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区别 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有什么区别?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研究性学习和传统教学之间的区别共有以下九点:
1、基本假设
传统教学认为学生有欠缺,教师应提示学生不足,学生直接学习。而研究性学习的假设则是认为学生具有潜在的学习能力与兴趣;教师应引导学习,建立学生的能力和自信。
2、课程编制
传统教学属于阶梯型:目标-成就-评价
研究性学习属于登山型:主题-探究-表达
3、教学重点
传统教学的重点就是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而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则是运用知识和技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整合。
4、教学程序
传统教学是一种线性的活动,封闭的、有既定的步骤。而研究性学习则是一种自主开放与探究的活动,可随学生的进度进行调整。
5、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由教师来选择学习活动和提供教材,对学生而言学习内容是预设的,未知的。而研究性学习时学生可以从教师提供的活动中弹性选择其学习内容和程度,并将这些内容与生活结合与过去所学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
6、学习动机
在传统教学体系下,学生以外在学习动机为主,更关注教师的赞赏与奖励。而在研究性学习的体系下,学生则以内在的学习动机为主,因兴趣和对学习的满足感而投入学习。
7、教师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外显位置:是专家,教导、命令、指示,鼓励学生达到目的,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播者。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处于隐蔽位置中的:起到引导、建议或暗示可能性、倾听、疑问、鼓励学生有不同想法,是探究的伙伴与促进者。
8、学生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隐蔽位置:是教学过程中的“听众”和“观众”,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是专家,围绕着一个自己的问题去寻找答案,做出独特的结论,是知识的建构者。
9、评价方式
传统教学重视总结性评价,以量化评价为主。而研究性学习重视形成性评价,强调质化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论文~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问题——学现实的数学

传统的数学观将数学看成一套已完成的严密的数学结论体系,而教师的任务又大都停留在忠实地教“数学(教科书)”,这就最终导致数学严重脱离实际,脱离学生生活。建构主义数学观认为,数学是一个活的、动态的、开放的数学活动。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促进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以此为出发点,则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将数学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他们所学的数学是与当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
例如,在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笔者以备受学生关注的“世界杯”足球赛为题材组织教学:在多媒体播放巴西球星射门时激动人心的录像片断后,我及时抽取了近4届“世界杯赛”每届进球数这组信息制成统计表(见下表)在多媒体中出示供学生观察。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用百分数表示表中两者关系的问题,现实的背景加上学生积极、灵活的思维,学生一下子提出了许多百分数问题。比较、分类后,抽取其中的“1998年进球比2002年多百分之几,2002年进球比1998年少百分之几”一组问题,即构成了本课要研究的重点。至此,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现实背景中引发问题的过程,而真切地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年份2002 1998 1994 1990
进球(个) 161 171 141 115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紧密联系生活的“源头性”的数学问题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首先自身要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生活,这样才能提出、提供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去观察、解释、探究。
二、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建构——学有意义的数学
  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人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为此,建构主义教学论把“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看成是其“灵魂”。还有学者认为。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鉴于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教学时,我们应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促使其主动建构。
  例如,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购物付款时“付整找零”的经验,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题:“六·一”节,小明的妈妈带了136元钱去新华书店买了99元一套精装本的《上下五千年》,作为送给小明的节日礼物,妈妈可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讨论该题时,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而首选的方法便是“先付100元,再用36元加上找回的1元钱”,而这恰恰就是“凑整简算”的思想,原先不易被同学们所理解的“思想”由于其生活经验的支撑得以主动建构。又如,“年、月、日”的教学,教学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年、月、日的许多“经验”,以此为起点,教学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个人观察自己手中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然后组内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待组际汇报时,一年有12个月,月又分为31天的大月和30天的小月以及二月的天数等知识都已被同学们所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我又出示了1990年至2000年来2月份的天数让学生作再次的研究和探索,四年一闰,以及判断平、闰年的方法又被同学们所发现。
  学习是经验的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而利用学生先前生活经验的学习则显得更积极、更主动,也更富有意义。
    三、应用生活现实,体现价值——学有用的数学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在他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中阐明: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应及时提供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应用中更深刻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并通过应用促使学生更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学习和生活中更主动地运用数学。
  小学数学中,数学应用于现实的例子很多,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学生计算粉刷自己所在教室的总面积;学习《圆》《圆锥》后,引导学生测量、计算大树的直径与横截面的面积、沙堆、稻谷堆的体积和重量;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了解社会的变化和进步;学习《比和比例》后,让学生测量、绘制学校平面图、家庭所在居委的示意图等等。这些活动大多可以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上进行。
  需要提及的是,平时的数学课能否体现,又该怎样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呢?笔者认为,对课本例(习)题进行“生活化”处理,不失为既“经济”又“实用”的好办法,以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工程问题”为例,在例题的教学并进行了适量的巩固练习后,我设计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李军星期天进城买文具,所带的钱如果全部买笔记本,可以买10本,如果全部买铅笔,可以买15支,现在他先买了4本笔记本,剩下的钱还能买多少支铅笔?通过对该题的解答,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
传统教学是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然后通过机械地操练巩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的得到开发和发挥,传统教学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传统教学重讲轻练,学习不是通过老师大量的讲授,而是让学生大量练习,在实践中学会“游泳”。
传统教学重“教”轻“学”,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步骤的安排设计主要从“教”的视角考虑。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有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有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传统教学观的核心是“仓库理论”,它以教师为圆心,把学校当成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把书本当作主要教学内容,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工具,把分数看成是评估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成绩的惟一标准。其结果,严重的妨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忽视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不利于现代新人的成长。而现代教学观念完全摒弃了这些落后的想法和方式,试图用崭新的教学观来改变这种现象,因此在现代教学观念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教学改革。


#祝牵冉# 研究性学习
(19547864669):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带有研究问题性质的学习活动.归纳起来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指学科教学中的研习活动,强调学生要探究、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指一种专题式的研究学习活动,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

#祝牵冉# 试分析综合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异同 -
(19547864669): 2.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语文课...

#祝牵冉#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请各位帮帮我!急需答案!谢谢! -
(19547864669): 教育部教基[2000]3号文件: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

#祝牵冉# 研究性学习是什么?
(19547864669):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祝牵冉#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
(19547864669): ■文/胡兴宏 王洁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这种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其主要特征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是最适合未来与当今现代化社会需要的,...

#祝牵冉#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是什么啊?? -
(19547864669):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

#祝牵冉#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措施
(19547864669): 研究性学习概念及研究性学习方法与措施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接受性学习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对教师的一面强调的过多,教师把教育教学...

#祝牵冉#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题学习的区别? -
(19547864669): 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不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教师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初中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都将成为一种必然.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充斥的社会...

#祝牵冉#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以及基本特点是什么 -
(19547864669):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求采纳

#祝牵冉# 传统课堂和未来教室两者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有何不同 -
(19547864669):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仅仅针对学生而言,它将在教育领域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尤其涉及到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突出地表现为教学模式创新.通常认为,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策略的范畴.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根据信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