之民,奉公法,废私术,专意一行,具以待任。

" 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则日不足,力不给。且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

先王以三者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先王之所守要,故法省而不侵。

独制四海之内,聪智不得用其诈,险躁不得关其佞,奸邪无所依。远在千里外,不敢易其辞;势在郎中,不敢蔽善饰非;朝廷群下,直凑单微,不敢相逾越。

故治不足而日有馀,上之任势使然之。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

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峻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威不贰错,制不共门。

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故绳直而枉木断,准夷而高科削,权衡县而重益轻,斗石设而多益少。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

厉官威名,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

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译文 国家没有永久的强、也没有永久的弱。执法者强国家就强,执法者弱国家就弱。

楚庄王并吞国家二十六个,开拓疆土三千里、庄王灭了他国,楚也就衰弱了。齐桓公吞并国家三十个,开辟疆土三千里;桓公灭了他国,齐也就衰弱了。

燕昭襄王把黄河作为国界,把蓟城作为国都,外围有涿和方城,攻破齐国,平定中山,有燕国支持的就被人重视,无燕国支持的就被人看轻;昭襄王灭了他国,燕也就衰弱了。魏安厘王攻打燕国,救援赵国,夺取河东地,全部攻占陶、卫领土;对齐用兵,占领平陆;攻韩,拿下管地,一直打到淇水岸边;眼阳交战,楚军疲敝而退;上蔡、召陵之战,楚军败;魏军遍布天下,威振于中原各。

4. 初中文言文度的意思

dù① 量长短的标准。

也指按一定计量标准划分的单位。《汉书?律历志》:“~者,分、寸、尺、丈、引也。”

(引:十丈。)《郑人买履》:“已得履,乃曰:‘吾忘持~。

’”② 限度。《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则物力必屈。”

③ 制度;法度。《答司马谏议书》:“谇法~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④ 气度;度量。《荆轲刺秦王》:“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

⑤ 计划;打算。《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

⑥ 渡过;越过。《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若飞。”

《凉州词》:“春风不~玉门关。”⑦ 次;回。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闻。”duó① 量(长短)。

《齐桓晋文之事》:“~,然后知长短。”《郑人买履》:“鸹自~其足而置其座。”

② 计算;估计。《垓下之战》:“项主自~不得脱。”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③ 砍伐。

《左传?隐公十一年》:“山有木,工则~之。”。

5. 文言文中“持”和“度”的所有意思

持:1.拿着,握着。

2.掌握,主持。

3.执行。

4.主张。

5.制约,挟制。

6.治理。

7.支撑,扶助。

8.守,保持。

9.相持不下,对抗。

10.对峙。

11.携带。

12.奉侍。

13.依,凭借。

度:一、du(第四声)1.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

2.按一定标准划分的计量单位。

3.标准,限度。

4.制度,法度。

5.常态,容度。

6.度量,胸襟。

7.渡过。

8.使人出家为僧道。

9.量词,次、回。

10.通“镀”

二、duo(第二声)11.衡量。

12.揣测,估量。



~


#上弦注# 度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百度的意思是不是就是说所有的都知道是吗那百度怎么就有创意了 - 作业帮
(17122033258):[答案] “百度”一词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千百度”是千百次的意思, 取“众里寻他”的搜索之意,千百次的搜索,“百度”是很有诗意的名字.

#上弦注# 文言文中《郑人买履》的吾忘持度是什么意思 - 作业帮
(17122033258):[答案] 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翻译: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量好了自己脚的尺码,并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

#上弦注# 《郑人买履》文言文的解释 - 作业帮
(17122033258):[答案]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

#上弦注# 态度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
(17122033258): 态度今义指对人对事所显现出来的处理方式古义指人的气质如说黛玉小小年纪言谈不俗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这个词源自《红楼梦》.

#上弦注# 《郑人买履》文言文的解释 -
(17122033258):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

#上弦注# 自度的意思 -
(17122033258): 度是普度的意思,自度应该是自己普度自己,自立自强 有个故事叫 佛不度人人自度有一个佛教信徒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到:“禅师,普度众生吧!带我走一段路行吗?”禅师却说到:“我在雨里,你在在屋檐下,而屋檐下没有下雨,你怎么需要我度呢?”信徒立刻从屋檐下走了出来,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里了,该度我了吧?”“我在雨里,你也在雨里,我不被雨淋,是因为有伞,你被雨淋,是因为没有伞;所以,不应找我度你,我是伞度的,而你要被度的话,自己找伞去吧!”禅师毫无表情地说道,说完便快步走开了!经书万卷不心传,倒背如流也枉然.佛不度人人自度,一语破的伞中禅.

#上弦注# 如何去理解文言文? - 作业帮
(17122033258):[答案]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上弦注#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解词 - 作业帮
(17122033258):[答案] 文言文词语解释 《伤仲永》 1. 世隶耕.[隶]属于. 2. 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3. 父异焉.[异焉]对此(感到)诧异;异,把……当作奇异. 4.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聚、团结. 5.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立就]立刻完成. 6.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文...

#上弦注# 求解第三题 文言文词解释! -
(17122033258): 1、制.统领.遏制.规模.缝制.2,亡.逃亡者.灭亡、消灭.通"毋″,没有.3,利.有利的条件.锋利.权利、待遇.4,固.险固.巩固.顽固.5,度.制度.估计、推测.越过.

#上弦注# 文言文中“是”有哪些意思 -
(17122033258): 〈名词〉 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affairs]“国是”国事,治国的大政大策.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代词〉(1)此,这 [this;that]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天将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