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课标(10)——图形与几何(第二学段)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1)结合实例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例26);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量角,会用量角器或三角板画角。

(3)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单位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和面积,会进行测量。

(4)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会根据图形特征对三角形和四边形进行分类。

(5)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和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6)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7)在图形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增强空间观念和量感。

2.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1)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例27)。

(2)在感受图形的位置与运动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

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能说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共性与区别;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简单问题;能辨认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能辨认从不同角度 观察简单物体所对应的照片或直观图。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

会比较角的大小;能说出直角、锐角、钝角的特征,能辨认平角和周角;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能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板画30°,45°,60°,90°的角。

会根据角的特征对三角形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能根据边的相等关系,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能说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能说出图形之间的共性与区别(例28)。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

能描述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能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在真实情境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能通过具体事例描述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经历用直尺和圆规将三角形的三条边画到一条直线上的过程,直

观感受三角形的周长(例29),知道什么是图形的周长;会测量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在解决图形周长、面积的实际问题过程中,逐步积累操作的经验,形成量感和初步的几何直观。

2.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出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直观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征,能利用平移或旋转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形成空间观念。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教学。将图形的认识与图形的测量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从图形的直观感知到探索特征,并进行图形的度量。

图形的认识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几何图形的直观概念。通过观察长方体的外表认识面,通过面的边缘认识线段,感悟图形抽象的过程。

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直尺和圆规作给定线段的等长 线段,感知线段长度与两点间距离的关系(例26),增强几何直观。

结合实际情境,感受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借助 动态演示或具体操作,感悟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的差异。

角的认识教学可以利用纸扇、滑梯等学生熟悉的事物或场景直观感知角,利用抽象图形引导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并比较角的大小。利用学具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变化,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启发学生根据角的特征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通过边的特征知道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引导学生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过程中,感悟这几类四边形的共性与区别(例28)。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场景,通过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物体,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图像与观察方位对应,发展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图形的面积教学要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直观感知面积的概念,经历选择面积单位进行测量的过程,理解面积的意义,形成量感。

图形的周长教学可以借助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周长,感知线段长度的可加性,理解三角形的周长 (例29),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采用类比的方法,感知图形面积的可加性,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

图形的位置与运动的教学。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组织有趣的活动(例30)或布置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长作业(例31),帮助学生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现象,感知特征,增强空间观念。

~


#成鲍矿# 2011年新修订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有哪些
(13358072921):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第二学段(4~6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第三学段(7~9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 录 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成鲍矿#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求有哪些 -
(13358072921):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探究问题,并能根据...

#成鲍矿# 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如何理解? - 作业帮
(13358072921):[答案] 课程标准把课程内容分为4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又提出了与内容有关的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且对...

#成鲍矿#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13358072921): (一)加强数形结合,深化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思维手段加强联系.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有效结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过空间形式与...

#成鲍矿# 义务教育 数学 课程标准2011版读后感 -
(13358072921): 年版)解读——初中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 》( 初中数学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课程基本理念”的修改 一、“课程基本理念 的修改 课程基本理念 1.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

#成鲍矿#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什么变化 -
(13358072921):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

#成鲍矿#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
(13358072921): 新修订的数学课标保持了实验稿的基本结构,但对理念、目标、内容等作了一些重要的修订. 对数学的意义及课程性质作了修订 修订后数学意义表述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

#成鲍矿# 2012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
(13358072921):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有以下的变化一、内容变动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