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出郊寻春》赏析 请问苏轼的《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①,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注释】:“酽”(yàn):味浓。此指酒醇。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正月二十日,对苏轼似乎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他从御史狱出来被贬逐去黄州途中,过麻城五关作《梅花》诗二首,正是元丰三年正月二十日。那两首诗,都在借“半随飞雪度关山”的梅花形象,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哀怨凄凉之感。到黄州次年,即元丰四年“正月二十日,往歧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为此作七律一首,末两句说:“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正是指上一年所作的《梅花》诗。再过一年,又是今日,苏轼又作本诗,颇有乐在此间的味道。再往后追述,元丰六年,苏轼写定《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前后三年连续复写,表现了诗人身处逆境而能超然旷达并最终执着于现实人生的精神境界,正是苏轼高不可及之处。

苏轼写此诗时,他来到黄州已两年了,乌台诗案的骇浪已成往事,《初到黄州》就自找乐趣:“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后又自寻精神寄托,手抄《金刚经》,又筑南堂,垦辟东坡;至黄州后续有新交,诗酒唱和。诗题中的“潘、郭二生”即黄州新交朝夕相从的潘丙、郭遘。今天正月二十日想起去年的朋友送出城,突然感觉到春意袭来……

【鉴赏】:首句起笔就是设想去年的“东风”为春之信使,如城里有了春意,当然是这位信使先自东门而入;现在城居的苏轼一点感觉也没有,恐怕是“东风未肯入东门”吧。为什么“未肯入东门”呢?妙在不言中。但“忽记去年是日”出城之前,不也是“十日春寒未出门”,一到郊外方知“江柳已摇村”的吗?就在这年到郊外尚未入城的早春时节,渴望春意的诗人主动“出郊寻春”了。他是旧地寻春,又是“走马”而去,所以次句说“走马还寻去岁村”。

接下去不写寻春所获,却宕开一笔,忽出警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纪昀评曰:“三、四深警”。人如候鸟,感信而动。鸿雁南来北往,即使年年如斯从不懈怠,在瞬息万变的宇宙中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苏轼之所以有“人似秋鸿,事如春梦”之感,究其根源,是由于他遭受过乌台诗案的沉重打击,又正在贬逐之中,只有把一切往事,一切留恋和烦恼,都强自推向“春梦无痕”的虚无境地,以解脱失意中难以消除的痛苦。似乎把人生进取、政治抱负都看得淡漠了,于是才有超然旷达、出郊寻春之举,于是才有了下边四句所表达的春游之乐。

“江城”指位于长江北岸的黄州。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苍颜,既可具体指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可概括苏轼在黄州的生活乐趣。总之,他是以此为乐,甚至要以此为归宿了。去年访故友陈慥,有三位新交相送,春涌心头;今年出郊寻春,又有潘、郭为伴,酒醺颜面。山水自然之乐,人情朴野之纯,完全可以驱除那些烦恼的往事,也完全可以冲淡甚至忘却他当前的困境。

诗的最后说:“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指宋玉以屈原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悔悟,召还屈原;苏轼在这里借指老朋友们为他的起复奔走。最后这两句是告慰故人:我在黄州过得很好,已和这里的朋友们约定每年作此寻春之游,你们不必为我的处境担忧,也不必为召我还京多操心。

纵观苏轼在神宗、哲宗两朝党争中几经起落,遂使他一生陷于三十多年的灾难之中,但他仍是“随缘自适”。乌台诗案中他自料必死无疑,谁不知不死而贬去黄州,简直恍如隔世;经过这一次打击,“平时种种心,次第去莫留。”他对起复还朝已失去信心。他临死时对儿子说:“吾生不恶,死不必坠。”后人敬仰他、纪念他,一个原因是他的诗、词、文、书、画五艺俱绝,另一原因就是他有一腔正直忠厚的心肠,一种开阔旷达的襟怀。

苏轼的《出郊寻春》中,说的“寻”他“寻”到了什么,没“寻”到什么~

寻到了春游之乐,没寻到政治清明,人生抱负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这首诗是1801年写的,《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是1802年,日期是同一日,所以叫和前韵。


#雷侮肩# 苏轼的平生和诗词? 以及 水调歌头 的背景 和重要的诗句赏析 -
(15142667918): 1.苏轼(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

#雷侮肩# "去如春梦了无痕"是谁的诗句全诗怎么写的 -
(15142667918): 这句诗出自出自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全诗是这样的: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时过中年,人间事差不多看遍了,苏东坡将之归为两类:一是人可掌控的,前有信约,还是要坚守的,就像秋鸿,季候到了应该应约而来;而另一是牵连人际的种种事端,犹似春梦,梦醒了也跟着忘了,留下朦胧美意,了无痕迹.

#雷侮肩# 苏轼被贬在杭州时所写的诗 越多越好 最好是很乐观的情感 - 作业帮
(15142667918):[答案]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石钟山记》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春宵》 《海棠》 《和子由渑池怀旧》 《和子由踏青》 《花影》 《(惠崇)春江晚景》 (此诗为作者苏轼观看惠崇所画《春江晚景》而作)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雷侮肩# 苏轼写四季的诗有哪些 -
(15142667918):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后人往往只引这一首,忘了后面还有四句: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雷侮肩# 鉴赏 - 正月二十日鉴赏 -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
(15142667918): 写的是苏老爷子的一段君子逸事.有年,苏老爷子到乡下去玩,结果觉得那里的酒很好喝,和当地的朋友约定下年还来,结果,他果然信守诺言,第二年故地重游,再访旧友. 苏东坡写这对句子时已45岁,宦海浮沉,人事沧桑,读来不无苍凉之感.时过中年,人间事差不多看遍了,苏东坡将之归为两类:一是人可掌控的,前有信约,还是要坚守的,就像秋鸿,季候到了应该应约而来;而另一是牵连人际的种种事端,犹似春梦,梦醒了也跟着忘了,留下朦胧美意,了无痕迹.

#雷侮肩# 有关苏轼的简介 -
(15142667918):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

#雷侮肩# 要一些苏轼的词 -
(15142667918):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竹杖芒鞋轻胜马...

#雷侮肩# 苏轼写水果的诗有哪些 -
(15142667918): 文学作品 【古文】 《东坡志林》(随记集) 《刑赏忠厚之至论》 《留侯论》 《范增论》 《贾谊论》 《石钟山记》 《晁错论》 《记承天寺夜游》 《重巽以申命论》 《进策》 《策总叙》 历代苏轼画像(16张) 《策略》五篇 《策别课百...

#雷侮肩# 有没有荷尽已无擎雨盖的下一句是是什么 -
(15142667918): 1、“荷尽已无擎雨盖”的下一句是:“菊残犹有傲霜枝”. 2、“荷尽已无擎雨盖”出自苏轼的《赠刘景文 冬景》,全诗如下所示: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全诗大意: 秋末冬初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