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三年级下册语文数学分数 语文学习和数学学习的异同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不知道你的教材是哪个版本的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分数部分: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作分数单位。  如:23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  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23的分数单位是13,它有2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如:13=26=39=4121620=810=45  3、分数比较大小:  (1)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如:  (2)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如:  (3)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数相比较,先化成同分母再比较。  如:  4、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如:25+35=55=189-19=79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如:  小数部分:  1、小数的概念:  像5.83,12.5,16.72,0.8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2、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读作:五十六点八三  3、小数比较大小:  小数比较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如果小数部分第一位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第二位……  如:  4、小数的加减法:  用竖式进行两个小数相加、减,要对齐小数点。  如:  方向与位置  1、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判断方向的方法是: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2、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  3、地图一般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平移与旋转  1、平移:电梯、缆车都是整体朝着一定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平移。  如:升国旗;拉抽屉;电梯的移动;缆车等。  2、旋转:风车、风扇转动的时候,位置没有移动,始终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这样的现象称为旋转。  如:摩天轮的转动;时针、分针、秒针在钟面上的转动;拧瓶盖等。  3、轴对称图形:两边对折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如:长方形、正方形、圆等。  两位数乘两、三位数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  如:8个50连加的和是多少?50×8=400  10个90是多少?90×10=900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如:14的20倍是多少?14×20=280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正方形的相关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边长=周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长方形相关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  4、面积单位:  (1)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l知识要点:  (一)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知道辨认方向的方法:可以借助太阳等身边事物辨别方向,也可以借助指南针等工具辨别方向。  2.能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七个方向,知道哪些方向是相对的。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3.会辨别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书:练习一第3、4题;)  4.了解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书:练习二第2题。)  5.并能看懂地图。(p4例2:知道建筑或地点在整个地图的什么方向,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大本p1双基训练)。  (二)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书:p5做一做;p9做一做;)(大本:p3左边第1、2题;右边第1、2、3题;)  3.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大本:p5第1、3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l知识要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14例1)  (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先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P16例2):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  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p29例6;p31例7)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p24第5题)  3.知道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熟记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三)特别提醒:  1.口算、估算、笔算,其中中间、末尾有0的要特别注意。  2.应用题看清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口算题可以直接列式计算;估算题要注意书写格式:124÷3≈40;笔算题最好写出除法竖式。(书p35第1、2、3题)  第三单元《统计》  l知识要点: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及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完成的统计图上一定要标数据。  2.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题)。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如书P45第2题。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书P39。  4.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给出一组数据会求它们的平均数。如:3个女生身高:135厘米、140厘米、132厘米,求平均身高。熟记平均数的格式,总数量除以总份数:(++……+)÷并脱式计算p42。会检查平均数的对错,平均数一定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5.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如:书45页第4题。会求哪种饼干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分析乙种饼干销售量越来越大的原因。  6.给出平均数和几个数据,求另一个数据。如:小明三科成绩的平均分是85分,其中外语83分,数学80分,求语文多少分。  7.与时间、速度等知识点结合的综合性题目。  请参考课本中的统计图的样子  第四单元《年月日》  l知识要点:  (一)年、月、日部分  1.熟记每个月的天数,知道大月一个月有31天,小月一个月有30天。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  可借助歌谣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即十二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冬即十一月)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  2.熟记全年天数: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上半年多少天(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184天)。  3.知道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会计算每个季度有多少天,连续几个月共有多少天。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4.给出一个天数会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个星期零(1)天。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个星期零(1)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判断平年闰年。年份除以4有余数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如:1978÷4=494……2,1978年是平年。  1988÷4=497,1988年是闰年。  6.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参见书P49。  7.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如:小华1994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15岁)。小华今年12岁,他是(1997年)出生的。  8.熟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会计算到今年(或任一年)建国多少周年。如:到1999年是建国(50周年);到今年10月1日是建国(60周年)。  (二)24时计时法部分  1.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把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互化。  如: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  上午9时9时  晚上9时21时  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  2.会计算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如:火车11:00出发,21时30分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  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3.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四,制作5月份月历。

学习语文和数学的方法是什么~

语文其实是不难的,只是理论性较强,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不要害怕语文,更不要太紧张.只要把分数看开点就可以了,否则太过于紧张的心情,是无法进行复习的.一紧张,就害怕,语文并不难的,所以不要紧张。提高成绩。学习方面的问题。有学习环节,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你只要从现在把学习转变了,学牢了,当然就简单了,成绩就会提高。 每天多读课文,而且多借鉴别人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并且多练习写作功底,多读优秀的文章。每个人的基础不同,学习态度也不同,所以要采用的方法也就不同。要把学习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就可以取得进步。学习的方法应该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从基础开始——熟悉技能——应用。一定是经过无数次的练习。了解学科的特点,熟记公式,多思考,多挖掘多做题,学习永远都没有捷径,只有练习,练习,再练习。 提供下面的方法:要做好四轮学习: 1.全面复习的基础知识(看课本)。 2.用考试来检验自己第一轮的复习情况。详细分析存在的问题,做好查缺补漏的复习 3.分版块复习。做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4.专题复习。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展自己的应用能力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所以,解决了读和写的问题,就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也就是学好语文了。 读,即阅读和理解;写,指书写和作文。语文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件事了。读,可以培养语感。语言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语感。“这个语段中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是用那一个”,“这个句子为什么是一个病句”,很多时候,我们无须去问“为什么”,语感早已经告诉我们理由了。而语感的培养就来自于平时点点滴滴的“读”的积累。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这里所说的“读”,并不仅仅是指把文章朗读或默读一遍,而是还要包括思考和识记等内容。换言之,读,应该是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过程。学习一篇文章,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来就是:第一,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第二,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第三,记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在说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问题。在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去解决好这三个问题,这才是“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读,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涉猎广泛,见多识广,胸中自有“丘壑”。这样,在作文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自己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既然“读”有这么多好处,那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从重视“读”开始吧。 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书写和作文。在书写方面,高考考纲有明确的要求:作文一类卷书写美观,二类卷书写工整清楚,三类卷比较工整清楚,四类卷书写潦草。高考从2005年开始,山东单独命题,语文实行网上阅卷。这就对书写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所以无论是高考考纲还是山东语文网上阅卷,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必须把字写好。退一步说,要求所有的人都达到美观的程度,也不现实,但是书写工整清楚,避免潦草,这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也许有人拿“写工整了会影响答题速度”之类的话来给自己的书写欠工整找借口。是的,在你认真书写的最初阶段,它是会对你的答题速度有一点影响的。可是我们总不能因为还有下一次的“流感”,就不去治疗这一次的“重感冒”了吧?明明知道书写不过关会影响到语文成绩,我们又怎么敢不去重视呢?其实,要做到书写工整并不难。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这句话对我们就是一个启示:方者,方也。就是要在“方”上动心思。你的字写得横平竖直了吗?你的字左上角与左下角、右上角与右下角在一条线了吗?还没有?那就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吧。相信不用多长时间,你自己写的字你自己都不敢认了,你都不敢相信你会写得这么好了。再说作文的问题。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在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问题。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否则,看了半天了,读者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分,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这样,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有人把写好作文总结为两句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文章,写成记叙文时,很好地解决了“动之以情”的问题,写成议论文时,很好地解决了“晓之以理”的问题,那么你的作文问题也就解决了。那么怎么才能写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作文呢?就写好议论文的问题,上文已经有所涉及,所以这里重点谈写作记叙文的问题。写好一篇不足千字的应试记叙文,有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① 调动情感的问题。做好作文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大题目,里面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选材的问题。如果选取一些自己比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就很难调动起自己的创作情感,所以就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熟悉的材料,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里的一些人或事。还有一个尽快入题的问题。150分钟的语文考试划给作文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那么我们从审题立意到开始动笔,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当然也不能少于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要考虑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让自己“走进”所要记叙的场景之中去。这种“身临其境”正是情感被调动起来的表现。 ② 截取生活片断,借助“主旨”这根红线,连缀成篇。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决定的。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够交代清楚,也只能是叙述故事的梗概。这样,不仅内容不厚实,而且还缺乏生动性,不可能“以情动人”。而截取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断,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则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③ 描写还是叙述的问题。叙述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出现语言干巴,欠生动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所以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最好采用描写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两个特写镜头,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我们知道,对事物的描写,越具体了就越形象,从而也就越生动。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既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是的,除了快餐式的文章,还有那些垃圾式的文章之外,我们读什么文章都可以。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读什么都可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课文这个最有力的工具呢?第二,课文大都是一些典范作品,不需要我们再去浪费时间挑选。第三,高考的出题原则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就是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得重视我们的课文啊! 综上所述,如何学好语文呢?从读写入手,提高我们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

语文属于文科,更加注重记忆,对文字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数学是理科,更加注重抽象思维和空间概念,除了要理解公式和定理外,更加重视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巢河柄# 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如何导课 -
(13746475658):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分)板书师:平时你们分过东西吗?能告诉我分过什么吗?看来很多同学都有分东西的经历,那今天教师就请你们帮我来分一分.1、出示苹果问:老师手里有6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

#巢河柄# 小学数学(人教版)从几年级开始学习分数?
(13746475658): 小学数学(人教版)从三年级开始学习分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即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小学分数运算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所有的整数...

#巢河柄# 三年级数学下册
(13746475658): 设第一次的成绩为x,则第二次成绩 (x+10) 为,第三次成绩为(x+10-2),第四次成绩为( x+10-2 -6),得: x+(x+10)+(x+10-2)+( x+10-2 -6)/4=90,解得x=85, 所以第二次成绩是95,第三次成绩是93,第四次成绩是87,第五次成绩是(87-17)=70,所以小金五次平均成绩是: (85+95+93+87+70)/5=86

#巢河柄# 五年级下册数学小数和分数互化 -
(13746475658):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课后题(1)0.3里有3个()分之一,表示()分之(),用分数表示是()/().(2)0.07里有7个()分之一,化成分数是()/().(3)0.009里有9个()分之一,化成分数是()/().(4)0.059里有59个()分之一,化成分数是...

#巢河柄#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作业 把下面各小数化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0.6 0.45 0.3 -
(13746475658): 0.6等于五分之三 0.45等于二十分之九 0.37等于一百分之三十七 0.75等于五分之三 1.5等于二分之三3.25等于二十分之六十一

#巢河柄# 三年级数学下册 -
(13746475658): 每分行驶150米,洒水车行驶7分,共行驶:150x7=105米 洒水的宽度是8米,因此洒水地面的面积为:105x8=840(平方米)

#巢河柄#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56,甲数是乙数的2倍,乙数是丙数的2倍.甲,乙,丙三个 -
(13746475658): 丙:56÷(1+2+4)=8,乙:8*2=16 甲:16*2=32

#巢河柄#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题目 -
(13746475658): ⒈ 3*8=24 24÷2=12 12*7=84 ⒉ 相当于买了9把椅子 90÷9=10 10*3=30 ⒊ 181—180=1 语文比科学少一分 177—1=176 176÷2=88 (语文) 88+1=89 (科学) 181—89=92(数学)

#巢河柄#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 - 作业帮
(13746475658):[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一)整数和小数 1、整数和自然数 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为(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叫做(自然数). 自然数整数的(一部分).(“1”)是自然...

#巢河柄# 五年级数学下册 -
(13746475658): 四分之九十分之十七 然后是三分之二就是0.6五分之四是0.8二分之一是0.5 知道小数后你就可以在横线上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