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极限 我车间最主要的两种有毒有害气体是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硫化氢
1.1物化性质
(1)分子式:H2S
(2)分子量:34.06
(3)外观与性状:无色、有恶臭的气体
(4)相对密度:1.13(空气=1)
(5)熔点:-85.5℃
(6)沸点:-60.4℃
(7)溶解性:溶于水,溶于乙醇
(8)爆炸极限4.0~46.0%
1.2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经皮肤吸收
(2)健康危害: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乏力、意识模糊等。部分患者会有心肌损害。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1.3防护措施:
(1)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排风和全面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2)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式自给式呼吸器。
(3)眼睛防护:戴化学防护眼睛。
(4)防护服:穿防静电服。
(5)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6)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沐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4急救方式: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彻底冲洗、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并休息。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吸氧、就医。
1.5泄漏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防护服。切断气源,喷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残余或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是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回流。
一氧化碳
2.1理化特性
(1)分子式:CO
(2)分子量:28.01
(3)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的气体
(4)相对密度:0.967(空气=1)
(5)熔点:-199.1℃
(6)沸点:-191.4℃
(7)溶解性: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但易被氨水吸收
(8)爆炸极限:12.5~74.2%
2.2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
(2)健康危害: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由于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远强于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进而使能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
2.3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2)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睛。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3)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4)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验。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2.4急救措施
(1)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2)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2.5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氨气
3.1理化特性:
(1)分子式:NH3
(2)分子量:17.031
(3)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
(4)相对密度:0.6(空气=1)
(5)熔点:-77.7℃
(6)沸点:-33.5℃
(7)溶解性:极易溶于水
(8)爆炸极限:15~28%
3.2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经皮肤吸收
(2)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氨还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
(3)中毒表现
①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②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③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④急性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有时痰中带血丝,轻度发绀,眼结膜充血明显,喉水肿,肺部有干湿性哕音。
⑤急性重度中毒:剧咳,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喉水肿进一步加重,明显发绀,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较重的气胸和纵隔气肿等。
⑥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的氨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可诱发惊厥、抽搐、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个别病人吸入极浓的氨气可发生呼吸心跳停止。
(4)皮肤和眼睛接触的危害表现
①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急性轻度中毒:流泪、畏光、视物模糊、眼结膜充血。
②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③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3.3急救方式
(1)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立即就医。
(3)皮肤接触:先用清水或2%的食醋液冲洗,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若皮肤局部出现红肿、水泡,可用2%的食醋液冲洗。
(4)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若鼻粘膜受到强烈的刺激,可滴入1%的麻黄素溶液,重者应吸入糜蛋白酶。
(5)当发现有氨水吸入中毒者,应让他迅速离开现场,并脱去被氨水污染的衣、裤,尽快去医院,以免发生意外。
3.4泄露处置
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氨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臭味,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氨气慢性中毒会引起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病,急性氨中毒反映在咳嗽不止、憋气等。
(1)少量泄漏。
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2)大量泄漏。
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泄漏处置人员应穿上全封闭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后,用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通过水枪的稀释,使现场的氨气渐渐散去,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风。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备洗消。
氮气
4.1理化特性:
(1)分子式:N2
(2)相对分子量:28.01
(3)相对密度:0.97(空气=1)
(4)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气体
(5)熔点:—209.8℃
(6)沸点:—195.6℃
(7)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
4.2危害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潜水员深替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徽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4.3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氧气
毒理学资料
1.急性毒性:人类吸入TCLo:100pph/14H;
2.繁殖数据:
女人怀孕后26-39周吸入TCLo:12pph/10M生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异常;
大母鼠受孕后22天吸入TDLo:10pph/12H生殖和呼吸系统出现异常;
大母鼠受孕后22天吸入TDLo:10pph/9H对生殖、呼吸系统和新生儿生长出现抑制作用;
小鼠受孕后8天吸入TCLo:10pph/24H皮肤和皮下组织及生殖出现异常;
3.致突变性:
人类淋巴细胞:40pph/4D对细胞遗传有影响;
啮齿动物-仓鼠卵巢:20pph/3D (Continuous) 对细胞遗传有影响;
啮齿动物-仓鼠肺:80pph对细胞遗传有影响;
啮齿动物-仓鼠卵巢姐妹染色体:20pph复制受影响;
啮齿动物-仓鼠肺:95pph/24H引起细胞突变。
4.亚急性与慢性毒性:常压下,在80%氧中生活4d,大鼠开始陆续死亡,兔的视细胞全部损毁;在纯氧中,兔48h视细胞全部损毁,狗60h有死亡,猴3d出现呼吸困难,6~9d死亡。
5.其他毒害作用:TCLo:100%(100%)(人吸入,14h);TCLo:80%(大鼠吸入)。
过度吸氧负作用:
早在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保尔·伯特首先发现,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同样。人如果在大于0.05MPa(半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对所有的细胞都有毒害作用,吸入时间过长,就可能发生“氧中毒”。肺部毛细管屏障被破坏,导致肺水肿、肺淤血和出血,严重影响呼吸功能,进而使各脏器缺氧而发生损害。在0.1MPa(1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人只能存活24小时,就会发生肺炎,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窒息而死。人在0.2MPa(2个大气压)高压纯氧环境中,最多可停留小时~2小时,超过了会引起脑中毒,生命节奏紊乱,精神错乱,记忆丧失。如加入0.3MPa(3个大气压)甚至更高的氧,人会在数分钟内发生脑细胞变性坏死,抽搐昏迷,导致死亡。
此外,过量吸氧还会促进生命衰老。进入人体的氧与细胞中的氧化酶发生反应,可生成过氧化氢,进而变成脂褐素。这种脂褐素是加速细胞衰老的有害物质,它堆积在心肌,使心肌细胞老化,心功能减退;堆积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老化和硬化;堆积在肝脏,削弱肝功能;堆积在大脑,引起智力下降,记忆力衰退,人变得痴呆;堆积在皮肤上,形成老年斑。
缺氧和富氧对人体的影响

中毒或泄漏处理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现场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
贮运方法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运输方法:氧气钢瓶不得沾污油脂。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有限空间作业各种气体检测标准:
1、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19.5%-21%,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应采取通风措施。
2、有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氢气小于0.4%、柴油小于0.2%
3、有限空间粉尘浓度小于20g/m3
4、有限空间硫化氢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5、一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0mg/m3
6、二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9000mg/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8000mg/m3
7、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0mg/m3
8、氯最高容许浓度1mg/ m3
9、氰化氢(按CN计)最高容许浓度1mg/ m3
10、氰化物(按CN计)最高容许浓度1 mg/m3
11、溴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0.6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2mg/m3
12、溴化氢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13、液化石油气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100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500mg/m3
14、一氧化氮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15mg/m3
15、乙醚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30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500mg/m3
16、乙醛最高容许浓度45mg/m3
17、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6mg/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mg/m3
18、二氧化氮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mg/ 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mg/m3
19、二氧化硫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mg/ 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mg/m3
20、甲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0mg/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0mg/m3
21、甲醇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5mg/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50mg/m3
22、甲醛最高容许浓度0.5mg/m3

1、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产物,在金属矿物的焙烧、毛和丝的漂白、化学纸浆和制酸等生产过程亦有含二氧化硫的废气排出。二氧化硫是无色、有硫酸味的强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与水蒸汽接触生成流酸,对眼睛、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可引起喉咙和支气管发炎,呼吸麻痹,严重时引起肺水肿。它是一种活性毒物,在空气中可以氧化成三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其毒性要比二氧化硫大10倍。二氧化硫对呼吸器官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使鼻、咽喉和支气管发炎。当空气中SO2浓度达0.0005%时,嗅觉器官就能闻到刺激味;达0.002%时,有强烈的刺激,可引起头痛和喉痛;达0.05%时,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短时间内即可造成死亡。我国二氧化硫安全卫生标准为15mg/m3。
2、氨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燃料的燃烧及化工、电镀等生产过程。NO2是棕红色气体,对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能引起急性哮喘病,实验证明,NO2会迅速破坏肺细胞,可能是肺气肿和肺瘤的病因之一。NO2浓度在1~3ppm时,可闻到臭味;浓度为13ppm时,眼鼻有急性刺激感;浓度在16.9ppm条件下,呼吸10min,会使肺活量减少,肺部气流阻力提高。
3、职业性急性光气,光气中毒是在生产环境中吸入光气引起的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光气生产中,氯代烃高温燃烧中,光气进行有机合成,制造染料、农药、医药等生产中均可接触到光气。生产环境光气浓度在20~30mg/立方米时,可发生急性中毒,100~300mg/立方米,接触10~15min可致严重中毒或死亡。临床主要引起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重者引起支气管痉挛,化学性炎症、肺水肿、窒息等。急性中毒治愈后,一般无后遗症,重度病例可留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或体征。

不同的标准要求,限值不同。
你去这里看下吧,各种标准都有咨料下载。
http://www.singoan.com.cn/_d276724853.htm

万能的网友,急需知道,常见有毒气体允许的ppm值是多少,~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CO,H2S,NH3,CL2,HCN,HCL,SO2等)
TWA,MAC,STEL,IDLH和ppm
我国车间空气工业毒物卫生标准和《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中对常见的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氢气H2,氰化氢HCN,氯化氢HCL,氨气NH3,臭氧O3,磷化氢PH3,环氧乙烷C2H4O等的量做了详细规定。
在介绍具体数值前,先解释和说明下涉及到一些常规名词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PC-STEL:短时间暴露或者接触允许浓度,一般为15分钟
PC-TWA:长时间暴露或者时间加权平均允许浓度,一般是8小时
IDLH:立即威胁生命健康的浓度,也叫直接致害浓度
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允许超过的浓度
具体数值,每个国家都有一些自己的规定,我国的规定如下:

物质名称PC-TWA(mg/m3)/ppmPC-STEL(mg/m3)/ppm
MAC(mg/m3)/ppmIDLH(mg/m3)/ppm
一氧化碳2820/1830/26
1700/1486
氯乙烯6210/425/10

硫化氢34

10/7430/310
氯气35

1/0.7
氰化氢27

1/156/51
丙烯腈531/0.52/1
1100/508
二氧化氮465/310/5
96/51
苯786/210/3
9800/3078
氨1720/2930/43
360/519
环氧乙烷442/15/3


*这些单位要与ppm换算,需要用到分子量,分子量乘以24.5,再除以分子量即为ppm浓度;

*有毒气体的测量范围宜为0-300%MAC或0-300%PC-STEL;举例,硫化氢MAC为10mg/m3,即7ppm,那H2S测量范围就是21ppm

氨气
3.1理化特性:
(1)分子式:NH3
(2)分子量:17.031
(3)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
(4)相对密度:0.6(空气=1)
(5)熔点:-77.7℃
(6)沸点:-33.5℃
(7)溶解性:极易溶于水
(8)爆炸极限:15~28%
3.2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经皮肤吸收
(2)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氨还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
(3)中毒表现
①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②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③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④急性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有时痰中带血丝,轻度发绀,眼结膜充血明显,喉水肿,肺部有干湿性哕音。
⑤急性重度中毒:剧咳,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喉水肿进一步加重,明显发绀,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较重的气胸和纵隔气肿等。
⑥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的氨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可诱发惊厥、抽搐、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个别病人吸入极浓的氨气可发生呼吸心跳停止。
(4)皮肤和眼睛接触的危害表现
①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急性轻度中毒:流泪、畏光、视物模糊、眼结膜充血。
②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③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3.3急救方式
(1)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立即就医。
(3)皮肤接触:先用清水或2%的食醋液冲洗,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若皮肤局部出现红肿、水泡,可用2%的食醋液冲洗。
(4)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若鼻粘膜受到强烈的刺激,可滴入1%的麻黄素溶液,重者应吸入糜蛋白酶。
(5)当发现有氨水吸入中毒者,应让他迅速离开现场,并脱去被氨水污染的衣、裤,尽快去医院,以免发生意外。
3.4泄露处置
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氨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臭味,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氨气慢性中毒会引起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病,急性氨中毒反映在咳嗽不止、憋气等。
(1)少量泄漏。
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2)大量泄漏。
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泄漏处置人员应穿上全封闭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后,用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通过水枪的稀释,使现场的氨气渐渐散去,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风。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备洗消。
氮气
4.1理化特性:
(1)分子式:N2
(2)相对分子量:28.01
(3)相对密度:0.97(空气=1)
(4)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气体
(5)熔点:—209.8℃
(6)沸点:—195.6℃
(7)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
4.2危害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潜水员深替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徽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4.3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酆坚韵# 石油化工行业废气处理方法有哪些 -
(18762682109): 石化企业在废气处理过程中的方法很多,泰州林森环境工程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种废气处理法. 1、 物理处理法 吸附法主要用于对一些刺激性有机化合物的吸附,使用的载体一般是活性炭,因其表而积大,吸附能力强,再生能力好.过滤法则主...

#酆坚韵# 长期在化工厂工作有什么危害? -
(18762682109): 化工厂要看有什么安全措施,人要得到保障,不过保护不是全面的,一般有辐射导致癌细胞扩散和吸入过多的有毒气体,化工厂一般重金属多,会弥漫到空气里人吸入会中毒

#酆坚韵# 工业排放废气的害处!!! -
(18762682109): 废气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出的有毒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化工厂、钢铁厂、制药厂,以及炼焦厂和炼油厂等,排放的废气气味大,严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废气中含有污染物种类很多,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非常复杂,毒性也不尽相同.燃料燃烧排出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等;因工业生产所用原料和工艺不同,而排放各种不同的有害气体和固体废物,含有各种组分如重金属、盐类、放射性物质;汽车排放的尾气含有铅、苯和酚等碳氢化合物.废气污染大气环境是世界最普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酆坚韵# 煤炭化工企业主要产生哪些有害气体 -
(18762682109): 很难讲啊,看是这家化工企业生产什么化工产品了.一般以煤炭为原料的,主要是液体甲醇、二甲醚、液化天然气等,那么主要是NH3-N,氰化物,硫化物,挥发酚等.

#酆坚韵# 在化工厂工作对人的伤害究竟有多大?(能接触到的对人有害的化学物质主要是次氯酸钠、氢氧化钠、电石气等)
(18762682109): 应该有提前衰老吧.. 次氯酸钠有强氧化性 可能变质生成次氯酸 最后生成氯气 氯气有毒 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 上述两种接触皮肤能腐蚀皮肤 电石气是乙炔 纯乙炔为无色芳香气味的易燃、有毒气体 对人体伤害较大

#酆坚韵# 请问在化工厂上班有毒吗?
(18762682109): 在化工厂中剧毒 易燃易爆的东西数不胜数 生产的第一线,整天都在与强腐蚀,强刺激性的东西为伴,甲醇,甲醛,还有很多很多气体的挥发,泄露,这些气体对人的中枢神经,呼吸道,皮肤都有不同程度的刺激和腐蚀,很小的剂量都是致命的. 其实对于有机为主的化工厂,主要是对身体的伤害比较大

#酆坚韵# 化工 毒气有哪些会影响到肝脏? -
(18762682109): 根据危害我们将有毒有害气体分为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两大类.有毒气体又根据他们对人体不同的作用机理分为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和急性中毒的有机气体三大类.你所查询的是有毒气体,如下: 其中刺激性气体包括氯气、光气、双光气、...

#酆坚韵# 我在煤化工企业焦油厂上班,平时就要接触很多化学产品,和吸收很多有毒有害气体. -
(18762682109): 人对化学物质的嗅觉阈一般比化学物质对人可以造成伤害的浓度要低很多.所以即使闻到了刺激性气味,也不一定会对身体造成很严重的伤害.如果想在化工厂中减少化工品对人的危害,可以勤洗手等等、保持适当的体验锻炼和乐观的心态、而接触化工品时也应做到尽量减少用皮肤接触……