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为何抛弃崔莺莺,然后娶了一个富家女? 元稹与崔莺莺最后在一起了没有?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莺莺传出自元稹之手,里面的张生是不是元稹的原型不得而知,但是历史上的元稹确实是和一位名叫莺莺的姑娘有过露水情缘,且答应她待自己高中便回来迎娶,却不想,高中的元稹转身便成为了她人的夫婿,而莺莺已成过去,虽然个人认为他另娶她人是为了仕途,这点无需批判,但是从感情的角度出发,还是过于渣了一点。

元稹的出身并不算好,童年生活也不算幸福,科举中榜,位列人臣便是他的终极梦想,但是光有梦想没有资源又有何用,所以官家小姐,富贵小姐便是他的第二选择了。你若说元稹是迫不得已也好,还是不胜自喜也好,总归他的婚姻其实还算可以,他与妻子韦氏倒也是恩爱有加。

说起元稹,想必最让人有记忆的便是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吧,这首诗是他写给后来已故的妻子韦氏的,能把诗句写得如此深情款款的人,却在妻子死后很快便陷入她人的温柔乡,所以说,此前莺莺被抛弃不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早也好,晚也罢,在元稹身边停留过的女子又何曾少过,据说他在后来飘零之际,还不忘与素有才女之称的薛涛风花雪月。

这便是元稹,你要说他是出于男人的劣根性也并无不妥,只是白白可怜了曾为他掉过泪的女子而已,不过却也由不得人,每个人对于情感的出发点都不一样,就像莺莺,对于元稹这样的男人,她又有和能力能够牵制住他,所以说,元稹会抛弃她另选她人,不是莺莺有错,只是当时的你帮助不了当时的他。



提到崔莺莺、张生、红娘,很容易联想到《西厢记》“愿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的大团圆结局,孰不知真实版的莺莺与张生的故事是一段始乱终弃的悲剧。

元稹是后魏昭成皇帝十五世孙,为鲜卑族,祖姓拓跋,后改姓元。元稹自幼聪慧,九岁能写文章,十五岁考取明经科。明经科是唐代科考种类之一,较为容易考取,一般通过率是10-20%,而进士科是1-2%。但考过明经科却不容易获得官职,所以元稹必须继续努力学习,参加进士考试。他备考期间,曾借住姨母家,由是发生了《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初遇莺莺时,元稹二十三岁,“未尝近女色”,莺莺十七岁,“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见到莺莺的那一刻,元稹“惊”。姨母家的丰裕生活、莺莺的天人姿容都令元稹倾慕不已。在元稹的多情攻势下,有了和莺莺的“朝隐而出,暮隐而入”、
“斜月晶莹,幽辉半床”的西厢约会。元稹虽在温柔乡,却“道性尤坚固”,不忘科考,“将之长安”,而莺莺“宛无难词,然而愁怨之容动人矣”。也许,莺莺已经预感到元稹的不可靠。数月后,元稹又去姨母家小住,再度与莺莺相聚,而分别时不诉衷肠,只是叹息。莺莺察觉到元稹的诀别之意,反而说“愚不敢恨”,并主动为元稹弹奏琴曲《霓裳羽衣》,可是伤恸欲绝,弹奏的琴声“哀音怨乱”,曲不能终。

为何元稹能这样迅速狠心抛弃莺莺?是因为他去长安科考成功后,被望族招亲,并被选为校书郎。“一梦何足云,良时自婚嫁。当年二纪初,嘉节三星度。朝蕣玉佩迎,高松女萝附。韦门正全盛,出入多欢裕。”

义无反顾地离开后,出于思念或仅是良心不安,元稹给莺莺寄信,并捎去口脂、花胜,莺莺复信至诚至深,“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存没之诚,言尽于此”,回赠了从小佩戴的玉环和一枚竹子的茶碾子,希望“因物达情,永以为好”,还再四嘱咐元稹“千万珍重”。而元稹竟然拿莺莺的信向他的那些朋友们炫耀,引发了一波文人诗潮。更不可思议的是,元稹为了给自己解脱,还将莺莺比作妖魅,将自己离开莺莺的动机说成是“予之德不足以胜
,是用忍情”。

在和莺莺鸿雁传书的同时,元稹应该是和爱妻韦丛一同跟随岳父韦夏卿住在洛阳。韦丛是父亲的掌上明珠,故韦夏卿去洛阳为官时,将韦丛夫妻带去。而元稹仍利用公出或其他什么出行的机会,以表兄的身份去探望了已为人妇的莺莺。这一次,莺莺坚辞不见。元稹动容地恳请,莺莺也只是写了两首诗给他,且高洁地劝诫他“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元稹也确实是“怜取眼前人”,他和韦丛琴瑟和谐。可惜婚后七年,韦丛病逝,元稹写下了感人诗歌悼念亡妻,其中多句被后世传颂,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并因没有给妻子好的物质享受,“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而伤怀,还要“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种种成为后人经典的真情告白似乎都不足表达元稹对亡妻的思念。但就在韦丛病逝的同年,元稹又和薛涛开始了新的感情,而非如自己的诗中所写“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彼时,元稹作为御史派去蜀中,薛涛为蜀中的官伎,经常被派去接待元稹。薛涛“颇有姿色,通音律,善诗文”,元稹在未见之时便已慕恋,可想交往中的炽烈。一年后元稹离开时,蜀中节度使没有发话让薛涛跟着元稹走,元稹也不敢带走薛涛,只能是断肠惜别。



元稹抛弃崔莺莺,娶了一个富家女。这是一个年少和成年的男人的区别。年少喜欢单纯的情感,成年更功利。

男人嘛,呵呵。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想法,没有功名的时候,家底还行的崔莺莺是他最好的选择,有了功名之后脑子就活络了,崔莺莺已经帮不了他多少,自然人往高处走。

因为元稹本身就不是好人,在自己得道后,投靠名门,只能抛弃之前的人,所以就造成这个结果,品行低端。

元稹既然已经抛弃崔莺莺,为何又要厚脸皮求复合?~

可能是觉得不甘心吧!不甘心崔莺莺竟然真的可以放下自己和别人结婚吧,所以才会对崔莺莺死缠烂打的求复合。我们大家熟知的崔莺莺和张生之间的爱情故事是《西厢记》里面的人物,《西厢记》是我们国家的四大喜剧之一,最后也是大圆满的结局,崔莺莺和张生都没有放弃对方,反而是在一起了。但是我们这里要说的崔莺莺和张生却没有那么好的结局,也就是元稹写的《莺莺传》里面的张生和崔莺莺。

元稹是唐朝时期的诗人,也是《莺莺传》的作者,大家都说元稹才是一个花心的人,因为《莺莺传》说的是他自己和他的初恋崔莺莺之间的故事。在《莺莺传》里面,张生不是一个长情的人,反而是一个登徒子,明明就是他放弃了崔莺莺,但是他却说是崔莺莺始乱终弃,浪费了他的时间,在背后说了崔莺莺的坏话。

元稹为什么算是花心大萝卜呢?就是因为他的一生都是在女子之间游走,而且还伤害了很多人。比如为他跳河的刘彩春,为了他孤老半生的薛涛,都是他沾花惹草的后果。而崔莺莺是他的初恋,但是后面两个人分开了,但是元稹却在有家室的时候还回去勾搭崔莺莺,这时候的崔莺莺也有了家室,但是元稹不管不顾,一心想要和崔莺莺重归于好。崔莺莺也是一个有主见 的人,拒绝了张生。可能元稹就是不甘心吧,不甘心崔莺莺比他洒脱,所以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和崔莺莺秋复合。

所以元稹在唐朝就是一个渣男,他总是在沾花惹草,可以说他对不起任何人,无论是他的妻子,还是薛涛,或者是刘彩春。

元稹《莺莺传》里的崔莺莺
生活于唐代贞元年间,其父已亡,母亲姓郑,张生之母也姓郑,细算起来莺莺之母是张生的远房姨,《莺莺传》里只说崔氏财产甚厚,多奴仆,没有对崔氏的家庭做具体的说明。张生与崔氏一家同寓于普救寺,恰逢蒲州兵乱,张生与蒲州的将领相识,请兵保护,崔氏遂免于祸乱,崔氏妇命莺莺出来拜谢张生,张生对莺莺一见钟情,爬树跳墙到西厢房去会莺莺,被莺莺严辞责斥,但几天以后莺莺又自己主动去见张生,后来张生暮来朝去,一月有余,等张生进京赶考时就抛弃了莺莺,张生还把莺莺比喻成妲己、褒姒那样的人,说自己的德行不能胜妖孽,所以“忍情”。最后崔张二人各自结婚,张生一次路过莺莺的居所,想见一见莺莺,莺莺最终没有见他。
有各种版本的《西厢记》或《莺莺传》,我个人比较推崇元稹的《莺莺传》,只因为他是第一个写出来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韶善轰# 元稹与莺莺的故事 -
(18334368167): 元稹,与白居易同时代的才子,著有《会真记》、《莺莺传》.元稹的才情是不可否认的,《离思》五首中的一首,千百年来在世间流传:“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同时,元稹也是始乱终弃的...

#韶善轰#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为什么会被抛弃?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子? -
(18334368167): 主要是因为张生非常没有安全感,很怕崔莺莺会背叛自己,所以就狠心抛弃了崔莺莺,她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女子,而且对待感情也非常的认真.

#韶善轰# 《西厢记》里的爱情是真的吗 -
(18334368167): 改自元稹以自己的经历写的,结局不同 元稹抛弃了莺莺,娶了别的女子.现在的社会这样的一见钟情有,但是,深入后真正喜欢彼此并最终走到一起的少.人现实,社会现实,为生活所迫的事太多.

#韶善轰# 史上崔莺莺和张珙的结局
(18334368167): 最后崔张二人各自结婚,张生一次路过莺莺的居所,想见一见莺莺,莺莺最终没有见他.

#韶善轰# 薛涛与元稹的爱情故事. -
(18334368167): 提起薛涛的爱情,文人们自然会想到她与比她小十岁的元稹的那段“姐弟恋”.在韦皋死后四年,她等来了元稹.已经结婚五年的元稹这一年三十岁,这是男人的青葱岁月,建功立业的雄心和拈花惹草的心思并不排斥. 这一年元稹是以御史身份...

#韶善轰# "贫贱夫妻百事哀" 如何破解 -
(18334368167): 首先,我们想想,这句话是什么?它是绝对的标准吗?这句话,出自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其一.全文为: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

#韶善轰# 谁可以给我讲下薛涛和元稹的故事呢? -
(18334368167): 薛涛出身书香门第,只因父亲过早去世,贫寒的家境,使之不幸沦为乐伎.她酷爱诗文,虽身处逆境,却从不放弃研读,正因为这样,她在诗词、音律等方面有着很高的素养.闲暇时,她在成都浣花溪采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制成...

#韶善轰#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英语怎么翻译啊? -
(18334368167): After experiencing the magnificence of the ocean, all other sources of water seem inferior; After witnessing the incomparable clouds of the magic mountain of the fairies; all other clouds are of no significance.

#韶善轰#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有相对应的诗 -
(18334368167): 我个人觉得这一首还是蛮适合的,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两句诗告诉人们不必沉湎于得不到的爱情,世界那么大,总有一个人属于你,表达了对感情的一种豁达.其含义正好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所表达的珠玉在前旧情难忘、得不到才是最好的意思相对立.

#韶善轰# 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 -
(18334368167): 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