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21
范仲淹并未到过岳阳楼,为何能写出岳阳楼记~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下瞰洞庭湖,前望君山,风景之美不胜收,不负“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只是,在风景秀丽的硬性条件下,岳阳楼之所以美名传天下,与它自身所携带的人文底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让我们记住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记住了范仲淹这位爱国名臣,让我们记住了岳阳楼。可以说,若无这篇传世名篇,岳阳楼之声名,必无今日之盛。
对于这篇《岳阳楼记》的成文,若按我们的想象,那必定是大文豪范仲淹身在岳阳楼之上,俯瞰“吞长江”的洞庭湖,观赏“气象万千”的景色,豪情万丈之下,笔走龙蛇,秉笔直书,一气而成的著作。
对不起,若大家这般去想,那可真是大错特错。答案很神奇,令人很哑然――其实,写下传世名篇《岳阳楼记》的范仲淹,压根未曾来到岳阳楼,最起码,在成此文之前,他没去过。
说到这个问题,咱们就不得不提起《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开篇就写下,却令多数人自动忽略的一个重要人物――滕子京。(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滕子京,“子京”是他的字,名为“宗谅”。他和范仲淹是同年考中进士的考生,范仲淹欣赏他的才华,如此,二人成为好友。在滕子京的仕途道路上,范仲淹助力很多。纵观滕子京的一生,仕途虽不如范仲淹辉煌,但他的仕途经历,也有亮点。只是,在那亮点之下,还存在诸多争议,而他的人生,也有了巨大转折。
那是在李元昊谋反之后,滕子京被朝廷任命知泾州。当时,定川被叛军攻破,身在泾州的滕子京眼看城中军力不足,便临时招募数千农民扮作军士登上城楼以作威慑,并派遣英勇之士前往查探敌情。当时环境,不说城中百姓心中惶惶,连守军心中亦是难安。恰逢接连十几天天气阴沉,守军将士心情更难提振。如此这般,滕子京大摆筵席,提振守将之心,并对定川赴难的将士家人进行抚恤。因为他的这些安排,泾州军民之心才逐渐平稳。
滕子京的这般举措,应是立功了。可是,当他后来被范仲淹举荐而升官,准备赴庆州上任之时,却被御史弹劾。御史弹劾的理由是,滕子京在泾州动用公款六十万贯,有贪污之嫌。须知,摆宴席,抚恤将士家人,滕子京所花费的,尽皆是公款。按理说,若他所造的亏空尽皆用于此,亦不必心乱,可是,当朝廷派人前来查账时,他竟将花名册烧去。《宋史》中,记载滕子京烧花名册的理由是“恐连逮者众”,害怕连累其他人。可是,这终究成了他的污点,为后人所诟病。
滕子京本来会被重罚,但在范仲淹的极力维护下,只官降一级。可后来,因御史的接连弹劾,于是,被贬谪到岳州为官。如此,才有了《岳阳楼记》的开篇所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话说回来,滕子京到岳州为官的第二年,修建岳阳楼,想找个人写记,于是,就想到了自己的好友范仲淹。可是,当时的范仲淹并未在岳州,未曾眼看此景,那又该怎么办呢?于是,滕子京向范仲淹修书一封,并附上一幅命画师画好的《洞庭晚秋图》,令范仲淹观赏以作记。这封信名为《与范经略求记书》,记载于《巴陵县志》。
最后,说一下《宋史》对滕子京身后事的记载,只寥寥数字,“及卒,无余财”。往事如烟云,有争议如滕子京,笔者更愿意相信他是个好官。正如现在岳阳楼的双公祠中,范仲淹与滕子京的并立而坐。
参考史料:《宋史列传第六十二》《巴陵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