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翻译句子技巧 初中生翻译文言文的的技巧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初中文言文翻译句子要力求准确,元;原文上有的实词的意思,一定要翻译出来。为了使句子通顺,可以有适当的补充意思,要用小括号来注明

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基本方法有五种,即:留、补、换、改、删。
1、留。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等在翻译时直接予以保留即可。
2、补。不出句中的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完整,更顺畅。
3、换。一是用现代的双音词去换古代的单音词;二是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古人与今人有不同的指称,翻译时要用现代的去替换古代的指称。
4、改。将特殊文言句式的语序改成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主要有以下几种: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
5、删。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没有什么实在意义,起舒缓语气、凑足音节的作用;对这些虚词,翻译时可删去不译。
这五种方法不是孤立的,在具体翻译时要综合、灵活运用。

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

三个“遵照”1.遵照原文语气2.遵照原文语义3.遵照原文习惯四个步骤1.审 审清句中语法要点,找准采分点。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句子,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2.切 将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逐一解释。3.连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释出的词义连缀成句。 4.誊 在逐一查对原句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纸上。在誊写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文言句子的翻译是以准确理解为前提的,而理解又是建立在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基础之上的。通常,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六个字:留、对、换、补、删、调。1.留:即保留法。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那些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谥号、年号、庙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翻译时照搬即可。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可不译。  误区点拨:强作对译。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翻译时可予以保留,不要强作翻译,因为这些词大都难与现代汉语对译。如: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伯爵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晋侯、秦伯”应当保留)2.对:即对译法。对应直译,逐字落实。指译文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风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要求字字落实。如: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可译为:“咬断了它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误区点拨:该译不译。文句对译,要求一一对应,绝少不译的字词。特别是副、介、连三大虚词,翻译时常出现漏译的现象。如:  “以相如功大,拜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3.换:即替换法。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如:“岁征民间”(《促织》)的“岁”要替换成“年或每年”。  误区点拨:以今律古。有的词语随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改变,如词义扩大、缩小、转移等,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语义,切不可以今义当古义。如:  例1.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义,又可表“责备”之义,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卑鄙”属于感 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德恶劣。译句中以今义当古义,应改用古义。)  例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4.补:即增补法。补出相关省略成分和省略的语意。文言文省略现象较多,常考的是省略主语、宾语和介词“于”,为使译文明白通顺,不产生歧义,必须补充译出被省略的成分。可先将其补足,然后依照常规句式翻译,译出补足部分后用括号标示。 (1)句子的省略成分必须增补出来。如: 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2004年浙江卷)  译文: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 【解析】该句“谕”后面省略了代词“之”(部落首领),即“谕之以祸福”,翻译时必须把它补上。 (2)词语活用时,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内容。如: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译文:肯定对的,否定错的,叫做聪明;否定对的,肯定错的,叫做愚蠢。误区点拨:  (1)该补不补。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整。如: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赤壁之战》)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应补上)  (2)胡添乱补。一般说来,文言译句必须尊重原文意,不能根据个人的想当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说》)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5.删:即删削法。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如发语词、衬音助词、部分连词等,在句子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可删去不译。如: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2004年湖南卷)  译文: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  【解析】该句是苏轼散文《放鹤亭记》中的一句韵文,“兮”是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而”字不译出也不影响表达的准确顺畅。  误区点拨:该删却留。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6.调:即调整法。将倒装语序调准为正常语序,对于倒装句式要先找出该句的谓语,再以此为核心找出主、宾、定、状、补,然后分析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和介宾结构后置等现象,再做调整。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应调整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壮的筋骨。” 不可译为:“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也没有筋骨的强壮。”  误区点拨:该调不调。在古代汉语中,有这样那样的倒装句、省略句。在翻译这些句子时,一般说来,要将之还原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常式句。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报告秦国的,没有找到。”(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即“寻找可以出使报告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 【解析】该句中加点的“是”“非”是词类活用,属意动用法,翻译时必须增补上表意动的词语“以……为”或“把……看作”。 文言文翻译顺口溜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谨慎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整齐。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重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元易沸# 初一古文翻译需要注意哪些技巧?有哪些知识点? -
(15243065290): 抓住重点字词就是了,一般是动词,大概意思到位就是了

#元易沸# 初中文言文句子翻译(一定要精准)
(15243065290): 1.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假”也是借的意思) 2.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3.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4.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5.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元易沸# 怎么样翻译好文言文 -
(15243065290): 一、文言文译文要做到“信、达、雅” 衡量文言文译文好坏是有一定的标准,并不是像学生所翻译出来的“大意”.严复以“信、达、雅”三点作为衡量外文好坏的标准,那么我们不妨借用一下.“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元易沸# 文言文翻译技巧
(15243065290): 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在翻译上,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直译就是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与原文一致.意译,即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表达.如“下车”“视事”“山陵崩”“乞骸骨”等不好...

#元易沸#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是什么?
(15243065290):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元易沸# 文言文翻译有什么技巧吗?我除了能翻译课内的句子,课外的句子基本不行. -
(15243065290): 没有技巧,但熟能生巧.你能翻译课内的句子,说明你“熟”了;对课外的句子基本不行,说明你“不熟”.古人对读书讲究“熟读”,读熟了就自然会“巧”. 那么,是不是必须熟读经史子集才行呢?不是.坚持多读一些(保证读懂)文言文,慢慢会发现“一通百通”的道理.文言文是我们祖宗的书面语言,其规则不是由某个人“规定”的,是大家伙儿约定俗成的共同规则.既然如此,必然有大家伙儿都懂的道理.只要下功夫,你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作为学生,不会有太多空闲去读文言文,怎么办?一是坚持能挤一点是一点原则,点点滴滴积累;二是学会方法,读文言文是有方法的,不要被句法、句式、虚词之类的教条所吓倒,读懂为原则.懂了,你也会总结出很多“教条”.

#元易沸# 翻译古文的方法 -
(15243065290): 主谓宾语法给你最简单的提示吧,主语是第一个名词,谓语是动词(是,有 也算),宾语是紧跟谓语后的名词.定语是形容名词的(在“的”前面).状语是形容动词和副词的(在“地”前面).补语就是补充说明动词状态的(在“得”后面)...

#元易沸# 古文翻译技巧和特殊用法. -
(15243065290): 课文的话应该有带译文的教辅吧 再有就是书下的注释 多看多记 古文中很多字在特殊地方都是固定用法 多看几遍基本也就能理解了

#元易沸# 初中文言文中的语句的分析方法 -
(15243065290): 我是第一个回答的哦!文言文中的语句的分析方法---- 留:去有名词、囤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职称、器具名等.删:删去不译的词.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换: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为现代词 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

#元易沸# 如何翻译古诗文,技巧是什么 -
(15243065290):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