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有什么特点?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一、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何使幼儿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中最关键因素是师生之间建立感情。因为这一时期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情绪性强。
  1、 行为受情绪支配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对3~4岁的幼儿作用更大。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样受理智支配。
  3岁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例如,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常常为了一件小事哭个不停。不喜欢大灰狼等动物,就把图书上有关狼给破坏掉;喜欢那位老师,那位老师组织的活动就特别爱参加等。
  3岁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感染,看见别的孩子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这时,如果用新的或他喜欢的玩具来哄他,他会马上又破天涕而笑了。
  家长在了解这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后,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每年开学初,小班的孩子都面临一个上幼儿园哭闹的问题。尤其是大多数初次离开妈妈的幼儿,刚入园的几天甚至更长的时会发生哭闹现象。所以,送幼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要在开学的前几天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一定要交代接孩子的时间,千万不要骗孩子。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一定要马上离开幼儿园,千万不要一会儿不放心,偷看孩子活动,只要这样才能使幼儿能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接孩子要按时按点来接孩子千万不要提前来接孩子,如果你提前来接孩子,别的孩子就会受影响而哭闹。
  2、 爱模仿
  3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要因势利导,还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3、 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依靠动作和视觉进行思维,是3岁前孩子的典型特点。3岁幼儿仍保留着这个特点。例如让他们说穿手中小汽车的个数,他们只会用手指点着小汽车才能数,而不能心理默数。
  由于3岁幼儿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和视觉,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例如,在画画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画什么,而常常是在画出某种形象后,才突然有所发现说:“我画的是太阳”等。
  由于3岁幼儿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3岁幼儿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而不能讲反话。此外,对3岁幼儿提出要求也要具体,因为他们不容易接受一般性的抽象性的要求。
  二、4~5岁幼儿发展的特点
  4、5岁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显得非常活跃好动。
  1、 爱玩、会玩
  幼儿都喜欢游戏。但3岁幼儿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5、6岁幼儿虽然爱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4、5岁孩子属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已经能计划游戏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律,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商量,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家长帮助和解决。
  2、 活泼好动
  正常的幼儿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总是手脚不停地变化姿势和活动方式。如果要求他们安静地坐一会,很快就会有倦意的表现,如果此时让他们自由活动,一个个立即又生龙活虎一般。
  活泼好动的特点在4、5岁幼儿身上表现的特别突出,甚至表现为顽皮、淘气。不少家长都抱怨孩子很不听话,很淘气。3岁幼儿还不大熟悉和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有些还“怯生生的”,加上动作、语言的速度相对慢些,头脑里的注意也不多,所以比较“乖”;而5-6岁幼儿懂得道理比较多,兴趣比较稳定,自我控制能力也有所增强,对自己喜欢的事能比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因此显得比较懂事。4、5岁的儿童介于两者之间,既不像3岁孩子那样乖巧听话,又不像5、6岁那样懂事,但他们的可爱之处恰恰在于他们的“活泼好动”。因为活波好动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增强了他们的活动能力,扩展了他们的视野。不少研究发现,4、5岁是幼儿许多心理品质发展最快的时期。
  3、 思维具体形象
  4、5岁儿童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在解决简单问题时,可以不再依赖实际的尝试性动作,但却必须借助于事物的形象。事物的形象常常影响他们的思考和对问题的理解。比如,在他们的头脑中,“儿子”的形象是小孩或年轻人,而长胡子并满脸皱纹的人是“爷爷”的特点,因此,当听人说某个符合爷爷特点的人是某某的儿子时,常常感到不解。他们理解,“能吃苦”的意思就是“能吃掉很多带苦味的东西”;而孔融“让梨”,是因为“他人小,大的吃不了”。
  三、 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 好学、好问、好探究
  好奇是幼儿共同的特点,幼儿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看见什么都想去摸摸,去摆摆弄弄。他们经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5、6岁儿童就不同了,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也很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鸟鱼虫,无所不有。他们不仅希望得到成人帮助解答,同时通过自己实际地尝试、实验、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加提高。
  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些淘气行为也反映儿童的求知欲,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喜欢拆拆卸卸,他们把玩具汽车拆开,是为了看看它里面有些什么,它为什么会动,为什么会发音;想拆收音机是要找里面说话的阿姨。所以家长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不要因嫌麻烦而拒绝孩子的提问。对类似拆坏玩具的行为也不要简单训斥了事,而应该加以正面引导:为幼儿提供一些可以自由摆弄的材料,支持他们的探究行为,对探究过程中的失误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并适时地交给他们一些科学的探究方法。
  2、 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5、6岁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例如,他们已经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梨、葡萄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低下去了,火柴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水面上来)。由于大班幼儿的抽象概括能力开始萌芽,所以可以、也应该进行简单的科学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3、 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5、6岁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己、对事物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表现出绘画才能……
  对于幼儿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家长应及时配合老师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教育,使幼儿全面地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生活范围扩大;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二、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三、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好问、好学;

2、抽象能力明显萌发;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0岁~2岁,母爱是中心环节,孩子易和母亲形成情感依赖,仿佛是一种共生状态。这个阶段是孩子深层安全感,亲密能力形成的关键,希望母亲们要用最温柔的爱与孩子相们。如果想详细了解,可以了解下中科院心理所的官网

不同的学家有不同的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Freud的理论将不同年龄阶段分了五个阶段;Erikson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又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不同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希望对您有帮助。

的地方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最初的个性倾向与态度开始形成等。

Nle 21岁之前五个阶段的主题成长需要是:
l 第一阶段: 0岁~1岁——信任与不信任;
l 第二阶段: 2岁~3岁——自主与羞愧;
l 第三阶段: 4岁~5岁——自主与内疚;
l 第四阶段: 6岁~11岁——勤勉与自卑;
l 第五阶段: 12岁~21岁——对身份与角色的困惑。
下面简略地介绍每一个阶段的意义。

第一阶段:0岁~1岁——信任与不信任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l 肚饿——被喂食物;
l 受惊——被拥抱;
l 哭泣——被拥抱。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长大后,会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l 变现得异乎寻常地害怕被遗弃;
l 拼命地寻找一个依赖对象;
l 需要别人照顾;
l 不能信任任何人。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l 竭力维持毁灭性的感情关系,而且表现出偏执狂妄的倾向,如暴饮暴食,过分地需要别人的夸奖。

第二阶段:2岁~3岁——自主与羞愧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l 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
若这一阶段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受到家长支持及尊重,他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觉得他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在成长中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的批评及嘲笑,尤其是在他尝试学习如何控制大小便的过程中,他很容易产生害羞及羞愧的感受。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l 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
l 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存在的理由;
l 吧自己塑造成一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
l 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
l 经常做出不适当的道歉。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l 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害怕有新的经验,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第三阶段:4岁~5岁——主动与内疚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l 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
l 发展出主动性。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受到家长的支持,他会常常说出他的想法,表达他的情绪,并且他会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家长不支持他,反而因他做出的尝试而处罚他,他会觉得内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动性,或者秘密地进行。
由于孩子的需求未能从家长哪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 特征):
l 害怕犯错;
l 感到无助及内疚;
l 只懂得安慰别人;
l 回避风险;
l 隐瞒错误。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l 不能认识或表达内心的感受;
l 害怕说出内心的事情;
l 对感情关系负上过分的责任;
l 不断地去讨好别人。

第四阶段: 6岁~11岁——勤勉与自卑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开始与别人竞争及比较。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学习并表示孩子与其他孩子有同样的能力,孩子将会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
若家长未能在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求,经常严厉地批评或忽略孩子,孩子会不信任自己,或者不会自觉地做事。他会产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别人的感觉。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个性(特征):
l 避免参与任何竞赛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
l 觉得不安全及不如别人;
l 对自己或别人吹毛求疵;
l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l 凡事要求完美;
l 经常拖延及耽搁;
l 不知如何达到目标。

第五阶段: 12岁~21岁——对身体与角色的困惑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l 找出怎样适应世界的方法;
l 接受自己生理上的变化;
l 界定自己对于异性的身份;
l 界定在同性和同辈里的身份;
l 确定人生应怎样过。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允许他去探索自己的梦想及感觉,尝试新的想法,他会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不支持他,又不引导他去探索,而只是过早地强迫他进入某一个角色,他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l 不正确地表现出青春期的行为;
l 对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
l 不确定人生的目标;
l 依靠情感关系或事业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
l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l 需要不断地谈恋爱;
l 需要凭拥有的财物,认识多少人及工作成就确定自己的人生地位。


#冉贸急# 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
(14779628085): 无法说具体内容,因为大家不可能内容都一样,只能说思路,自己去举一反三.比如命令式的,要求式的的做法,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被动或反抗或回避,而丧失兴趣和主动性.比如模式化、绝对化的,孩子兴趣不同,做法不同,能力不同,那如果能分开做不同的事情,或者在做的过程中能允许各种结果出现甚至不评价结果,那就好了.比如拒绝的,孩子有什么想法都正常,有相应的做法也正常,这样做必然有原因,所以不能拒绝孩子的想法和做法,这样会导致孩子缺乏被认同感、归属感,会戒备和抗拒等.可以接受任何情况出现,然后问孩子的想法,以分析原因,作出引导.很多,我关注的都是大人的做法,而不是具体活动内容. 因为内容本身没有问题,是做法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结果.

#冉贸急# 孩子每个年龄段的心理发育特点是怎样的?
(14779628085): 7.心理发育特点:5—6岁的孩子随着智力的进一步发育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其思维逐渐具体、形象、条理,且随着记忆力及形象思维能力的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萌芽,其想象的内容越来越全面、连贯,绘画时画面内容符合逻辑

#冉贸急# 幼儿心理的主要特点? -
(14779628085): 第一,在这个时期内,儿童学会了随意地独立行走,这就扩大了他的生活范围,手的动作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因而可以准确地玩弄和操纵他所熟悉的物体. 第二,在这一时期内,儿童的言语在迅速地发展着.他不但能理解成人的言语,也能够运...

#冉贸急#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14779628085): 1、婴儿期儿童表现出动作思维,学前期儿童在动作思维基础上开始发展形象思维,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保持着形象思维的特征. 2、神经系统发展是先快后慢,而幼儿期大脑重量相当于成熟期80%,9岁左右就接近成人水平;而生殖系统是在青春发育期(女童11岁至12岁,男童13岁至14岁)快速增长,青春期前后却发展缓慢. 3、如有的儿童早慧、有的愚笨、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活泼外向;有的擅于文字表述、有的擅于动手操作.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差异.

#冉贸急# 儿童心理年龄发展的年龄特征? -
(14779628085): 一、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

#冉贸急#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 -
(14779628085): 我们知道:儿童心理发展也跟一切事物发展一样,是一个不断矛盾统一;量变质变的发展过程.儿童时期(从出生到青年时期)心理发展全部过程的总的矛盾、总的质变是由软弱无能、不识不知的状态(一种质的状态)转化为具有一定的思想观...

#冉贸急# 幼儿期儿童的心理特征与发展规律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4779628085):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飞跃时期,其心理过程在开始还保持着具有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而后各种心理过程的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逐步发展起来.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

#冉贸急#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学说有哪些? -
(14779628085): 一、学龄前期儿童心理特点 1、学龄前儿童指的是3—7岁的儿童.此期儿童大脑的重量继续增加,到6—7岁时脑重量达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神经纤维继续增长,分枝加多,长度加长,能更有利于神经联系.到6岁,神经髓鞘基本上发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