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老子的“道”如何翻译? 老子的“道”是为了说明什么?“道”是怎么来的?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道就是万物之源,万物的本质,

说通俗一点,道就使规律,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自然规律

英文素TAO。。。

通导 引导的意思

老子道德经的道,最贴切的翻译成英文是哪个单词?~

应该分为道和德两个单词来解读,而不是放在一起的“道德”。
“道”应该翻译成“大道”,或者说“基本规则”“根本规则”“自然法则”可以翻译为“ground rule”“root rule”“Law of nature”
“德”为遵循“道”的行为
而我们平时所说的“道德”也是由此引申出来的:遵循社会共识的行为。
不可能用一个单词描述.....

实际上翻译的时候用了书名《Tao Te Ching》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英文词语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无名,万物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一有名,是万物之母. 一,二,三是生于无名之道的有,也是生于无的有. 所以道即是无. 无不是没有,而是非”有”,与”有”完全不同的有. 所以道超越了我们思考能力的范围. 我们只能思想两面性的”有”的事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也就是说,三法二,二法一,一法道,道法自然. 道意味有迹可寻,法意味有轨可循. 轨内在于迹. 自然内在于道,是道的依据,道内在于一,是一的依据,一内在于二,是二的依据,二内在于三,是三的依据,三内在于万物,是万物的依据. 道于是无所不在,处处都在. 道小于最小的颗粒,大于最大的宇宙.

道可道,非恒道. 可思量的道不是恒道,称不上老子的道. 但道既意味有迹可寻,是个多少可以心领神会的轨道. 换言之,道知道了就是知道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再推敲也没用. 悟道始于平静,必须心平气定,才能有所领悟. 一

老子之“道”究为何物?历来众说纷纭。
我认为,从本体论角度来看,老子所谈之“道”是万物之最原初之本原。其不能落实为实存之物,也不能落实为意识和精神,而是一种虚拟之“道”。
推论如下:
究老子之所思,乃是一种回溯推理法:即由自身推及万物,万物推及宇宙,宇宙推及宇宙之产生前。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宇宙由何而生?
可合理推想:原初一切都不存在,这是一个物质意义上的绝对的真空,姑可名之为“无”;就在这个真空中将逐渐产生存在,姑可名之为“有”;从这些存在再产生天地、万物、人。这是一个宇宙生成模式。
故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句中,“常有”、“常无”是“无”、“有”之抽象和普遍。为什么呢?缘“道”是“周行”,是“变”;但同时“道”又“不殆”,是“常”。常是常住、常有、无穷无尽之意。“有”、“无”是“道”之“名”,但“有”、“无”常变,只有抽象出永恒之“有”、“无”,才能借以言说万物之初始。故老子言其为:“常有”,“常无”。借“常有”,观万物生发之妙;借“常无”,观万物生发之变化。
但是,老子又说,“有”、“无”,“常有”、“常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里关键有一句“同出而异名”,何谓?依我理解:老子是说,这两个(有、无)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名称不同罢了。为什么名之为“无”,因为一切不存在,为天地之始,所以叫“无”;为什么名之为“有”,因为一切将从这里开始,这里孕育着产生一切的先机和兆头,是万物之母,所以叫“有”。所以“有”、“无”本是同一个东西。“有”、“无”只是对这个东西的说明。故老子说“可名,非常名”。我说“这个东西”其实是对老子思想的一种勉强说明,实质是“这个东西”不能名之为“东西”,因为它不可说。它只是一种万物之初的抽象界定。老子在这里也感到了说明的困难,既称其为“物”(有物混成),又称其为“无名”(大道无名)。实质这个“物”正如我在说明时称为“这个东西”、“它”、“其”一样,是语言障碍之故。本来这只是一种原初状态的虚拟,难以用语言表达,所以只能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可道,非常道。”若能理解“道”,不必为名词碍,“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不知我说清了没有。可以这样理解“道”。“道”本是产生万物之前的状态的虚拟。是一种不存在。“道”含“有”、“无”。“道”为万物之先,是纯粹的虚空,所以可称其为“无”,但“道”是万物之先,是存在产生的胎盘,所以可称其为“有”。之所以以抽象之“无”名它,是想洞观宇宙产生的奥秘和本原;之所以以抽象之“有”名它,是想洞观从“无”产生“有”的变化。这一切是玄而又玄的东西,难以言说,然而它是宇宙之所以产生的奥秘所在。
这是老子对宇宙原初的一种玄思。轻拈一个“道”字,说明其本体思想。
再补充说明一下第25章“有物混成”四字。老子言“道”,称其为“物”,这个“物”并不指实存之物质概念。因为在老子笔下,这个“物”是这样一种东西:“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实存之物无此特点。且老子言“道”为:“大象无形,大道无名。”“无形”、“无名”即不是实存之物质。所以这个“物”字如上述是语言之障碍,可理解为“这个东西”之意。究其实,是说明一种抽象的存在。“道”之为物,是说“道”之存在,“混成”言其浑然一体、恒久自然。



如上言,“道”为虚拟之“道”,是不存在。为了说明这个范畴,老子对其作了形象的描绘: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一些人以文中有“象”、“物”二字,断定“道”为实存之物,误。姑且试释之。“道之为物”中的“物”,无论以抽象的存在或以实存之物解之,无关大碍。似前解,则释为“道作为一种东西”;似后解,则释为“道产生万物的过程”。都可通,但与“道”之形状无关。
关键是文中之“象”、“物”、“精”、“信”。对这四个字的解释需结合全段来看。须先解释“惚兮恍兮”、“恍兮惚兮”、“窈兮冥兮”几句。“恍惚”与“窈冥”似为同义。而对“惚恍”,在老子中有解:“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之“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则“惚恍”是“无物”之境。既然“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则“道”为“无物”,即不存在,是“无”。
但是,“道”“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若对“象”、“物”、“精”、“信”以实存之物解之,则“道”可见、可闻、可搏,与“惚恍”之境相悖。所以“象”、“物”、“精”、“信”实为抽象之物,是“道”中之“有”,即与“无”“同出而异名”之“有”。是抽象的有。而“有”、“无”本为一体,所以“道”中虽含“象”、“物”、“精”、“信”,仍是“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但老子又为什么特意指出“其中有象(物、精、信)”呢?恰如我在上文所说,“道”虽是“无”,但也是“有”。“道”是“无”,是不存在,所以是“天地之始”;“道”是“有”,因为道中孕育着产生一切的先机和兆头,所以是“万物之母”。这种先机和兆头即“其中有象(物、精、信)”之“象(物、精、信)”。
则老子笔下的“道”是这样一种状态:“惟恍惚”,即“无物”,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这是状其不存在;“其中”有“象”、“物”、“精”、“信”,这是状其孕含着产生存在的先机和兆头。“惚恍”与“象”、“物”、“精”、“信”都是道,是对“道”从两个角度的描绘,因“道”不可名,故而从侧面形容之。
故“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至此,可对“道”作一界说。从本体论角度来看:一、“道”是万物之最原初之本原。这是说其本义;二、“道”是不存在。这是说其实质;三、“道”是虚空。这是说其形态;四、“道”含“有”、“无”。这是状其功能。



进一步,老子说明“道”产生万物的过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含“有”、“无”,决定其有“生”的作用。“有”、“无”互相作用,抽象之无向反面转化,产生抽象之有,即“有生于无”。同时,“道”体之无向实存之有转化,产生实存之有,即存在,也即“有生于无”。则“道”生存在。此存在当为原始混沌未开之统一物,这是绝对浑圆之一,故名为“一”。这个“一”,为实存之物。故“天下万物生于有”,因为“一”是万物之第一步。这也含万物生于抽象之“有”之意。
以上为“道生一”。
关键是“一”如何生“二”。“道”是自己存在,其运动是向自己的反面转化。“道”含“有”、“无”,产生实存之有,即“一”,“一”向反面转化,产生另一个存在,名之为“二”。“一”为正面故为“阳”,“二”为反面故为“阴”。“二”为两横,上横表示“道”所生存在,即“一”,下横表示“一”的反面,而其反面不能舍“一”而存,故画二横,名为“二”。此“二”有两层含义:其一,“二”表示由“一”所生之反面,此为一个,即“二”;其二 ,“二”表示“一”及其所生之“二”,此为两个,故为“二”。“一”、“二”皆为实存之物,姑可统视之为“气”。
最后是“二”如何生“三”。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二”为一实存之物,但“二”含其反面(“一”),即“二”之中有“一”、“二”,此为一矛盾体。“二”之中阴阳两个方面相互作用,混而为一,成为“二”的反面,即“三”。“三”有三层含义:其一,“三”是“一”、“二”(即阴阳)和合之统一体,此为一个,即“三”;其二,“三”是阴阳(“一”、“二”)“冲气”而成,含阴(一)、阳(二)、阴阳(三),此是三个,故为“三”;其三,“三”是“二”向其反面转化,是“二”的反面,此为一个,即“三”。“三”为三横,上两横为“二”,下一横表示“二”的反面。“三”是阴阳和合之统一体,故可视之为“和”。“三”为实存之物。
“三”为一矛盾统一体。此统一体之内部矛盾的相互作用(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从而产生万物,即“三生万物”。
从以上看出,“一”、“二”虽为实存之物,但“一”只是阳,“二”只是阴,都不能单独存在,只是万物转化之两个过程,只有“三”为矛盾统一体,才能单独存在。所以老子到“三”而止,“三”下产生的是实实在在的万物。万物皆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蓬勃生长,无有止境。



以上,是老子对宇宙生成图式的抽象思维,但老子要解决的问题是现实世界。而举目现实,重要的无过天、地、人三界。老子将其“道”落实到现实世界,述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鉴于前面所说,“道”生“一”,“一”为阳,阳气上浮产生一存在,名之为“天”;“一”生“二”,“二”为阴,阴气下沉产生一存在,名之为“地”。天地各不能单独存在,而是互为阴阳,交相作用,才能“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天长地久”。而互为阴阳,则“冲气以为和”,而生万物。而万物中以人为贵,则人居四大之一。
于是,域中判为四界:道、天、地、人。此即为四大。其生成图式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老子又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这与上文所说不相悖。这是具体之物的形成过程。
《管子·心术上》曰:“德者,得也。”“德者,道之舍。”得道曰德。
故此句可释为:物因道而生,因德而养,因物而成形,因器而成就作用。
譬如水:水由道而生,循道自生而长,因为与万物相关而成就自己的形状,因为与地形相关而成为江、海、湖、泊。
最后还存在一个问题。“道”本身如何产生,如何运动?这是历来争论的焦点。如将“道”理解为精神,理解为精神之产物,且其运动为精神之推动,则陷入通常所说之唯心一途。但恰好老子未如此说。
“道”是不存在,是无,是万物产生前之状态,是一种虚拟。它难以言说,但确实存在。“道”是自己动,自己生。之所以动,之所以生,皆因其内含“有”、“无”之矛盾对立;之所以自动、自生,因其本身是无。无不能言生。所以其自然而动、自然而生。
故老子云:道法自然。反者,道之动。
总之,老子以卓越的抽象思辨能力,超越了一切短视之人,形成了自己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徒鸦甘# 道德经的道是什么意思? -
(17663979492): 其一,它以道法自然为核心,阐述了如何让人们的个人修身达到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等境界,如何让人们的处世达到以柔克刚、不求而得、天人合一等等境界,如何让君主的治国达到为无为而治、德善德信而令百姓莫之令而自均等等境界,...

#徒鸦甘# 老子的道德经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
(17663979492): 【道】是与【器】相对而立名的概念. 《易经·系辞》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所谓【形而下者】指的是万物,涵盖现今我们所说的一切物质范畴和意识范畴. 所谓【形而上者】指万物体性,也是宇宙生命的本来面目. 真实的...

#徒鸦甘# 老子说的"道"到底是什么意思? -
(17663979492):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道就是一种自然所共同遵循的自然规律

#徒鸦甘# 大家懂老子说的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
(17663979492): 道 拼音 dào [道]在有形与无形上都有所指.第一:有形之道显而易见,上路之人到达目的地的必经之路.虽然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世上任意两点之间还没有出现过直道,有形之路都是曲折蜿蜒的.第二:无形之路显而未见,惟有智者能想到这...

#徒鸦甘# 老子道德经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
(17663979492): 道德经所谓的道并非道德,而是一种存在的规律,也是一种崇高的信仰.不过这些都要自己去体会,别人是只能点拨却不能传道.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精髓.道存在于任何空间,任何地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道千变万化只有掌握道的真谛...

#徒鸦甘# 老子道德经的道,最贴切的翻译成英文是哪个单词? -
(17663979492): 应该分为道和德两个单词来解读,而不是放在一起的“道德”.“道”应该翻译成“大道”,或者说“基本规则”“根本规则”“自然法则”可以翻译为“ground rule”“root rule”“Law of nature” “德”为遵循“道”的行为 而我们平时所说的“道德”也是由此引申出来的:遵循社会共识的行为.不可能用一个单词描述.....实际上翻译的时候用了书名《Tao Te Ching》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英文词语

#徒鸦甘# 老子的道有哪些含义 -
(17663979492): 说文解字提到:道,所行道也.道的本意为道路,而老子所说的并非此意.其将道引伸至抽象的含意-----道理.在老子时代,「道」已经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名词.道的含意颇多,但做为老子理论中心的道,却是属於哲学范畴. 老子第一章提...

#徒鸦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是指的什么? - 作业帮
(17663979492):[答案] 一般来讲指的是“大道”,在文言文翻译中都这样翻译.狭义的来讲应该应该是老子提出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那个“道”,这种道可以被讲述但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说与之等同的,可以理解为浑然一体的宇宙本体、永恒存在的天地万物之源、运动...

#徒鸦甘# 如何理解“道” -
(17663979492): 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 道,自然也.自然即是道.自然者,自,自己.然,如此,这样,那样.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无人燃而自明,...

#徒鸦甘# 道德经里开头道可道非常道中的第1个道到底怎么解释? -
(17663979492):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那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了.(常:永恒) 即,真正的“道”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只能通过自己感悟.也就是“道不可说论”.老子说的道,应该是一个超越时空的永恒存在,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