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的起兴到底什么意思?有没有具体例子,不要就复制解释完全看不懂 请各位高手具体解释一下何谓“起兴”,最好有具体例子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根据我在百度百科“起兴”词条查询的情况:
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朱熹《诗集传》)。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营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举例说明:
传统山歌:
门前喜鹊叫喳喳,
唔知阿哥哪日来;
妹好炖好接风酒,
妹好煎好迎春茶。
这首头一句是“起兴”的。在这里与所说的事物虽没有明显相似、相关的关系,但却隐有某种联系,这是起兴最一般的用法,放在诗章的开头,在结构上起了转接作用,这种转接作用,是通过起兴句,借合于诗人感觉或意识到的外界其他事物先开一个头,而后才引向要说的主体事物。象这首开头都先描写歌者或诗人所见景象,而这景象又暗合诗意,“喜鹊”本是喜事的象征,暗合了主人公阿妹的盼望喜到来(郎上门来)的心理。

起兴,通俗来讲,你要表达某种意思或抒发某种情感,但是你不直接表达或抒发,而是在前面用一个描写景物的句子来开头,这个景物描写一般和你要表达的内容或道理有相似之处。

比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就是放在少女开头营造一种孔雀顾念徘徊,不忍分离的场景,为后文写刘兰芝焦仲卿类似的结局营造氛围。



起兴,在诗歌开头先说其他的事,引起下文。如东方红 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再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陕北出了个刘志丹。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没有第一句,诗歌开头就显得太突兀。

兴,就是先言他物
以引所咏至此也。
也就是先一句咏物
后一句才是要歌颂的对象
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起兴手法

语文中的表现手法:起兴是什么意思?~

诗歌表现手法之一。谓由外界环境触发诗兴文思。


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创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兴,是诗经中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之一。

关于赋、比、兴的具体含义有多种解释,通常教材采用朱熹的解释,即:

赋,直书其事。
比,以彼物比此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通常对兴的解释歧义最多。

我们通常说“起兴”,兴的本意就是起的意思,兼有发端和比喻的双重作用。但有一些情况下,由于时代久远,我们对兴的喻意已经无法了解;也可能有一些例子里面,兴仅具有音节上的作用,而无喻意。

具体的例子,比如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开篇描写雎鸠,借以起兴。从雎鸠的成双成对联想到人也要恋爱(这一句被省略掉),然后说,(这位)窈窕的淑女,是理想的追求对象啊。这就叫起兴。这属于意义上有联系的起兴。

学习中需要注意三点:
1、赋比兴历来有多种解释。
2、一般情况下,比兴是连用的。
3、有一些起兴没有(或者看不出)喻意上的联系,仅具有音节上的作用。


#南琪洋# 关于语文表现手法 -
(18689857138):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其实...

#南琪洋# 语文中的表现手法指的是什么 -
(18689857138):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

#南琪洋#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几种?托物起兴 是不是其中的一种? -
(18689857138): 修 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所谓好的表达,包括它的准确性...

#南琪洋# 语文中的比兴用法是什么? -
(18689857138): 一、比兴.“比兴”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歧义颇多的概念.西汉毛亨所谓“兴”,包括两种情况.一个意义是指“发端”作用.《毛诗训诂传》说“兴,起也.”就是由物象引发情思的作用,物象与情思不一定由内容上的联系,有时仅是音韵上...

#南琪洋# 诗歌欣赏中什么是比兴,比拟,互文,起兴,象征,双关, -
(18689857138): 一 比兴——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比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统摄全诗、引起...

#南琪洋# 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请举例说明
(18689857138): 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运用的例子:1、赋是直铺陈叙述,是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2、比是“以彼...

#南琪洋# 简析《诗经 蒹葭》起兴句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
(18689857138): 《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的一个扑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

#南琪洋# 在《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中,兴是指: -
(18689857138): 兴,即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就是把想要言说的事物、情感,托诸于“草木鸟兽以见意”的一种手法. 干说不易懂,举个例子:《诗经·周南·桃夭》里有这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其宜室家!】大意是:鲜嫩的桃树呀,花儿开得火样红.这个姑娘过门去,定能使家庭红火火! 要言说这个新娘,却先从桃花咏赞,就属“兴”的手法了.

#南琪洋# 中国诗歌中的“兴”是什么? -
(18689857138):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来,《毛诗序》又将“六...

#南琪洋# 在《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中,“兴”是指什么? -
(18689857138): 关于比兴:1、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