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初一物理论文! 急需初一年第一单元物理论文(800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一、关于历史与内容

课本上将这一节(1)的内容分成两个部分,即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区分开来。作者的这一增加学生的科学历史观的企图无疑是正确的:“作为思想形式的自然科学,存在于且早已存在于一个历史的连贯性中,并且为了自身的存在,它依赖于历史思想……一个人除非理解历史,否则他就不能理解自然科学(2)”。可是,另一方面,在作者看来,这样一种对课本内容的划分是有疑问的。最起码的是,这种划分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一个不变的、终结性的东西。对牛顿之前,讲了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两千年的历史,而对牛顿之后却什么也不讲,这就使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领悟有一种僵化的感觉。作者认为,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与内容的关系中至少要考虑到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课本上引述了一段亚里士多德的话:“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对于这样的一种写作方式与引述的这样一段内容,作者不敢苟同。从写作方式上而言,作者认为,我们应当对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的论述是肯定性的。要是在教科书中纯粹来论述否定性的人物或否定性的结论的话,那何必要用亚里士多德来开刀呢,人类历史长河中这类人物简直是多得不计其数。或许,这种陈述方式是来自于思想界的习惯。真像黑格尔所说(3):“亚里士多德乃是从来最多才最渊博(最深刻)的科学天才之一,——他是一个在历史上无与论比的人…… 虽然他许多世纪以来乃是一切哲学的教师,但却从没有一个哲学家曾被完全没有思想的传统这样多地歪曲过,这些关于他的哲学的传统的说法,过去一直被保持着, 到今天情形还是如此。人们把与他的哲学完全相反的观点归之于他。柏拉图的著作被广泛地阅读,亚里士多德则直到最近几乎还未被认识,所流行的乃是关于他的一些最错误的偏见。”

从内容上而言,事实上,课本上引述的亚里士多德的话,同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是有出入的。关于这一个问题,由于太过于复杂,作者将另文论述,只是在这里需要指出: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方面所论述的原义和这里大相径庭;我们应当在古希腊哲学的背景中去领会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论述;或者可以更直截了当地说,亚里士多德根本没有讲过引文中的话!(4)

仍然,我们通常认为经典力学起源于人们对于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批判。但从历史的观点来看,经典力学毫无疑问与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及中世纪物理学有着紧密的关系。因而,我们不能用非此即彼的态度来给真实而复杂的历史下一个粗暴而简单的结论。

另外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根据作者的研究,由于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有本质的区别(5)。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有历史渊源的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的内容不是力与运动的关系(事实上这是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发展有历史渊源的),而是亚里士多德关于“天然运动”(6)与“天然处所”的观点。当然,这一点对一般的读者来说可能太为难了,但作者有责任指出这一点。事实上,我们从牛顿所列举(7)的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例子中就可看到这一踪迹。

第二,惯性定律是人类理性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的产物,它不仅在牛顿之前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在牛顿之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里特别一提的是爱因斯坦与诺特尔对惯性定律的发展所作出的创造性工作。特别是爱因斯坦在创建了广义相对论以后,使得惯性定律变得更有包容性:“物理学定律比牛顿所想象的情况简单得多。我们不需要对偏离惯性定律的情况作出解释。因为根本不存在偏离惯性定律的情况,所有运动都是惯性运动,所有物体完全沿着时空的自然等直线运动。这些等直线的形状则取决于对这些等直线进行观测所处的参照系。在惯性参照系中,等直线碰巧是直线。在其他参照系中等值线为曲线。在惯性参照系与其他参照系之间不存在任何实质的区别,也没有物理学上的区别,而只有几何学上的区别。在所有参照系中物理定律都有一样,而且所有运动都是惯性运动。”(8)

爱因斯坦将惯性定律表达成:“一个质点离开其他一切质点都足够远时,它的加速度的各个分量就消失了。”(9)显然,这种我们看起来比较特殊的表达方式受到了卡尔·皮尔逊的极大影响:“第一定律被视为相当于这样的陈述:周围环境决定加速度——没有其他粒子存在就没有加速度。”(10)在这里,皮尔逊敏锐地捕捉到了惯性的由周围环境的决定性,为二十世纪初诺特尔的证明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因而,我们在讲述惯性定律时,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当怎样来把握惯性定律的度?作者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意义下的惯性观,已远超出了中学物理学的范围,但诺特尔关于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的观点却是必须向学生讲授的。因为从时空的性质来论述、讲解惯性,使学生接触到了关于惯性的更本质的东西。同时根据作者的实践,学生也是可以接受的。

二、关于自然观与方法论

课本上对牛顿第一定律及其它内容的陈述主要是结论性的。其次,是对伽利略的方法论作了简要介绍,而对于与方法论有重大关系的自然观却只字未提。可是,无论是在欧洲的思想史上还是在欧洲的科学史上,自然的观念始终是一个焦点,也始终是一个热烈和持久的被反思的课题。而以自然的观念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随之被赋予了新的面貌(11):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正首先是一个对自然观念变更与进化的佐证。也正是人类首先在自然的观念上起了变化,才导致了对自然研究方法的不同,从而也得到了不同形式的结论。爱因斯坦在谈到广义相对论的创立过程时就非常明白地表明了这一点。(12)从另外一层意义上来说,自然观无论是对科学定律的建立还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作者认为很有必要在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时加入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三位思想者的自然观,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也越靠近历史的真面目。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找寻人类智慧之根,是使人的认识返朴归真。可是对于牛顿以前的科学家却由于我们知之堪少,只能记得他们的个别结论了,对于他们的方法论只是一知半解,而对于他们的自然观则几乎毫无感觉了。但是,在科学创造中,自然观念总是起着先导的作用,他决定着科学创造的方向与内容。

由上述所论述的观点,作者对现行课本中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现将作者的具体讲课提纲列于下面:

1、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322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和思想家)

(1)自然观:自然界是一个自我运动着的事物的世界,展现在自然界中的变化和结构是按逻辑关系相互联系的,变化的最后结局是循环。a、提出了关于自然变化原因的“四因说”: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b、在运动的形式方面将天和地区分开来

(2)方法论:观察现象、归纳得出解释性原理、演绎出关于现象的陈述

(3)结论:天体的运动是“天然运动”;地面上的物体有个“天然处所”

(4)贡献:开辟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一条新路——观察

2、 伽利略(Galilao Galilei 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

(1)自然观:大自然是和谐的,自然的真理存在于数学的事实中,自然中真实的和可理解的是那些可测量并且是定量的东西

(2)方法论:观察提问、合理假设、数学变换、实验验证

(3)结论:当一个物体在一个无限延伸的水平面上运动时,假如它没有遇到任何阻碍的话,……它的运动将永远以不变的速度继续下去

(4)贡献: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数学变换和科学实验

3、 牛顿(Newton 1642-1727英国科学家)

(1)自然观:自然界是真实的、客观的、是由各种实在的粒子所组成;自然界的结构是简单的、和谐的、各种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且这些规律应该建立在观察和实验之上;物理世界是一个因果性的完整体系

(2)方法论:分析与综合,强调论证要用实验验证

(3)结论: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a、“一切物体”是指地下物体与天上物体

b、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c、惯性是宇宙的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的结果

d、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自然之美的定律

(4)贡献: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我的,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不时地拾到了一些光滑而美丽的贝壳,而真理的大海离我还很远。如果我有什么贡献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4、 牛顿之后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揭示了空间与时间是有联系的1905

(2)“量子力学”的发展表明,基本粒子的性质与对称性有极大关系1927

(3)扬振宁、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吴健雄用实验验证了这一理论 1956-1957

在此,作者对上述提纲作两点简要的说明。第一,在提纲中特别指出了,一切物体是指地下与天上物体。因为作者感到这一点非常重要。牛顿第一定律中所包含的这几个字的含义正是表明了由哥白尼所阐述的新天文学理论的绝对胜利,也表示了任何一种对地下与天上物体之间作任何质的区别的否定。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一结果的得来花了多大的代价——布鲁诺为此被烧死在火刑柱上。(13)而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看到的情况是,有不少教师将“一切物体”解释成是气态、液态、固态等情形。第二,提纲中将惯性看成是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的结果。这似乎是远离了学生的想象力,不好讲。对此,作者在实践中用了这样一个逻辑过程,供大家参考:既然一切物体均有惯性,那么,惯性就是一切物体的性质,而一切物体是用什么观念来表示的呢?当然是宇宙,那么,宇宙又是什么呢?就是时间与空间。作者的体会是,学生根据高一地理课本上的知识是可以领会的。

三、关于阅读材料

课本上有一个标题为《爱因斯坦谈伽利略的贡献》的阅读材料。作者的问题是:这篇材料放在这里是否恰当?首先,这一章的内容是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的贡献才是学生首要了解的内容。并且,在前一章的阅读材料《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4)中已经对伽利略科学研究的方法作了比较完整的介绍,似乎没有必要在这里再对伽利略的贡献进行笼统的说明。作者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用了一段教师教学用书(15)上关于牛顿生平的资料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这一段材料间要、明白、清楚,学生对它的反应良好。而且,这样的做法也同时弥补了在课堂教学中讲述牛顿贡献上的不足。

另外,《物理学的进化》这本书主要是出自英费尔德的手笔,爱因斯坦只是列出了一个关于本书的写作大纲。因而,这本书的文字并不严格地等于爱因斯坦的思想。爱因斯坦写本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英费尔德的生活问题。因而我们并不能把这一本书看作是一本严谨的科学著作,它只是一本一般性的科普读物。而在文章的最后,用“毁灭直觉的观点而用新的观点来代替它”作为对伽利略的发现的重大意义的评价是否妥当?对于爱因斯坦来说,由于他是一个深信物理概念是人的思维自由创造(16)的理论物理学家,因而他论述伽利略贡献的视角就会同历史学家的视角不一样。事实上,伽利略是如此丰富的一个天才。我们完全可能从他的详细观察力、深刻的直觉把握力、娴熟的数学技巧、精湛的实验技能的任何一个方面来谈论他对科学的贡献。况且,爱因斯坦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场合对伽利略贡献的论述也是有区别的:“纯粹的逻辑思维不能给我们任何关于经验世界的知识;一切关于实在的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又终结于经验。用纯粹逻辑方法所得到的命题,对于实在来说是完全空洞的。由于伽利略看到了这一点。尤其是由于他向科学界谆谆不倦地教导这一点。他才成为一代物理之父——事实上也成为整个近代科学之父”。(17)“常听人说,伽利略之所以成为近代科学之父,是由于他以经验的,实验的方法来代替思辨的、演绎的方法。但我认为,这种理解是经不起严格审查的。任何一种经验方法都有其思辨概念和思辨体系;而且任何一种思辨思维,它的概念经过比较仔细的考察之后,都会显露出它们所由产生的经验材料。把经验的态度同演绎的态度截然对立起来,那是错误的,而且也不代表伽利略的思想。”(18)当然,作者在这一篇文章不是为了研究伽利略的贡献问题,只是想表明,《物理学的进化》中的这一片段放在这里当作阅读材料的不恰当性。

再次,在这段引文中出现了“直觉”这个概念。可是,什么是“直觉”?也许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并且,作为与直接观察结果相对应的直觉及直觉的观点也是有重大区分的。对此,不要说对于高一的学生,就是许多教师可能也很难把握。因而,很难说这篇阅读材料会给学生留下怎样的印象。作者的多虑之处是:我们不能由于与爱因斯坦有关的这一段文字而把直觉打入死胡同。因为正如拉格朗日所认为的那样(19):伽利略在力学方面从经常看到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是有超凡的天才的。伽利略的这种天才难道与他的直觉毫无关系吗?事实上,“我们所认识的,都是同时凭直觉和推论获得的,即通过感觉和知性相结合的使用而获得的。”(20)“科学的发展有时不是靠逻辑的思维和推理,而是一种理性的直觉。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理性直觉是发现的工具。(21)”杨振宁也说过:“我曾对中国科技大学的同学们提出过‘三P’:Perception,Persistence,Power,意思是:直觉,坚持,力量。要有科学的直觉意识去创造,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奋斗,以扎实的知识力量去克服困难。(22)”直觉是人对存在的一种最基本的表象能力,它是人的意识基础中一个不可分割的内核,它也与人的判断力有关:“直觉的最奇妙的?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说直觉是对的还是错的。并且教育的目的何不是为了使学生最终获得一种良好的与直觉有关的综合判断力呢?

四、关于习题

课本上对这一节的内容安排了五个习题。可是,在作者看来(24),这五个题目中只有第一个是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是可做的,而其余四个均是不恰当的。其中第二题、第三题中的c.小题及第四题是属于非惯性系中的动力学问题。其实,我们从课本上第三章第八节《惯性系和非惯性系》这一内容后面习题的缺乏就可以看出作者在处理这一内容上的贫乏与混乱性。而第三题中的a.和b. 小题则是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题,也就是说只能用牛顿第二定律而不能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第三题中的d.小题则应当放在第五章第二节《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里面。至于第五题,则是一个文不对题的题目,作者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为此,作者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设计了下面几个习题。结果表明,学生的接受性较好。

1.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解释你认为感兴趣的一件事

2.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接触面相当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

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

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

D.是想象中的实验,建立在大自然是和谐的观点之上

3.你认为如果时间不均匀,空间不对称,则这个世界将是一个怎样的情形?

4.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用力踏自行车,自行车会渐渐停下,所以惯性就逐渐消失

B. 惯性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无关,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与物体速度是否变化无关

C.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表现出了惯性

D.当物体做变速运动时,没有表现出惯性,因而此时惯性不存在

初中物理论文~

利用“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活力

有人曾说过: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
动中并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
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
程,
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
又可以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同时培养
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一些日常信息,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生活中以
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

它们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的激情,
而浓
厚的兴趣能激励人不断的进行探索,从而产生探究的动力。


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力呢?对此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
尝试:


一、

借鉴“生活世界”的信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细致入微的渗透生活观念,
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走近生活,
并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引
入“生活世界”
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而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问题能诱发和激起学生
的求知欲,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


例如在学完初二内容《大气压强》后,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提了一个问题:
“你们
在打吊针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问题一出,学生们就议论开了,通过了几分钟的讨论、归纳,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他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发现:



1
)输液瓶口插了两根管子。



2
)药瓶要吊在高处。



3
)输液瓶如果挂得太低,或输液瓶里没有了药液,血会倒流



4
)药瓶中的药液是匀速滴注的


对他们的发现我作了高度的评价,
并对此原因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可能是受我的影响,
学生的探究热情也很高涨。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几个问题,
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
先通过
组内讨论共同拿出一个最佳的答案,
然后进行组际交流,
随着讨论甚至争论的不断展开,

们很快就解决了一个个的疑问。


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传统的教学是由教师提出问题,
再由学
生来回答,
学生的思维方式、范围都受到了限制,
而这种由学生提出问题,
再由学生想办法
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它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而当他们的思维产生困惑时,
他们就
会主动地与别人进行合作与交流。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学提出问题的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的
合作意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思维活跃,
思路开阔,
每个人都争着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整堂课就在学生讨论、
探讨中进行着,
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
“个人
意义和价值”

并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活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没有兴趣,
学习就会变成很枯燥的事情而难以维持。
但如果兴
趣没有发展成为稳定的求知欲,学生就不可能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产生理智感。

二、

利用信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
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
教师
创设的情境越新颖,
刺激性越强,
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
的欲望。


在学习初二《摩擦力》内容时,我首先播放一段录像:
“一个清洗工坐在一块仅依靠一
根绳子吊着的木板上,
他正清洗着高楼模墙,
并通过松放绳子的一头使自己能自如地移动。

当看完录像后,
马上就有学生问到:
“为了不使自己掉下来,
他是不是要用很大的力来拉住
绳子?”


没等我开口说话,就有学生反对说“不对。”


另一个学生也接着说“我看他的神态的动作,不象是要用很大力的样子。”


„„


通过同学们七嘴八舌的争论、猜测,大部分同学都有了共识“是不要用很大力”,但紧
跟着又有同学提出了新的疑问
“那他为什么不会往下滑呢?”
这时的同学们正处在一种
“心
求通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都想跃跃欲试,但也都欲言而不能。趁势我展
示了本堂课的课题《摩擦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源于生活、生产实践之中,所有新颖有趣的实验和新奇美妙的现象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物理实验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有别于直观的理论教学,又必须以理论教学为指导。课堂上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
“演示实验一般是指在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演示实验是向学生提供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所必备的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方法的学习起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对演示实验的教学要符合下列要求:
1.1演示实验首先必须确保成功性
演示实验的直接目的是把物理现象复制一遍,让学生亲眼目睹或自身感受到物理现象的效果,同时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告诉学生。只有确保演示成功,目的才会达到。决定演示成功与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是掌握实验的原理,抓住关键。如在大气压一节中进行“纸杯托水”的演示,当纸片盖住杯口后,不能让空气进入,这是关键。又如在“惯性”一节进行“纸条从杯底抽出而纸杯不动”来说明惯性的存在的演示,在抽纸条时速度要快,这是关键。如果演示不成功,学生就会感到失望,对老师的讲解不信任和失去学习的兴趣。
1.2演示现象必须明显、直观,可见度大
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让全班同学都看见,而且要看清楚。因此演示的现象一定要
清楚、直观,可见度大。所用的仪器要足够大,灵敏度要高。仪器置放的位置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使全班同学足以看清。个别实验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让学生“代表”靠近观察,然后由“代表”作实况报告,如在做冰的熔解实验中就可采用这种方法,事实证明效果较好。在教学中可能一节课要做几个演示实验,这就要求突出每个实验的重要性,如暂不用的仪器不要拿出来,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不明显的现象可采取背景衬托和演示的方法,想方设法的使学生观察到明显、清晰的现象。例如在观察压强计里水面升高或下降的实验中,可以将水染红,并在U型管后面衬一划有横线的白屏作为背景。又如在演示磁体的磁场时可采用幻灯投影的方法,使学生对磁感应线产生深刻的认识。
1.3演示的器材结构要简单,操作要方便,推理要简单
演示实验简便易行,操作方便,得出结论的推理简单易被学生接受。如在讲“摩擦起电”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塑料铅笔与干燥的头发相摩擦来吸引轻小的纸屑;又如在讲“压力作用的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可利用一端削尖的铅笔,让学生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铅笔同时用力,由凹陷程度的不同学生很容易的便得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越明显”的结论;再如在做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中可让学生把一普通的喝水玻璃杯顶在嘴上,吸气后杯子不下落的现象即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样利用学生身边的小事来说明物理上的问题,简便易行,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到自己生活在自然科学之中,周围到处存在在着物理知识,增强了亲切感,易使他们接受知识和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研究周围的事物。
2.关于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良好素养的重要教学形式。”因此为了搞好分组实验教学,首先必须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及习惯。初中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又没有实验基础。有的甚 至认为实验只是玩玩而已,学生实验较难组织,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一开始就应要求学生做到:
2.1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内容
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进行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通过实验前的预习,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仪器的使用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
2.2进入实验室后必须要求学生按分好的实验小组坐到相应的实验桌前,不得乱动器材
由于班内的人数较多,可能实验的器材较少,所以必须合理的分组,一般3–4人为一组,按优、中、差三类学生平均搭配,做到取长补短,协助分工,一人操作,一人读数,一人计录,并设立实验小组长加以监督,这样就不会出现乱哄哄的场面。
2.3实验时应要求学生不能大声喧哗
在实验过程中若出现异常现象,可要求学生举手提问,不得出现乱穿他人小组的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好的做法要及时肯定表扬,对于典型的实验错误可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分析,要让实验课始终处在探索、讨论的氛围中。
2.4实验完毕应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及时处理实验数据,并填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实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得不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因而会出现编造数据,或按规定推算数据的现象。对这些现象的发现则必须加以批评,并要及时帮助他们重新安排实验,从而发现其出现误差过大的原因。实验中应要求学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盛待兔# 求一篇初中物理论文 -
(18492937250): 物理小论文 生活中有很多的物理现象,许多简单的现象可以用所学知识去解答.现象一:飞快的火车有一个安全距离,当我们在公路上步行时,不宜靠中太近,除了害怕离线的车会撞到之外.还有一个意料之外的原因,对此本文将作出解答....

#盛待兔# 求初中物理科技小论文 -
(18492937250): 比如:用动定滑轮拉物体,从省力角度来论,要有计算,有简明设计图…… 还有很多呢……或者就用书上的 平行四边形法则 的受力图来写嘛……至于实际事例……比如:你和一个跟你一样高的同学一起提一桶水,你们是提边上省力呢,还是提中间更省力(也既是受力的夹角问题了)?这画在纸上不就用到平行四边形法则了吗…… 多动脑想想,还很多呢…… 讲句题外话哈…………同学,我这么辛苦地为你作答,你给的悬赏分居然是 0 !!!!!!!怪不得是 0 回答问题哦.自己看着办哈=.=

#盛待兔# 求初中物理小论文一篇,200~300就行,急用啊!!!帮帮忙! -
(18492937250): .为什么夏天吃冰糕时冰糕会冒汽.答:因为空气中的气体状态的水分在冰糕周围遇冷液化成液体状态的水,这就使我们看到了冒的汽. 2.为什么把水倒进滚烫的油里会发生飞溅.答:因为水的密度比油的大,所以水在到进油中时会在油的上面...

#盛待兔# 求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小论文 -
(18492937250): 前几天我自己写的 我是高一的酷爱物理这是一篇合写的论文,你自己拆开吧 我写了整整4个小时还不算构思 给我最佳吧 论文:论声波与电磁波的异同2011年02月15日 分类:个人日记 说起波大家一定会想起两种最普通的波:声波和光波(电磁...

#盛待兔# 求初中物理科技小论文
(18492937250): 比如:用动定滑轮拉物体,从省力角度来论,要有计算,有简明设计图…… 还有很多呢……或者就用书上的 平行四边形法则 的受力图来写嘛……至于实际事例……比如:你和一个跟你一样高的同学一起提一桶水,你们是提边上省力呢,还是提中间更省力(也既是受力的夹角问题了)?这画在纸上不就用到平行四边形法则了吗…… 多动脑想想,还很多呢…… 讲句题外话哈…………同学,我这么辛苦地为你作答,你给的悬赏分居然是 0 !!!!!!!怪不得是 0 回答问题哦.自己看着办哈=.=

#盛待兔# 初中物理小论文
(18492937250): 最佳答案 - 由投票者2008-06-10 15:08:55选出 假如地球上没有了重力,那么地球上的一切还同今天一样吗 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有没有什么变化呢……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请随我去"无重力地球"上参观一下吧! 当我们踏入"无重力地球"...

#盛待兔# 运用初中物理知识写一篇论文(600字)
(18492937250): 首先如果是论文就最好要全面性的,普及面广一点的,就如你所说的3方面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3部分,所以建议3部分都写,可是600字坐在这敲键盘加上思考不是一会的功夫就行得,你可以上网找下,把别人的综合加工下可以了.

#盛待兔# 要一篇1000字的初中物理论文 -
(18492937250): 物理小论文 生活中有很多的物理现象,许多简单的现象可以用所学知识去解答. 现象一:飞快的火车有一个安全距离,当我们在公路上步行时,不宜靠中太近,除了害怕离线的车会撞到之外.还有一个意料之外的原因,对此本文将作出解答. ...

#盛待兔# 求一篇400字以上的论文,要求: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一物理现象进行研究,(初二 的物理现象)要求初一学生水平 -
(18492937250): 我们也布置了这个作业,写了两篇,你要的话拿去用用好了……《《《《《《《《《《《第一篇》》》》》》》》》》》关于反光的疑问记得在八年级上班学期学习物理“光学”知识时就提到了“反光”,也就是光线经光滑表面反射进入人们的...

#盛待兔# 跪求:初中物理论文
(18492937250): 一楼那个,你的论文跟初中物理有关系吗?初中物理就学了电学计算,没有学能量的利用!`````````````````从网上抄也不能乱抄啊·····你还是写声里面的噪声的危害吧,这个最好写:1 先写噪声的定义2 在举几个噪声造成人身伤害的的例子(这段最能充字数)3 最后写生活中应怎样防止噪声(结合上边的例子,前后呼应)4 结个尾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