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荷塘月色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朱自清丰富而矛盾的思想感情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面 哪些句子是通感的手法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①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②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③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⑤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⑥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⑵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补充讲解
讲解:
①句放在了本文的开头十分的惹眼,直抒了作者的胸臆,这句被称为本文的“文眼”。那么什么是“文眼”呢?一句话简单地说“文眼” 就是主题思想的聚焦点。一篇文章的“文眼”有时候是一篇文章的题目,有时在一篇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等等,这篇文章就是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调——内心有苦闷,心绪烦乱。“颇不宁静”是关键词,“颇”字表明程度之深。作者不宁静的心绪是笼罩全篇的。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宁静”呢?这就要结合当时作者的社会背景来解释了:
[资料] 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五四”以后,革命斗争深入 ,原来曾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的知识阶层也发生分化,有的高升、有的引退、有的堕落、有的前进。朱自清不满黑暗的现实,又没有勇气投入斗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处于极度的不安之中。关于朱自清当时的思想情况,他的夫人陈竹隐女士有过具体的描述,“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统治了全国。佩弦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四顾茫然。”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他又在苦闷中彷徨了。他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在当时他两条路都没有走,而是采取了逃避的办法。他先前曾说过:“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他还没能摆脱这种思想,又顾虑着“ 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生活。”
作者只是想用超然尘世的中和主义来排遣解脱自己的不安和彷徨。本文可以说是朱自清付诸行动的艺术表现。
②句“平常的自己”是怎样的?从上下文中可以得到解释:不自由。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都是不想做不想说而有不得不做的。“超出平常的自己”就是说自己是自由的。这是作者的一种去荷塘过程中的一种排遣。排遣了自己的一种不宁静的情绪,心情得以释放。
③句“且”字的意思同学们的解释是什么(找同学回答,教师总结)刚才这位同学基本上说出了它的意思,其实“且”在课文中可以理解为“暂且,暂时”的意思,这个字用在这正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的心态,是不是一种极欲逃脱现实,但又明知只是暂时解脱、不得已而为之的复杂心态啊,同时“受用”二字也点明了这段的感情基调——积极的、解脱之情
④句中“但”的效果强烈,热闹的蝉鸣蛙鼓反衬周围环境的寂静和作者内心的寂寞。作者在受用了荷香月色之后,心里又不宁静起来。“什么也没有”极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和空虚。
⑤句中联系上下文是由于这荷香月色不能真正的排遣内心的不宁静,所以才怀古思乡。同时这段中描写的古代江南采莲习俗的热闹、风流、有趣,正反衬出我们现实生活的死寂、冷酷、无趣。“无福消受”可不是作者的凭空的感慨,作者是有的放矢,他用这一句来暗示重新面对现实时的无奈和悲哀。这时作者的心情“又颇不宁静”了。
⑥句大家要注意的是“到底”二字,“到底”表示的意思是经过种种变化后最后的情况。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毕业后作者又曾经在江南的一些地方任教,写下过不少赞美江南的文章。到了清华之后,常表达出思乡之情,“今晚”寻求佳境,意在摆脱“不宁静”的心情,但难以摆脱,身处烦忧,忆往怀旧,想借此超然于现实的重压之外,但这同样是不可能的。与“颇不宁静”遥相呼应。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人。”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作者才是真实的原本的他。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任何虚伪,只“觉得是个自由的人”。在当是的情形下想做回真实的自己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因为有些事往往是身不由己、也有些是逼不得已而为之。所以趁着“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这个时候,“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唯一要做的就是“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
作者由此笔锋一转,很自然的把读者引到了古画一般的荷塘月色上来。 “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零星的白花”,“袅娜的”或“羞涩的”,“如明珠”,“如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一开始便用了丰富的比喻的手法和拟人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对荷叶、荷花进行了形象地描绘。总体上给人一种清新高贵的感觉。 “微风过处”,“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非常形象地从嗅觉引起听觉的、联想。当描写叶与花的颤动时,“像闪电”,像“一道道凝碧的波痕”。此时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遮住了,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塘描写后,接下来的就是月光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个“泻”字,大本来静止的月光写出了动感来了,给人一种想“月光浴”的浪漫情调。“薄薄的青雾”,“牛乳”、“轻纱的梦”,似真似幻,亦真亦幻,巧妙地给荷塘月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接下来描写灌木落下的“班驳的黑影”如“鬼一般”,杨柳“稀疏的倩影像画在荷叶上”。“光与影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虽然寥寥几笔,却能从不同方位、不同程度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官冲动与享受。 从荷塘写到月光,再从月光写到荷塘的四面,层层开展层层推进。虽然作者对荷塘四周的杨柳、远山、还有灯光,甚至蝉声蛙声都没有详细的描写,可能是心情因素吧。因为从作者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当中看出有一种“往事不堪回首”的味道。 文章的结尾作者用了“采莲”的事来结束。从荷塘想起采莲,再而想起《采莲赋》和《西洲曲》来: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就这样,整篇文章在如诗如歌如画般的音调中落下了帷幕。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什麽都可以想,什麽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荷塘月色朱自清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作者在去荷塘的路上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感触。从下文“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人。”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作者才是真实的原本的他。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任何虚伪,只“觉得是个自由的人”。在当是的情形下想做回真实的自己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因为有些事往往是身不由己、也有些是逼不得已而为之。所以趁着“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这个时候,“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唯一要做的就是“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赏析:
作者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
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


#元谭进# 《荷塘月色》一文分点赏析 -
(13536726684): 散文名家朱自清的作品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从显示生活中富于社会意义的事件出发,直抒胸襟,揭露和抨击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现实;另一类则取材于身边琐事,或写景,或叙写,借以抒发个人情怀.特别是后者,常常能够在清...

#元谭进#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赏析问题. -
(13536726684): 满月而有淡淡的云雾,给人的感觉如“小睡”一般,正如作者此时的心境,却是恰到好处.作者在这里无意中流露出了淡淡的喜悦.

#元谭进# 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
(13536726684):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中教材的保留篇目.这篇散文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典雅华丽,富有诗意的语言,抒发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以及对现实的苦闷与怅惘之情.文章美点很多,择要赏析如下: 一、...

#元谭进# 评价一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13536726684):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自由的向往.

#元谭进# 朱自清 荷塘月色 读后感 -
(13536726684): 大家都知道朱自清是位诗人,也是一个散文家,又是一名学述界的学者. 《荷塘月色》算的上是名篇,使人久久不忘,就在于写出了景致.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小煤路”读到此处,我的脑际中不知不觉的浮现出一条小路,曲曲折折...

#元谭进# 求一个关于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赏析,要独特的! -
(13536726684):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中学教材散文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些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之类的作品,即所谓的狭义的散文,文史亦称美文.在这些美文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更显美得纯洁,美得成熟. 《荷》文之所以美,就在于作品营造出了...

#元谭进# 朱自清 背影 荷塘月色 春 好段摘抄 -
(13536726684): 春: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元谭进# 荷塘月色的逐句赏析 -
(13536726684): 第一次读《荷塘月色》的时候,那是在上初中的一堂语文课上.虽然当时对文中作者的内心深处的感受不是十分明了,可却迷迷糊糊地久久地沉醉于那幽静,神秘,优美的荷塘月色当中. 文中的开头并没有直接描写荷塘的月色,而是说作者“...

#元谭进# 写《荷塘月色》(选段)的赏析(可以按句子来做赏析) -
(13536726684): 虽然当时对文中作者的内心深处的感受不是十分明了,可却迷迷糊糊地久久地沉醉于那幽静,神秘,优美的荷塘月色当中. 文中的开头并没有直接描写荷塘的月色,而是说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虽然当时语文老师也曾跟我们分析了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