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初三复习物理浮力习题!!浮力!!习题!! 初三物理浮力复习资料或者经典习题 综合性的习题也可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关于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m排=ρ液V排
ρ液:液体的密度 ρ液=m排/V排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m排/ρ液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直至悬浮/沉底)
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直至悬浮/漂浮)
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
浮力公式的推算
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
=F向上-F向下
=P向上•S-P向下•S
=ρ液•g•H•S-ρ液•g•h•S
=ρ液•g•(H-h)•S
=ρ液•g•△h•S
=ρ液•g•V排
=m排液•g
=G排液
稍加说明:
(1)“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一般作为浮力产生原因,在同步学习(平时的考试)中,考一道填空或选择。在中考中不常出现,如果出现也只是考一道题。还要注意在最后一道浮力计算题中——不会做时,别忘了想想它。
(2)“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与“F浮=ρ液gV排=G排液”的联系,明白就够了,不会考。(其实这就是“兔兔r”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不好用“F下表面-F上表面”,所以不考。)
(3)“F浮=ρ液gV排=G排液”最重要。
但这也没有什么可“推算”的——直接由阿基米德原理把文字表述变成式子就行了:浮力=排开液体所受重力——F浮=G排液=m排液•g =ρ液gV排
(4)给出沉浮条件(实心物体)
ρ物>ρ液, 下沉 ,G物>F浮
ρ物=ρ液, 悬浮 ,G物=F浮 (基本物体是空心的)
ρ物<ρ液, 上浮,(静止后漂浮)G物=F浮
(5)给出“露排比公式”——解漂浮题的重要公式
如果漂浮(这是重要前提!), 则:ρ物∶ρ液=V排∶V物。
其中,V物=V排+V露
它的变形公式
1. (ρ液-ρ物)∶ρ液=V露∶V物
2. ρ物∶(ρ液-ρ物)=V排∶V露
证明:∵漂浮
∴F浮=G物,即ρ液gV排=ρ物gV物,即ρ液V排=ρ物V物,即ρ物∶ρ液=V排∶V物(交叉相乘)

例11:小明在一根均匀木杆的一端缠绕少许铅丝,使得木杆放在液体中可以竖直漂浮,从而制成一支密度计。将它放入水中,液面到木杆下端的距离为16.5cm;再把它放到盐水中,液面到木杆下端的距离为14.5cm。如果所用铅丝的体积极小,可以忽略,小明测得到的盐水密度是多少?
精析:本题看起来条件很少,似乎很难下手,但你一旦注意题目中的两种情况皆为漂浮,立即抓最简单的力平衡式,再具体分析各力,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封冻的江河水面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强是 Pa,一辆20t的坦克能够在冰面上行驶吗?(每条履带跟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m2)
解:坦克对冰面的压力F=G=mg=20 N。
受力面积S=2 m2=4m2
对冰面的压强
P= ,所以坦克能冰面上行驶。
例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竖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把乙、丙中的阴影部分切除后,试比较甲、乙、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
解: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 P=
从上式可知截面积不变的柱体对水平支承面的压强与柱体的体积粗细、重量等无关,只与柱体的高度、密度有关:
甲、乙、丙是同种物质,密度相同,高度相同,由P= 可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丙中的柱体(部分)bcde产生的压强与甲、乙相等,但acde部分产生的压强大于bcde部分产生的压强。由此可知:P甲=P乙<P丙。
例3:如图所示的容器内装有水,试比较A、B、C各点由液体产生的压强p A、pB、pC的大小。
解:由于液体的密度相同,本题关键是弄清A、B、C各点的深度。深度是指从自由液面到该处的竖直距离,从图中可知:
h4=15cm-5cm=10cm=0.1m
hB=15cm=0.15cm
hC=15cm-10cm=5cm=0.05m
故pB> p A>pC
例4:在马德堡半球实验中,若每个半球的截面积S= cm2,那么拉开马德堡半球至少要用多大外力F?(大气压强P0= Pa)
解:由公式P= 可知大气对半球面的压力
F=PS=N= Pa × cm2= N
例5:在一个大气压下将一根玻璃管灌满水银后倒置在水银槽中,管高出水银面h=50cm,如图所示,问:⑴管内顶部受到多大的压强?方向如何?⑵如果在管顶部开一个出现什么情况?(大气压为76cm汞柱)
解:⑴管内顶部受到的压强为:76cmHg-50cmhg=26cmHg
方向是竖直向上。
⑵如果在管顶部开一个小孔,管内外相通都为一个大气压,水银柱下降到管内外水银面一样高。
例6:如图所示,密度为0.6×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此时,木块的下表面距水面3cm,请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至少计算出与木块有关的8个物理量。(g取10N/kg)
解:⑴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⑵木块的边长:因为木块漂浮,所以 ,则 , , 。
⑶木块的底面积:
⑷木块的体积:
⑸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⑹木块受到的浮力
⑺木块的物重:
⑻木块的质量:

解:设密度计的横截面积为 ,密度计在水中的浮力: 。密度计在盐水中的浮力: , , , ,即: ,

例12:给你足够的水,量筒一只,怎样测定小瓷酒杯的密度(酒杯的直径小于量筒的直径)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密度表达式。
精析:测固体密度的方法有多种,有直接的方法:用天平测质量、量筒(量杯)测体积;有间接的方法:利用物体漂浮时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求出物体的质量,再利用排水法测物体的体积,算出物体的密度,本题应使用间接方法测小瓷杯的密度。
解:1、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 。
2、把小酒杯漂浮在水面上,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 。
3、把小酒杯沉没在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 。

1.浮力的概念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_____托的力。
(2)浮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一切浸入液体(或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在液体中上浮、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3)浮力的施力物体: 。
(4)浮力的大小:a. 实验测量法:先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出物体重力G,再记下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F浮=_____________。
b.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法:F浮=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石块重5N,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将其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则该石块受到液体的浮力为    N。由此可知,此石块在液体中下沉时   浮力的作用(填“受到”、“不受到”),此石块排开的液体重    N。
3.在探究浮力的实验中,王波同学将一块质量为78g的铁块悬挂在弹簧秤的挂钩上:
(1)当她手提弹簧秤将该铁块缓慢放入水中的过程中,发现弹簧秤的读数逐渐_______;当铁块完全浸入水中后,改变它在水中的深度,弹簧秤的读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当铁块完全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的读数应该是________N。(铁的密度是7.8×103kg/m3,g=10N/kg)
4.一个物体挂在竖直放置的弹簧测力计挂钩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N。若将物体浸到水中,静止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8N。由此可知物体重为 N,水对物体的浮力是 N,物体的体积为________ cm3
二、选择题
5.我国沉船打捞人员在南海打捞宋朝的商船。潜水员在水面下作业,当他继续下潜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所受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B .所受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C .所受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D .所受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6.在公园平静的湖水中,经常能看到从湖底产生的气泡向上升。则气泡在水中向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泡所受的液体压强不变 B.气泡所受的液体压强变小
C.气泡所受的浮力变大 D.气泡所受的浮力不变
7.王刚同学根据石头在水中下沉的现象想到: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并设计和进行了实验.上述过程中.“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分析与论证
8.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把它们都浸没到水中,同时松开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受到浮力大的是 ( )
A.小木块 B.大石块 C.一样大 D.不能确定
9.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D.没入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10.一个塑料袋中装满水,挂在弹簧秤下读数为5N,若不计袋重,将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 ( )
A.等于5N B.大于5N C.小于5 N D.等于零
7.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铝球分别浸没在装水的容器中,它们所受的浮力( )
A.是相等的 B,钢球最大 C.铁球最大 D.铝球最大
8.如图中甲、乙、丙是三个体积、形状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图中表示是它们投入水中静止不动时的情况。它们受到浮力的大小是 ( )
A.一样大 B.甲最小 C.乙最小 D.丙最小

在一个大气压下将一根玻璃管灌满水银后倒置在水银槽中,管高出水银面h=50cm,如图所示,问:⑴管内顶部受到多大的压强?方向如何?⑵如果在管顶部开一个出现什么情况?(大气压为76cm汞柱)
解:⑴管内顶部受到的压强为:76cmHg-50cmhg=26cmHg
方向是竖直向上。
⑵如果在管顶部开一个小孔,管内外相通都为一个大气压,水银柱下降到管内外水银面一样高。

求物理浮力题计算例题答案和解析!~

浮力和压强的所有公式
F浮=P液gv排
F浮=G-F拉
F浮=F上-F下
平衡法:F浮=G物
漂浮时:P物/P液=V侵入体积/总体积
压强:P=pgh
P=F/S

怎样做好物理浮力题
无论是初学“浮力”,还是中考复习,都感到这部分内容越学问题越多,题目越做越难。经常在中考临近时还有很多好同学从各种渠道拿一些“浮力”习题来请我解答。对于该现象,我从两个角度来说明。
首先,浮力问题是在力、密度、压强学习之后才引入的。大家都知道,这三个内容本身就在中考知识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学浮力有一定的难度就不足怪了。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并不知道中考的要求,所以感到难学就拼命解题。尤其是一些教师也认为题目越难越有成效,中考把握越大,不惜把一些超纲题、竞赛题也大量地给学生演练,弄得师生都不堪重负,这种高成本(指付出的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学好“浮力”是否更好些呢?
一、学好浮力的关键是把力、二力平衡、密度和压强的知识理解透彻
因为浮力实际上是上述知识的一个应用。或者说是在掌握上述知识的基础上,来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其难度大、题型多就成为必然。
例:如图,同一物体分别浸在不同的两液体中,受到浮力分别为F1和F2;物体底面受到两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压强分别为P1和P2,液体密度为ρ1和ρ2,则:F1F2,F1’F2’,P1P2,ρ1ρ2(皆填<,=,>)这里若立即用浮力的几个关系式去计算,实际上是不必要的,也十分困难。但若冷静地看到,物体在A、B容器中,都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漂浮和悬浮的特例),则立即可知F1=G物,F2=G2物,因此F1=F2;其次,联想到浮力是液体向上托住物体的力,该力本质上就是浮力,即F1和F1’,F2和F2’是同一个力,当然有F1’= F 2’。根据压强关系P=FS,因为同物体底面积相同,压力相同,因此P1=P2。最后,可根据F1=F2有ρ1gV1=ρ2 g V 2牞因为V1<V2则有ρ1>ρ2。
二、注意浮力问题中二力不平衡和三力平衡的问题
一般来说,初中物理三力平衡的问题较少,目前正式出现在教材考纲上的为弹簧秤问题,对于这类题,一定要学会简单的受力分析,但不可任意去拓展。
例:2003 年上海中考卷有一浮力题为:体积为1×10 -3米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浮力为
牛,若物体受到的浮力重力的合力为20牛,则物体的重力为牛。对于第一空,很容易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代入数据计算出浮力为9.8牛,但第二空,重力G与浮力方向正好相反,只有G>F浮,才有 G - F 浮=20 牛,因此 G= F 浮+20 牛=29.8 牛三、浮力变化题首先注意因密度或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导致浮力变化。例如:某潜水艇从东海潜入长江,浮力是否变化?有的同学认为潜水艇处于悬浮态,故浮力不变,这显然是错误的,应该注意到V排不变,液体密度变小,故浮力变小。
其次注意把物体放入盛有或盛满某液体的容器中,受到浮力问题是要十分当心的。因为盛有必须考虑盛满和未满两种情况。
例:某物重10牛,轻轻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溢出2牛的水,求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本题若轻易地认为F浮=G排水,就会立即得到F浮=2牛,但这仅仅是在盛满水的情况下的答案。若仔细分析“盛有”,要考虑到未满时,应在放物体后水位上升,先满再溢出,则浮力应大于2牛,而物体若最后漂浮或悬浮所受浮力最大,F浮= G=10 牛,故答案为10牛≥F浮≥2牛。四、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和综合题浮体问题例如:某船体截面可视为5000 米2的矩形,在长江中装货后船体下沉了6米,问装货为多少吨?该题应考虑货在船中却浮在水上,因此G货=F浮=G排水,所以G排水=G货,即M货G=M水G,M货=ρ水V排=ρ水hs=1000 千克/米3*0.3米*5000米2=1500000千克。
总之,不要盲目做题,特别不要做大量难题,因为浮力并非中考中要求较高的知识点。

搞清楚浮力的产生原因是由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的压强不同造成的。也就是说直接原因是液体压强跟深度有关。

39.小明学习了浮力的知识后,找来一个量程足够大的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铁块。他猜想:若用弹簧测力计悬挂起这个铁块,再将铁块浸没在密度不同的液体中,弹簧测力计就会有不同的读数,在测力计上可对应标出液体的密度值,这样就可以利用他手中的弹簧测力计和铁块制作一个测定液体密度的密度计,如图22所示。g取10N/kg,铁的密度为7.9×103kg/m3。求:
(1)他在空气中称得此铁块的重力为7.9N,则该铁块的体积是多大;
(2)当利用该密度计测某液体密度时,指针在6.9N的位置,则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大;
(3)若铁块的重力为G,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将铁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铁的密度为ρ铁,请写出待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及推导过程。

(1)
(2)F浮=G-G’=7.9 N -6.9 N =1 N
ρ液= F浮/gV排=1 N /1.0×10—4m3×10N / kg =1.0×103kg/m3
(3) F+F浮= G ,


#秦洪溥# 有关初三物理浮力题!...
(19332377357): 如若水未溢出木快且漂浮,则天平不平衡;若水满溢出,则天平平衡(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本身的重量相同)一年没读书了,对了的话给个面子采纳吧,谢谢

#秦洪溥# 初三物理浮力题
(19332377357): 答:AC A、c球沉底,ρc>ρ液; b球悬浮,ρb=ρ液; a球漂浮,ρa 所以ρc>ρb>ρa. A 正确. B、a球漂浮,a球受到的浮力Fa=球的重力mg b球悬浮,b球受到的浮力Fb=球的重力mg c球沉底,c球受到的浮力Fc 三个球的重力相等,三个球受...

#秦洪溥# 初三物理浮力题目 -
(19332377357): 0.98+0.5p水gV=pgV p酒gV=pgv+0.2g 得V=0.0008立方米 p=1000kg/立方米

#秦洪溥# 初三关于浮力的物理题 -
(19332377357): 方法很多的 设球的体积为V 一个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为整个体积的一半,它漂浮在水面上,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浮力等于重力 F浮=G物 ρ水gV排=G物 ρ水g1/2V=G物 注满水后,G=G物+G水=G物+m水g=G物+ρ水g1/2V=ρ水g1/2V+ρ水g1/2V=ρ水gV (这一步中,用到了刚才ρ水g1/2V=G物的结论) 假设全部浸没,此时浮力为:F浮1=ρ水gV排1=ρ水gV 发现浮力依然等于重力,所以此时应该悬浮.

#秦洪溥# 初三物理浮力试题 -
(19332377357): ∵密度之比为1:2 ∴V球的比值为2:1 ∵如果两球都下沉 V排比为2:1 ∵F浮1:F浮2=8:5 ∴球一漂浮 球二下沉 ∴ρ液gv排1*8=ρ液gV排2*5 V排:V2=8:5 V排:V1=4:5 ∵球1漂浮 ∴G=F浮 ∴ρ物1gv1=ρ液gv排1 ρ物1:ρ液=V排1:V1=8:5 (如果是在水中) 则ρ物1:1.0*10³kg/m³=8:5=0.625*10³kg/m³ ρ物2=0.3125*10³kg/m³*2=1.25*10³kg/m³ 答案已经修改 纯属个人想法 是否正确还待考证

#秦洪溥# 物理初三浮力题目
(19332377357): 32.根据液体压强求解 纸片恰好开始下落,说明此时酒精对它的压强等于液体对它的压强 P酒=P液 p酒gh酒=p液gh液 800*30=p液*(30-6) p液=1000kg/m³

#秦洪溥# 初三物理浮力题 -
(19332377357): 由题意 物体重7.84N 绳子的拉力为0.49N 得 物体所受 浸入水中部分的浮力为 7.84N-0.49N=7.35N F=p液gv排 浸入体积为7.35/p/9.8=750cm立方 P=pgh p为液体密度 由 物体露出水面的部分切除 水对容器的压强减小98Pa 得h=98/9.8/p=10cm 则切除物体露出水面的部分后 物体又露出 10cm*150cm平方=1500cm立方的体积 算出 浸入体积大于 露出体积 不可能 可能 我哪里算错了 反正基本思路就是这样的 算出浸入体积与露出体积 再根据F=P液gV排 可以算出物体密度与液体也就是水的密度之比 这样算出物体的密度 再由已知的物体重力 就知道物体的体积了

#秦洪溥# 初三物理浮力习题 -
(19332377357): F浮=ρ液V排g g=9.8N/kg因为浸没,所以F浮=G+F拉,平衡状态因为F拉m=F拉n,所以F浮m-Gm=F浮n-GnGm=ρmVm*g Gn=ρnVn*g条件不足,Vm与Vn的大小关系不知若Gm大于Gn,则F浮m大于F浮n 小于 小于

#秦洪溥# 求大量物理浮力经典习题与详细解答 -
(19332377357): 把一块圆柱体的金属块挂在弹簧秤上,把金属块的3/5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和把金属块全部没入某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相等,那么两次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之比和液体的密度之比是( ) (A)3:5 1:1 (B)5:3 1:1 (C)1:1 5:3 (D)1:1 3:5 解答: ...

#秦洪溥# 初3的物理浮力题目、 -
(19332377357): 首先要判断 三者的密度关系 p酒精<p水 所以当蜡块放入酒精中时, 它会沉到酒精底部, 这时溢出的酒精体积就等于蜡块本身的体积 即V酒精=V蜡块 千万不能想当然的套用公式p1gv1=p2g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