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袖和水袖有什么区别?大唐盛世的衣服是哪一种袖子?描述详细一些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代演变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云袖,古代衣服长长的袖子,它的袖口很大。
水袖,来自于戏曲舞蹈中,戏剧演员衣服袖子前的延伸部分,这是一种艺术的夸张手法,在舞动中更加增加人物形象的美感。由于在舞动中象是水中的涟漪波动,因此称之为水袖。

云袖和水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元素。
云袖是一种古代衣服长长的袖子,它的袖口设计得很大,这使得穿着者可以在不影响动作的同时,展现出优雅端庄的气质。
水袖则来自于戏曲舞蹈中,是戏剧演员衣服袖子前的延伸部分。它运用了艺术的夸张手法,在舞动中更加增加人物形象的美感。水袖的命名源于它在舞动中象是水中的涟漪波动。
在大唐盛世,贵族的衣着风格是宽袍大袖,华丽庄严。当时的袖子以圆润宽广、行动自如为特点,既能适应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是那个时代的审美标志。
总的来说,这两种袖型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点,但在不同时代、场合和艺术形式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和表现。

中国传统服饰的来历和特色~

一、来历
民族服装在特定的社会生活及自然环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意识。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在未有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
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
殷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服饰制度逐渐形成。周代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冠服制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此中国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二、特色
中国传统服饰设计抽象、更鲜明、更具标识性夸张、更强烈,也更具有自由度。
民族服装在特定的社会生活及自然环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意识。其民族特征主要表现于服装的造型、款式、色彩、材料和服饰件等方面。
民族服装形象的设计提炼应该更抽象、更鲜明、更具标识性。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思维模式应为浪漫性能动的构思方式,具有敏锐的形象感知能力。
民族服装的审美特征较其他戏剧形式对更夸张、更强烈,也更具有自由度。在造型和色彩上,抽象与夸张是其最鲜明的特征。
民族服装的造型较其他戏剧形式对适应演员动作的要求更严格,对演员在大幅度动态的要求更高,表现在材料上也具有更大的空间。

扩展资料:
传统服装汉服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
上衣下裳制,相传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一传说可以在甘肃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绘中,得到印证。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
上衣下裳的服制,据《释名·释衣服》载:“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上衣的形状多为交领右衽,下裳类似围裙的形状,腰系带,下系芾。这种服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衣裳连属制,古称深衣,始创于周代。《礼记·深衣》注称:“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深衣同当代的连衣裙结构类似,上衣下裳在腰处缝合为一体,领、袖、裾用其它面料或刺绣缘边。
深衣这一形制,影响于后世服饰,汉代命妇以它为礼服,古代的袍衫也都采用这种衣裳连属的形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传统服饰

1、隋唐时期服装的转变时期
隋唐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这个时期的服饰变迁为历史过渡时期。其上承历史服饰之源头,下启后世服饰制度之经道。男子的常服为幞头、袍衫、穿长靿靴。但此时的袍衫与前朝略有不同,式样为圆领、右衽、窄袖、领袖裾无缘边。
2、宋代的服装趋于保守
宋代的服饰,大体沿袭前唐,但在服装式样和名称上还略有差异。宋代的缺胯袍衫式样有广袖大身和窄袖紧身两种。穿褙子和半臂的习惯极为普遍,但都不能作为礼服穿用。
3、辽金元时期服饰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既有汉人的礼服制度又有本民族特色。辽金男子的服饰多为圆领、袖的缺胯袍,着长统靴或尖头靴,下穿裤,腰间束带。元代男子的服饰有汉族的圆领、交领袍,也有本民族的质孙服,其形制与深衣类似,衣袖窄瘦,下裳较短,衣长至膝下,在腰间有无数褶裥,形如现今的百褶裙,在腰部还加有横襕。
4、明清时期服饰变化
明朝的服饰在唐朝服饰的基础上结合宋元服装形式中的某些元素,而生成了自己朝代服饰风格。因为明朝的政治思想达到了中国历代前所未有的保守,明朝服饰风格也变得束缚闭塞。
5、民国时期至近现代
直到鸦片战争后,世界强行打开中国大门,清末西洋服装传入后,中国人的服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末时期在中国境内随处可见西洋服装和长袍马褂并存现象。自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是中西结合的最有力的时代产物。

扩展资料:
汉服文化:
传统服装汉服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上衣下裳制,相传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一传说可以在甘肃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绘中,得到印证。
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上衣下裳的服制,据《释名·释衣服》载:“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上衣的形状多为交领右衽,下裳类似围裙的形状,腰系带,下系芾。这种服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传统服饰


#纪倩柳# 京剧水袖的尺寸和面料是怎样的? -
(13634029263): 水袖的名字来自水衣.水衣就是一种衬衣,演员穿戏衣时,里边要衬一件水衣,水衣的袖子长一点,露在戏衣的外边.后来,演员发现这种衬衣的袖子,不但可以保护戏衣,而且还可以用于歌舞表演,就逐渐把它放长,脱离水衣,直接缝在宽袖的戏衣上,就成了水袖.水袖的功法有:抖袖,表示整理衣服;投袖:表示生气;挥袖:表示叫人离开;招袖:表示叫人来;摆袖:表示飘洒自如等十几种不同含义的表演功夫. 水袖的尺寸不宜太长,如果是狭长一条,不仅不好看,用起来也很难得心应手.程砚秋的水袖尺寸是:衣袖长约过手四寸,水袖本身有一尺三寸,这样的长短,运用起来比较得劲.各种身段的运用,还必须结合着自己的身材,要善于掩盖自己在身材上的缺陷.

#纪倩柳#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女人最爱哪款衣服 -
(13634029263): 古人云: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每个人都要穿衣服,而衣服作为一个人的衬托,这就至关重要了.在中国史上,服饰的款式和所用材料及颜色层出不穷,它们各自有这自己的特点也反映了它们所在朝代的文化,那么古代的美女们最爱穿哪款衣服...

#纪倩柳# 关于古代的衣服说法的诗句,白衣飘飘的那种袖子 -
(13634029263): 水袖

#纪倩柳# 袖子比衣服长蛮多的那种衣服叫什么类型的衣服? -
(13634029263): 这种衣服就是赛车衣变化到大众的. 我设计的衣服就这样的衣服/象上面说的CK的还有G-STAR的还有很多牌子都会做这种类型的衣服. 我也很喜欢这样的衣服. 这个袖子一般都叫曲度袖.袖子都比衣服长很多. 我在这边都说欧版.

#纪倩柳# 唐代服饰的特点 -
(13634029263): 展开全部(一)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唐统一了魏晋南北朝和隋的混乱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对外贸交易发达,生产力极大发展,较长时间国泰民安.尤其当盛唐...

#纪倩柳# 提供一些古代服饰的词汇. -
(13634029263): 汉代男子的曲裾深衣 曲裾深衣穿戴展示图(根据陕西咸阳出陶俑复原绘制).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

#纪倩柳# 古人的衣袖都有哪些作用 -
(13634029263): 我国以衣为中心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据考古学发现,距今1万8千年以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时期,即有骨针用以缝制兽皮衣服.古籍《礼记·礼运》亦有华夏先民“朱有麻丝、衣其羽皮”的记述.就连戏曲舞台上,水袖舞也是多姿多彩,...

#纪倩柳# 京剧中的服装是怎么分类的?
(13634029263): 京剧中的装束非常有讲究,尤其是服饰,最能够体现人物背景、身世、性格.不同的人物,身份不同、性格不同或地位不同,会有不同的服饰,以便区别,也便于观众理解...

#纪倩柳# 袖子在古代被称为什么呢?
(13634029263): 袖字又写作褎.古代的袖子较长,垂臂时手不露出, 所以古代作品中常提到“长袖”.如《史记•范睢蔡泽列 传》:“韩子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

#纪倩柳# 汉朝平民女子服饰和妃平服饰的异同
(13634029263): 前些日子,我也在查,只得这些资料 汉代规定,百姓一律不得穿各种带颜色的服装,只能穿本色麻布.直到西汉末年(公元前13年)才允许平民服青绿之衣.对商人的禁令更严.然而在服装的样式上,似乎没有严格的制度.从出土的汉代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