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有哪些常见的,实际上荒谬的常识? 影视剧中有哪些看似荒谬,实则合理的台词?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7

一部好的影视剧能够带给我们一场美好的视觉体验,但是也有一些影视剧却是让人“三观尽毁”,剧中会出现一些出乎想象的事情。比如说,“我赌你的枪里没有子弹之子弹会拐弯”、“徒手撕鬼子”、“八年抗战到了最紧要的时刻”以及古装剧中出现一些现代化的镜头等。

接下来,编者就和大家一起细数影视剧中那些虽然常见,但是实际上却很荒谬的常识:

01、影视剧中产妇在医院保大保小问题

在古代当产妇难产的时候,的确会存在保大人还是保小孩的两难选择问题。但是在现代社会却不会也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场景,因为现在的医院是有基本规则要求的,如果遇到产妇因为生产出现生命危急的情况,一般都是保大人。

02、皇宫里女眷的着装问题

现在的许多古装电视剧中女眷都是身着华丽的服饰,打扮精致,盘着一头秀发。但是实际上在古代,这样的现象并不会出现。在古代的后宫中除了嫔妃以及贵族女性能够穿好看的衣服,所有的宫女都是相同的衣服装扮。

根据记载,女眷一般都是宫里赏衣服穿,一年四次,一次四套。而且衣服的颜色和款式都是有着一定限定的,必须符合宫里的规矩。之所以这么做并不仅仅是为了省下一笔钱,更多是避免宫女们招惹是非。

03、关于“皇上”的称谓

其实“皇上”这个称谓是在满清时期才用得比较多的,在此之前很少会使用。在明朝时期,正式场合下使用的都是“陛下”,而在宋朝则会称其为“官家”,每个朝代的称谓都会有一定的差别。

04、关于“臣妾”的称谓

《周礼》中说,“臣妾,男女贫贱之称”,所以自称为“臣妾”的一般都是社会地位底下的人。而后宫的嫔妃们很少会在面对皇上的时候称呼自己为“臣妾”,因为那样不仅不能说明自己谦卑,而反而是自我贬低的一种表现。

05、关于“爹”、“娘”的称谓

在很多古代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子女对父母的称谓都是“爹”、“娘”,但是实际上这样的称呼并不正确。根据《史记》中记载,刘邦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太公”和“翁”。其实在汉代以前,子女对于父母的称呼就已经有“考”、“妣”、“父”、“母”等。

编者认为这些常识性的错误并不应该出现在电视剧中,因为可能会误导观众形成错误的认知,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同时笔者也希望编剧在编写剧本的时候多用心,多下功夫去了解历史常识,不要出现基本认知错误。



1、古装剧中,皇帝下圣旨了,太监或者宣读诏书的大臣会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种场面大家肯定都是司空见惯的,但这其实是错误的常识。此处应该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2、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并不是电视剧里面的那样。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纪晓岚与和珅是一对年纪相仿的职场活宝,而且很多电视剧都喜欢把他俩放一起。历史上他俩人根本不是一辈人,纪比和大了26岁,在古代,这个年龄差已经隔了不是一辈人了吧。

3、还是纪晓岚与和珅,很多电视剧都喜欢让他俩人斗法,历史上,纪晓岚的年纪虽然比和珅大很多,但就是个文官,远没有和珅的权力大,他根本斗不过和珅,也从来没有跟和珅过,就是个明哲保身的中立派。

4、枪战戏中,经常出现的演员手拿起枪就能打人,根本不瞄准,有的甚至枪都没有拿稳,直接开枪,然后居然打中了。是不是很神奇?这也是谬误,会让人以为打中目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事实上能百发百中,是非常非常难的。



影视剧中司空见惯然而荒谬至极的坑人常识有以下几个:

1.孕妇只要摄入了一点麝香,轻则脉象不稳,重则滑胎小产。长期佩戴被麝香熏过的首饰,还会导致终生不孕不育。 结果导致平时推销员推荐香水的时候,只要提及香料里有麝香,必定招来一片质疑的声音...我只想说电视剧看看就好…现实生活中还是不要给自己加戏了。

2.“失踪”不满24小时不予立案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其中规定,接到儿童失踪或者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妇女失踪报案的,公安机关应立即以刑事案件立案,迅速开展侦查工作。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处理。年龄不同略有区别。反正要真不见了,第一时间找警察叔叔,别听忽悠!

3.电视剧里,只要皇帝下圣旨基本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也不管哪个朝代。可是,最早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另外这句话正确的读法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所以编剧啊,长点心吧!



1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文化和文明史,很多国人也都喜欢历史。但,对于一些历史知识的理解,90%的朋友都错了。这不怪大家,怪就只能怪那些不负责任的、所谓的历史作者。闲暇之余,根据平日里大家最易出现错误的历史点做一个纠正。
一:圣旨的宣读、材质和颜色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听到太监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仅就这一点,就是错误的;我们时常看到圣旨有着一成不变的材质和颜色,这一点也是错误的。
“奉天”指的是尊奉天命,“承运”指的是继承”五德“(“金木水火土”)的运行。所以“奉天承运”意为君权神授,君权是上天赐予的。圣旨开头为八个字,“奉天承运皇帝“六字是连续的,其余的两个字根据圣旨的内容和诏告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诏曰”,“制曰”和“敕曰”。
圣旨的材质: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作为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
二:宦官就是太监
这一点错得最为厉害。宦官包含太监,但宦官不等于太监。在东汉之前,宦官有的被阉割,有的是正常男人。到了东汉之后,宦官才全部使用阉人。
三:太医给后宫女眷看病
在影视剧当中,太医动不动就直接给后宫女眷号脉,这是错误的。更有甚者,用几根丝线号脉,这也是错误的。后宫女眷都是皇帝的亲人,太医给这些人看病时,不允许当面诊脉,必须隔着屏风,在外瞧病。正因为如此,所以影视剧里出现了用几根丝线号脉的事,这是很荒谬的,这些都不行,那怎么办呢?只有打听小道消息来得知生病女眷的症状,然后施药。
四:臣妾
臣就是臣,妾就是妾。臣成不了妾,妾也很难成臣。《周礼》说:“臣妾,男女贫贱之称。”可以看出,臣妾是地位低贱者的代名词。一般情况下皇后和妃嫔对皇帝自称为妾,妾身,贱妾,小妾等。但也有极少数的皇后和嫔妃自称臣妾,发生这种情况,那说明这位皇后或者嫔妃自身的出身非常的低。
五:大人
老百姓喊官员为大人,这种称呼源与清朝,在此之前不是这样的称呼。比如唐朝:唐朝不论官民,一般对年轻男人的尊称是某郎,对年长男人的尊称是某公。对官员称呼官职,比如徐尚书、魏侍郎等,对宰相一级的大官则称呼阁老。或者称呼县级官员为明府,刺史级官员为使君。
六:爹、娘
影视剧中不管哪一个朝代都喊爹娘,这是大错特错的。比如在《史记》中,刘邦用“太公”和“翁”来称呼自己的父亲。
七:本宫
自从某影视剧播出之后,“本宫”一词,到处可以听到。古代皇宫中有很多宫殿,只要是一个宫殿的主人都可自称“本宫”,比如,太子叫"东宫",可自称本宫。皇后可自称本宫,还有一些人,譬如公主,有正式封号的可以自称"本宫",否则只能是本公主。严格一点来讲,只有一宫之主才能这样自称,而一宫之主的正确含义,比如“东宫”“西宫”这样的统御者,才能着称,并不是说住在宫殿里的都能这样自称。太后和太皇太后一般不会自称“本宫”的,而是自称“哀家”或者“老身”。在古代,身份地位是分得很清楚的。因此不是一宫之主的嫔妃没有资格自称本宫。
八:格格就是公主
公主是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封号。公主通常是皇女位号,只有在部分特殊情况下,宗女才能破格晋封为公主。在中国典籍中常将公主简称为主。公主下嫁称适,迎娶公主则称尚。公主通常有封号、封地。而清朝的格格则不是,在后金时期,国君和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清太宗起,重新规定了封号。作为非正式称号时,被用于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另外,清朝亲王的低阶妾有时也被叫做格格。
九:公公就是太监
这点错的也很厉害。在古代,有地位或者年长的太监才被称为公公,而不是所有太监都被称为公公。
十:臣子对皇帝的称呼
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称呼,但绝对不像影视剧中那样称“皇上”。比如:唐代称皇帝为“圣人”,在皇宫里面称皇帝为“宅家”、“大家”等;宋代“官家”、“官里”等等。作者:一得斋主人

1.水下嘴对嘴人工呼吸,错误。
经常在一些“恋爱偶像剧”中看到这么一幕,娇弱女主跳入水中,霸道男主一跃而下,然后女主缺氧昏厥,男主见此情景,直接搂住女主嘴对嘴进“水下人工呼吸”,虽然在水下缠绵激吻的场景实在唯美之极浪漫之极。但是!这种场景也就看看就好,人工呼吸可不是嘴对嘴吹气那么简单的事情,还有捏上鼻子做开放气道的动作,这些在水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水中压力非常大,也是根本无法将空气吹进对方口中。不信你试试在水中吹气球就明白了,所以这种“爱的供氧”在电视上体验一下就行了。

2.植物人复苏成正常人,错误。
这样这个也是各大影视剧常常出现的场景啊,一般都是角色因车祸成了植物人,然后某一天发生奇迹突然醒来,醒来之后上蹿下跳,无所不能,就好像说了一次舒舒服服的大懒觉。但现实要比电视剧残酷多了,植物人是因为大脑受到严重损害,而完全丧失认知能力,而脑神经的损害是不可逆的,所以大部分植物人就算恢复了意识,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反应,不可能恢复的和常人一样,能恢复到独立照顾自己是一件极其少见的事情了!所以大家还是要注意安全,植物人可不是睡一觉那么简单的事情。

3.冲锋时中弹,然后坚强站起来继续冲锋,错误。
这个场景大都出现战争片中,尤其是普通群众很少接触到军事知识,就以为中弹就是身上多了一个小洞,流点儿血而已,最多的就是比较疼,站起来继续战斗,应该不在话下。其实,子弹的威力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大得多,弹头以极快的速度穿过身体后会形成巨大的能量,这不仅会震伤内脏,当子弹穿出人体时,巨大的能量形成的伤口直径可达到12厘米以上,可不是小洞了,简直是个大窟窿。就算子弹没有穿过身体,而是被骨骼挡了下来,那子弹再碰到骨骼之后会在体内反弹,将造成更大的损伤,高速旋转的子弹也会搅的内脏支离破碎。身体经受这样的重创,基本就完全丧失战斗能力了,不是靠主观意志就能克服的。头部中枪更是恐怖,大于1/3的脑壳儿将被掀翻,更不会有任何生还的可能。

影视剧中有哪些看似合理,实则荒谬的台词?~

《让子弹飞》不好色的县长,不一定是好县长,人都有七情六欲,如果一个当官的不贪财又不好色还没有什么其他爱好,那一定不是因为他太廉洁,而是说明他隐藏的太深。一个好县长,能设身处地为百姓考虑的县长,他一定要有自己的欲望和爱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如果一个男人(直男)连美女看了都无动于衷,我是不敢与这种人交朋友的。

正义可能会迟到,可它永远不会缺席、咸鱼就算翻了身也还是咸鱼、我相信正义,可没人愿意相信我。


#富谦罗# 电视剧中cpr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
(14783892306): 这事实上很常见,因为躺在那装“死人”的还是演员,不能来真的,而影视剧编剧也常常都是不甚了解医疗常识的,所以常能看到各种错误.我在此罗列下我曾看到过的各种问题:1.人工呼吸不捏鼻子(不捏鼻子肯定得跑气,人工呼吸无效)2.胸外按压胳膊不伸直(不伸直使不上劲)3.胸外按压位置错误,误按在左侧心前区(这会导致肋骨骨折)4.没有在坚硬的平面上施救,在软床上乱按一气(软床会削弱按压力量,这是不允许的) 至于流程,按压和通气比例的错误那就不能去计较,因为只能权且作为是个情节过了…

#富谦罗# 影视剧常识是什么 -
(14783892306): 你要哪方面的?

#富谦罗# 古代的砒霜(三氧化二砷)实际上是用雄黄(三硫化二砷)加热得到的,纯度不高,里面含硫.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常见到用银簪子验毒,实际上是银遇到所谓... - 作业帮
(14783892306):[选项]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前后,银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 生成的硫化银是一种盐 D. 反应前后,银簪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富谦罗# 影视常识
(14783892306): 影是人类史上的重要发明,它借助了照相化学、光学、机械学、电子学等多门学科的...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们就找到所属的电影集团投资制片人及相关人员,开始选导...

#富谦罗# 电影、电视剧常识 -
(14783892306): 出品人:一般都是负责影片前期的市场调查,看类似的影片的电影市场是否有前景(比如说票房情况、受欢迎程度、续集的可能性等),通过调查来决定是否值得出品该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们就找到所属的电影集团投资制片人及相关...

#富谦罗# 古装剧里的滴血认亲有科学依据吗?
(14783892306): 不同血型的血液相混合时,会由于相同类型的抗原抗体结合而产生沉淀,而同血型的血则会“融合”.但是血型是否相同和是否亲生没关系.影视剧中常见的将血液直接滴...

#富谦罗# 电视剧中有哪些比较常见的套路 -
(14783892306): 一哭二闹三上吊 兄妹、得病、车祸 异能、女扮男、复仇、穿越

#富谦罗# 请问货币是不是时刻都在发行的?货币发行的依据是什么?
(14783892306): 是以国家储备金为依据的.

#富谦罗# 战时穿着的问题在影视作品中,为什么日军和国军的军官在打仗时仍穿着
(14783892306): 您所说的,在影视作品中看到日军和您的“国军”的军官“在打仗时仍穿着西装”,我想您是指西服翻领式军装上衣. 首先说明,您说“士兵们是穿着作战服带着钢盔”,...

#富谦罗# 浙江传媒学院网上报名 - 传媒摄影考试我报考了浙江传媒学院的初试即将要复试了,有没有哪位知
(14783892306): 艺术类专业考试 (一)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持与播音专业考试科目: 1. 专业初试... (一)文艺常识 (1)文学部分: 1、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体裁 2、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