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慈禧一生荒唐无能,死前的一句遗言,却让文武百官潸然泪下? 文学历史都有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非常能干的女性,她们在各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在政治方面,吕雉保住了自己儿子的皇位不说,还以黄老思想作为治国理念,稳定了国家。武则天就更不用说了,那可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仅有的女皇帝,她的政治才华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今天笔者要介绍的这位女性的争议比较大,她就是慈禧太后。

有的人说慈禧太后太过铺张浪费,也有的人吐槽说她葬送了大清朝,还使得我们国家远远落后于别的发达国家,但无论别人怎么说,我们都必须承认慈禧太后是有一定能力的,不然她对中国的统治也不可能达到五十年之久,能够驾驭那么多赫赫有名的人物。慈禧太后刚刚进宫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妃嫔,后来生了皇子以后,地位可以说是水涨船高,最后咸丰皇帝死了以后,她就成了大清朝的一把手。

慈禧太后是在一个秋天去世的,当时的她已经七十四岁了,她已经快要走完她的这一生了,太医开出来的保命方子也没能挽留她的生命,十月二十号的下午,慈禧闭上了眼睛,离开了这个她统治了半个世纪的国家,那么慈禧太后死之后、有没有留下什么遗言呢?

笔者翻阅了有关历史,发现慈禧死的时候还真的留下了遗言,不过她的遗言在《清史稿》中并没有保存下来,反而是在一个疑似慈禧太后的情人所出的一本书里有所记载,大致就是说在她之后的女人不能干预朝堂,这是和祖宗家法相违背的,必须严加管制,需要特别防范。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让太监把持朝政,这也是非常危险的,可以把明朝末年的事情当作前车之鉴。慈禧太后留下的这个遗言让人非常哭笑不得,别的女人就不能执掌政权,合着就她自己可以。不过慈禧的话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女人干政和太监乱权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可是清朝这时候已经快到穷途末路的地步了,再说这些也就没有用了。

后人对慈禧太后的遗言还是存在一定争议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慈禧太后是非常有才能的,要不然李鸿章、左宗棠这一类的人物也不会甘愿被她驱使,第二点就是咸丰皇帝虽然很宠爱慈禧,那也是建立在慈禧不会威胁清朝的统治,因此他也曾经留下了遗诏,主要是说要防备慈禧太后这个人,如果听话,就留着,不听话就凭借这道诏书把她废掉。第三点就是慈禧太后对终中国这种传统的男主外思想还是相当认可的,不然也不会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安心地做一个太后,而不是像武则天学习,直接自己当皇帝。当然武则天最后也没有彻底地突破了封建统治的藩篱,她死的时候要求以皇后的礼仪下葬,这就相当于作出了一定的妥协。



谈谈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文学与历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关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历史: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
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历史狭义上的史学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2、来源不同:
历史: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文学:文学是意识的产物,生活的反映,文学是客观的东西到了人的头脑中后,人重新组织编出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起源: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
“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便以历史二字附会之,使其成为对应词。
广义上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历史是研究人类变化,社会兴替的重要的人文学科。
在西方,多数语言的“历史”一词源出自希腊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出自“历史之父”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一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歌谣、传说、神话、故事、寓言、童话、传记、诗篇、稗史、游记、剧本、小说、随笔、评论……繁多的体裁构成了文学,也构成了文学的历史。然而,并不是每种抒怀或记叙文字都能进入文学史。就每个具体时代而言,能以经受时光的筛簸,穿越后世历代的传述而存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必是少数。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的历史实质上是精品文学的历史、经典文学的历史。
在一个技术手段已经能够无限量提供资讯与娱乐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在阅读?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在探究心灵和人性方面,在摹写生存状态方面,在张扬想像力方面,在文明的传承与塑造方面,有哪一种文化样式的能力可在文学之上?答案是没有。文学无疑是表现力最为宽广最为强大的人类情感工具,其生命力既古远又蓬勃,自从以歌谣传说之类的形式诞生于口述年代以来,它的历史从未中断过-哪所是洪水滔天还是暴政窒息一切之时。只要生活在继续,人类就会把故事一直讲下去,把情愫不断表达出来。面对文学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种特质-核心作品的价值亘古不变。尽管作家的写作技巧在不断提高,大众的阅读趣味也日新月异,但即使在已经进入电子阅读的今天,《荷马史诗》或唐吉诃德的魅力依然丝毫无减。


#田物筠# 清朝的末代皇帝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
(19768869305): 溥仪.. 光绪34年(1908年)10月,光绪、慈禧先后病笃.慈禧死到临头仍念念不忘把持政柄,突然决定立溥仪为嗣,并于10月20日发下“懿旨”,召溥仪入宫.结果演出了一场溥仪大哭殿的闹剧. 溥仪闹殿后代第三天,慈禧旧一命呜呼了.慈...

#田物筠# 慈禧太后一生的位份变化 -
(19768869305): 一提到慈禧太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中国的罪人,因为她使中国沦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死后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功过后人评.而我在读完慈禧的一生后,却觉得这个实质掌握中国政权长达47年之久的无冕女皇实在不...

#田物筠# 孝庄和慈禧有可比性吗 -
(19768869305): 可以比的就是他俩都是太后.都垂怜听政,但是慈禧.贪婪奢侈,混用,窝里斗成玩儿心眼儿,但是对外敌软弱无能

#田物筠# 古代宫殿的名字及作用
(19768869305): 楼主的问题太泛了!我只能讲故宫!!太和殿 俗称“金銮殿”,太和二字出自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明清两代皇帝登极、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

#田物筠# 议论文,以“谈包容”为主题的... 要1000字左右的 -
(19768869305): 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宽容,更要学会宽容. 历史上有个叫蔺相如的臣相,由于护驾有功,所以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

#田物筠# 历史上慈禧太后到底是什么样的
(19768869305): 历史上的慈禧太后并不是传说中的昏庸无能.她从八位顾命大臣手中取得权力,统治清朝,她任用汉人为官,改革图新,洋务运动就是在她支持下开展.她是清朝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她杀珍妃也是因珍妃卖官,等原因动怒.她签订屈辱条约是她的败笔,不过我们看历史人物要全面

#田物筠# 慈禧太后的奢侈马桶,你知道是什么样的吗 -
(19768869305): 虽然大家都在马桶上方便,但因等级尊卑不同,所用的马桶也不一样.宫女、太监用的是粗瓷便盆,而皇帝、皇后和嫔妃用的称为“官房”,多用陶瓷制成.而慈禧太后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则用檀香木雕刻制作官房.据《北京往事》描写...

#田物筠# 研究武则天和慈禧的结题报告(800字)急需! -
(19768869305): 都是俩个影响中国历史的女人..都个共同的特点:泼辣,心狠手辣;武则天在治理国家方面算是天才,唐代最顶盛的二个时期的中间就是由他来负责承接的.替后来的盛世打下基础.在位六十年国泰民安.统一四海.日本人来进贡时才知道原来中国的皇帝已经变成女的还做的这么好. 慈禧能干,但某些方面她是无能的.慈禧的时代,中国亟待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将国家带出灾难,但环顾神州,无人能胜任,慈禧在这方面也不是强人.作为主要统治者,她的决策直接影响中国命运,饱受诟病也是必然. 作为女人,她对物质过于贪恋——那时已不是康乾盛世,社会经济基础不允许慈禧那样奢侈,比如她的六十庆典就遗患无穷.中国已经处于甲午海战迫在眉睫的关头,她还用这样的奢侈给自己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