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怎么读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里面的诲怎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3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读音:zhī zhī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ī ,shì zhì yě。

zhī:声母:zh,韵母:i,声调:第一声。 

wéi:声母:w,韵母:ei,声调:第二声。 

bù:声母:b,韵母:u,声调:第四声。 

shì:声母:sh,韵母:i,声调:第四声。  

zhì:声母:zh,韵母:i,声调:第四声。  

yě:声母:y,韵母:e,声调:第三声。 

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通“智”。

出处: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论语十则》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笔顺



读解:

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除了神怪幽明之事外,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

宋代的大臣吕端,宋太宗称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就是弃“小慧”而就“大智”的一个好例子。《汉书》中张释之为上林尉的辩护,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来立论,从而得到汉文帝理解的。

以子路的率直性格而言推断,孔子要他记住的不太可能是一种治学态度,孔子可能说的是另一个意思:“子路啊,你可记住了,该知道的就知道,不该知道就算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这才真正的智慧啊。”



zhī zhī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ī ,shì zhì yě。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十则》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白话释义:

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孔子主张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实事求是。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除了神怪幽明之事外,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

宋代的大臣吕端,宋太宗称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就是弃“小慧”而就“大智”的一个好例子。《汉书》中张释之为上林尉的辩护,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来立论,从而得到汉文帝理解的。

以子路的率直性格而言推断,孔子要他记住的不太可能是一种治学态度,孔子可能说的是另一个意思:“子路啊,你可记住了,该知道的就知道,不该知道就算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这才真正的智慧啊。”



zhī知 zhī之 wéi为 zhī知 zhī之,bù不 zhī知 wéi为 bù不 zhī知 ,shì是 zhì知 yě也。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通“智”。注意第4个知。
出处: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论语十则》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笔顺
读解:
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除了神怪幽明之事外,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
宋代的大臣吕端,宋太宗称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就是弃“小慧”而就“大智”的一个好例子。《汉书》中张释之为上林尉的辩护,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来立论,从而得到汉文帝理解的。
以子路的率直性格而言推断,孔子要他记住的不太可能是一种治学态度,孔子可能说的是另一个意思:“子路啊,你可记住了,该知道的就知道,不该知道就算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这才真正的智慧啊。”

zhī zhī wéi zhī zhī bù zhī wéi bù zhī shì zhì yě
知 之 为 知 之 不 知 为 不 知 是 知 也

这句话有两个解释
第一个是常见的,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通假字(智)也。”
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第二个解释是: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代词)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通假字(智)也。”
孔子说:仲由,什么时候才能让你知道呢?应该让你知道的才让你知道,不应该让你知道的就不让你知道,这是一种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一个“知”,应该怎样读,怎么解~

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这句话强调,我们在求知、求学中不要弄虚作假,不懂装懂。
知:此句有五个“知”字,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同“智”,聪明。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的态度。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里面的诲怎么读,如下:
hui,第四声
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潘修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知”读一声还是四声? - 作业帮
(13420256723):[答案] 楼上有几位说得不太对,这里前面的都应该读阴平,也就是一声.最后一个应该读四声.“知”这个字确实有四声,不过那是个通假字,同“智”,这里根据意思应该是一声. ● 知 zhīㄓˉ ◎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人善任.温故...

#潘修锦# 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知也”中的“知”通“智”,那这个“知”应该读一声还是四声 - 作业帮
(13420256723):[答案] 四声,通假嘛,

#潘修锦# 论语的读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知也的知是几声? - 作业帮
(13420256723):[答案] zhi第四声因为在这里失通假字,通“智”,聪明的意思.整句这样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表现.

#潘修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中的"是知也"的知正确读音是什么、怎么解释? - 作业帮
(13420256723):[答案] 读zhi 4声 就是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样才是最有智慧的

#潘修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后一句是什么怎么读? -
(13420256723): 你好!子曰:“由,是知也!知之为知之语出孔子·《论语·为政》.” zhī zhī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ī ,诲女知之乎,不知为不知 如有疑问,请追问.

#潘修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知”的读音. - 作业帮
(13420256723):[答案] 最后一个"知" ,通“智”, 意思是智慧 所以读法是 zhì

#潘修锦#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是知也"里的“知”读什么 - 作业帮
(13420256723):[答案] “知” 通 “智” zhì 聪明的意思 

#潘修锦# 子曰:"由,会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女读什么 - 作业帮
(13420256723):[答案] 读“ru”,三声,意思是“你”.

#潘修锦# 关于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知也的“知”的读音、意思“知”的意思为 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 作业帮
(13420256723):[答案] 通“智”, 意为聪明智慧. 表示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潘修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啊?这句话怎样读、注明读音就好 - 作业帮
(13420256723):[答案] 由 会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智也. 除了“女”和最后句里的“知”是通假字读音有所不同. 其他的全按照现在的读法来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