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苏轼·答谢民师书》散文名篇鉴赏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8

唐宋八大家《苏轼·答谢民师①书》散文名篇鉴赏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轼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②,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扬雄③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馀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

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

所须惠力法雨堂④两字,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然轼方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日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自爱。

【注】

①谢民师:谢举廉,字民师。②自还海北: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作者由海南遇赦北归还京。③扬雄:西汉辞赋家。④惠力法雨堂:指清江县惠力寺法雨堂。

《答谢民师书》写于宋元符三年(1100),当时谢民师在广东做官,遇到苏轼北归,他“袖书及旧作遮谒”,得到苏轼的称赞,彼此结交为友。于是苏轼在分别后写了此信,信中称赞谢的文章“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没有丝毫的勉强和赘言,实际上也借此表达了苏轼自己对写作的体会,借此提倡自然而清新的写作要求,即使在今天,这种“自然美”的作文的提法依旧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信的开头从两人的交情说起,“轼受性刚简,学迂材下”,自谦说自己秉性刚直,贬谪多年,已经不敢忝居士大夫之列了。如今见到自己的故友谢民师,自是十分欣喜。“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两人过去交往并不多,但是承蒙谢多次关切,感激不尽。这些话看起来是“例行公文”,实际在不露声色中暗含深意。自谦更是对自己刚直不阿的自矜,多年不见,流露出的是多年贬谪生涯的不堪回首。这个开头,将此时苏轼的历经磨难重真情的人生感触写得非常贴切,更为下文的展开奠定基础。

接着,苏轼就谢民师的来信及文章谈自己对文学创作的见解。他先称赞谢的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具有高度的自然美。可以看出,他所赞赏的谢的文风正是自己致力推崇的文章风貌。如何才能达到“行云流水”的高度呢?他引了孔子两句著名的论文名言作为自己的论点,并加以创造性的阐释与发挥。“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即说话作文要有文采。又说要“辞达”,要“了然于心”,并使“了然于心”的客观事物“了然于口与手”,即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与文字将其成功地表现出来。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辞达”,才是“笔力曲折无不尽意”“得心应手”的辞达。“了然于心”与“了然于口与手”,实际上包含了创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深入观察、体验、认识与艺术把握,并将这种艺术把握化为鲜明的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这样的辞达,自然是创作中难以企及的高境界,因此作者最后总结说:“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短短一段话,极富创造性地对传统的“辞达”说作了发挥,将其提高到艺术创作规律的高度。

接下来一段,就扬雄的创作和有关言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批评反面现象与意见中进一步阐述“辞达”的艺术标准。先一针见血地指出“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评价这只是雕虫篆刻的文章末技;并认为他追摹《易经》《论语》而作的《太玄》《法言》便是雕虫篆刻的典型。并以屈原的《离骚》为例,说明扬雄虽然后来有所改进,但并不能改变其单纯模仿、雕虫篆刻、以艰深文浅陋的实质。最后感慨说:“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一句不经意的感慨,将谢看做自己的知己之意暴露无遗。

最后,针对自己的论述,籍着欧阳修之口,提出来自己的主张——“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即真正的“辞达”之文,深入浅出,方能够传之广远。结尾是对谢为慧力寺求字一事的答复。

这封书信,秉承苏轼一向的精练概括、轻松灵妙的风格,可以说,这本身便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风格的完美体现,更是“辞达”的高级样本。既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又能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

后人评论

陈献章:“此书大抵论文,曰‘行云流水’数语,此长公文字本色。”



~


#段詹波# 苏轼对宋代文学以及对现代人的影响? -
(13090209790): 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苏轼还以和蔼或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

#段詹波# 麻烦高人给我解释 苏轼《答谢民师书》 里面的一句 -
(13090209790): 大作犹如行云流水,原本无一定的形式,飘荡流动,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文理毫不做作,千姿百态,舒卷自如.

#段詹波# 行云流水是什么意思简短一点
(13090209790): 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行云流水,汉语成语,拼音... 出自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扩展资料:苏轼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段詹波# 苏轼生平简介 -
(13090209790): 苏轼 (1037~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生平 与思想嘉佑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

#段詹波# 答谢中书书的翻译和赏析!急!HOT! -
(13090209790):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①,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②,沉鳞竞跃.实是欲界③之仙都.自康乐④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 ①歇:停...

#段詹波# 苏轼的代表作 -
(13090209790): 苏轼的诗清新自然,逢源自始,似信手拈来,亦庄亦谐,大巧若拙,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化,是宋诗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海棠>>,<<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赠刘景文>>,<<春夜>>...

#段詹波# 2012人教版高一必背语文篇目(就是课本后面说要背的课文)题目就?
(13090209790): 高一上册:1、沁园春 长沙2 雨巷 再别康桥 3 纪念刘和珍君2 .4 自然段4、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必修一就这些下册(也就是必修二)1《诗经》两首《氓》和《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离骚不背,但是一定要会翻译,绝对会考!上这课一定要认真啊1 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三自然段和第四段最后一句.到了下册,你们还会发一本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还要背四篇: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后赤壁赋》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苏洵《六国论》高一就这些.我是2014级的,这些就是改版后要求的.早点背,不然到时候作业一多,还必背.累得你哭

#段詹波#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背诵篇目 -
(13090209790):  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必背 第一单元 自主赏析 湘夫人 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