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一、精神分析理论
(一)主要代表人物: 弗洛依德、荣格、弗洛姆、埃里克森 

(二)核心概念: 本我、自我、超我、心理性欲阶段、原型、社 会性心理需要、信任对不信任
(三)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 1、认为人格完善与儿童内在的动机与情感发展 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2、认为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冲突的解决是儿童社 会性发展的主要动力 3、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连续并有阶段性的 4、儿童早期的生命经验对其终身有重要影响
(四)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1、社会教育应致力于完整人格的培养 2、尽可能给予幼儿良好的早期生命经验 3、尽可能妥善满足幼儿的各种生理与心 理需要,帮助他们面对种种成长冲突, 促进其发展。

二、社会学习理论
(一)主要代表人物: 班杜拉、沃尔特斯 (二)核心概念 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感、 直接学习、观察学习
(三)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 1、强化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 2、自我认知在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程中起着 重要作用3、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 途径 4、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 途径
(四)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1、重视恰当的行为强化 2、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能力与成就的 机会与舞台 3、为儿童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与榜样
三、认知发展理论
(一)主要代表人物 皮亚杰、柯尔伯格 

(二)核心概念 自我中心主义、前道德阶段、角色承担、前 习俗水平
(三)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观点 1、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 要条件,道德发展的机制就是道德判断 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改组。 2、道德发展作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 由于认知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 段性。他们分别提出了道德发展三阶段 和三水平六阶段论。
3、道德发展的动力是来自个体与社会的 相互作用。儿童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 断建构着自己的道德经验,形成和改变 着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

(四)对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

 1、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 的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 接受幼儿不成熟的思维,也要为他们走 向成熟搭建桥梁,帮助儿童向更高的理 解水平发展。
2、道德经验的丰富是儿童道德认知结构 变化的基础,教育者应当为儿童提供积 累道德经验的机会,并引导儿童从对这 些经验的反馈中学习。

四、现代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
(一)主要代表人物 洛伦茨 、威尔逊 、凯恩斯 、布朗芬布 伦纳 

(二)核心概念 习性学、发展心理生物学、发展生态学
(三)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观点
1、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早期依恋的形成有重要联系,同伴 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2、人类行为有生物基因的继承性 。 3、在社会性发展中,生物成熟引起并保持经验,同时, 经验的变化又会改变有机体的行为生物状态和行为潜能。 有机体在其整个一生中都具有适应性和主动性 4、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 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 展施以其影响。
(四)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1、重视建构儿童的良好的早期依恋与同 伴关系 2、引导儿童社会行为发展时要考虑到成 熟水平与经验的匹配性。 3、注意建构有教育意义的教育生态环境

这四种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幼 儿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基础,各有其贡 献与不足,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针对 具体问题,灵活地加以运用。



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涂待贝# 儿童社会性发展名词解释 -
(15154141205): 《儿童社会性发展》是一本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的研究,其内容有: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与研究;社会性发展的遗传与生物基础;家庭、父母与儿童会性发展;同伴关系与友谊;儿童的依恋;儿童社会认知发展;儿童道德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等.

#涂待贝# 简述学龄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
(15154141205): 3-6岁"独二代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整体较好,3-4岁、5-6岁是"独二代幼儿"社会性快速发展的时期,4-5岁社会性发展相对较为平缓.3-6岁"独二代幼儿"意志和独立性分数较低,意志薄弱和独立性差仍然是目前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独二代幼儿"并不像有学者预测的比会独一代发生更多的社会性问题,无侵犯性、依恋家人、同情和助人得分较高

#涂待贝# 谈谈你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认识与理解.可以说一说你觉得哪一点最重要? -
(15154141205): 谈谈你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认知与理解,可以说一说你觉得哪一点更重要?个人觉得幼儿的时候要教育好是多会才有用.

#涂待贝#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包括哪些内容?
(15154141205): 【答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既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人际关系),又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性别角色是作为一个有特定性别的人在社会中适当行为的总和,是社会性的主要方面: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则属于儿童道德发展的范畴【答案解析】

#涂待贝# 最新学前教育学理论观念有哪些? -
(15154141205): 我是学前教育的本科生,以下是我们老师在学前教育概论课上讲的: 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1、儿童是一个社会的独立个体 2、儿童是完整的个体 3、儿童是不断发展的个体 4、儿童是稚嫩的个体 5、儿童是天生具有性别属性的个体 6、儿童期具有自...

#涂待贝#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怎样的?
(15154141205): 埃里克森(E.H.Erikson)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引入了社会文化因素,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埃里克森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

#涂待贝# “幼儿社会适应包含哪些具体的目标?幼儿社会适应”包含哪些具体
(15154141205): 社会性的概念: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儿童社...

#涂待贝# 学前儿童心理学包括哪三大研究领域
(15154141205): 学前儿童心理学包括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