黠鼠赋文言文阅读答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8

1. 现代文品读 文言文点击《黠鼠赋》答案

十、黠鼠赋》复习卷 《黠鼠赋》 一、加点字解释。 1、有鼠方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拊床而止之 ( . 3、使童子烛之 ( . 4、有橐中空 . 5、嘐嘐聱聱 。. ( (

6、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7、而遽死也? . 8、向为何声 . 9、是鼠之黠也 . ( ( (

10、橐坚而不可穴也 . 11、以声致人 . 12、扰龙伐蛟 . . 13、登龟狩麟 . 14、役万物而君之 . 15、卒见使于一鼠 16、乌在其为智也 . 17、黠鼠赋 . (

二、句子翻译。 1、惊脱兔于处女

2、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3、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三、阅读理解。 1.本文选自《 的 他与父 家、、弟 》 。作者 家,字 (人名)是 ,号 合称“ 朝 。 ”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文第一段叙事,写 第二段分析 感慨 , 。

;

3.原文还有第三段,揭示了全文的中心:

十、黠鼠赋》复习卷答案 《黠鼠赋》 一、加点字解释。 1、有鼠方啮 . 2、拊床而止之 . 3、使童子烛之 . 4、有橐中空 . 5、嘐嘐聱聱 。. ( 咬 ) ) )

( 拍

( 用烛火照 ( 袋子 )

( 形容老鼠咬物的声音

) )

” 6、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 被关闭

7、而遽死也? . 8、向为何声 .

( 立即,就 ( 刚才 ) 咬洞 招引 ) ( 捉取 统治)

) )

9、是鼠之黠也! ( 这 . 10、橐坚而不可穴也 . 11、以声致人 . 12、扰龙伐蛟 . . 13、登龟狩麟 . 14、役万物而君之 . 15、卒见使于一鼠 16、乌在其为智也? . ( ( 驯服 ( ( (

) ) 击,刺杀 ) )

( 被役使 ( 哪里

) )

17、黠鼠赋 ( 狡猾 ) . 二、句子翻译。 1、它起初像处女一样沉静,然后像逃脱的兔子一样突然行动

2、把老鼠从袋子里倒出来,不料它掉到地上就跑掉了,即使是敏捷的人,也会

措手不及。 3、因而它并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死 的样子来求得逃脱。 三、阅读理解。 1.《东坡全集》 文学家、父 苏洵、书画家, 弟 苏辙 苏轼 字子瞻, “三苏” 宋朝 号东坡居士

2.本文第一段叙事,写 黠鼠骗人,得以逃脱; 第二段分析 感慨 老鼠骗人逃脱的伎俩 ,

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免被老鼠所蒙骗 。

3.原文还有第三段,揭示了全文的中心: 自己不能专心致志,反而受外物左右,这是人被老鼠欺骗的真正原因。

2. 黠鼠赋 阅读答案

1、有鼠方啮 ( ) 2、拊床而止之 ( ) 3、使童子烛之 ( ) 4、有橐中空 ( ) 5、嘐嘐聱聱 ( ) 6、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 ) 7、而遽死也? ( ) 8、向为何声 ( ) 9、是鼠之黠也 ( ) 10、橐坚而不可穴也 ( ) 11、以声致人 ( ) 12、扰龙伐蛟 ( ) ( ) 13、登龟狩麟 ( ) 14、役万物而君之 ( ) 15、卒见使于一鼠 ( ) 16、乌在其为智也 ( ) 17、黠鼠赋 ( 《黠鼠赋》加点字解释卷( A )卷 1、有鼠方啮 ( 咬 ) 2、拊床而止之 ( 拍 ) 3、使童子烛之 ( 用烛火照 ) 4、有橐中空 ( 袋子 ) 5、嘐嘐聱聱 ( 形容老鼠咬物的声音 ) 6、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 被关闭 ) 7、而遽死也? ( 立即,就 ) 8、向为何声 ( 刚才 ) 9、是鼠之黠也! ( 这 ) 10、橐坚而不可穴也 ( 咬洞 ) 11、以声致人 ( 招引 ) 12、扰龙伐蛟 ( 驯服 ) ( 击,刺杀 ) 13、登龟狩麟 ( 捉取 ) 14、役万物而君之 ( 统治) 15、卒见使于一鼠 ( 被役使 ) 16、乌在其为智也? ( 哪里 ) 17、黠鼠赋 ( 狡猾 ) 《黠鼠赋》加点字解释卷( B )卷 1、拊床而止之( ) 2、既止复作 ( ) ( ) 3、使童子烛之( ) 4、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 ) 5、举烛而索 ( ) 6、而遽死也?( ) 7、向为何声 ( ) 8、岂其鬼耶?( ) 9、堕地乃走 ( ) 10、以声致人 ( ) 11、以形求脱也。

( ) 12、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 ) 13、扰龙伐蛟 ( ) 14、卒见使于一鼠 ( ) 15、堕此虫之计中 ( ) 《黠鼠赋》加点字解释卷( B )卷答案 1、拊床而止之( 阻止,使停止 ) 2、既止复作( 停止 )( 发出 ) 3、使童子烛之( 命令 ) 4、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 表示被动 )( 离开 ) 5、举烛而索 ( 举起,抬起) 6、而遽死也?( 急速,快 ) 7、向为何声 ( 以前 ) 8、岂其鬼耶?( 大概,怎么 ) 9、堕地乃走 ( 跑,逃跑 ) 10、以声致人 ( 招引 ) 11、以形求脱也。( 形状 )( 要求,需求 ) 12、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 生命 ) 13、扰龙伐蛟 ( 击,刺杀 ) 14、卒见使于一鼠( 最后,终于 ) 15、堕此虫之计中( 计谋,策略 ) 《黠鼠赋》句子翻译卷(A卷) 1.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2.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3.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4.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5.发而视之,寂无所有, 6.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7.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8.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9.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10.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11.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12.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13.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14.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15.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 16.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 17.惊脱兔于处女, 18.乌在其为智也?” 《黠鼠赋》句子翻译卷(A卷)答案 1.晚上我坐在那里,听见有老鼠正在咬东西。

2.我拍床想制止它,声音停下来后接着又响起来。 3.我叫侍童用烛火去照,发现有个袋子里面空着,“嘐嘐聱聱”的声音从袋子里发出的。

4.童子说:“嘻!原来是老鼠被困在袋中不能逃出去。” 5.打开袋子看老鼠,里面静悄悄看不见什么。

6.举着蜡烛搜索,发现袋中有只死老鼠。 7.童子吃惊地说:“它刚才还在咬袋子,突然就死了吗? 8.先前是什么发出的声音,难道是它的鬼魂吗?” 9.把老鼠从袋子里倒出来,不料它掉到地上就跑掉了。

10.即使是敏捷的人,也会措手不及。 11. 我感慨道:“太令人惊异了,这只老鼠多么狡猾啊! 12.它被关在袋里,袋子是坚牢不可能咬出个洞来。

13.因而它并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死的样子来求得逃脱。 14.我听说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什么比人更有智慧了。

15.人们驯龙刺蛟,捉龟猎麟,支配万物而统治万物, 16.结果却被一只老鼠役使,落入它设下的圈套中, 17.它起初像处女一样沉静,然后像逃脱的兔子一样突然行动, 18.人哪里能算得上最有智慧呢?” 《黠鼠赋》句子翻译卷(B卷) 1、惊脱兔于处女 2、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3、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黠鼠赋》句子翻译卷(B卷)答案 1、它起初像处女一样沉静,然后像逃脱的兔子一样突然行动 2、把老鼠从袋子里倒出来,不料它掉到地上就跑掉了,即使是敏捷的人,也会措手不及。 3、因而它并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死的样子来求得逃脱。

《黠鼠赋》理解卷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1.本文选自《 》。

作者 (人名)是 朝 的家、家,字 ,号 。 他与父 。

3. 2015年版 《黠鼠赋》文言文哦

黠⑴鼠赋苏子夜坐,有鼠方啮⑵。

拊⑶床而止⑷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⑸中空。

嘐嘐聱聱⑹,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⑺而不得去者也。”

发⑻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⑼,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⑽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⑾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⑿,登龟狩麟⒀,役万物而君⒁之,卒见使⒂于一鼠,堕⒃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⒄,乌⒅在其为智也?”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⒆,此不一之患也。

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⒇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译文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

(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袋子,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

(童子)打开袋子来看里面,里面静悄悄的什么声音也没有。(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发现袋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才是在叫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那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叹了口气说:“真是奇怪啊,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袋子很坚固、老鼠不能够咬破的。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破袋子,用假装咬袋子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

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能驯服神龙、刺杀蛟龙、捉取神龟、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他们,最终却被一只老鼠利用,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人的智慧在哪里呢?”(我)坐下来,闭眼打盹,自己在心里想这件事的原因。

好像有人对我说“你只是多学而记住一点知识,但还是离‘道’很远。你自己心里不专心,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扰、左右,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帮它改变困境。

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取猛虎,可见到蜂蝎时不免变色,这是不专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我俯下身子笑了,仰起身子又醒悟了。

(我)于是命令童子拿着笔,记下了我的文章。

4. 黠鼠赋 译文解释

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袋子,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童子)打开袋子来看里面,空空的一无所有。(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发现袋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才是在叫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以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叹了口气说:“怪了,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袋子很坚固、老鼠不能够钻透的。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破袋子,用假装咬袋子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能驯化神龙、捉住蛟龙、捉取神龟、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他们,最终被一只老鼠利用。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人的智慧在哪里呢?”

(我)坐下来,闭眼打盹,自己在心里想这件事的原因。好像有人对我说“你只是多学而记住一点知识,但还是离‘道’很远。你自己心里不专心,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扰、左右,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帮它改变困境。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取猛虎,可见到蜂蝎时不免变色,这是不专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我俯下身子笑了,仰起身子又醒悟了。(我)于是命令童子拿着笔,记下了我的文章。

5. 苏轼 的全文翻译

原文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俯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译文

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箱型器具,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童子)打开箱子来看里面,空空的一无所有。(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箱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才是在叫的,怎么会突然死

了呢?以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童子)把箱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叹了口气说:“怪了,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关在箱子里,箱子是坚硬的、老鼠不能够钻透的。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箱子),用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能驯化神龙、捉住蛟龙、捉取神龟、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他们,最终被一只老鼠利用。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人的智慧在哪里呢?”

(我)坐下来,闭眼打盹,自己在心里想这件事的原因。好像有人对我说“你只是多学而记住一点知识,但还是离‘道’很远。你自己心里不专心,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扰、左右,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帮它改变困境。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取猛虎,可见到蜂蝎时不免变色,这是不专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我俯下身子笑了,仰起身子又醒悟了。(我)于是命令童子拿着笔,记下了我的文章。

阐述的道理

最有智慧的人类,尽管可以“役万物而君之”,却难免被狡猾的老鼠所欺骗,原因全在做事时是否精神专一。专一则事成,疏忽则事败。文章故事生动,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文章第一段叙事,写黠鼠骗人,得以逃脱;第二段分析老鼠骗人逃脱的伎俩,感慨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免被老鼠所蒙骗;第三段揭示中心:自己不能专心致志,反而受外物左右,这是人被老鼠欺骗的真正原因。专一而事成,疏忽则事败。

《黠鼠赋》,看其表面题旨当是通过黠鼠利用人的疏忽而乘机狡猾脱逃的日常小事,来说明人须集中精神,发挥智力,方能搏猛虎、役万物,否则将猝不及防,而“见使于一鼠”的道理。

6. 黠鼠文言文获得哪些启示

译文: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

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

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

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

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 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

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

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 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这个成语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但这个故事我觉得是让我们不要忽视任何看起来没什么本领的人,善待他人,会造福自己。

7. 苏轼 的全文翻译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天蝎yychsj 《黠鼠赋》原文及译文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我在夜里坐着,听见有老鼠正在咬东西。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我)拍床想要制止这个声音,(声音)已经停止了,(过了一会儿)又发出来了。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我让书童用烛火照它,发现有个袋子,里面是空的,嘐嘐聱聱的声音是从袋子里发出来的。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书童)说:“啊!这只老鼠被关在里面不能逃离了。”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书童)打开袋子来看里面,里面静静地什么也没有,举起蜡烛寻找,发现袋子里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书童(惊讶地)说:“这只老鼠刚才还在咬东西,(可是)怎么会立即死了呢?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魂吗?”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书童)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落到地上就逃跑了,即使是动作敏捷的人,也(会)措手不及。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我感叹道:“这只老鼠的狡猾真令人奇怪啊!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袋子坚固不能够咬出洞来。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所以老鼠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再咬,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而装死,用死鼠的样子来谋求逃脱。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我听说(世上)一切有生命的,没有什么比人更聪明的。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

8. 黠鼠赋点击

一、1.作:响起2.索: 寻找3.走:逃跑4.向: 刚才5.C6.D7.B二、1.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

2.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袋子),用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3.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

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三、1.覆而出之,堕地乃走2.童子惊:刚才还在咬东西的老鼠突然就死了(意思符合即可)苏子叹:人为万物之灵,最后却被老鼠役使(意思符合即可)3.(1)假装在咬东西,用声音招引人(意思符合即可)(2)装死,借机逃脱(意思符合即可)4.成功来自专一,漏洞出于麻痹,做事应该认真严谨,用心专一(意思符合即可)四、1.子瞻(或和仲) 东坡居士 文学 书画2.苏洵 苏辙 唐宋八大家。

9. 2013中考文言文诗文考试篇目点击第二十一课黠鼠赋的题目(从巩固检

词语解释:1.正在 2.让 3.逃跑 4.用 ;引5.死的样子;求的 6.在;在;在;从 7.阻止;停止;8.一种问题;征收;赋税9.指老鼠;的;指万物;不解释10.D11.能够;捕蛇者说;虽鸡狗不得宁焉解释句子:自己抄前面的吧内容理解:1. 不知道声音的来源,且之后发现了一只死老鼠 老鼠的狡猾2.在别袋子关上的时候没有咬东西却装作要东西用死的形态求的逃脱尝试填空:1.东坡全集 子瞻 东坡居士2.唐宋八大家 苏洵 苏哲实战演练:1.宋 苏轼2. ··························3.B4.做事要专心致志 一心一意才能成功希望对你有帮助!。



~


#简程芳# 七年级第二学期中的古文《黠鼠赋》的启示? -
(19743164549): 这两天在教东坡先生的《黠鼠赋》,受了点小启示. 一只小小的老鼠竟然同时骗了两个人,问题其实不在于老鼠的狡猾,而在于人.这个以小胜大的故事在生活当中也不乏少见,我们往往在思维的定势下面犯了一些很滑稽的错误.文章文笔绝妙...

#简程芳# 古文《黠鼠赋》中“莫措其手”中的措是什么意思 -
(19743164549): 相关的原文为: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这里的“措”应该理解为“安放”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连着袋子一起拿到外面,想把死老鼠抖掉.谁知道“死”老鼠掉到地上就跑了,遇到这种情况,即便是十分敏捷的人,也显得慌乱而没有办法.“莫措其手”,同“手足无措”:手脚都不知道放在哪.用来形容事情发生的突然,让人来不及做出反应.“措”还有举措,施行的意思,这里容易产生误解.整篇文章主要描述一只狡猾的老鼠诈死求生,以及引发出的思考和感悟.所以是以人的慌乱来体现出老鼠的狡猾.

#简程芳# 上海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考哪篇古文黔之驴 黠鼠赋 束氏畜猫 狼 哪一篇? - 作业帮
(19743164549):[答案] 你是哪个区的,浦东新区考到的是黔之驴和狼.其他的两篇是不考的.

#简程芳# 七年级第二学期中的古文《黠鼠赋》的启示? -
(19743164549): 人虽有智慧,不专心就会出现疏漏,只要专心,才不受外物的干扰左右.

#简程芳# 苏轼<黠鼠赋>的全文翻译 -
(19743164549): 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箱型器具,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童子)打...

#简程芳# 黠鼠赋 苏轼 译文 -
(19743164549):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拢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

#简程芳# 黠鼠赋译文 -
(19743164549): 狡黠的鼠 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箱型器具,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

#简程芳# 苏轼的黠鼠赋的译文
(19743164549):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拢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苏东坡叹道:“奇怪啊,这是老鼠聪明之处.关在袋子里,袋子坚固而不能咬破洞.因此并没有咬,却假装咬,用(啃咬的)声音迷惑人;没有死而假装死,以这个方法谋求脱身啊.我听说过天下动物,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因此驯服龙杀伐蛟,捕乌龟猎麒麟,可以趋役万物生灵而成为他们的主宰.(我)最终却被一只老鼠所支配,中了这小东西的计谋,为它从处女一样的静默中突然像逃跑的兔子一样逃脱而大吃一惊,作为人又有什么聪明的呢

#简程芳# 苏轼<黠鼠赋>的全文翻译 -
(19743164549): 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箱型器具,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童子)打...

#简程芳# 黠鼠赋 词语解释: 赋: 役万物而君之 之: 以形求脱也 形: ... -
(19743164549): 之:指代前面的“万物”(世上所有的事物) 形:外表,样子. 求:寻求 于:被(表示被动) 于: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