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的儿子是谁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嘉靖帝的继承者是隆庆帝。

嘉靖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他为人聪明,尤其在书法和文辞修养都有不错的造诣。同时也特别敏感,但是也十分勤奋,批阅奏书票拟经常到后半夜。

虽然清人编纂的《明史》说他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练道修玄,但是却始终牢牢掌控着整个明朝的政治、财经、军事和民生大权。



轶事典故

信奉道教

明世宗信奉道教,他不仅本人信道,还要全体臣僚都要尊道。明世宗时道士邵元节、陶仲文等官至礼部尚书,陶仲文还一身兼少师、少傅、少保数职,这在明朝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明世宗迷信丹药方术,他派人到处采集灵芝,并经常吞服道士们炼制的丹药。为满足自己修道,明世宗数次遴选民女入宫,每次数百名。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明世宗命宫女们清晨采集甘露兑服参汁以期延年,致使上百名宫女病倒。宫女们忍无可忍,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差点将明世宗勒死。幸得未死,从此移居西苑,设醺炼丹,迷信道士邪说,养生修道,二十余年不回大内,法纪逐渐松弛。

明世宗任用道士,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让道士烧掉,企图让神仙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一个叫蓝道行的道士,平生最恨严嵩,借助这个机会向明世宗传达了“奸臣如严嵩,忠臣如徐阶”的字样,最终使权臣严嵩落马。



~


#百轰卢#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璁,骢,熜?是哪个字?
(19480926290): 熜 zǒng 朱厚熜(明世宗),嘉靖帝,兴献王朱佑杬长子.武宗于公元1521年3月病死后,由于武宗没有留下子嗣,又是单传,因此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最近...

#百轰卢# 嘉靖皇帝的继任者是谁
(19480926290): 儿子隆庆皇帝

#百轰卢# 朱高炽为什么被踢出太庙(朱高炽被移出太庙后被移回来了吗)
(19480926290): 朱高炽当政仅十个月,可是他的功绩却了不起,很多人都夸赞朱高炽地一个“仁”字... 正德十六年四月朱厚熜登基,他原本仅仅诸侯王的大儿子,但因为明武宗正德皇帝无...

#百轰卢# 正德把皇位传给谁了???? -
(19480926290):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07-1566年)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他的父亲兴献王朱佑杬(1476-1519)为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次子,与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为同父异母兄弟.成化二十三年(1487)...

#百轰卢# 为什么嘉靖皇帝不喜欢万历皇帝朱翊钧 -
(19480926290): 明神宗曾经有过一段“悲惨”的童年.由于他的奶奶失宠于他的爷爷嘉靖皇帝,他的老爸裕王朱载垕就很不受嘉靖帝喜欢.当朱翊钧在裕王府出生的时候,他的皇帝爷爷居然很不高兴,结果朱翊钧长到好几岁了都没人敢给他取个名子.但嘉靖皇帝的三个儿子中前二个早早夭折,只有第三子朱载垕幸存下来,所以当嘉靖皇帝死了之后,朱载垕毫无争议地成为大明王朝的新任继承者.老爸成了皇帝,儿子自然没人再敢轻视了,朱翊钧的地位也才算彻底得到了改变.但朱载垕似乎也遗传了嘉庆皇帝的某些传统:几个儿子中老大老二早早夭拆,位列第三位的朱翊钧也成了皇位的当然继承人.

#百轰卢# 有关明朝正德(明武宗)~嘉靖(明世宗)年间嘉靖是谁的儿子?他和
(19480926290): 北边的民族关系,是嘉靖朝最感棘手的问题之一.从借收复河套的争议杀夏言、曾铣,到“庚戌之变”,不过两年时间,而严嵩又一再告诫主持战事的兵部尚书丁汝夔不要...

#百轰卢# 朱厚熜是朱棣后代,都继承了哪些优良传统? -
(19480926290): 朱厚熜 对于自己的父母是非常的好非常的有孝心,废除了四位王爷,当然,这四位王爷都是罪大恶极,减少宗式的开支,就是不生那么多的孩子,然后也编写了永乐大典,加了新的进去

#百轰卢# 请教大家一下,明朝嘉靖皇帝为何继承皇位?他父亲兴献王朱佑杬儿子中没有比他大的了吗?他不是次子?另外 -
(19480926290): 成化皇帝有十四个儿子,按正常顺序,弘治皇帝排老三,兴献王排老四,但实际上头两个儿子老大和老二一两岁就夭折了,所以实际上弘治皇帝即是长子又是嫡出,就是嫡长子,所以弘治皇帝嗣皇帝位.弘治有两儿一女,其中一儿一女半路夭折...

#百轰卢# 嘉靖皇帝和明梁庄王是明帝王的那一支系? -
(19480926290): 明朝有三位藩王封在湖北钟祥,但相互之间并不是直系亲属.1.郢王就是按照明代的藩封制度受封到钟祥的第一位藩王.郢王朱栋,生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岁次戊辰五月十七日,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二十六个儿子中的第二十四子,母惠...

#百轰卢# 嘉靖皇帝为什么要搞大礼仪? -
(19480926290): 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明朝历史上一个很典型的皇帝.他非常聪明,城府极深,善于掌控大局.他的这种能力在嘉靖初年就展现的淋漓尽致. 嘉靖朝早期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发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到嘉靖三年(1524年)间的“大礼议”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