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 表达念亲之情的诗句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代杜甫《春望》

白话译文:国家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长安城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

2、登楼

【作者】杜甫 【朝代】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白话译文: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甫吟》。

3、龟虽寿

【作者】曹操 【朝代】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4、荆轲歌 / 渡易水歌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白话译文: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荆轲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

5、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白话译文

腰上佩带的羽箭已长期凋零,只叹未到燕然山刻石记功名。想我老夫尚能横越那大沙漠,诸位何至于新亭落泪空悲鸣。我虽有万死不辞的报国之志,却无奈双鬓巴自不能再转青。应牢牢记住常年江湖泊船处,卧闻寒州上新雁到来的叫声。



关于爱国的古代诗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陆游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杜甫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李白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示儿>>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

关于爱国的古代诗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19、秦时明月汗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九歌·国殇
九歌·国殇[ɡuó shānɡ]
【年代】:先秦
【作者】:屈原
【题目】:九歌·国殇
【内容】:原文: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国殇》参考译文
手拿着长戈啊,身穿着铠甲,

战车轮毂交错啊,短兵器相拼杀。

旌旗遮日啊,敌兵多如麻,

箭矢交互坠落啊,战士冲向前。

敌侵我阵地啊,践踏我队形,

驾辕左马死啊,右马又受伤。

战车两轮陷啊,战马被羁绊,

战士举鼓槌啊,击鼓声震天。

老天也怨恨啊,众神皆愤怒,

战士被杀尽啊,尸体弃荒原。

英雄们此去啊,不再回还,

原野空茫茫啊路途太摇远。

佩带着长剑啊,夹持着秦弓,

身首已分离啊,忠心永不变。

战士真勇敢啊,武力又威猛,

刚强彻始终啊,士气不可侵。

将士身虽死啊,精神永世存,

您的魂魄在啊,鬼中称英雄。

解析:

《国殇》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

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本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依现存史料,我们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本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际;他奉献给人的是那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写的《国殇》,包括其他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象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 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于右任临终诗《国殇》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见兮,
永不能忘。

天苍苍,
海茫茫,
山之上,
有国殇。

于右任的著名爱国诗作《望大陆》(又名《国殇》)发表于1964年11月10日先生在台北谢世后。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1962年1月1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之后不久,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先生就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大陆》。
这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1949年,于右任被裹挟到台湾,而结发妻子和儿子却留在大陆,从此天各一方。所以,他的《望大陆》并非泛泛的家国之情,而是深藏了刻骨铭心的身世之痛。祖国统一,是诗人一生所志追求的。
阅读此诗,给人一种悲怆深沉、爱国情挚的感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于先生久居台湾,不能回归桑梓,但是海峡波涛却隔不断、阻不了他望大陆、念故乡、思亲人的深情。
诗的前两节采用重章复踏的手法,反复咏唱,抒发对大陆、对故乡深切向往、眷恋的情怀,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强烈表露,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是这真挚强烈的情感和刻骨铭心的思念,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引起读者感情与思想上的共鸣。诗的最后一节开头两句借用了北朝民歌《敕乐歌》里的两句话,采用叠字,状物形象而生动!最后两句“山之上,有国殇!”语意双关而寓意丰富。《国殇》出自屈原楚辞《九歌》。《九歌》是屈原流放途中模仿楚国南方的祭歌而创作的一组诗篇,《国殇》是其中一首,是追悼将士的挽歌,所谓“殇”,《小尔雅》说:“无主之鬼之为殇。”诗人巧借“国殇”,抒写自己死后不能葬在大陆,不能魂归故里的遗憾。古人云:“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人为的阻挠,使亲人分聚、骨肉离散,死后尚不能魂归故里,不得安宁,读来怎能不令人怆然而泪下?诗人借助这两句诗,表达出许许多多和诗人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们的心:他们魂牵梦萦、心中无法忘却的正是祖国的统一!先生生前见不到祖国的统一,死后还要葬于高岗,向大陆遥望,真是死不瞑目啊!
如今,香港和澳门已回归,我们正企盼阻隔半个世纪的台湾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相信,一个统一富强,繁荣昌盛的中国不久将屹立于世界东方!到此,于右任先生将会含笑九泉!于右任临终之谜
1964年8月中旬,于右任因病住院。9月的一天,于右任的老部下杨亮功到台北荣民总医院去探望他。于右任很高兴,但由于病重及喉咙发炎,想讲的话又无法讲出来。杨亮功于是拉着他的手问道:“院长有什么事情吩咐我?”于右任略思片刻,伸出一个指头。杨亮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过了一会,于右任又向杨亮功伸出三个指头,杨亮功猜测了几个答案都被于右任摇头否定了。杨亮功只好说:“院长,等你身体好一些后,再来问你刚才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行不行?”于右任点了点头。此后,于右任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并陷于昏迷。1964年11月10日晚上8:08,于右任与世长辞,终年86岁。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人们便把他的《望大陆》一诗,当作他的遗嘱。遗体被埋葬在台北最高的观音山上,并在海拔3997米的玉山顶峰(我国东南诸省最高峰)竖立起一座面向大陆的半身铜像。玉山山势险峻,4米高的铜像和建材全是由台湾登山协会的会员们一点一点背负上去的。于右任终于了却了登高远眺故土的心愿。
一个指头、三个指头是什么意思,一直是一个谜。后来,资深报人陆铿觉得应该这样去理解于右任的“一个指头、三个指头”:将来中国统一了,将他的灵柩运回大陆,归葬于陕西三原县故里。
“三间老屋一古槐,落落乾坤大布衣。”这是人们对先生的评价。位于三原的故居和那株三百多年的老槐树也在深深的感念先生。
于右任青年时追随孙中山先生,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立下卓越功勋;他积极倡导国共两党合作,兴办教育、兴修水利,是真诚的爱国者;他是南社早期的诗人,一生写下诗词近900首。他的诗、词、曲均有很高的造诣,曾写下不少寄托国家民族兴衰之情的诗篇,著有《右任文存》、《右任诗书》等,他还是著名书法家,创立了“于体”书法艺术。林语堂曾说过:“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书品为最好模范,于院长获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赖于其书法的成名。”

现代图书《国殇》:
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
抗日战争,是中国民族百多年来第一次彻底打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及至世界的历史进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国民党正面战场与解放区敌后战场相互支援、相互配合的情景,无不体现着一个民族威武不屈、同仇敌忾的民族传统,显示着中华儿女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15个月战略防御大血战,中国军队以血、以肉阻挡着强大的日本侵略军。是战,是和?政治家、军事家频频亮相,纵横捭阖。淞沪、忻口、徐州、武汉,几场大会战交织搏杀,空前惨烈。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
1.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4.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6.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7.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9. 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陆游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杜甫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李白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示儿>>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

抒发爱国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3、《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4、《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5、《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归家》【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3、《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4、《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6、《闻雁》【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7、《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月夜亿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12、《竹枝》【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13《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4、《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5、《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思江南》【唐】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17、《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渡江汉》【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9、《滞雨》【唐】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20、《送吴十九往沅陵》【唐】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司具秦# 反映爱国之情的诗句 - 作业帮
(13740536233):[答案]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范成大《州桥》:“州桥南...

#司具秦# 描写诗人爱国之情的古诗词有哪些请写详细些,我想知道具体的诗或词及作者. - 作业帮
(13740536233):[答案]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做一书生.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

#司具秦# 诗缘情古诗中有许多抒发爱国之情的佳句,请写出一句 - 作业帮
(13740536233):[答案]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陆游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司具秦# 求抒发立志报国之情的诗句 - 作业帮
(13740536233):[答案]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

#司具秦# 请问表达爱国诗句的有那些?至少三句.谢谢呵呵.打工太久咯.忘得差不多咯.愿友友们提醒.谢谢 - 作业帮
(13740536233):[答案]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关于爱国的古代诗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司具秦# 表现爱国主义情怀的有关诗句一定要有诗人、朝代,而且必须要是一首全诗……拜托了…… - 作业帮
(13740536233):[答案] 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心头始终郁结着慷慨之情,所以当夜深人静、听窗外风雨时,触景生情——由风...

#司具秦# 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有 - 作业帮
(13740536233):[答案]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司具秦# 关于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词名句 -
(13740536233):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

#司具秦# 抒发“爱国情怀”的古诗词有哪些? -
(13740536233): 文学课代表

#司具秦# 表达爱国热情的诗句 -
(13740536233):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