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国学经典故事十篇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 #能力训练# 导语】对孩子来说,讲述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儿童国学经典故事十篇。欢迎阅读参考!

1.儿童国学经典故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意思是说: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2.儿童国学经典故事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xiàn)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

  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

  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

  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3.儿童国学经典故事

  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智慧小语】陆绩六岁就懂得体念亲心的行为并非偶然,实为得力于良好的家庭教育。除了父母以身作则外,他还研读经史,无数古圣先贤的存心和德行,从小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4.儿童国学经典故事

  李绩焚须

  唐朝有位副宰相叫李绩,一次他姐姐病了,他就亲自照料她,为姐姐烧火煮粥时,火苗烧了他的胡须。姐姐非常不忍心,劝他说:“你的仆人、侍妾那么多,何必自己这样辛苦呢?”李绩立即回答:“您病得这么重,让其他人照顾,我不放心。您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就算想一直给您煮粥,也没有太多机会了。”李绩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姐姐,实在是难能可贵。

  【智慧小语】:在古代,人们把所有人都当作兄弟姐妹,我们现在虽做不到这一点,但至少也要与家人和睦相处。倘若这一分爱都不能付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确实不好说。

5.儿童国学经典故事

  以人为镜

  唐太宗是一个文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他身边有两位监督他言行的“明镜”:一为长孙皇后,另一位乃忠义贤良的魏征。皇上一有过错,他们立即会巧妙地指出。据《贞观政要》一书所载: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日正在玩鸟,魏征来了,太宗怕魏征指责自己,赶快把小鸟藏到怀中。魏征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国家大事。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征。等魏征走后,太宗取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命归黄泉了。于是伤心地回到后宫,大发雷霆说:“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不可!”皇后闻之,问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礼服向太宗行礼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臣子,又有您这样的好皇帝,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兴盛指日可待。”故使太宗渐渐平息了怒气。

  唐太宗就“以人为镜”常观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过、从善如流。后来魏征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镜子。”

  【智慧小语】:身体的仪表妆容,可以用镜子来观察;而自己的心态行为,就要靠别人来监督,或靠自心来反观,一旦发现了错误,就要立即改正。能得旁人监督、提醒、指出自己的过失是相当重要的,若是具有德行的智者指出你的过失时,就可以推知自己肯定有过失,应反观自己力图改正,并真诚地感谢指责自己的人,也应万分珍惜这种福报机缘!

6.儿童国学经典故事

  两袖清风

  于谦是明朝的名臣,他作风廉洁,为人耿直。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 败,贪 污成风,贿 赂公行。地方官进京办事,总要先送白银贿 赂上司,只有于谦从来不送礼。有人劝他:“你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笑着说:“我只有两袖清风。”

  【智慧小语】:官员有官员的德相,贤士有贤士的德相,圣人也有圣人的德相。孔子的学生子贡,曾赞叹自己的老师具有五种美德——“温良恭俭让”。子夏也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意思是说,君子的容貌,从外表看来有三种变化:真实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接近之后,觉得很温和;等到听他说话,又觉得他很严厉。

7.儿童国学经典故事

  失人之察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绝粮于陈国与蔡国之间时,七日七夜没吃到饭,只能无精打采地躺在那里。一天,弟子颜回找来一点米,准备煮给老师吃。煮到快熟时,颜回就先抓起一把吃了。孔子悄悄地看在眼里,觉得颜回有点失“礼”,所以不大高兴。

  过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先吃。孔子善巧地说:“我刚刚梦见先君了,故应把干净的食物先供养再吃。”颜回马上回答:“万万不可!刚才有土灰掉进锅里,我虽把它抓出来吃了,但饭已经弄脏了,所以不能供养先君。”此时,孔子才知道错怪颜回了。

  事后,孔子深有感触地叹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意思是说: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有时并不可靠;我依赖自己的心,但心分析的有时也靠不住。弟子们要切记:了解一个人,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的!

  【智慧小语】:有人认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有时候也不一定。不要认为自己所见所闻都千真万确,不容怀疑,凭一己之见判断别人的好坏,不一定特别可靠,很可能杂有不实的成分。

8.儿童国学经典故事

  王献之学书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为了继承家学,向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学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差不多了,就写了一篇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什么话也没说,在他所写字中的一个“大”字下面点了一个点。王献之看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拿去让自己的母亲看。王献之的母亲也是书法家,看了王献之所写的字后,指着王羲之在上面的那一点,对他说:“这一点写得不错。”王献之听了,才知道自己和父亲的书法还相差很远,从此一心练字,后来也成了书法名家。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意思是说: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9.儿童国学经典故事

  六尺巷

  据说出在清代康熙和雍正年间的桐城人张廷玉,他是满清入关后,父子入阁拜相的汉人。当年张廷玉在家乡盖相府时,邻居与他家争三尺地。官司打 到县衙里,张家总管便立即写信到京城里告知相爷,希望相爷写封信给县令关照一下。张廷玉看完信后,在原信上批了一道诗寄回:“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接到回音,总管立即吩咐让了三尺地出来,邻居一见也让出三尺地来,于是留下六尺空地,成为人人都能通行的一条巷道,后称为“六尺巷”。由此张廷玉名声大震,倍受乡邻的称赞。

  智慧小语:居高位者皆应具有宽广的胸襟,深明大义,不吝啬琐碎财物。轻财而喜布施的人,其地位修行会更加稳固。当地位、财产、名声、境界、健康、才华、智慧等样样具足时,不要趾高气扬,此时应该想到,所拥有的这些世间福报看起来很美好,但再过一段时间肯定荡然无存,没有什么可傲慢的,应尽力布施以利益他人。

10.儿童国学经典故事

  跪羊图

  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孩子很不孝敬爹娘,爹娘没有办法,只好找孩子的舅舅。舅舅是个放羊倌,每天在山坡上放羊。他虽然没有文化,但对子女的教育却很有办法。他对孩子的爹娘说:“把外甥交给我吧,过一段他会回心转意,成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第二天,孩子的爹娘把孩子送到了舅舅家。舅舅见了外甥,既不骂,也不打,二话没说,把一只羊鞭递给了外甥。六月的一个晌午,太阳象火球一样烤着山坡,鸟儿都藏在树荫里不出来了。舅舅也把外甥带到一棵大树下乘凉。这时,有几只小鸟在炎热的太阳下飞来飞去。外甥问舅舅:“这几只小乌鸦不怕热吗?它们不停地飞来飞去忙什么呢?”舅舅指了指大树上的鸟窝说:“猜想鸟窝里正有一只老得飞不动了的乌鸦,正仰着头、张着嘴,由小乌鸦一口一口地喂食。要是没有这些懂事的小乌鸦喂它,它会饿死的。这就叫'乌鸦反哺’。”外甥在一边听了,默默地低下了头。又有一天,舅舅和外甥在羊圈里摆弄几只小羊羔。外甥看见小羊羔都是跪着吃奶,感到奇怪。就问舅舅:“小羊羔为什么总是跪着吃奶?”舅舅坐在一块石头上,讲述羊羔跪乳的来历: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羊,羊妈妈用头抵抗保护小羊。一次,羊妈妈正在喂小羊吃奶。一只母鸡走过来说:“羊妈妈,近来你瘦了很多。吃上的东西都让小羊咂了去。你看我,从来不管小鸡们的吃喝,全由它们自己去扑闹哩。”羊妈妈讨厌母鸡的话,就不客气地说:“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头来犯下拧脖子的死罪,还得挨一刀,对你有啥好处?”气走母鸡后,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不觉下泪,“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慈母的一片深情。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就是“羊羔跪乳”。

  智慧小语:乌鸦还知道反哺、羊羔还知道跪乳,人难道就不知道孝敬自己的父母吗?

~


#冷超研# 谁有国学故事?要简短的 -
(13282878045): 《程门立雪》 这个故事是在北宋时期的,在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

#冷超研# 中国古代智慧故事 -
(13282878045): 谢道韫身出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那是响当当的字号.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他们两家在晋朝消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直到梁武帝...

#冷超研# 国学经典中适合少儿国学的都有哪些?
(13282878045):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物蒙求》、《治家格言》、《家诫要言》、《重订增广贤文》、《心相编》、《小儿语》、《续小儿语》、《女儿经》、《女小儿语》、《弟子职》、《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幼学琼林》、《笠翁对韵》、《龙文鞭影》.了解半部论语,可以让孩子比别人更进一步!

#冷超研#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的故事450字作文 -
(13282878045): 国学伴我成长400字 一说国学,我就想起上幼儿园时学的《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小朋友们都声嘶力竭的跟着老师朗读,我也大声的读着,当然却不知所云,直到现在,才理解了其中所蕴含的...

#冷超研# 亲子国学小故事案例 -
(13282878045): [小儿垂钓 ]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简析】 1、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2、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3、莓:一种小草. 4、苔:苔藓植物. 5、借问:向人打听.6、应:理睬. 【简...

#冷超研# 出自国学经典的故事 -
(13282878045): 也说一个出自《庄子》的故事,很经典的,现在经常用. 原文: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译文: 泉水干了,两条鱼一同被搁浅在陆地...

#冷超研# 国学经典的故事,要长一些,要有很多人对话的那种 -
(13282878045): 原文]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译文]追求真诚是做人的法则,做到了至诚而不能使别人感动,是从来没有的事;无法做到真诚,也是不可能感动别人的.这句话强调做人要真诚. [故事]稻草人 小...

#冷超研# 我国古代传统和神话故事 -
(13282878045): 1 关注公众号: 【好好听故事网】,非周末每天推送一个睡前故事,实用方便.2 【金苗论坛】拥有20000多个经典儿童故事,专注儿童故事在线听.提供:励志故事,幼儿故事、绘本故事、儿童小说、国学启蒙、课文朗读,长篇小说等有声故事.金苗论坛,给孩子一个有故事的童年,注册就可以免费听很多故事!抓紧去注册吧!支持手机,平板电脑!3 【好好听故事网】:拥有2万个经典儿童故事,专业播音员录制,每天都有新故事推送.让孩子保持早睡觉的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标准的普通话,丰富孩子的阅读量,也不用担心孩子的视力问题,关注我们,让我们一起在故事的海洋中畅游!

#冷超研# 用读书法,有三到,写一个国学小故事 -
(13282878045):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易解】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 瞻 读 书 王瞻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学者,自幼喜欢读书.他干什么都很认真,读书的时候,专心致志,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