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都说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和中原有什么纠葛? “不破楼兰终不还”,究竟何为楼兰,为何中原人如何痛恨此地?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楼兰古国就是鄯善国,是个小国,但是它的地理位置比较独特,位于丝绸之路上,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正好夹在汉朝与匈奴之间。

汉朝时期的楼兰国是个两面派,归顺于汉朝,有时还为匈奴通风报信。

其实现在看来当时的楼兰古国必定是很艰难的在夹缝中生存,两边都比它强大,两边都不能得罪。

汉朝攻打匈奴必须要经过楼兰,匈奴来骚扰汉朝也要经过楼兰,就这样汉朝与匈奴都在各方面拉拢楼兰古国。

汉武帝时期曾派张骞出使大月氏,此后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想联结同盟。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迫于匈奴的压力,杀了使者,汉武帝大怒,终于对楼兰派兵准备武力解决,结果楼兰不战而败,乖乖的把楼兰王子送到大汉王朝作人质。与此同时楼兰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楼兰老国王去世后,那个在匈奴的质子,老国王的长子在匈奴的操控下,回到楼兰当上了国王,此后几年间汉朝与匈奴虽然表面维持波澜不惊的稳定,但是汉朝派出的一些使者前往西域各国路过楼兰时,楼兰方面并不亲汉,也不提供向导和饮用水,楼兰方面给出的理由是, 汉朝使者虐待向导。(这个理由现在看来是有些许的牵强,汉朝使者虐待向导,如果真的有虐待,那也是个别现象,在大漠里除非是不想活了,要去虐待向导。)

这时期是汉武帝的儿子刘弗陵当政,霍光为大将军,一个叫傅介子的外交官对大将军霍光说楼兰多次反覆无常,应该加以惩戒,我自愿前去刺杀他,以此树立我西汉王朝的威信。因此霍光派出了傅介子带着大批珍贵礼品,金银珠宝和一队精兵猛将前往西域出使,对外宣称此行专程赏赐各个附属国。而实际是派出傅介子去暗杀楼兰国王。

傅介子在驿馆布下埋伏,邀请楼兰王到驿馆赴宴,要嘉赏楼兰王,楼兰王还是贪财了,一点防范没有。傅介子与两个侍卫趁其不备,杀死了楼兰王。(这个楼兰王叫尝归)

西汉朝廷马上将在汉朝作质子的王子(尝归的弟弟)婚配一位美女送回了楼兰继承王位,但是这位新国王胆小,战战兢兢怕被匈奴暗杀,汉昭帝(刘弗陵)最后派军队驻守在楼兰国境内。从而在西域拥有了绝对的主动权。也是这一时期,楼兰国改名为鄯善国。

据说一直到魏晋时期,就很少有楼兰的文献资料了,楼兰古国神秘的消失了。

楼兰国一直反复无常,诗人用楼兰代表边境,代表敌人,许多人都说用破楼兰来代表建功立业,但我却觉得,破楼兰应该是一种爱国的情节与象征。



在古代楼兰是外族经常入侵中原,中原为了还击自然就得经常打仗,只有将楼兰给打败了打老实了后面才不会老是出现入侵的问题。

首先,诗词中的楼兰只是一个借代的手法,为了表达式的感情并没有任何现实意义。而实际上的楼兰古国是一个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楼兰只是西域各国的一个代称而已,并不只是指的楼兰国,也就是指的周边的冒犯中原的国家

楼兰夹在中原和匈奴之间,他经常的摇摆不定,并且投靠过匈奴,对我们是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中原人一定要攻破楼兰。

“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到底做了什么,让中原那么痛恨?~

楼兰是西域的古国,当初它利用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的便利,残害汉人商客,此外还将获取的关于汉军的情报透露给匈奴,在西汉派兵镇压后,又开始向汉人示好,汉族控制的势力弱了就再次做回匈奴的“眼线”和帮凶。

楼兰只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小国,远离中原,但不管是当时的汉朝百姓,还是后世中原的诗词大家,都对她深恶痛绝。终究原因,这与楼兰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她在中原与匈奴之间左右摇摆的政治态度是分不开的。
一、楼兰在哪里楼兰,被称为“沙漠中的庞贝”,悠远历史和突然的消失,以及那些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还有让人遐想无限的“楼兰美女”之谜,一切一切都为楼兰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楼兰位于现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是汉朝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镇,也是西域交通的枢纽。汉朝人要打通前往西域重要国家大宛等的道路,就必须经过楼兰。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楼兰绝佳的地理位置,也让她成为了匈奴和汉朝的必争之地,谁控制了楼兰,就能把握西域的交通命脉,无论是匈奴攻击中原,还是汉朝要打通西域,都必须先征服楼兰。
二、楼兰做了什么汉武帝派出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汉朝走入西域的大门。鉴于楼兰重要的地理位置,汉武帝先后多次派出使者,带上重礼,希望与楼兰建立友好关系。但楼兰一方面垂涎大汉的金银财宝,另一方面慑于匈奴的彪悍,所以两次三番地充当匈奴的帮凶,攻劫汉朝使臣,猎杀过往的汉朝商人。楼兰的两面三刀终于激起强悍的汉武帝的愤怒,元封三年,汉朝大军攻入楼兰,俘虏了楼兰王。迫于形势,楼兰只能向大汉投降。没过多久,在匈奴的威胁下,楼兰不得不同时向匈奴和汉朝称臣。后在匈奴做人质的侍子安归被立为楼兰王,楼兰再次叛变。
中原人一直信奉儒家思想,儒家精髓的其中关键是“恪守信义”。楼兰人三翻四次地见风使舵,已经彻底违背了中原的传统文化。所以不管的前朝的古人,还是后朝的来者,都对之痛恨唾弃。


#屈物话# 为何唐朝诗人那么喜欢斩楼兰? -
(15654688105): 常读唐诗会发现,唐代边塞诗有大量关于楼兰的描写,比如下面这些.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杜甫: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岑参: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张仲素:功名耻计擒生数...

#屈物话# 古楼兰国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它是怎么消失的?
(15654688105): 楼兰[1],西域古国名.(英文为:Loulan)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 “清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

#屈物话# 楼兰为什么消失了 -
(15654688105): 对于楼兰城的消失,最盛行的说法是由丝绸之路的变迁造成.两晋之后,丝绸之路改走北道,中原在楼兰的驻兵和屯田事业也从此向北转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楼兰古城便慢慢被废弃,最终销声匿迹. 也有人认为是战争摧毁了楼兰城.作为...

#屈物话# 楼兰国辉煌存在的时间? -
(15654688105): 有的国家喜欢给自己树立一个假想敌,比如伊拉克之于美国,再如楼兰之于唐帝国.唐人在边塞诗里一再地提起楼兰,王昌龄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岑参说胡笳一曲“愁杀楼兰征戍儿”,李白甚至“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 事实上,在唐王朝诞生的二百多年前,楼兰古国,已经神秘地在沙漠深处消失了.

#屈物话# 楼兰古城为什么失踪了?
(15654688105): 消失真正原因到新疆,对一个探险旅游者来说,有一处地方是充满吸引力的.这个被... 楼兰仍很兴旺. 东晋后,中原群雄割据,混战不休,无暇顾西域,楼兰逐渐与中原失...

#屈物话# 赏析<塞下雪> -
(15654688105): 这首叫做《塞下曲》 李白写的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诗中所指的天山,其实并不是如今新疆境内的天山山脉,而是指的祁连山脉,绵延横亘于甘肃、青海两省之间的广大区域.匈奴语称天为祁连,海拔高,气候恶劣,祁连山主峰山顶...

#屈物话# 楼兰古城消失之谜是之谜回事?
(15654688105): 罗布泊曾经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的湖泊,湖面达12000平方公里,上个世纪初仍达500平方公里,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但至1972年,却最终干涸.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曾经水丰鱼肥的罗布泊变成茫茫沙漠?...

#屈物话# 古人在诗歌中是怎么指代敌人的 -
(15654688105):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贼) 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指——代指匈奴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屈物话# 很多语文题,急需答案!help!!
(15654688105): 一 1.大漠沙如雪 2.会当凌绝顶 3.为有源头活水来 4.万紫千红总是春 5.黄鹤一去不复归 二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⑴...

#屈物话# 有哪些战争题材的古诗??? -
(15654688105):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