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袖之癖出自何典? “露出马脚”出自何典故?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龙阳与断袖之癖

古代称男色为“龙阳”。龙阳君是战国时魏王的男宠,像美女一样婉转媚人,得宠于魏王,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
有一天他陪魏王钓鱼,钓得十条大鱼,不觉泪下。魏王问他何故伤心,他说:“我刚钓到鱼时很高兴,后又钓了一些大的,便想把前面钓的小鱼丢掉。如今我有幸能与大王共枕同寝,但四海之内,美人甚多,闻知臣得幸于大王,必定打扮得花枝招展来向陛下献媚,臣就像前面钓到的小鱼一样,也会被抛弃,臣怎能不哭呢?”魏王听了很感动,便下令:四海之内,有敢向我介绍美女的,我就灭其族!
“断袖之癖”则来源于西汉的董贤。西汉建平二年,有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曾当过太子舍人。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比六宫粉黛还要漂亮,他不禁大为喜爱,命他随身侍从。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董贤不仅长得像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地像女人,“性柔和”、“善为媚”。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后人将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便是源出于此。

传说同性恋最早始于黄帝。清代学者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二中说:“杂说称娈童始黄帝。”到商代,就有“比顽童”、“美男破产(老)、美女破居”之类的说法。至于流传在春秋战国、汉代时期的“龙阳”、“余桃”、“断袖”等历史典故更是脍炙人口。史载龙阳君为魏王“拂枕席”,弥子瑕与卫灵公“分桃而食”,汉哀帝与董贤共
寝,董贤压住了皇帝的袖子,皇帝不忍惊醒他,“断袖而起”。后代人于是就以“龙阳”、“余桃”、“断袖”等来暗指同性恋现象。

从现有的史籍资料来看,中国汉以前“狎昵娈童”仅为君王贵族的特殊癖好,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此风渐渐普及于士大夫及社会民众,并且多有歌咏之词。至唐朝与五代期间,男色之风渐衰,但至宋朝又兴盛起来,男子公然为娼,聚集于风月作坊,招揽生意。元代男色之风又衰,到明清时期又复盛,尤其是清代,盛行“私寓”制度,官吏富商蓄养相公成风。这些大户人家买来眉清目秀的小男孩供主人赏玩,称“男风”,小孩被称为“相公”或“象姑”。当时北京有本叫《朝市丛载》的类似于旅游指南的书上,载有吟咏相公的诗:“斜街曲巷趋香车,隐约雏伶貌似花。应怕路人争看杀,垂帘一幅子儿纱。”这种“私寓”制度,直到清末民初,才有伶人出面倡议而被废止。

“断袖之癖”来源于西汉的董贤。西汉建平二年,有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曾当过太子舍人。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比六宫粉黛还要漂亮,他不禁大为喜爱,命他随身侍从。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董贤不仅长得像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地像女人,“性柔和”、“善为媚”。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后人将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便是源出于此。

马伯六出自何典?~

  马泊六一词原为马泊留《后汉书》。

  详解:

  马伯六
  mǎ bó liù ㄇㄚˇ ㄅㄛˊ ㄌㄧㄨˋ
  亦作“ 马泊六 ”。亦作“ 马八六 ”。亦作“ 马百六 ”。指撮合男女搞不正当关系的人。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四五出:“我胜花娘子 ,见报街道者:唱《太子游四门》,撞见马八六。”明沉璟 《义侠记·设伏》:“若有好亲事与我说一头儿。若会做马百六,我便费些钱也罢。”《水浒传》第二四回:“ 王婆笑道:‘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 清褚人获《坚瓠广集·马伯六》:“俗呼撮合者曰马伯六,不解其义。偶见《群碎录》:‘北地马羣,每一牡将十馀牝而行,牝皆随牡,不入他羣……愚合计之,亦每伯牝马用牡马六疋,故称马伯六耶?’” 聂绀弩 《论武大郎》:“他的性命断送在奸夫淫妇和‘马泊六’手里了!”
  撮合不正常男女关系的人,古时谑称为“马泊六”,又称“马八六”、“马百六”、“马伯六”,意同“牵头”,即今日所谓“拉皮条”者。 这种角色通常皆是贪恋钱财、见惯世情的三姑六婆之类。因此,她们是不少私通奸情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马泊六”不等同于媒人。
  马泊六一词原为马泊留《后汉书》
  “昔秦人有陇之地,为周牧马!时天子以 肆马之剩(16马车)为尊而居出有行!秦人居陇地而逐土人,每有俘者,男皆奴之,唯女留之于马槽而伯(泊)!以供兵士!故兵士皆以马伯留为乐!”



#西钥吴# 断袖之癖的来历 -
(18274948605): 在当下时代的进步对同性之间的婚姻已经不足为奇有些人可能以为这种事情只是近现代才发生的很普遍其实不然例如古时的龙阳之好,断袖之癖......

#西钥吴# 断袖之癖是出自哪里?可以把主角的名字写出来吗? -
(18274948605): 解释 原指男子的同性恋行为,现男女不限. 出处 《汉书·董贤传》:“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西汉建平二年,有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

#西钥吴# 断袖之臂的这句成语是出自哪呀
(18274948605): 断袖之癖”来源于西汉的董贤. 西汉建平二年,有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曾当过太子舍人. 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比六宫粉黛还要漂亮,他不禁大为喜爱,命他随身侍从.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董贤不仅长得像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地像女人,“性柔和”、“善为媚”. 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 后人将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便是源出于此.

#西钥吴# 为什么古代玻璃叫断袖之癖 -
(18274948605): “断袖之癖”则来源于西汉的董贤.西汉建平二年,有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曾当过太子舍人.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比六宫粉黛还要漂亮,他不禁大为喜爱,命他随身侍从.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董贤不仅长得像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地像女人,“性柔和”、“善为媚”.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后人将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便是源出于此.

#西钥吴# 嗨!谁知道断袖之癖的由来吗?
(18274948605): 龙阳与断袖之癖古代称男色为“龙阳”.龙阳君是战国时魏王的男宠,像美女一样婉转媚人,得宠于魏王,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有一天他陪魏王钓鱼,钓得十条大鱼,不觉泪下.魏王问他何故伤心,他说:“我刚钓到鱼时很高兴,后...

#西钥吴# 断袖之癖是什么意思? -
(18274948605): “断袖之癖”出自于西汉.建平二年,有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名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曾当过太子舍人.哀帝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他命他随身侍从.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董贤不仅长得像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地像女人,“性柔和”、“善为媚”.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后人将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便是源出于此.

#西钥吴# 断袖之癖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
(18274948605): 出自《汉书.董贤传》,意思是同性恋.就是说汉哀帝刘欣很喜欢一个叫董贤的男子每晚和他一起睡,有一天哀帝起床但是他的袖子压在董贤的身下了,为了不吵醒董贤,哀帝把自己的袖子剪断了.说明哀帝很爱董贤这个人.现在就比喻同性恋了.

#西钥吴# 断袖之癖的由来是什么?
(18274948605): 古代称男色为“龙阳”.龙阳君是战国时魏王的男宠,像美女一样婉转媚人,得宠于魏王,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 有一天他陪魏王钓鱼,钓得十条大鱼,不觉泪下.魏王问他何故伤心,他说:“我刚钓到鱼时很高兴,后又钓了一些大的...

#西钥吴# “断袖之癖”是从汉哀帝和谁流传出来的
(18274948605): 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据说,一天哀帝早晨醒来,见董贤还睡着,哀帝欲将衣袖掣回,却又不忍惊动董贤.可是衣袖被董贤的身体压住,不能取出.但要仍然睡下,自己又有事,不能待他醒来,情急之下,哀帝竟从床头拔出佩刀,将衣袖割断,然后悄悄出去.所以后人把宠爱男色,称作“断袖癖”.当时宫女都加以效仿而割断一只衣袖.待董贤醒来,见身下压着哀帝的断袖,也感到哀帝的深情,从此越发柔媚,须臾不离帝侧.后人将同性恋雅称为“断袖之癖”,便是源出于此.

#西钥吴# 请解释“断袖癖” -
(18274948605): 在古代,称男子同性恋的隐语为“断袖”."断袖之癖”来源于西汉的董贤.西汉建平二年,有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董贤是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