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爰莲说》全文 《爰莲说》全文及作者简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爱莲说》 是北宋周敦颐所写,并非朱自清。

作品: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释义: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扩展资料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莲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敦颐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朝代】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白话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扩展资料

《爰莲说》写作风格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

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爱莲说 是周敦颐所写,并非朱自清。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盛:特别,十分。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乎:当然。宜:应当。众: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而且是周敦颐的

爱莲说 是周敦颐的

爱莲说 爰莲说 原文~

《爱莲说》
周敦颐(宋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所作的一篇议论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

作品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和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则唯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特点
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鲜弯桑# 爰莲说中的君子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
(18174515939): 1.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草遇风必偃.(风吹两边倒)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一视同仁,从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一起排斥异己者.君子之交...

#鲜弯桑# 《爰莲说》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深意 -
(18174515939): 个人觉得这一句不是重点,就是说爱牡丹的人很众多.若果硬要说深意,应该作者认为爱莲的人除他外很少,而爱牡丹的则众多,有反衬效果,更突出作者志趣高洁,心境超然.

#鲜弯桑# 爰莲说的说有什么意思 -
(18174515939): 就是一种文体,就像很多xx 传奇的“传奇”二字,这里的xx说,类似

#鲜弯桑# 《爱莲说》是谁的作品
(18174515939): 周敦颐

#鲜弯桑# 《爰莲说》开头为什么用牡丹、菊花作为莲的衬托? -
(18174515939): 古人最擅长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烘托事物,利用牡丹,菊花,这些花的特点来突出莲的不寻常.

#鲜弯桑# 春天的雨有时像什么?有时像什么?有时像什么 有时像什么?有时像什么?造句 -
(18174515939): 朱自清《春》里说“春雨有时像牛毛,有时像花针,有时像细丝”,我要说:“春雨有时像头发,雨丝细如棉.”

#鲜弯桑# 推荐朱自清的作品和推荐语 -
(18174515939):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所以人们到了清华的荷塘,都自然会想到朱自清. 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一句“这时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这蝉声和蛙声本是他当晚亲耳所闻,但是后来有人给他写信说,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