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 《雨巷》的主旨? 戴望舒的雨巷的中心主旨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戴望舒《雨巷》的主旨是: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 ,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也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雨巷》是中国诗人戴望舒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他怀着一种缥缈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与芬芳,而她的内心却结着忧愁、哀怨。

他逢着了这样的姑娘,然而转瞬即逝,“像梦中飘过”,她的颜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以及“丁香般的惆怅”统统消散在“雨的哀曲里”。他依旧“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依旧怀着希望,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中,诗人用象征性的意象及意象群来营建抒情空间,传达内心情感,并且融会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纤弱婉约诗词的艺术营养。不仅如此,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的和谐的音律美。



主旨: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 ,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也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拓展资料:戴望舒(1905. 3--1950. 2) ,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现代诗人。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戴望舒、艾昂甫、江恩等。戴望舒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



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也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戴望舒的《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后背诵篇章。这首写于1927年表面上言情,写思慕追求一位有着丁香般美丽的姑娘而不可得,实则是象征在生活的重压下一部分人的精神状态的诗歌,是一幅写意画,是诗人意识流动中的一个境界。内容完整和明朗,形式不刻意雕琢。意境朦胧,耐人寻味。



戴望舒 《雨巷》 它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在浓重的象征色彩衬托下,赤裸裸地反映了诗人曲折幽微的内心世界,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一幅梅雨季节的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呈现在面前。带着哀伤,诗人把自己放在悠长的雨巷中,做一个反复彷徨的孤独者。没有声音,没有欢乐,也没有阳光,只有彷徨和哀怨,这就是悠长、狭窄而又寂寥的“雨巷”,也是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自己心中的美好理想能够实现。但是,诗人明显知道,美好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于是,它转瞬即逝,只留下自己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在这里,诗人把握不住理想又不甘心放弃理想的复杂情绪显露无遗。

雨巷的主旨是什么?~

主旨:
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 ,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也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写作背景: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杀之后。诗人时年22岁。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诗人,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隐居在江苏松江朋友家,孤独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夜坐听风,昼眠听雨”,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可生活贫乏,整天“窗头明月枕边书”,诗人只能在“旧时的脚印”、“青春的彩衣”和星光下的盘桓中寻求慰藉。个性的轻柔、忧郁和时代的重压,使《雨巷》成为现实黑暗和理想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
戴望舒,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1905年11月15日(农历9月7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南京祖洪成谷村。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诗人,翻译家。

通过描写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带着期待的情怀。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反动统治者大规模逮捕﹑屠杀革命人民﹐破坏革命组织﹐残酷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恐怖行为)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狄宙伏# 戴望舒《雨巷》的题目解读 归纳主旨 鉴赏设问 分析手法 设问质疑 感悟延伸 - 作业帮
(13050723124):[答案]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狄宙伏# 雨巷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还有中心思想是什么??? -
(13050723124): 最佳答案 检举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叶圣陶收到这首诗以后说这首替新诗底音开了一个新纪元,而戴望舒也因此得到了 “雨巷诗人”的称号.这首诗中的“我”是一为沉醉于情感中的青年,他常常孤身一人,彷徨在江南的悠长的雨巷...

#狄宙伏# 急求啊!!!戴望舒《雨巷》的诗歌主旨,请精简浓缩在30字左右. -
(13050723124): 个人意见,诗人把哀愁化作具体形象,以一个撑伞姑娘的形象来表现一种淡淡的哀思.希望对你有帮助

#狄宙伏# 《雨巷》的赏析~ -
(13050723124): 雨巷象征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丁香姑娘象征美好的希望我象征不知何去何从的社会青年

#狄宙伏# 戴望舒的雨巷表现了诗歌的什么美 -
(13050723124):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 ,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也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狄宙伏# 戴望舒《雨巷》的赏析,哪里美? -
(13050723124): 郭沫若把诗歌美分为三部分: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具体分析如下; 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

#狄宙伏# 戴望舒的雨巷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13050723124): 戴望舒的雨巷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

#狄宙伏# 戴望舒的雨巷 -
(13050723124): 《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的特色是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法国诗歌中崛起的一个艺术流派.他们用世界末的颓废反抗资本主义的秩序. 在表现方法上,强调用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这种艺术流派于...

#狄宙伏# 《雨巷是诗人戴望舒什么心境的真实写?雨巷》是诗人戴望舒什么心
(13050723124):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