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贾谊常被看作中国历史上怀才不遇、壮志未酬、英年早逝的代表。
湖南长沙 贾谊故居
贾谊,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168年,洛阳人。西汉初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其政论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等。其辞赋文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开汉赋发展之先河,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贾谊所有作品中,公认最为著名影响最大者非《过秦论》莫属,为中学必背篇目。
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能诗善文为郡人所称道。河南郡守吴公闻其名将其招至门下,对他非常器重。在贾谊辅佐下,河南郡治理有方,社会保持安定,农业生产得以发展,绩效考评天下第一。
汉文帝登基,擢升河南郡守为廷尉,吴公顺势举荐贾谊。文帝乃征召贾谊入京,委以博士之职。自此,贾谊得以进入朝廷中枢,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贾谊时年二十一岁,在所有博士中年纪最轻。出任博士期间,每逢皇帝有什么问题让大家讨论时,贾谊皆对答如流,且见解精辟,获得同侪的一致赞许。汉文帝非常欣赏他的才干,破格提拔重用,一年之内便升至太中大夫。
从此,贾谊便拥有了单独为皇帝出谋划策的权力和机会。贾谊不断为汉文帝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
文帝二年,即公元前178年,鉴于当时“背本趋末”(即弃农经商)、“淫侈之风,日日以长”等现象日益严重,贾谊上《论积贮疏》。
贾谊在文中提出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主张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与后来伟人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政策是一致的,也由此可见贾谊之才干。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自己的碗里装自己的粮,在当今俄乌冲突多国粮食危机凸显的背景下,尤具重大战略价值极具重大战略意义。毕竟,民以食为天啊!
鉴于贾谊的突出才干和优秀表现,汉文帝准备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但贾谊少年英才,年纪轻轻即进入朝廷决策中枢,深得皇帝赏识重用,“宠命优渥”,现在又要进一步提拔行将位列公卿,那些以周勃和灌婴为代表的老臣功臣们不免心存嫉妒。另外,这样发展下去,贾谊的权力和话语权必将随之扩大,自己的权利和发言权将受到损害。于是,这帮人纷纷构陷贾谊,说他“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真的有什么罪吗?“莫须有”也。也真可谓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呀!
汉文帝遂逐渐疏远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文帝四年,贾谊二十四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之为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自己深感歉疚,最终抑郁而亡,享年仅三十三岁。
屈原贾谊均属具治国安邦之大才怀忠君报国之壮志而又怀才不遇之典型,司马迁有感于自身坎坷经历悲惨遭遇,对二人寄予深深的同情,为二人作传,并将两传合为一篇,就是《史记》中的《屈原贾生列传》。后世也因此称贾谊为贾生。
李商隐也对贾谊的遭遇愤愤不平,乃写七绝一首,后世流传。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
李商隐将贾谊怀才不遇抑郁而亡的责任归咎于汉文帝,并借此诗尖锐地指出,统治者是不可能真正重视人才并让他们在政治上发挥作用的。汉文帝与汉景帝共同开创“文景之治”之盛世,在历史上号称有道明君,尚且令才子贤臣贾谊落得个这般结局,更勿论其他平庸的君主了。
不过写过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东坡先生并不这么认为。
苏轼亦有感于贾谊的遭遇,他有话要讲,犹如梗在喉,不吐不快,乃作《贾谊论》。不过人家的看法与众不同,细读之下,又觉得很有道理。
苏轼在文中指出:
“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那么,苏轼以为贾谊怎么做才合适呢?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一言以蔽之,苏轼认为贾谊怀才不遇的根本原因是: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东坡先生还有一句话,观点与此相似。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伟人亦有诗云:
《七绝?贾谊》
贾生才调世无伦,
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
何用哀伤付一生。
伟人为历史人物写诗不多,但对贾谊因惜其才干哀其不幸怜其遭遇叹其早逝,两度为其赋诗,除上面七绝外,还有一首七律。
贾谊井(长怀井)
《七律?咏贾谊》
少年倜傥廊庙才,
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
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
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
空白汨罗步尘埃。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据《后汉书?梁鸿传》记载:“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肃宗闻而非之,求之不得。乃易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间。”
梁鸿后来东出函谷关,路过京师洛阳,写了一首《五噫之歌》,诗曰:“登上那北邙山啊,噫!环顾整个京城啊,噫!宫殿高大壮丽啊,噫!人民辛勤劳作啊,噫!苦累遥遥无期啊,噫!”汉章帝刘炟听闻后很讨厌梁鸿,派人搜捕他,结果没有抓到。梁鸿受惊之余,急忙改姓为“运期”,取名为“耀”,取字为“侯光”,和妻子隐居于齐鲁之间。
“窜”在这里意思是:使…躲藏(逃避)。“海曲”从词义上讲,是(天涯)海角的意思,指沿海偏僻的地方。文中的“海曲”,就是今山东日照一带。
肃宗,即汉章帝刘炟,汉明帝之子,在位期间,社会民生尚称安定,生产有所发展。后世史家将其与明帝统治时期并称为“汉章之治”。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的本意是:梁鸿被迫逃到齐鲁之间海滨之地,难道他所处的不是政治清明的时代吗?更深的寓意则是:即便是在圣明君主的统治之下,贤能之士也难免会遭遇不幸。
梁鸿,东汉名士,博览群书,家境贫穷,崇尚气节。他在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件事,是他与妻子互相尊重相敬如宾的一段小故事,后世称之为“举案齐眉”。
据《后汉书?梁鸿传》记载: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梁鸿后来离开了齐鲁之地(即海曲,今山东日照一带),到了吴地(即江苏无锡一带),依附于世家大族皋伯通,住在厢房,给人家做雇工舂米为生。每当收工回来,妻子就准备好食物,从不敢在梁鸿面前抬头仰视,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这就是“举案齐眉”这个成语典故的来历。今用来形容夫妻两人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常与“相敬如宾”(也是一个成语典故)一词连用。

~


#仉残程# 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名句到底是名句,反复吟诵都不会烦! - 作业帮
(17050709356):[答案] 滕王阁序 (唐)王勃 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绝,写的是汉文帝召回被贬往长沙的贾谊,与之宣室夜对的一事. 诗的第一句从正面着笔,写文帝求贤而至“访逐臣”,仿佛热烈颂扬文帝的求贤若渴和虚怀若谷;次句的“才调”,兼指才能与风调...

#仉残程# 滕王阁序贾宜是什么意思? -
(17050709356): 就是说《滕王阁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贾谊.《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仉残程# 滕王阁序屈贾谊于长沙(屈)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宾主尽东南之美(尽)窜梁鸿于海曲(窜)中词类活用与其他项的是?中词类活用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 作业帮
(17050709356):[答案] 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襟:(意动用法,以……为襟) 尽:(副作动,都包括) 窜:(使动用法,使……出走)

#仉残程# 《滕王阁序》中的“窜梁鸿于海曲”中的梁鸿是谁,海曲又是哪? - 作业帮
(17050709356):[答案]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东汉初年的隐士博学多才,家里虽穷,可是崇尚气节.“举案齐眉”的典故说的就是梁鸿和他妻子孟光的故事.每当丈夫梁鸿回家时,妻子孟光就托着放有饭菜的盘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面前.妻子不敢仰视丈夫的脸,总...

#仉残程# 老当益壮的典故50字 -
(17050709356): 西汉末年扶风郡马援知书达理,武功高强,他哥哥死后,他侍奉嫂子与养育哥哥的儿女.他私自放走可怜的囚犯而只好逃到北方牧羊为生,他成为当地有名的富农之后,经常施舍附近的穷人,他的名言是“大丈夫要老当益壮.” 出自——汉代范...

#仉残程# 王勃滕王阁序有多厉害 -
(17050709356): 1、令人神往,鹤立鸡群,传奇色彩浓厚. 王勃写《滕王阁序》也是如此,少年一鸣惊人.这样的传奇色彩让王勃和《滕王阁序》都被突出凸现,而更被广为流传了.这属于传播学范畴,王勃相当于唐朝的网红,而这篇《滕王阁序》就相当于少...

#仉残程#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出自哪篇古文?我脑子塌了!
(17050709356): 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原文: ……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益,更加;坠,失去;青云之志,高尚的志向. 全句的意思是:虽然贫穷但意志更加坚定,不能丧失高尚的志向、奋起向上的气概.

#仉残程# 滕王阁序的有关赏析 -
(17050709356): 滕王阁序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

#仉残程# 补出下列文中空缺的部分16、天高地迥, - ;兴尽悲?
(17050709356): 16. 觉宇宙之无穷. 识盈虚之有数. 17. 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 18. 命运多舛.李广难封.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19. 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 解析:无

#仉残程#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它乡之客"有什么典故 -
(17050709356):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它乡之客"并没有任何典故,此处没有使用“用典”手法. 这句话只是在叙述着: 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