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五篇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1.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8页主题图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习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咪 咪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2.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这样就需要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把学生带回生活中,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介绍同学,通过不同方向的介绍,明确前后的确定与面对的方向有关,为分清左右突破难点,学习左右时采用介绍同学、作游戏解决生活问题等,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首先确立参照物,再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准确的区分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
  教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学习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
  (1)出现两种情况:
  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
  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
  (2)比较,两种说法哪种更好?
  (3)原来我们可以用左右来介绍两边的同学,这样说真清楚,你也能这样介绍你两边的同学吗?
  (4)我们刚才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板书:左右。
  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
  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
  2、做游戏。
  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
  3、练习
  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
  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学习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
  (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
  学生认识上、下
  三、巩固练习
  46页试一试。
  1、看参照物。
  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
  47页练一练
  1、左右的练习。
  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电化教具:

  电脑,投影仪。

  学生学具:

  直尺,提供了两道测量题目的小纸条(上课前老师事前准备好的)

  二、 创设情境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课桌的长度的?”

  学生提出各种量法,例如用手,用铅笔,用笔盒……

  2、实际测量:

  分别统一用手量,然后再统一用铅笔,用笔盒量,把学生测量的结果分类记录在黑板上。

  3、根据测量结果,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4、那么,有什么工具使得不同的人使用这种工具的时候,测量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学生想到了直尺。

  三、 建立模型

  1、初步认识直尺

  幻灯片出示一直尺,让学生观察,从直尺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刻度,刻度值,单位

  2、进一步认识直尺

  从直尺上你能找到1cm的长度吗?

  你能找到6cm的刻度吗?

  从哪个刻度到6cm这个刻度才是6cm的长度?

  3、直尺的使用

  A播放课件,出示一些测量的错误示范,让学生讨论错在哪里,从而感受正确的测量方法。

  B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四、 理解与应用

  1、试试测量小纸条中的第一题。

  请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测量方法,用投影仪投影测量过程。

  (通过亲手操作初步实践刚才总结出来的测量方法)

  2、测量小纸条中第二题。

  测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进一步体会测量方法)

  五、 提高拓展

  播放课件,展示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而是从2刻度开始测量的情况。

  学生讨论该方法是否正确,又应如何正确读数。

4.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差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思。

  3、使学生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明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

  教学准备: 例题挂图,小棒。

  设计思路:本课是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计算应用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第一行:◇◇◇◇◇◇◇◇

  第二行:○○○○○

  ◇比○多()个。

  ◇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的,另一部分是比○()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挂图,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

  (2)师生共同分析数量关系。

  (3)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出“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红花,就是小雪比小磊多几朵红花”的结论。

  (4)列式:12—8=4(朵)

  口答:小磊比小雪少4朵红花。

  (5)再让一位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小组内的学生说一说。

  2、教科书第73页的“做一做”。

  (1)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求我比你少几本书,就是求你比我多几本,或你我相差几本。)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小结。

  谁能说说例4与例3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例4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3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这两题都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都是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的第2题。

  2、完成练习十三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5.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欢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①

  学生独立表演。

  ②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结束



~


#靳寿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例6求原来有多少的问题教案 - 作业帮
(13415505605):[答案]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9-50页上的例题及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标明单位并口答.2、培养学生运用数...

#靳寿供# 一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有几棵小树"教案 - 作业帮
(13415505605):[答案]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理...

#靳寿供# 新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 作业帮
(13415505605):[答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 20根小棒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进入小学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已经学习了不少的数学知识...

#靳寿供# 小学一年级下册用数学特殊的连加速算教案 -
(13415505605): 1.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 教学难点 ...

#靳寿供#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 作业帮
(13415505605):[答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

#靳寿供# 一年级数学下册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
(13415505605): 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

#靳寿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有几只小鸟》教学设计 -
(13415505605):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只小鸟》教案及板书设计 有几只小鸟 总第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使同学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加法算式, 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使同学能够提高计算能力.教学内容 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

#靳寿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比多少教学设计 -
(13415505605):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的第二节《比多少》.教科书6——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难点:会比几个物体的多、少.

#靳寿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里的比多少说课稿 - 作业帮
(13415505605):[答案] 一、 说教材、学情 本节课是2012年最新审定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6页至第8页的内容.学习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数,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所以学习比多少时学生上路还是比较快的.另外这一课,也是后面认知各数大小的基础,是学习后面数...

#靳寿供#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 作业帮
(13415505605):[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40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