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共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1. 文言文中,“共”有“一样的”意思吗

读音gōng 编辑本段 gōng (1) 供奉 [piously worship;offer respectfully] 不共神祇。

――《国语》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春秋·左丘明《左传》 (2) 恭敬。

通“恭” [respect;venerate] 共武之服。――《诗·小雅·六月》 虔共尔位。

――《诗·大雅·韩奕》 公卑杞,杞不共也。――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共承嘉惠。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集解:“敬也。”

(3) 又如:共命(敬从命令);共勤(恭谨勤劳);共承(恭敬地承奉);共奉(敬奉,供奉)。 (4) 供给;供应。

通“供” [supply] 共其羊牲。――《周礼·羊人》 事之共给。

――《国语·周语》 不能共亿。――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年》 三辅长无共张繇役之劳。――《汉书·成帝纪》 (5) 又如:共给(供给);共张(供应、置备);共待(备用);共具(用以摆设酒食的器具)。

(6) 供职;奉职 [hold office] 卿等不必言,其各共乃事。――《续资治通鉴》 (7) 姓。

如:共华(春秋时人)。 (8) 共字的甲骨文如右图,其意为:一起承担重担或灾难。

gōng 古国名 [Gong state]。有两个。

一个在今甘肃省泾川北,另一个在今河南省辉县 另见gǒng;gòng。 4 读音gòng 编辑本段 gòng (1) 会意。

从廿。本义:同。

(2) 共享,共用或共有。 [share;monly possess] 共,同也。

――《说文》 惟喜康共。――《书·盘庚》 共帅时。

――《礼记·内则》。注:“犹皆也。”

共其德也。――《庄子·庚桑楚》。

崔注:“壹也。” 臣有所与与。

――《列子·说符》。注:“同也。”

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论语·公冶长》 (3) 又如:共名(共有的名称);共少(共享少许东西,谓上下同甘苦);共主(共同崇奉的宗主);共害(共同承受祸患)。 (4) 通“拱”(gǒng) (5) 执持 [take;hold] 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诗·大雅·抑》 (6) 抱拳,拱手 [make an obeisance by cupping one hand in the other before the chest] 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论语·乡党》 (7) 又如:退共(退后并抱拳的礼节);共手(拱手)。

(8) 环绕 [revolve around]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受命而海内顺之,犹众星之共北辰。

――《春秋繁露·观德》 (9) 通“供”(gòng) (10) 奉献 [offer as a tribute;present with all respect]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诗·小雅·小明》 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左传·僖公四年》 (11) 又如:共贡(奉献贡物) (12) 供给 [feed;pass] 布粟之绝则委之,币帛不足则 共之。――《墨子·非攻下》 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

――《汉书·循吏传》 (13) 又如:共羊(供给羊只);共费(供给经费)。 (14) 通“恭”(gōng)。

恭敬。有礼貌 [revere;honour] 公卑杞,杞不共也。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共承嘉惠兮,俟罪长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5) 又如:共己(自敬) (16旦发测菏爻孤诧酞超喀) 相同,一样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孟子·滕文公上》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 共 gòng (1) 一同,一起。

[together] 苏黄共阅一卷。――明·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共车(同乘一车);共权(共同掌权);共饷(共同享受);共奖(共同奖掖扶助)。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 总共;共计 [altogether;in all] 对联、题名并篆刻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明·魏学洢《核舟记》 前后共吃了十五碗。――《水浒传》 (4) 又如:合共;拢共;统共;一共。

共 gòng (1) *** 的简称 [ the Communist Party]。如:国共和谈; *** 。

(2) 通“宫”(gōng)。宫刑。

古代破坏生殖机能的酷刑。又称腐刑,为五刑之一 [purishment of castration]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婴;共,艾毕;菲,对屦;杀,赭衣而不纯。

――《荀子·正论》 -------------------------------------------------------------------------------- 通“恭、供、拱” 共、恭、供、拱----共通恭。《左传·昭公七年》:“三命兹益共。”

共作“恭”解,即恭敬义。《汉书·王莽传》:“共酒食,具资用。”

共作“供”义。而“众星共之”。

共作“拱”解,即“拱卫”义。(摘自黄现璠着《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70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共 gòng 表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跟”、“同” [with] 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与知闻,共汝筹画也。――清·袁枚《祭妹文》 共 gòng 和,与 [and]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朝天子·咏喇叭》 另见gōng;gǒng。

5 说文解字 编辑本段 共,同也。

2. 文言文大全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3. 求古文全整篇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咱有十亩田,种在南山坡。

青松四五树,绿豆两三窠。热即池中浴,凉便岸上歇。

遨游自取足,谁能奈我何? 他家笑吾贫,吾贫极快乐。无牛亦无马,不愁贼抄掠。

梵志死去来,魂魄见阎老。读尽百王尺,不免被捶拷。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若无自他见,何处有心偏?如斯不得道,从君更问天。 知足即是福,不假多财钱。

谷深塞易满,心浅最难填。盛衰皆是一,生死亦同然。

无常意可见,何劳求百年? 千年与一年,终同一日活。驱驱劳你形,耳中常聒聒。

凡夫真可念,未达宿因缘。漫将愁自缚,浪捉寸心悬。

任生不得生,求眠不得眠。情中常切切,噭噭度百年。

人心不可识,善恶实难知。 贪痴不肯舍,徒劳断酒食。

天堂未有因,箭射入地狱。 来去不相知,苦乐何处是?唯见生人悲,未闻啼哭鬼。

以此好思量,未必生胜死。 君自未识真,余身恒快乐。

心中不了义,闻者尽不知。我今得开悟,先身已受持。

寻经醒无我,披卷悟无为。君神自寂灭,君身若死尸。

万事都无着,冷然无所之。心高鹄共驾,一举出天池。

如水流向东海,不知何时可休。 梵志与王生,密敦胶漆友。

共喜歌三乐,同欣咏五柳。适意叙诗书,清谈杯绿酒。

莫怪频追逐,只为相知久。 终归不免死,受苦无崖畔。

非但少衣食,王役偏差唤。不如早殡地,愁苦一时散。

世间何物亲?妻子贵于珍。一朝身命谢,万事不由人。

财钱任他用,眷属不随身。何须人器我?终是一聚尘。

不虑天堂远,非愁地狱虚。心中一种惧,唯怕土庵庐。

迥静丘荒外,寂寂远村墟。泉门一闭后,开日定知无。

壮年凡几日?死去入土庵。论情即今汉,各各悉痴憨。

王二与世人,俱来就梵志。非为贪与赏,共你论贤智。

凡夫累劫中,不解思量事。见善不肯为,见恶喜无睡。

昏昏似梦人,未饮恒如醉。 人生一世里,能得几时活?回心一念顷,万事即解脱。

纵使千乘君,终齐一个死。纵令万品食,终同一种屎。

终归一聚尘,何用深棺椁? 大丈夫,游荡出三途。荣名何足舍?妻子视如无。

埋着黄蒿中,犹成薄媚鬼。 多缘饶烦恼,省事得心安。

若能绝妄想,果成坚固林。无尘复无垢,何虑不成真? 我身若是我,死活应自由。

死既不由我,自外更何求?死生人本分,古来有去留。如能晓此者,知复更何忧? 夫妇相对坐,千年亦不足。

日理几千般,光景急迅速。丧车相勾牵,鬼仆还相哭。

永离台上镜,无心开衣服。平生歌舞处,无由更习曲。

琵琶绝巧声,琴弦断不续。花帐后人眠,前人自薄福。

天堂在目前,地狱非虚说。 沉沦三恶道,家内无人知。

有衣不能着,有马不能骑。有奴不能使,有婢不相随。

有食不能吃,向前恒受饥。冥冥地狱苦,难见出头时。

人生能几时?朝夕不可保。死讯今古传,何须愁此道?有酒但当饮,立即相看老。

兀兀信因缘,终归有一倒。 百年修善业,一念恶能烧。

高心难见佛,下意得生天。 共受虚假身,共禀太虚气。

死去虽更生,回来尽不记。以此好寻思,万事淡无味。

不如慰俗心,时时一倒醉。 若言余浪语,请君看即知。

回头面北卧,寸步更不移。终身不念食,永世不须衣。

此名无常住,谁人辄得知? 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但能办此意,祸去福招来。

纵有些些理,无烦说短长。 有事须相问,平章莫自专。

耶娘绝年迈,不得离旁边。晓夜专看侍,仍须省睡眠。

立身行孝道,省事莫为愆。但使长无过,耶娘高枕眠。

无心造福田,有意事奴仆。只得暂时荣,匡身入苦毒。

吾家多有田,不善广平王。有钱惜不用,身死留何益?承闻七七斋,暂施鬼来吃。

永别生时盘,酒食无踪迹。配罪别受苦,隔命绝相觅。

佛殿原不识,损坏法家衣。常住无贮积,家人受寒饥。

众厨空安灶,粗饭当房炊。只求多财富,余事且随宜。

富者相过重,贫者往还稀。但知一日乐,忘却百年饥。

人生一代间,贫富不觉老。 心里无平等,尺寸不分明。

罪根渐渐深,命绝何人送?积金作宝山,气绝谁将用? 得钱自吃用,留着柜里重。埋向黄泉下,妻嫁别人用。

只见生人悲,不闻鬼唱祝。仔细审三思,慈母莫生我。

秋长夜甚明,长夜照众生。死者归长路,生者暂时行。

夜眠游鬼界,天晓即营生。两两相劫夺,分毫努眼争。

有钱惜不吃,身死由妻儿。只得纸钱送,欠少原不知。

门前空言语,还将纸作衣。除非梦里见,触体更何时?独守深泉下,冥冥长夜饥。

忆想平生日,悔不着罗衣。 世间日月明,皎皎照众生。

贵者乘车马,贱者膊担行。贫富有殊别,业报自相迎。

智者天上去,愚者入深坑。 一入恒沙劫,无由更得出。

除非寒食节,子孙冢旁泣。 遥看世间人,村坊安社邑。

一家有死生,合村相就泣。张口哭他尸,不知身去急。

本是长眠鬼,暂来地上立。前死深埋却,后死续即入。

身如大店家,命如一宿客。忽起向前去,本不是吾宅。

吾宅在丘荒,园林出松柏。邻接千年冢,故路来长陌。

身卧空堂内,独坐令人怕。我今避头去,抛却空闲舍。

清贫常快乐,不用浊富贵。白日贯顶行,夜眠还作被。

窅窅黑暗眠,永别明灯烛。

4. 文言文大全

桃花源记 陶渊明一、.解释下列有下划线的字词缘溪行 夹岸数百步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复前行 欲穷其林渔人甚异之 仿佛若有光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乃大惊 具答之 咸来问讯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此中人语云 便扶向路 及郡下 诣太守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欣然规往 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渔人甚异之。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三、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环境:③生活状况:④精神状态:2、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3、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4、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四、一词多义【中】①晋太元中 ②中无杂树【志】 ①寻向所志 ②处处志之【为 】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 ①寻向所志 ②寻病终【闻 】 ①村中闻有此人 ②具言所闻【舍 】 ①便舍船 ②屋舍俨然【作 】 ①其中往来种作 ②设酒杀鸡作食五、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 古: 今:2、豁然开朗 古: 今: 3、阡陌交通 古: 今: 六、通假字找出下句的通假字,并解释便要还家:七、成语从本文总结出几个成语,并解释。(至少四个) 陋室铭 刘禹锡一、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孔子云:何陋之有?二、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三、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2、文章的点题句:_______,______。3、文章是从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4、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_____,_____。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5、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____,引用孔子的话又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6、《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____的写法。

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爱莲说 周敦颐一、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可爱者甚蕃 独爱菊 世人盛爱牡丹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 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濯清涟而不妖。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课文研读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2、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3、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核舟记 魏学洢一、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为宫室 以至鸟兽 罔不因势象形 尝贻余核舟一 盖大苏泛赤壁云 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 箬篷覆之 清风徐来 石青糁之 佛印居右 其两膝相比者 佛印绝类弥勒 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 诎右臂支船 左手倚一衡木 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 钩画了了 其色墨 其色丹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5、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6、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7、技亦灵怪矣哉。

三、课文研读1、下面对句子理解错误的是A、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分多一点。

C、盖大苏泛赤壁云:船的顶层刻着大苏游赤壁时的云彩。D、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能用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具、人物。

2、结合全文,指出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A、《核舟记》一文选自清代人张超编辑的《虞初新志》。B、文章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

C、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 术的卓越成就。D、“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是A、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

5. 【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活板》(节选),完成第后面的题目

小题1:C小题2:(1)磨刀石 (2)完毕小题3:(1)把它拿到火上烤。

(2)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小题4:①刻字方便 ②不易变形 ③便于取用 小题1:试题分析:本考4个虚词“具、奇、以、从”,找出“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

A中的“则第二板已 具 ”中“具”是准备的意思,“百废 具 兴” 中的“具”是全都的意思。B中“有 奇 字素无备者”中“奇”为偏僻的意思,“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奇 ”中的“奇”是余数,零头的意思。

D中“其印为予群 从 所得”中的“从”是跟从的意思,“隶而 从 者”中的“从”是跟随的意思。 小题2:试题分析:文中的“字平如 砥 ”中的“砥”是磨刀石的意思,“用 讫 再火令药熔”中的“讫”是完毕的意思。

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持、为、贮”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是要注意对译。

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1)把它拿到火上烤。

(2)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小题4:试题分析:从全文看,活版印刷用胶泥做字模的原因有:①刻字方便②不易变形③便于取用,考生只要认真阅读,大致了解本文的意思之后,都可以归纳出活版印刷用胶泥做字模的原因。



~


#宁泉黛# 小学语文共学多少文言文? -
(17789769002): 文言文不多,32唐诗,3篇文言文

#宁泉黛# 7年级语文下册最后的文言文共是哪几篇? -
(17789769002):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

#宁泉黛# 文言文阅读(共6分,每小题2分)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 - 作业帮
(17789769002):[答案] 小题1:①使道完美(指不因自己的不善而玷污损害道);②不居留;③无所偏私;④假如(如果). 小题1:天下政治清明就出仕(做官、做事),政治昏乱就隐居(不仕). 小题1:一是知(识)礼善(正)道,二是审时度势(应时而变),三是...

#宁泉黛# 文言文里的与是什么意思 -
(17789769002): 与: 读第三声时: 1【动】给予 2【名】同盟者 3【动】帮助,援助 4【动】亲附...

#宁泉黛# 文言文,共5.题,!急需,!!!!! -
(17789769002):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为文中画线的句子补上标点. (2):解释打括号的含义. 1.{入}日:_追上了太阳_2.{河}:黄河(3):比较下面句中打了括号字...

#宁泉黛# 文言文大全 -
(17789769002):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一、.解释下列有下划线的字词 缘溪行 夹岸数百步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复前行 欲穷其林渔人甚异之 仿佛若有光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乃大惊 具答之 咸来问讯 皆叹惋 余人...

#宁泉黛# 文言文(共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 10分)张良奇遇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 - 作业帮
(17789769002):[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 (1)不是他(自己)种出来的东西就决不吃,不是他妻子织的布就不穿.十年不向百姓征收赋税,百姓中每家都储存了三年的口粮.(5分) (2)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你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

#宁泉黛# 关于文言文的资料 -
(17789769002):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

#宁泉黛# 虽然是同一个老师文言文翻译 -
(17789769002): 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虽然:固然.同:共.一个:一.老师:师.虽然是同一个老师:固然,共师一也.

#宁泉黛# 于是成共嘉之,翻译一下,文言文 -
(17789769002): 出自《三国志 魏书 常林传》,原文应为“常林字伯槐,河内温人也.年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林曰:“虽当下客,临子字父,何拜之有?”于是咸共嘉之.” 译文:于是都夸奖赞美他. 这里是表扬常林年纪虽小,既能知礼,又能反应迅速,对冒犯自己父亲的客人进行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