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杨贵妃的死因?她真是自缢而死吗? 杨贵妃是怎么死的 真的上吊死了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1

如何看待杨贵妃的死因?她真是自缢而死吗?

杨贵妃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历史名人,大家之所以对她这样熟悉,主要是因为她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由于她知名度比较高,以至于每每有人提到“贵妃”这个字眼,很容易就能让人联想到杨贵妃。

杨贵妃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她能歌善舞,擅长音律,是一个非常有才艺的女子。如果把她放在今天,去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以她的综合表现,估计一准能拿第一名。基于她身上的这些优点,杨贵妃很轻松俘获了唐玄宗的心,以至于在杨贵妃26岁那年,就被封为了贵妃,这份荣誉与她自身才智卓越和美貌,都是密不可分的。

杨玉环被封为贵妃那年,唐玄宗都要奔60的人了,但两个人情比金坚,年龄的跨度丝毫影响不了两个人的感情。想当年,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就命人千里迢迢从岭南为其采摘荔枝。为了保鲜,工匠昼夜不停,连续不间断换马,以最快的时间,给杨贵妃送上一口鲜荔枝吃。试问,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好,就算是当今的少男少女之间恋爱,也难以做到的吧?

除此之外,杨玉环的家人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兄妹随杨玉环而富贵,她的姐妹都是诰命夫人,哥哥杨国忠无才无德,却因为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喜欢,坐到了宰相的位置上。杨氏一族自此之后在朝野嚣张跋扈,他们的悲剧也由此埋下了伏笔。

直至安禄山挥剑对长安,杨家人才如梦方醒,但为时已晚,长安不保,唐玄宗年迈只得出宫外逃。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唐玄宗还不忘把杨贵妃极其杨家的人带在身边,以至于招来朝臣们的愤恨,最终文武气愤之下,将杨国忠给处死。

杨国忠死后,众人的眼光就落在了杨玉环身上。这时候唐玄宗想保住她一命,哪知群臣不干,为了服众,唐玄宗只得忍痛割爱。于是,就有了杨贵妃自缢而亡到底传说。但是,她的死的确有很多可疑的地方,以至于说她是自缢身亡,都有点说不通。

在诸多唐代古籍中,都记载着有关于杨贵妃的死,这些史书中提到她根本就不是自缢而死,而是被众人当场诛杀的。也就是说,她的下场跟杨国忠是一样的。后来,唐玄宗寻找杨贵妃之躯,却一直没有下文,似乎也正印证了这一点。

至于为何有杨贵妃是自缢这个说法,可能是后人觉得身为“四大美女”之一,有这样悲惨的下场不好,所以才杜撰出的结局吧。

不管杨贵妃到底是怎么个死法,但是她人生有此结局,也算是人生中的大不幸了。



杨贵妃是被害死的;虽然自缢是导致她死亡的直接原因,但她之所以自杀,则是迫于奸臣所害。

我觉得杨贵妃的死因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没人知道她是怎么死的。她并不一定是自缢而死的。

杨贵妃的死因可能没有那么简单。她可能是被下令勒死后,再伪装成自缢而死的假象。

杨贵妃真正死因终于揭开,并非自缢而死,那么究竟是怎么死的?~

杨贵妃真正死因被揭开!专家:并非自缢而亡,真相让人意外!

一种观点认为,杨玉环或许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以“后患仍存”为由,强烈要求赐杨玉环一死,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后只得下令。杨贵妃“遂缢死于佛室”。

  也有人认为,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这可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看出。杜牧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的“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很多诗句,都认为杨贵妃被乱军杀死于马嵬驿,而不是被强迫上吊而死。

  一些人称,杨贵妃之死存在其他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实际上是吞金而死。这种说法只出现在刘禹锡所作的《马嵬行》一诗。刘禹锡诗中有段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此诗来看,杨玉环是吞金而死的,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新奇,因而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提出质疑。陈氏怀疑刘禹锡听作《马嵬行》一诗,是流于“里中儿”,所以会有很多说法。可是,陈氏也没有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中儿”才一传十,十传百。

  还有一种说法是,杨贵妃没有死在马嵬驿,只是被贬为庶人,并被下放于民间。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着》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及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他本人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蕴含着另一种意思。假设以“长恨”为篇名,写到马嵬就不写了,何苦还要在后面假设个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从而俞先生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当时军中正乱,贵妃不明去向,只有金银散落一地。诗中详细说明了唐玄宗“救不得”之因,因此正史所载的赐贵妃一死,当然绝不会有。陈鸿的《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了起来。白居易《长恨歌》说玄宗回长安后要为杨贵妃重造陵墓,结果是“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连尸骨都找不到。这就更证实了贵妃也许是被人救出。令人深思的是,陈鸿作《长恨歌传》时,恐怕后人不明其故,所以重点突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而“世所不知”者,今传有《长恨歌》。这分明是暗示杨贵妃没有在马嵬驿死去。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最后逃亡到日本。1984年出版的《文化译丛》第五期,张廉译自日本《中国传来的故事》一文说,当时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为贵妃美色所吸引,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大约在今上海附近扬帆出海,经海上漂泊,辗转来到日本久谷町久,最终在日本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