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看人之短是哪一句话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司马懿看人之短出自哪里

司马懿看人之短出自哪里,对于司马懿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特别是喜欢看三国演义的人,司马懿是三国时期历史人物。司马懿有很多经典的话语,下面来看看司马懿看人之短出自哪里

司马懿看人之短出自哪里1

出自司马懿的名言名句

看人之短,则无可交之人,看人之长,世间一切是吾师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说,看别人的短处,那么就会发现天下却没有一个可以交往的人,如果说从别人的长处去看他的话,那么你会发现所有的人都可以是你的老师毕竟当然行,必有我师焉。别人的长处都是需要我们去学习。

扩展资料:

天下朋友皆为我师的相近句子: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它不仅仅适用于个人,更适用于团队组织以及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我们看别人的长处,看别人优点,我们会发现,其实每一个行业、每一个组织、每个团队之间,可以形成互补形成合作。

司马懿

西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属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司马懿看人之短出自哪里2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早年经历:司马氏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裔,即夏官祝融。远古至商朝世代袭承夏官这一职位,到了周朝,夏官改称司马。周宣王时,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赐司马为族姓。司马懿的十二世祖司马卬随项羽灭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内。汉朝时成为河内郡,司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

辅政平乱: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十一月,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曹丕登基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对阵五丈原: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相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伐魏。四月,诸葛亮至郿县(位于今陕西宝鸡),进驻渭水之南。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司马懿说:“百姓积聚的粮秣财物都在渭南,这是必争之地。”遂渡渭水背水扎营。

去世辞封:曹芳策命司马懿为相国,封安平郡公,孙及兄子各一人为列侯,前后食邑五万户,封侯者十九人。司马懿固辞相国、郡公之位不受。嘉平三年(251年)六月,司马懿病重,而常常梦见贾逵、王凌对自己作怪。八月戊寅(251年9月7日),司马懿在洛阳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扩展资料:

政治:司马懿在魏明帝大修宫室之际他也加以劝谏,魏明帝驾崩后他奏请罢修宫室,雕玩物之人力,节用务农,使天下欣赖。 识拔人才上,司马懿从寒门中提拔了邓艾、王基、州泰等人才,如虞预所说,经略之才可谓远矣 。

兴修水利:青龙元年(233年),司马懿组织兴修水利,“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汧洛溉舄卤之地三千余顷,”收到了“国以充实”的效果。青龙三年(236年),关东饥馑,司马懿调运五百万斛粟输京师洛阳,以资救济。可见他在关中储积有大量粮食。

司马懿看人之短出自哪里3

关于司马懿的故事

1、征召入仕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荐司马懿为上计掾(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当时曹操正任司空,听说司马懿的名声后,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职。

司马懿见东汉政权已经被曹氏控制,曹氏又是阉宦之后,不想屈节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症,身体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曹操不相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建安十三年(208 年),曹操为丞相以后,使用强制手段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他如果还和以前一样躺在床上不出仕,便将他逮捕。司马懿听说后非常畏惧,只得就职。

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而据《魏略》则记载,司马懿好学,曹洪自以为才疏,想让司马懿去帮助他,司马懿耻于和曹洪来往,假装拄拐不去。曹洪记恨司马懿,去跟曹操打小报告,曹操征召司马懿,司马懿立刻扔了拐杖去见曹操为其效命。

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

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总是维护他,而得以无事,于是,司马懿勤于职守,废寝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2、辅政平乱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十一月,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曹丕登基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伐吴,临江观兵。

司马懿奉命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司马懿力辞不受,曹丕说:“朕夜以继日处理国家大事,没有须臾片刻的休息时间。如今册封你不是加以优荣,而是要你为我分忧。”

黄初六年(225年),曹丕再次大兴舟师伐吴,命司马懿留守许都,对内镇抚百姓,对外为大军提供军资。临行,曹丕下诏给司马懿说:“我深深地担心后勤和朝内之事,所以将这些大事委托给你。

历史上曹参虽多有战功,但是萧何在后方的支持才更为重要。

如今你留守后方,使我无西顾之忧,这可行吗!”之后曹丕由广陵(今江苏扬州广陵区)回师京都,又下诏对司马懿说:“我向东用兵孙权,你该总理京都洛阳的事情;我在洛阳,你则应当总理东征孙权的战事。”于是又命司马懿留镇许昌。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病重。临终时,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

曹丕对太子曹叡说:“在这里的三位重臣,一定不要怀疑他们。”曹叡即位,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孙权得知魏文帝去世后,于八月出兵攻魏。

命诸葛瑾、张霸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治石阳县,即今武汉黄陂西南)。司马懿击退了孙权,又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司马懿升任骠骑将军。

3、擒斩孟达

227年 - 228年孟达两次为与曹魏敌国蜀汉相呼应而对曹魏的两次反叛。228年,叛乱被魏将司马懿平定。诸葛亮发兵进入曹魏。孟达被说服重归蜀汉,并受命攻洛阳。

孟达计划协调进攻洛阳,迅速灭魏,但不曾想,司马懿在未得朝廷许可的情况下攻新城,将他击败。另外,孟达对帐下申耽、申仪等的将领叛变也猝不及防,这些将领将他的计划泄露给了正聚集军队准备面圣的司马懿。

诸葛亮派出一小股远征军为援助,孙权也从南方派出了一支军队。司马懿进逼孟达,很快在援军到来前平定了他的叛乱。

4、平定辽东

魏灭燕之战,为景初二年(238年),三国时期曹魏讨伐公孙渊的一场战役。

东汉末年以来群雄割据,公孙氏一直占领着辽东地区。随着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加快,一度依附于魏国,但始终离心离德,暗中与东南的吴国政权勾结。

景初元年(237年)七月,公孙渊自立为王,是为燕国,并在魏国边境进行骚扰。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派时任太尉的司马懿讨伐公孙渊,双方在襄平展开激战,八月城破,公孙渊被俘。自此辽东地区直接归于魏国统治。



~


#颜婕振#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中空城计后的名言 -
(13120285083): 中了之后没有对空城计的名言,只有一段对话 原句如下: 司马懿:“这铮铮之音,如惊涛拍岸,风卷残云,指端似有雄兵百万.” 司马昭:“父亲,我怎么就听不出来?” 司马懿:“你听,似山涧小溪,清澈见底,非心旷神怡者不能为之.诸葛亮定然是胸有成竹.” 司马师:“父亲,几根琴弦岂能如此传神?” 司马懿:“心乱则音噪,心静则音纯,心慌则音误,心态则音清.听诸葛亮弹琴,如观其肺腑也.我能为诸葛亮知音,不胜荣幸!传我将令,后队改前队,兵退北山.” 司马昭:“父亲何故退兵?” 司马懿:“你不知诸葛向来用兵谨慎,不曾弄险.今城门大开,不见兵将,城中必有埋伏.再者诸葛亮琴声中又含杀机.我兵若进城,必中其计.”

#颜婕振# 怎么理解司马懿的这句话?
(13120285083): 自诩之词.《三国演义》中司马仲达在曹操面前扮得象条狗一样,隐忍数十年.都知道他腹涵书策,在诸葛亮六出祁山过程中,两人对阵数次,始终没落下大的纰漏.直到他搭上侍妾静姝母子的命,搞定了皇帝曹芳、顾命曹爽,他这一生,也就应在了这句话上

#颜婕振#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拒谏失街亭”后一句是什么 -
(13120285083):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琥侯弹琴退仲达 ,司马懿要取汉中之咽喉街亭和列柳城.马谡自告奋勇守街亭,他不听王平之劝,于山上林木深处下寨 .懿领兵围山,谡下山而逃.懿先于郭淮得列柳城,后兵出箕谷.孔明见街亭、列柳城已失,安排退兵之计.司马懿引兵袭西城,诸葛亮只得演空城计,懿兵退后离西城往汉中而走.司马懿叹不如孔明.

#颜婕振# 三国演义的空城计……1简单概括故事章节,2从原著找到有关诸葛亮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 -
(13120285083): 司马懿带领大军进攻蜀军,诸葛亮兵力微弱.于是便假装在楼上弹琴,让士兵清扫街道.司马懿见他如此悠闲,怀疑有诈,于是退兵.

#颜婕振# 三国演义(小说原著)司马懿教子归天是第几回? -
(13120285083): 《三国演义》,司马懿教子归天是第几回?是三国演义第一百八回:丁奉雪中奋短兵,孙峻席间施密计.书中是这样描述:却说麴山城中蜀将句安,见援兵不至,乃开门降魏.姜维折兵数万,领败兵回汉中屯扎.司马师自还洛阳.至嘉平三年秋八月,司马懿染病,浙渐沉重,乃唤二子至塌前嘱曰:“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颖吾有异志,吾尝怀恐惧.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慎之!慎之!”言讫而亡.

#颜婕振# 司马昭之心下一句 -
(13120285083): 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出自:《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2、 寓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3、 这句歇后语的由来是: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死后,由司马懿和曹爽辅佐曹睿执政.曹睿 死,司马懿杀了曹爽,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立曹髦为皇帝.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不把曹髦看在 眼里,威胁要封晋公.曹髦气愤不过,说:“司马昭的心,路人所知也.”

#颜婕振#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在三国演义里面司马懿曾说了一句话评价诸葛亮的
(13120285083): 一、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三国志 诸葛亮传》: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诸葛亮和司马懿打仗,退军的时候,司马懿来到诸葛亮驻扎营寨...

#颜婕振# 司马昭之心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
(13120285083):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颜婕振# 司马懿为什么字仲达? -
(13120285083): 1、解答: 司马懿的父亲京兆尹司马防有八子,当时号称“八达”.所以每人字里面都带一个“达”字,这是他父亲取定的.而司马懿排行老二,按照伯仲叔季的顺序,自然就是“仲达”了. 2、拓展: (1)司马懿简介: 司马懿(179年-...

#颜婕振# 概括空城计用一句话概括全文 - 作业帮
(13120285083):[答案] 摆杜之到为您服务: 用一个词语概括:里弱外强 一句俗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句话: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ps:蒙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