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桥的故事或传说 有关桥的故事和传说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传说,很久以前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多的数也数不清。有一个县令听到了这个传说,很不服气,心想:怎么会数不清呢?于是就派官兵一个个去数。数啊数啊,派了100个官兵去数,结果每个人数出来的数目都不一样。这真奇怪了!怎么会这么多人都数不清呢,县令决心亲自去数。

他到了桥头,先从东到西数了一遍,又从西向东数了一遍,两次数出来,数目还真的都不同。县令惊得一身大汗,再数第三遍、第四遍,没有一遍结果相同。啊呀呀!出鬼了!莫非狮子长了腿,会动了?

想到这儿,他有主意了。半夜,四处静悄悄的,只有卢沟桥下的河水在“哗哗”地流淌。县令轻轻地走到桥边,小心翼翼地朝桥上望。果然,狮子都活了,东窜西窜,滚过来滚过去,玩得开心极了!县令看得也开心极了,情不自禁“啊”的一声叫了出来。这一叫,可不妙了,狮子都立刻回到原位,一动也不动了。从此,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就再也不会动了

风雨桥的传说
进入侗乡,常常可以看到一座座很别致的风雨桥。说起风雨桥,可有一段神话传说。
古老的时候,还没有开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个妻子,名叫培冠。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形影不离。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这培冠长得十分美丽,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地跃出水面来看他们。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了许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刮得布卡睁不开眼睛,培冠“哎呀”一声跌落河中。布卡睁眼一看,妻子不见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头跳进水里,潜到河里。可是,来回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赶来帮助他寻找,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培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河湾深处有一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一下子,螃蟹精变成一个漂亮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他一巴掌。他马上露出凶相威胁培冠。培冠大哭大骂,哭骂的声音从河底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
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头里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头就向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向右看,浪头往右冲,右边岸裂。小木桥早已被浪涛卷走了。众人胆战心惊。可是龙头来到布卡的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上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顿时,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成一团乌云,那花龙紧追冲向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原来是那只鼓楼顶那么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张张逃跑,爬到悬崖三丈高。花龙下到水里翻跟头,龙尾一摆,又把螃蟹横扫下水来。这样几个回合,把螃蟹弄得精疲力尽,摇摇摆摆爬向竹林,想借竹子挡住花龙。可是花龙一跃而起,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下去,螃蟹又跌落河中。花龙紧紧追到水底后,浪涛翻滚着便顺河而下,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后来,在离河湾不远,露出一块螃蟹形的黑石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这块石头,后人称它为螃蟹石。
等到河面平静之后,听见对面河滩上有个女人的声音在叫唤。布卡一看,那正是自己的妻子。布卡叫了几个人马上游水过去。上岸以后,培冠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这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回去了,还不时向人们频频点头。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侗乡。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似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常在。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建成以后,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典礼,非常热闹。这时,天空中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道,众人细看时,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又因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又叫风雨桥。

2.会仙桥的传说
会仙桥在渝中区民族路上,就在如今会仙楼前面那广场的中心。会仙桥消失得早,笔者伯父上个世纪20年代初就来到重庆做工,也没见过那桥。不过,会仙桥的地名却存在到上个世纪80年代。

古时,重庆城内人烟并不多,大梁子(今新华路)一带还是森林。从大梁子流下一条小溪,大约是顺如今的正阳街,经大阳沟,到洪崖洞,流入嘉陵江。会仙桥就是这条小溪上的一座桥,长可能不到10米。之所以叫会仙桥,是传说有人在此遇到过神仙。不过,传说有多种版本。

一种说法是:有个老头在那桥头开了个冷酒馆,经常有个南岸老君洞的道长来他馆里喝酒。那道长便邀请老头到老君洞去耍。老头去了,道长招待他吃豆花,端了一碗豆花出来,两个人总是吃不完。下午,老头回到酒馆,老婆子好惊奇,说:“你啷个好多年都不回来哟?”老头说:“你昏了哟,我才耍半天。”但一照镜子,竟然长出了雪白的长胡子。老头才明白,自己遇到的道长是个神仙。一传十十传百,于是人们便把这酒馆门前的桥叫作会仙桥。

还有一种说法是:洪崖洞下面住了个姑娘,经常到嘉陵江边去洗衣服。有一回,她洗的衣服被江水冲跑了。江边有个单身的打鱼郎见了,划着渔船就去给她捡了回来。于是,二人就熟悉起来。有一天,姑娘的母亲生病去世,姑娘没得钱安葬,急得去跳河。打鱼郎把她救了起来,对她说:“我网到一挑金甲鲤鱼,马上挑去卖,卖了就去买寿衣和棺材。”哪知,他挑着鱼进了城,刚走到那桥上,那活蹦乱跳的金甲鲤鱼全都死得硬邦邦的,还卖啥子钱哟!急得打鱼郎在那桥上跳起脚哭。这时,他听见土地庙里传来一个声音:“快点让路,八洞神仙来了!”他抬头一看,来的却是八个叫花子,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跪下去就求神仙帮忙。领头的是个拄着根铁拐子的瘸子老头,说:“我们都是叫花子,自己都没吃的,哪里帮得了你的忙哟!”那身背宝剑的叫花子捡了一砣石头丢进打鱼郎的鱼箩筐里,说:“你的鱼全都活了,还不快点拿去卖?”打鱼郎一看,硬是的。把那石头丢进另一个箩筐,鱼也活了。再一看,叫花子全都不见了。于是,打鱼郎卖了个好价钱,安葬了姑娘的母亲,然后和姑娘结成夫妻,在这桥头安了家。这桥也就取名会仙桥。

3.赵州桥的传说
古时候的赵州,就是现在河北的赵县。赵州有两座石桥,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桥,看去象长虹架在河上,壮丽雄伟。民间传说,这座大石桥是鲁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桥,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条小白龙,活灵活现,传说这座小石桥是鲁班的妹妹鲁姜修的。这两座桥修得可好啦!舞台上演《小放牛》,还有这样的唱词:“赵州石桥鲁班爷爷修,玉石的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里就唱到了鲁班修赵州桥的传说。
相传,鲁班和他的妹妹周游天下,走到赵州,一条白茫茫的洨河拦住了去路。河边上推车的,担担的,卖葱的,卖蒜的,骑马赶考的,拉驴赶会的,闹闹攘攘,争着过河进城。河里只有两只小船摆来摆去,半天也过不了几个人。鲁班看了,就问:“你们怎么不在河上修座桥呢?”人们都说:“这河又宽、水又深、浪又急,谁敢修呀,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这样的能工巧匠!”鲁班听了心里一动,和妹妹鲁姜商量好,要为来往的行人修两座桥。
鲁班对妹妹说:“咱先修大石桥后修小石桥吧!”
鲁姜说:“行!”
鲁班说;“修桥是苦差事,你可别怕吃苦啊!”
鲁姜说:“不怕!”
鲁班说:“不怕就好。你心又笨,手又拙,再怕吃苦就麻烦了。” 这一句话把鲁姜惹得不高兴了。她不服气地说:“你甭直嫌我心笨手拙,今个儿,咱俩分开修,你修大的,我修小的,和你赛
一赛,看谁修得快,修得好。”
鲁班说:“好,赛吧!啥时动工,啥时修完?”鲁姜说:“天黑出星星动工,鸡叫天明收工。”一言为定,兄妹分头准备。
鲁班不慌不忙溜溜达达往西向山里走去了。鲁姜到了城西,急急忙忙就动手。她一边修一边想:甭忙,非把你拉下不可。果然,三更没过,就把小石桥修好了。随后她悄悄地跑到城南,看看她哥哥修到什么样子了。来到城南一看,河上连个桥影儿也没有。鲁班也不在河边。她心想哥哥这回输定了。可扭头一看,西边太行山上,一个人赶着一群绵羊,蹦蹦窜窜地往山下来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赶羊的是她哥。 哪是赶的羊群呀,分明赶来的是一块块象雪花一样白、象玉石一样光润的石头,这些石头来到河边,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了加工好的各种石料。有正方形的桥基石,长方形的桥面石,月牙形的拱圈石,还有漂亮的栏板。美丽的望柱,凡桥上用的,应有尽有。鲁姜一看心里一惊,这么好的石头造起桥来该有多结实呀!相比之下,自己造的那个不行,需要赶紧想法补救。重修来不及了,就在雕刻上下功夫盖过他吧!她悄悄地回到城西动起手来,在栏杆上刻了盘古开天、大禹治水,又刻了牛郎织女、丹凤朝阳。什么珍禽异兽、奇花异草,都刻得象真的一样。刻得鸟儿展翅能飞,刻得花儿香味扑鼻。她自己瞅着这精美的雕刻满意了,就又跑到城南去偷看鲁班。乍一看呀,不惊叫了一声。天上的长虹,怎么落到了河上?定神再仔细一瞅,原来哥哥把桥造好了,只差安好桥头上最后的一根望柱。她伯哥哥打赌赢了,就跟哥哥开了个玩笑。她闪身蹲在柳棵子后面,捏住嗓子伸着脖,“咕咕哏——”学了一声鸡叫。她这一叫,引得附近老百姓家里的鸡也都叫了起来。鲁班听见鸡叫,赶忙把最后一根望柱往桥上一安,桥也算修成了。
这两座桥,一大一小,都很精美。鲁班的大石桥,气势雄伟,坚固耐用;鲁姜修的小石桥,精巧玲瑰,秀丽喜人。 赵州一夜修起了两座桥,第二天就轰动了附近的州衙府县。人人看了,人人赞美。能工巧匠来这里学手艺,巧手姑娘来这里描花样。每天来参观的人,象流水一样。这件奇事很快就传到了蓬菜仙岛仙人张果老的耳朵里。张果老不信,他想鲁班哪有这么大的本领!使邀了柴王爷一块要去看个究竟。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两人来到赵州大石桥,恰巧遇见鲁班正在桥头上站着,望着过往的行人笑哩!张果老问鲁班:“这桥是你修的吗?”鲁班说:“是呀,有什么不好吗?”张果老指了指小黑驴和柴王爷的独轮小推车说:“我们过桥,它经得住吗?”鲁班膘了他俩一眼,说:“大骡于大马,金车银辇都过得去,你们这小驴破车还过不去吗?”张果老一听,觉得他口气太大了,便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五岳名山,装在了车上。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一忽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了桥身,保住了大桥。
两人过去了,张果老回头瞅了瞅大桥对柴王爷说:“不怪人称赞,鲁班修的这桥真是天下无双。”柴王爷连连点头称是,并对着才回到桥头上来的鲁班,伸出了大拇指,鲁班瞅着他俩的背影,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啦!”
现在,赵州石桥桥面上,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车轧的一道沟。到赵州石桥去的人,都可以看到,桥下面原来还留有鲁班爷托桥的一只大手印,现在看不清了。
(附记:据史料载,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的。)

4.五里桥的传说
“五里桥”是一座石拱桥,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朱昌镇的朱昌村与五里村之间,当地布依族老百姓对桥的来历是这样传说的。
很久以前,朱昌有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河,河的两岸,各有一个村寨,为了互相往来方便,有一天,两村寨的人们组织了几十个强壮劳力在河面上架起了一座十多丈长、三尺多宽的木桥。可是,第二天木桥不见了。大家还以为是桥没有修牢固,被水冲垮了,于是,他们又重新选用最结实的木料,请来能工巧匠,架起了第二座桥。
当天晚上,奇怪的事情出现了。本来皓月当空的夜晚,突然间狂风四起,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从天而降。河面上恶浪滚滚,好像要把两岸的山崖都冲垮下来一样。一股黑浪散后,河面上出现了一个怪物,恶狠狠地说:“修桥,想从我的身上走过,哼,我看你们修!修好一座我冲垮一座,叫你们尝尝我老龙精的厉害。”说完,它将身子一摇,变成一条张牙舞爪的青龙,一头钻进水中,掀起几丈高的狂浪,只听“哗啦”一声,木桥顷刻间变成数不清的木块,顺着恶浪向下游飘去。
第二天一早,两寨的人们来到河边,发现木桥又不见了。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哪个良心不好的把桥弄垮了?”有的说:“恐怕是被大水冲毁的哟!”还有的说:“可能是被风吹垮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个不停,哪个也不能肯定桥是咋个垮的,修桥的事只好放了下来。
转眼一年过去了,两岸的人们吃尽了绕远路的苦头。他们经过多次商量,决定以石代木,修一座高大的石桥。
经过五个月的辛勤劳动,一座又高又大的石拱桥终于修成了。这座桥造型古朴,桥两头塑有一对怒目圆睁的狮子,远远望去,就像美丽的长虹。因为这座桥的北面村寨离东南面的村寨有五里路,人们就把这座桥叫做“五里桥”。
石桥修好不久的一天晚上,那个怪物————老龙精又来到河面上,当它掀起恶浪,准备把石桥冲垮时,忽然桥下放出了一圈圈金光,同时桥上发出了雷鸣般的吼声。老龙精吓了一跳,它正要钻进水中,突然飞来一个金圈子,一发势就将它的脑壳套住了。接着,又飞来一根大铁链,把它的身子紧紧捆住。老龙精痛得在水面上乱翻乱滚。这时,站在桥中央的一位老人手握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剑,指着老龙精大声吼道:“孽龙,你还敢作恶?”老龙精吓得魂不附体,赶忙跪下求饶。
原来,老龙精掀翻木桥残害生灵的事,被一个仙人看见了,他就去禀告玉帝,玉帝命他来治服老龙精。他见老龙精已经服罪了,但又怕其它水妖另生事端,就用宝剑一指,让一对金鸭子衔着一根金扁担飞进桥墩里。然后,仙人就带着老龙精回天庭复旨去了。几百年来,这对金鸭子和这根金扁担一直护卫着这座石桥,使石桥至今还完好无损地横跨在河的两岸。

5.枫桥的传说
一座寺院里只能有一个当家和尚,寒山和拾得两位高僧在一座庙里,谁作主持好呢?两位高僧都很客气,推来推去,毫无结果。这座庙里只有他两个和尚的时候,还不要紧,等到陆陆续续招了一批小和尚进来,就有问题了。小和尚问:“老和尚,今天念哪本经呀,”寒山说:“应该先问拾得师父。”小和尚就去问拾得,拾得说:“还是应当问寒山师父。”他们互相尊重,却苦了小和尚,怎么招待香客呀,买多少香油,派谁去拾柴呀,等等。小和尚无所适从,有意见了,就难勉叭叭咕咕的。小和尚的话传到寒山、拾得的耳朵里,两个人又商量起来,推来推去,还是毫无结果。这时走来一个老农妇,说:“两位师父不要谦让了,我来给你们出个主意吧。你们比比本事,本事大的做当家和尚,这样最公平。”寒山、拾得一听,是个办法,不过,比什么呢,农妇指指庙前一条河,说,这条河上缺座桥,乡里乡亲来来往往靠渡河,又不方便又危险,请你们施展法术,变座桥出来,哪个变得出来就是哪个本事大。出家人不打逛言,所以,不怕寒山拾得隐瞒法术,果然拾得先施法术,把身上的僧衣一脱,往河面一抛,变做了一个桥面,可惜,没有桥架支撑,一阵,风吹来,眼看就要把它刮塌。寒山急忙将手中的禅杖往河边一插,运起法术,禅杖顿时变成一棵树,树朝对岸一铺,一座桥就稳稳当当卧在了河面上。老农妇一笑,说:“还是寒山本事大些。”说着把一块手帕朝脚前一抛,手帕化做一朵莲花,她踩着莲花就升到了空中,寒山拾得抬头一看,原来老农妇是观音变的。寒山只好做当家和尚了,那座庙也就叫做“寒山寺”了。寒山那根禅杖,是用枫树削成的,那座桥自然就被称作“枫桥”了。

6.双抛桥传说
双抛桥在今福州杨桥路中段。传说古时候这里就有河,河上有座无名的木桥,桥下水深流急。河附近分别住居着邱、何、胡三家。邱家有个儿子靠木工手艺为生,为人老实忠厚。何家亦不甚富裕,有个女儿长得花容月貌,且生性善良。邱、何两家素有往来,彼此一对男女自然也合得好。他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家长辈视为合适,遂为他们定了亲,并择了迎娶的吉期。
不料,一日何小姐到河边漂洗衣裳,被胡家阔少看见。胡家为官,有钱有势。胡少爷见何小姐貌美,查明底细后便遣媒到何家说亲。何家把姑娘已定亲,且日内迎娶的话让媒母去回了。谁知胡恶少根本不理,暗地召集家丁打手,策划邱、何两家迎娶之日拦路抢亲。邱、何两家毫无防备,何小姐于迎亲路上被抢到胡府。
何小姐是个忠贞烈性姑娘,到了胡府宁死不从,并于夜间趁看守疏忽之机,偷偷逃出胡府,奔回邱家与新婚丈夫相聚,享洞房花烛之乐。然而,那胡恶少岂肯罢休,他喝动众恶奴,各持凶器奔赴邱家,将邱、何新婚夫妇捆绑后抓走。新婚夫妇一路反抗,大骂无耻恶少。胡恶少恼羞成怒,喝令众恶奴,将新婚夫妇双双抛入河中,并吩咐将两人尸体抛向南北两边,意在死了也不让他们在一起。这一对可怜的新婚夫妇,被活活地淹死在河中,并分尸两岸。后来河的南北两岸各长出一棵榕树,树根在河底互相交错,树枝在空中攀连,成为榕城的一道奇观。后人见了赞叹不已,便将跨河的这座桥叫双抛桥了。

7.蔡襄造洛阳桥的传说
传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时,拔剑剖腹,将肠肚抛落在洛阳江中。后来,这些肠肚变成了龟精蛇怪,不时兴风作浪,危害过往船只。
一日,一只渡船过江,龟蛇作怪,大风狂吼,浊浪翻滚,眼看渡船被弄得要翻过去。这时,天上传来了喊声:“蔡学士在船上,不得无礼!”龟蛇两怪听了,吓得钻入江底。只一会儿,江面又风平浪静。船上的客人很惊奇,相问谁是“蔡大人”,全船没有一个姓蔡的,只有一个怀孕妇女,丈夫姓蔡。那孕妇心里清楚,就对天暗暗许愿:“我这胎若能生下男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叫他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便利过往客人。”
那孕妇果然生个男孩,取名蔡襄,字君谟,号端。蔡襄从小聪明伶俐,二十岁那年中了进土,后来授封端明殿大学士,很受皇帝的器重。他在京城时,挂念着建造洛阳桥之事。但当时朝廷有规定:不准文武官员回原籍做官。
有一天,蔡襄要陪皇帝游玩御花园,事前,他暗中叫一个太监,预先在路边的芭蕉叶上,用毛笔蘸蜂蜜写了八个大字,蚂蚁嗅着香甜味,都围来叮蜜,排成了字阵。皇帝经过这里便顺口念了芭蕉叶上的字:“蔡端蔡端,本府作官。”蔡襄赶紧跪下谢恩。皇带笑着说:“朕只是念叶子上的字,并非当真!”蔡襄一直跪着不起来,说:“君无戏言,岂可失信于臣?”接着,又将母亲许愿造桥的事情对皇帝讲了一遍。皇帝也很感动,就派他到泉州府做太守了。后来,蔡襄就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洛阳桥。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22131.html?si=8
很详细

千一云南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是用米线和鸡汤为主料制作而成,是云南地区的名食。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云南人常将过桥米线招待远方来的客人。凡到过昆明的人,在观赏红山花茶之余,都要去品尝一下过桥米线,许多人对这种名食名字的来历更是备感兴趣。
相传古时滇南某地有一秀才,为了取得功名,奋发读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了专心至致,不受干扰,他常到附近南湖湖心的小岛上读书,这儿有茂林修竹,风景如画,十分幽静。湖边有一石桥,一直延伸到湖心。
这位秀才的妻子是个很贤惠的人,她自己省吃俭用,大力支持丈夫攻读。每天要为丈夫做些好吃的给丈夫送去。可是丈夫读起书来往往废寝忘食,经常饭菜凉了,他就随便吃几口,又接着读书。天长日久,丈夫身体渐渐消瘦。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有一天,她为了给丈夫补补身子,就炖了只老母鸡,并准备了不少米线,高高兴兴地送到丈夫跟前。到了晚上,她去收拾碗筷时,丈夫还在看书,鸡汤一点没有动。打开盖一看,汤还是热乎乎的,原来鸡汤表层厚厚的一层鸡油将汤严严实实地盖住,与外面的冷空气隔绝,起到保温的作用。妻子将米线放在鸡汤里烫一下,见丈夫吃起来很香甜,她自己也更加高兴。从此,聪明的妻子便创造了“过桥米线”这种吃法,她天天给丈夫送鸡汤,用汤烫米线。还经常带去一些肉丝、鲜鱼和其他新鲜蔬菜等等,将这些东西放入鸡汤里烫一下就吃,味道鲜嫩可口,使其夫免受冷餐之苦,保障他可发愤读书,取得功名。后来,这种吃法渐渐传开。因妻子每次给丈夫送吃的要经过湖中那座桥,人们便给这种米线取了个名字叫做“过桥米线”。
参考资料:http://forum.xaonline.com/forumUI/forumMainTopic.aspx?topicID=576927&forumID=218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也叫大石拱桥,座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清水河上。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也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桥。唐代文人赞美桥如"初云出月,长虹饮涧"。
这座桥建于隋朝公元605年至618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绍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称越国。境内水道纵横,有水乡水城之誉。因水而有桥,因桥必有公里,平均每0.0231平方公里就有桥一座,与世界闻名的水城意大利威尼斯相比较,为该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桥梁密度的45倍(该城面积为567平方公里景,美名桥乡。
据清光绪癸巳(1893)绘制的《绍兴府城衢路图》所示,当时城内有桥梁229座,城市面积为7.4平方,当时有桥378座,现仅存桥76座),为清末时苏州城内桥梁密度的2倍(苏州城内面积21平方公里,清末有桥310座),石桥连街接巷,五步一登,十步一跨,真可谓是“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
绍兴桥梁量多面广,据1993年底统计全市有桥10610座,誉为“万桥市”。在这众多桥梁中,古桥占有很大比例,是国内保存古桥品类、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自适应于小江小河的木梁桥、木拱桥,到适应于大江大河的浮桥继而发展到石梁桥、三边形桥、五边形桥、七边形桥、半圆形石拱桥、马蹄形石拱桥、椭圆形石拱桥及至跨入当今世界先进拱圈结构的准悬链线拱桥,构成了一个极完整的古桥系列,成为中国古代桥梁发展,演化的一个缩影,被称为中国的“古桥博物馆”。
在全市现存的604座古桥中,宋以前古桥13座,明以前古桥41座,清代重修、重建、新建的古桥550座。按材料与结构分:有古木桥(包括木梁桥、木拱桥)10座,石梁桥(包括三折边桥)348座,石拱桥(包括多折边拱、半圆拱、马蹄形拱、椭圆拱、准悬链线拱)241座,多桥型组合桥4座,纤道桥1座。
绍兴古桥不仅类多面齐,而且许多桥取得了国内“桥梁之最”称号:
国内现存最早的城市桥梁---宋代八字桥
国内仅有的唐代特长型石梁桥---纤道桥
国内仅有的连续三孔马蹄形拱桥---泾口大桥
国内首次发现的准悬链线拱古桥---玉成桥,迎仙桥
国内折边桥数量之最
这些“之最”说明绍兴古桥不但品类齐全,而且在桥型、建桥工艺、技术水平都达到了当时时代的高峰。
绍兴古桥所具有的环境布局美、结构装饰美和桥楹诗文美,构成了特有的水乡交通景观。“垂虹玉带门前来,万古名桥出越州”。绍兴古桥文化成为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国以来,绍兴现代桥梁建设日新月异。其中尤以昌安立交桥为代表,是绍兴中心城市近年的重大建设成就,它向省内外,国内外人士展示了绍兴古城现代化风貌,开始了绍兴现代桥梁的新篇章

南疆北国的古桥,最长,当推福建泉州的安平桥;最短,则数杭州西湖的锦带桥。而位于省会石家庄市东南45公里处的赵县安济桥,则以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独占鳌头,更以高超的科学艺术价值而驰名中外。

安济桥,坐落在赵县城南洨河之上,因赵县古称赵州,所以又称赵州桥,又因大桥以石砌造而成,故当地俗称大石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

安济桥建于隋代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公元595—605年),由匠师李春监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了。该桥结构坚固,雄伟壮观。全长64.4米,拱顶宽9米。大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堪称巧妙绝伦。唐代中书令(宰相)张嘉贞在《赵州大石桥铭》中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从整体来看,是一座单拱桥。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像一张弓,桥面平坦宽阔,成为“坦拱”,兼顾了水陆交通,方便了车马运行。这一石拱是由28道拱圈纵向并列砌成,每道拱圈可独立站稳,自成一体,既便于施工,又便于单独修补。这样大跨度的坦拱,对桥台水平推力很大,建造难度高。而桥台却是既浅又小的普通矩形,厚度仅1.549米,由五层排石垒成。其地基是承载力较小的亚黏土。在这样的地基上,用这样小的桥台,建这样大跨度的石拱桥,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而安济桥最大的科学贡献,则在于它的“敞肩拱”的创造。在大拱的两肩,砌有四个并列的小拱,既增大流水通道,节省石料,减轻桥身重量,又利于小拱对大拱的被动压力,增强了桥身的稳定性。这就有力地保证了安济桥在1000多年的历史中,经受住无数次洪水冲击,八次大地震摇撼,以及车辆重压,千载如一日,至今仍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

岁月像过滤的筛网,筛去记忆中的泥土,留下了闪光的金子。我早已欣赏过赵州桥的古朴苍老,领略过长江大桥的矫健雄伟。然而,我却总是时时惦记着家乡古城那座小桥,记着我童年梦幻的小桥。一到放假,缕缕牵挂总是促使我去寻找那温馨甜蜜的童年回忆。

那是一座拥有高龄的石拱桥,横跨在低吟浅唱的新安江上。水美,江美,桥也美,桥上那青石板路被行人的足履磨得珠圆玉润了。

大桥给我有趣的童年染上了瑰丽的色彩。然而,转学、搬家、升高中及住校,旋转的生活车轮带走了我的童年和无邪。当我再次走向大桥时,愉悦平静的感情湖水,不免泛起点点惆怅的涟漪。

听,桥下传来鸣琴一般淙淙的水声。它,就是太平桥,一座饱含我童年与亲情的桥。

友情之桥——万年桥

窗外雨潇潇,把思绪浸润得葳蕤多姿。冬已去,春光一缕送来温馨一片,故乡的桥连着难忘的友情。

还记得那座古韵悠悠的小桥么?我记得,我们记得,我们这一群嘻嘻哈哈的小孩、一伙年少天真的伙伴、一群朝夕相处的同窗记得。我们曾同行,带着真诚,怀着希冀,揣着梦想,走过风雨中的古桥,走过艳阳下的古桥。

几丛青苔,几棵小草,抑或是几粒小螺,悠然展示着小桥的殷实和安宁。走过前人屐履磨润得青石板路,足音空跫,当是现实与历史相互碰撞的回声······

古桥的学名叫万年桥,我称她友情之桥。它曾陪伴我们走过幼稚,走过童真,走向靓丽的花季。

古老的徽州文化造就了你,座座嶙峋的牌坊托举着你,细细柔柔的炊烟笼罩着你,双双深情的明眸挂念着你。啊!亲情之桥——友情之桥,纯洁的色彩,矫健而有不失优雅的身姿,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缕春风,一抹阳光······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92531.html?si=7

国内现存最早的城市桥梁---宋代八字桥
国内仅有的唐代特长型石梁桥---纤道桥
国内仅有的连续三孔马蹄形拱桥---泾口大桥
国内首次发现的准悬链线拱古桥---玉成桥,迎仙桥
国内折边桥数量之最

关于桥的故事传说~

一、西湖断桥
断桥之名得于唐朝。其名由来,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确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现存断桥是1941年改建,20世纪50年代又经修饰。桥的东北有碑亭,内立“断桥残雪”碑。
断桥残雪为西湖十景之一。断桥位于白堤东端,南宋时又名宝祐桥,也称为段家桥。今桥为1941年重建。桥畔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断桥残雪碑亭。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 五十年代又经修饰 。桥的东北有碑亭,内立“断桥残雪”碑。

二、奈何桥
关于奈何桥,存在两种流行的说法。一说因地府有河名为奈河,一说因为汉语中“无可奈何”之意,刚好对应了人在转世投胎时对自己生前愿望的遗憾和无奈。
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名曰孟婆的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河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
此桥为界,开始新的一个轮回。青石桥面,五格台阶,桥西为女,桥东为男,左阴右阳。“谁若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千年的回眸,百年的约定。也许这一世的夫妻情缘,开始于斯,恩断于此。
奈何桥下几千丈,云雾缠绕,等待来生是什么道,谁也不知。来生的约定,只是此生的一种后续,喝过了孟婆汤,已经把所有忘却,来生的相见,只是一种重新的开始。
奈何桥,奈何前世的离别,奈何今生的相见,无奈来世的重逢。
三、赵州桥
赵州桥建于隋代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历史,是当下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相传,鲁班周游天下途经赵州遇到洨河阻挡去路,于是在上天的感动和帮助下一夜之间造成赵州桥,蓬莱仙岛仙人张果老与柴王爷闻讯而来一探究竟,两人施用法术企图让桥梁倒塌,但鲁班还是徒手力顶赵州桥。
四、弹琴桥
在南桥镇北数百米,原有座小石桥,名弹琴桥。相传很早以前地有个钱姓官宦,生养三女,小女弹得一手好琴。附近有个青年名韩重,也是弹琴高手。日子一久,两人知音相爱,可钱老爷不允,小女只得劝韩重进京城修琴艺,求得功名,好让父亲答应他俩婚事。
韩洒泪而别。但钱强逼小女嫁于权贵,小女思念韩重,含恨而死。不久,韩重归来,得知情人已故,就盘坐于小石桥上,弹起伤心之曲,表达怀念。弹罢,抱琴投河而亡。
五、谢娘桥
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谢娘, 未详何人, 或谓名谢秋娘者。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 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谢娘一种说法是指唐时名妓谢秋娘;
另一种说法是指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而号称“咏絮才”的一代才女谢道蕴。后来,“谢桥”成为一种象征:只要桥头站着那位心爱的女子,那座桥便配得上称为“谢桥”!
1、谢娘桥相关诗词: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宋代:晏几道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2、译文:
在酒席筵边,唱的是小令,我见到了玉箫。银灯把她映照,只一曲轻歌,便显出妩媚娇娆。在歌声中醉倒,谁能认为遗憾产生悔恨懊恼,歌声停歇了,带着余音归来,酒意还不见微消。
春天如此静悄,春夜如此漫长,迟迟不见破晓。仰望碧空的游云,难道它跟楚国宫殿一样地天远路遥。做个梦吧,只有梦境才能打破束缚人的框框条条,这是梦,还是真,反正我踏着满地杨花走过了谢家的小桥。

1、西湖断桥
一说古石桥上建有亭,冬日雪霁,桥阳面冰雪消融,桥阴面仍然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断之感,得名“断桥残雪”。另有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确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
2、奈何桥
关于奈何桥,存在两种流行的说法。一说因地府有河名为奈河,一说因为汉语中“无可奈何”之意,刚好对应了人在转世投胎时对自己生前愿望的遗憾和无奈。
奈何桥在中国道教和中国民间神话观念中是送人转世投胎的地点,在这里会有一名称作孟婆的年长女性神祇,给予每个鬼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
3、赵州桥
赵州桥建于隋代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历史,是当下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相传,鲁班周游天下途经赵州遇到洨河阻挡去路,于是在上天的感动和帮助下一夜之间造成赵州桥,蓬莱仙岛仙人张果老与柴王爷闻讯而来一探究竟,两人施用法术企图让桥梁倒塌,但鲁班还是徒手力顶赵州桥。

4、鹊桥
鹊桥是传说鸟神受牛郎织女的真挚情感而感动派来的喜鹊搭成的桥。相传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隔开,只允许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相见。为了让牛郎和织女相会,各地的喜鹊就会飞过来用身体紧贴着搭成一座桥,此桥就叫做鹊桥。牛郎和织女便在这鹊桥上相会。
5、麻将桥
麻将桥是清道光年间在华治泾河上造的桥,当地有个周姓老人,对民间赌博十分憎恨,邀集10多名有识之士,把赌场统统围住,捉住赌徒,没收财注,梵毁财具。把没收所得的赌款,建造了此桥。今已圯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湖断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奈何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州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鹊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麻将桥


#明欢聪# 搜集有关桥的故事和传说3个. - 作业帮
(17351857876):[答案] 天仙配 鹊桥 白蛇传 断桥 七七事变 卢沟桥

#明欢聪# 有关桥的传说或故事```越短越好``` -
(17351857876): 广济桥横跨韩江两岸,经历几百年风雨依旧牢固如初,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在大江中建造这样一座大桥,其难度极大,故民间有“仙佛造桥”的传说.传说中,广济桥是韩湘子和广济和尚建造的.当年八仙把凤凰山的石头化成猪群,争先恐后奔向江的东面.桥建到江心,石头便没有了,何仙姑将手中的莲花瓣化作18条木船,广济和尚抛下禅杖,化成大藤把18条船系住,这样,整条大桥就建成了.人们为了纪念仙佛合力造桥的功绩,便把此桥称为“湘子桥”,又叫“广济桥”.

#明欢聪# 关于桥的传说 -
(17351857876): 莲花桥的传说进香河南段与北门桥和相接处,又一座桥叫莲花桥,以桥旁的莲花庵得名.相传这里原来只有几户人家,既没有桥,也没有庵.有户姓成的人家,只有母子二人,母亲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儿子成孝以背人涉渡为生.成孝与邻家女...

#明欢聪# 关于桥的故事(关于桥的故事简短)
(17351857876): 1、西湖断桥一说古石桥上建有亭,冬日雪霁,桥阳面冰雪消融,桥阴面仍然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断之感,得名“断桥残雪”.另有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

#明欢聪# 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 -
(17351857876): 广济桥的民间传说 广济桥横跨韩江两岸,经历几百年风雨依旧牢固如初,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在大江中建造这样一座大桥,其难度极大,故民间有“仙佛造桥”的传说.传说中,广济桥是韩湘子和广济和尚建造的.当年八仙把凤凰山的...

#明欢聪# 与桥有关的故事或传说 -
(17351857876): 糖桥——相传,三官(今光明)镇继芳桥原是顶破竹桥,来往行人,非常危险.有一天,有个换糖者走过,就说:“这桥这么没人修?要是我有了钱,造顶新的.”一次,换糖者在一户破落官史人家,换着一对金弥陀,从此发了财.于是,他筹集一等石料,聘来巧匠,拆去竹桥,建造三孔石拱桥,取名继芳桥.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则直呼“糖桥”.

#明欢聪# 关于桥的典故有什么 -
(17351857876): 桥名谈往(茅以升) 万物皆有名,有的还要有专名,就像人有名字一样.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国近代桥梁,受了西方影响,题名时,总是从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使人一望而知,就行了.铁路公路上,更是用里程标记...

#明欢聪# 有关桥的故事或传说 -
(17351857876): 最老的的桥的传说 鹊桥(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明欢聪# 与桥有关的故事或传说有哪些 -
(17351857876): 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