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范仲淹的简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1范仲淹:心忧天下,以身许国

范仲淹是宋代为数不多的忧国忧民的政治家之一。

从27岁步入仕途至64岁溘然长逝,在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心系朝廷,忧国忧民,无时或已。

一篇360余字的《岳阳楼记》震古铄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传颂至今。

而这种民胞物与的襟怀,正是他一生人格的写照。

自从成为朝廷命官,范仲淹便心忧天下,以身许国,“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唱之。”但是,人心叵测,仕途险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每次犯颜直谏,换来的都是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的贬谪。

天圣年间,宋仁宗欲率群臣为真宗刘皇后祝寿,群臣明知不合礼制,却三缄其口,唯独位卑职微的范仲淹面折廷争,结果被贬出朝判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徙陈州(今河南淮阳);任右司谏时,他又因谏止仁宗废黜郭皇后而获罪,贬谪睦州(今浙江建德);权知开封府时,他再因上《百官图》,抨击宰相吕夷简用人不公,被加上朋党的罪名贬知饶州(今江西波阳)。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虽三次被贬出朝,但他无怨无悔,从不颓唐沮丧,表示“持一节以自信,历三黜而无悔”,戏称三次贬谪为“三光”(三次光荣)。

任参知政事时,因“庆历新政”失败,他被免职,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知邠州(今陕西彬县),从此未再回到朝廷。

即使受尽屈辱,范仲淹也不改忧国忧民的初衷。

他乘船赴睦州任时,风急浪恶,一家十余口险些葬身鱼腹;贬官饶州时,沿途十余州的地方官因惧党祸,竟无一人出迎。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都不放在心上,有诗云:“三出专城(地方长官称专城)鬓似丝,斋中潇洒胜禅师……世间荣辱何足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宋代官员每至一处履新,照例都要上谢表,以示对朝廷的忠诚。

范仲淹在饶州上谢表时说:“此而为郡,陈优优布政之方;必也立朝,增蹇蹇匪躬之节。”意思是说,当了地方长官,就要政简刑清,安邦利民;如在朝为官,要竭尽忠直之节。

在润州时表示要“竭诚以报国,弗钳口以安身。”只要有利于社稷,即使身处逆境,他也不会钳口结舌,缄默不言。

知邓州时,他上谢表称:“救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以救民疾、分国忧为己任,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范仲淹却是“寸怀如春风,思与天下芳”,只要有一点欢乐,他都愿与天下人共之。

一个封建社会的士大夫有如此嵚崎磊落的精神境界,的确难能可贵!

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范仲淹都是心在朝廷,情系百姓。

明道年间,江淮、京东发生蝗灾,时任右司谏的范仲淹请求朝廷派人赈济,仁宗不理,他愤然质问:“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仁宗这才命他安抚江淮。

他开仓赈灾,蠲免茶盐税,禁民淫祀,并将百姓所食乌昧草带回京师,请仁宗传示六宫,以戒侈心。

任参知政事时,将那些庸才宵小从官员登记簿上一笔勾销,大臣富弼说:“一笔勾之甚易,焉知一家哭矣!”仲淹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硬是把这些不称职的官员悉数罢黜。

他任地方官时,所到之处关心民瘼,兴利除弊,泽被一方。

他在知苏州时遇暴雨成灾,千里沃野顿时成了水乡泽国,为疏浚河道,范仲淹多次跋涉于泥泞水潦之中;知开封府时搏击豪强,整顿吏治,京城有“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的歌谣;饶州产茶,那里的百姓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鸟衔茶,负担沉重,仲淹任饶州知州后即奏免了这项弊政;庆历六年(1046年)仲淹知邓州(今属河南)时当地亢旱不雨,58岁的他亲率百姓凿井浇田,居然使这一年五谷丰登,家饶人足。

他在所至州郡栽培桃李,陶铸人材,兴庠序,葺州学,处处书声琅琅,弦歌不辍,胡瑗、孙复、石介、李觏等耆宿名儒,皆出其门下,范仲淹是不可多得的教育家!

即使在一些小事情上,仲淹也表现出谦谦君子之风。

他知越州(今浙江绍兴)时,一下属死于任上,家中贫窭,无力归葬,仲淹不但捐俸雇船运送灵柩,而且写诗给所经关津:“十口相将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凄然。

关津若要知名姓,此是孤儿寡妇船。”关津果然给予了关照。

他在苏州时买一宅基地,风水先生占卜此地当世出卿相,仲淹说:“诚有之,不敢以私一家。”即捐其地建为府学。

他乐善好施,回苏州省亲,把3000匹绢悉数散与亲朋故旧,并置田数千亩为义庄,以赡养亲族中的穷人。

而他贵为大臣,非宴客不食肉,妻子则荆钗布裙,儿媳有一顶绫罗做的帐帷,仲淹以为过于奢侈,不准带回家。

此类事例甚多,足见解衣推食、济困扶危是他的一贯品格。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人。

因为他有惠政及民,在饶州离任时,百姓感戴其德,万民空巷相送;他从邓州调任荆南府时,邓州百姓遮道请留,朝廷特准他留任。

后调往杭州,邓州百姓在他创建的花洲书院建生祠祀之。

及“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一个封建社会的政治家如此受百姓爱戴,真不多见!范仲淹的忧乐观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


#聂炎常# 范仲淹是个什么样的人 -
(13213398378): 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沦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

#聂炎常# 文学家的范仲淹 -
(13213398378): 生於徐州,隔年(990年)父亲不幸逝世,母亲谢氏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范仲淹后来在长白山上的醴泉寺读书,每天只煮一锅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范仲淹知道自己身世之后,便辞别...

#聂炎常# 范仲淹的资料简介10字? -
(13213398378): 范仲淹 思想、政治、文学家.(10个字)————————————————————————范仲淹,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

#聂炎常# 范仲淹简介50字左右? -
(13213398378):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1]),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2]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

#聂炎常# 范仲淹的概述 -
(1321339837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聂炎常# 范冲淹介绍 -
(13213398378): 宋代名臣范仲淹,字希文,989年生于江苏吴县,他的生母生父早年亡,继母谢氏无以为生,便改嫁于青阳县长山朱文瀚.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的范仲淹,也随继母育于朱家,不久,朱氏因病而亡,范仲淹全由继母抚养长大.尽管生活贫苦,但...

#聂炎常# 范仲淹的资料?急,急...帮帮忙吧 -
(13213398378):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世称“范文正公”.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谥号文正》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聂炎常# 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范仲淹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
(13213398378): 小时候他非常的贫困,后来发奋读书在仕途上大展拳脚,他也非常的有抱负.得到了皇帝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