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保持心理健康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和学前教育哪个就业好一点啊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
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
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多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
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
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
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
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
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而非过分夸奖,这样做会使孩子飘飘然、不谦虚。另外,赞许需要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9
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
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有:
1、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良好发展与个性的健康发展。
'2、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3、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4、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5、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幼儿。以兴趣诱发,在游戏中成长,创设适宜的环境,发挥其教育的功能,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

浅谈如何做好学前教育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不断上升,使幼儿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幼儿阶段,是孩子语言、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其性格情绪、自我意识、社会交往、行为习惯、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在这一阶段,是培养他们健康心理行为的大好时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已不再仅仅是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与保育、及生长指标的达标。如何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成了首要任务。我园对在园幼儿做了一次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165份,收回有效问卷149份。家长反馈中有心理健康隐患的幼儿占17%。反映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性格情绪问题占65%、社会行为方面占15%、人际交往问题占14%、认识方面的占6%,突出表现为自私、任性、胆怯、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孤僻、攻击性行为、多动、情绪障碍等等。另有数据显示,上海市3000名4―5岁的幼儿心理健康调查中,8.8%的幼儿有不良习惯,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5.8%的幼儿焦虑、紧张,20%的幼儿表现多动、坐立不安、25%的幼儿偏食、22%的幼儿性情古怪。幼儿的这种心理健康状况不尽人意,如不加以重视、解决,将可能成为他们今后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由此可见,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幼儿负性情绪潜藏于内心,随着幼儿的成长,再次遇到挫折时,潜藏的负性情绪被现实所激活,孩子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可见,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下面就如何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谈一谈我自己的见解。
一、幼教工作者应充分了解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素质
1.教师要树立明确的思想观念: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蒙台梭利曾说过:要教育幼儿就要了解幼儿,幼教工作者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
2.幼儿教师在掌握一定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同时,本人也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幼儿心理发展具有很大的易感染性,他们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在老师和幼儿相互交往过程中,如果老师心理不健康或举止不当,那么就会在有意无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传染给幼儿,进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做为教师我们一定要自觉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率。
二、把爱、尊重与严格要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我们强调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但不是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我们用爱为幼儿营造一个温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围。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教师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教师忽视的幼儿则经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如: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们付出的爱太少所致,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也无论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
2.我们要给予孩子尊重,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多说说:“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或以微笑来肯定、鼓励幼儿。我们在与幼儿交往的时候,要非常注意与孩子们保持平等的关系。我们在孩子们发生“矛盾”的时候,认真倾听孩子们的争论,通过争论,让幼儿认清自己错在哪里,今后应该如何改正,引导幼儿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学会友好交往和团结友爱,不断培养孩子们优秀的性格。一次,我在与孩子们一起活动的时候不小心碰倒了一个孩子,我立刻给这个孩子道歉并微笑着把他扶了起来。一句“对不起”,让这个孩子高兴了一整天。下午妈妈来接她的时候,这个孩子高兴的告诉妈妈:“今天老师把我碰倒了,还给我道歉了……”老师的一句“对不起”,就让孩子们有了这么愉快的情绪,足以证明教师对幼儿施以爱与尊重的教育是多么重要。
3.在爱与尊重的教育过程中增加“适度”的严格要求,有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喜欢“慈”而害怕“严”,正因为“严格”二字令人畏惧,所以,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才显出“严格”的重要。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从不因为喜欢哪个孩子而放松对孩子的教育;也从不因为哪个孩子小而迁就他的不良行为。在爱、尊重与严格要求中,使孩子们懂得了为什么要遵守集体规则?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通过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的有机结合,使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就是在爱他们,就是在尊重他们。我们班有个孩子刚来幼儿园时非常任性,一不高兴就抓别的小朋友,在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引导她与同伴的交往中要克制、忍耐,与同伴合作,好东西要分享……在接受批评的过程中提高自尊水平,逐渐规范了她的行为。家长感动得逢人便说:“我们的孩子送到幼儿园变化真大,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孩子懂事多了……”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积极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1.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可以萌发幼儿喜欢集体生活的情感,老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例如:幼儿喜欢玩玩具,可在玩中学习交往、合作,不断提高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和分享合作的愉快;通过班级自然角培育植物,在孩子们每天为植物浇水的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感和求知欲;通过鼓励幼儿饲养小动物,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把课堂搬到户外,让孩子们在看“柳树姑姑的长辫子”,听“小鸟欢快的歌唱”,学“蜗牛慢慢地走路”的快乐中学习;在炎热的夏季,孩子们捕蝴蝶,观看雨后的彩虹等;在寒冷的冬季,孩子们在寒冷的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体验着什么是克服困难?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坚强的意志……满足了孩子们好奇心的同时,建立了幼儿做事的自信心,激励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性格。
2.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在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还注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当时发生在幼儿身上的事情,来创编幼儿能理解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儿歌及儿童歌曲等,用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去教育幼儿。如:唱完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之后,许多孩子都想做一个勤快、爱劳动的好孩子。又如:在歌曲《真能干》(自编)教完之后,家长普遍反映孩子们喜欢自己做事了。能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手绢、洗袜子,有时还帮家长做事呢。孩子有时高兴的跑到老师跟前说:妈妈夸我真可爱,爸爸夸我棒宝宝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优秀的儿童歌曲,使幼儿摒弃了不良的习惯,养成了良好的行为,增长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提高了自信,学会了交往,更为幼儿模仿美好的事物提供了平台。
四、家园同步,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家园共育,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受到的教育在家庭中得不到巩固,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出现“两面性”的倾向,这不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为此,我采取以下做法:(1)向家长宣传“理性”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克服溺爱孩子的心理,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应保持一致,教育方法要得当,以促进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健康发展。(2)帮助家长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引导家长不强迫孩子去做不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事情,重视对孩子进行能力培养。(3)真诚指导家长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则,增强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和检查孩子言行方面的作用;(4)通过校讯通、微信平台互相反馈孩子的“表现”,加强对幼儿家、园一致性培养的作用,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5)引导家长多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家园一致的良好培养。

都不错,未来30年后者前景较好,未来50年前者前景较好


#束洋软# 怎样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
(18757762101): 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社会地位低,承载的期望高 大多数人对社会支持都有一种强烈的需要,因此,任何感到遭受社会拒绝的事件都可能是压力的来源.而且,缺乏自信心的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威胁,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束洋软# 幼儿教育活动中应注意哪些心理卫生要求 -
(18757762101): 他们的心理状态、心理品质、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等都会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有所反映,而且某些心理障碍和症候行为,也常常会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表露出来,这不仅能使教师更广泛、更真实地掌握幼儿的心理健康,而且有助于及时采取预...

#束洋软#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应遵循哪些原则 -
(18757762101): 健康服务和健康环境

#束洋软#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
(18757762101):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是设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基本准则.它是根据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目的、任务和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制定的,是教师长期从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经陆做氏验的总结,是评价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依...

#束洋软# 确定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的原则包括哪些 -
(18757762101): 一、使所有幼儿均能适应的原则 这是幼儿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因为幼儿能否适应学前阶段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以后学校教育的成败.因此,许多国家特别注意研究每个幼儿的家庭经济情况、社会地位、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素养等因素对幼儿的影响...

#束洋软# 谈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
(18757762101): 罗列以下,供您参考: 1.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较良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并能认识自己与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 2.能与父母、老师、小朋友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做事有信心和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 5.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能主动参与集体性活动,敢于自我表现. 7.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意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8.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9.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 10.能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

#束洋软# 如何开展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 -
(18757762101): 1. 组织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故事、儿歌、讲述、谈话、情境表演等手段. 2.通过组织各种游戏活动,在实践中让幼儿多参与、多锻炼.

#束洋软#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保密性原则怎么做?
(18757762101): 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及相关的成人对幼儿的 心理问题等情况予以保密,幼儿的隐私权应受到道德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有些 人将对幼儿的心理干预的全过程公开在电视上播放,这是极不道德的表现.1.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合理要求.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 积极鼓励幼儿建立相互信任的心理基础,使之大胆讲出自己的心里话.2.成人切忌在幼儿面前议论其心理问题以及一些明显的缺陷,同时有责任、有义务对所有涉及幼儿心理健康的信息保密.公开议论幼儿的问题,是教 育者的失职,也是对幼儿人格的极大不尊重,这不仅要受到道德的谴责,也 要负法律责任.

#束洋软#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
(18757762101): 耐心细致 热爱儿童 能歌善舞 言行规范 心无旁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